期刊文献+
共找到26,45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能源危机政治漫画中蓄意隐喻的批评分析——以“健康与疾病”多模态隐喻场景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赵秀凤 吴雨昕 《外语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112,共7页
本文基于蓄意隐喻理论,构建批评隐喻场景分析框架,以能源危机漫画中的“健康与疾病”隐喻场景为例,考察多模态转喻、隐喻及叙事如何通过互动,建构危机中相关行为体的角色及相互关系,蓄意传达其社会交际功能。语料分析表明,该类漫画主要... 本文基于蓄意隐喻理论,构建批评隐喻场景分析框架,以能源危机漫画中的“健康与疾病”隐喻场景为例,考察多模态转喻、隐喻及叙事如何通过互动,建构危机中相关行为体的角色及相互关系,蓄意传达其社会交际功能。语料分析表明,该类漫画主要构建了三类蓄意隐喻场景:吸毒场景、治疗场景和伤亡场景,分别对应于危机话语修辞策略中的归因策略、应对策略和趋近化策略,讽刺批评欧盟在能源问题上的错误定位、荒唐应对和灾难后果。在认知机制上,该类漫画充分调动隐喻和转喻,借助场景中的角色关系、行为、后果等叙事要素,把危机置于个体生命框架进行反讽式建构,形象抨击危机相关行为体。但该类漫画仍囿于西方中心立场,对欧洲能源供应方相关国家进行妖魔化建构,体现了西方定势思维对隐喻选择和场景设置的操控。本文的批评蓄意隐喻分析,有助于进一步推动多模态认知研究与批评话语分析的融合,也可为新兴的能源话语研究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意隐喻 多模态隐喻 隐喻场景 批评隐喻分析 政治漫画 能源话语
下载PDF
概念的跨域映射:中华民族共同体话语建构的概念隐喻及其修辞机制
2
作者 刘涛 庞宇瑶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5-136,共12页
如何对“中华民族共同体”这一抽象概念进行符号表征,隐喻提供了一种重要的修辞理念和方法。隐喻的基本修辞原理是跨域映射,即借助具体的概念域来映射抽象的概念域,以形成一种类比性的联想思维方式,从而实现新概念的知识建构。中华民族... 如何对“中华民族共同体”这一抽象概念进行符号表征,隐喻提供了一种重要的修辞理念和方法。隐喻的基本修辞原理是跨域映射,即借助具体的概念域来映射抽象的概念域,以形成一种类比性的联想思维方式,从而实现新概念的知识建构。中华民族共同体话语建构的隐喻机制主要发生在话语、语义和符号三个维度。话语维度的共同体建构主要体现为一种概念隐喻实践,代表性的知识话语是“共在”“相互依存”“多元一体”。语义维度的共同体建构依赖于某种隐喻图式的激活与发明,常见的隐喻图式包括基于家庭隐喻的“互助”概念建构、基于建筑隐喻的“连接”概念建构以及基于容器隐喻的“团结”概念建构。符号维度的共同体建构主要体现为视觉隐喻和听觉隐喻两种隐喻实践,其分别通过视觉意象的再造与声音景观的建构,创设一种通往共同体认同的图像化与声音化想象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 中华民族共同体 概念隐喻 视觉隐喻 听觉隐喻
下载PDF
“时间空间化”:自然时间、社会时间与精神时间的空间隐喻
3
作者 田宏宇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65-72,共8页
“时间空间化”是一种隐喻,它借助“空间化”的方式来实现对时间的理解与阐释。“时间空间化”的隐喻方式主要有三种,方位隐喻下的时间空间化、结构隐喻下的时间空间化与本体隐喻下的时间空间化。方位隐喻作用于自然时间,它利用四方之... “时间空间化”是一种隐喻,它借助“空间化”的方式来实现对时间的理解与阐释。“时间空间化”的隐喻方式主要有三种,方位隐喻下的时间空间化、结构隐喻下的时间空间化与本体隐喻下的时间空间化。方位隐喻作用于自然时间,它利用四方之象实现对时间的体验,实现了时间空间化;结构隐喻作用于社会时间,它将物化理论的基本结构嫁接于社会时间,形成了社会时间的空间化;本体隐喻作用于精神时间,它借助本体投射的方法,用空间并置解释绵延时间,用核心意象投射主体认知,实现了精神时间的空间化。不同的“时间空间化”是自然时间、社会时间和精神时间在不同阶段的不同呈现。对它的解读有助于促进我们对美学艺术理论的反思,促成理论“中国化”的前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空间化 隐喻 方位隐喻 结构隐喻 本体隐喻
下载PDF
英语化妆品广告中的概念隐喻研究
4
作者 刘怡萱 《西部学刊》 2024年第12期84-87,共4页
概念隐喻可分为结构隐喻、方位隐喻、本体隐喻。其作为一种认知和思维方式,为研究语言现象提供了新的思路。广告是广告商吸引消费者,刺激消费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分析英语化妆品广告语中概念隐喻的应用和启示,能够帮助消费者更好地理... 概念隐喻可分为结构隐喻、方位隐喻、本体隐喻。其作为一种认知和思维方式,为研究语言现象提供了新的思路。广告是广告商吸引消费者,刺激消费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分析英语化妆品广告语中概念隐喻的应用和启示,能够帮助消费者更好地理解英语化妆品广告蕴含和意图传达的产品信息,为广告策划者提供一些启示和参考,以创作出更好的、更符合消费者消费心理的广告语。通过运用定性与定量、理论分析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欧美化妆品品牌官网发布的英文广告语为研究对象,分析表明,概念隐喻的使用模式以结构隐喻为主,而方位隐喻的使用频率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化妆品广告 概念隐喻 本体隐喻 方位隐喻 结构隐喻
下载PDF
隐喻理解中的具身认知——以汉语“云”隐喻为例
5
作者 王若璞 《现代语言学》 2024年第5期224-228,共5页
文章从北京大学现代汉语语料库(Center for Chinese Linguistics PKU,简称CCL)中选取了“云”隐喻词语,对“云”隐喻的种类进行了分类,并探讨了具身认知与隐喻理解的关系。研究发现:1) 具身认知是指人们通过身体经验来理解和感知世界的... 文章从北京大学现代汉语语料库(Center for Chinese Linguistics PKU,简称CCL)中选取了“云”隐喻词语,对“云”隐喻的种类进行了分类,并探讨了具身认知与隐喻理解的关系。研究发现:1) 具身认知是指人们通过身体经验来理解和感知世界的一种认知方式,而隐喻理解则是指通过将一个词或者短语转换为另一个意义相近的词或者短语来理解语言表达的一种方式。具身认知与隐喻理解之间存在密切关联,人们通过具身经验来理解隐喻。2) “云”隐喻大致可分为情感隐喻和描述隐喻两大类:情感隐喻主要用于表达人们的情绪、心理状态或态度;描述隐喻则主要用于描绘事物的特点、状态或形态,主要根据天气隐喻所表达的内容和意义进行划分。3) 在理解中文天气隐喻的过程中,隐喻理解涉及不同的认知层次,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同时,本研究的结论可为中文天气隐喻的应用和翻译提供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指导,进一步推动跨文化交流。This paper selects “cloud” metaphor words from the Center for Chinese Linguistics PKU (CCL) of Peking University, classifies the types of “cloud” metaphor, and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mbodied cognition and metaphorical understanding. The research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1) Embodied cognition refers to a cognitive way in which people understand and perceive the world through physical experience, while metaphorical understanding refers to a way in which language is understood by converting a word or phrase into another word or phrase with similar meaning. There is a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embodied cognition and metaphorical understanding. People understand metaphor through embodied experience. 2) “Cloud” metaphor can be roughly divided into two categories: affective metaphor and descriptive metaphor. Affective metaphor is mainly used to express people’s emotions, mental states or attitudes;descriptive metaphor is mainly used to describe the characteristics, state or form of things, mainly according to the content and meaning expressed by the weather metaphor. 3) In the process of understanding Chinese weather metaphors, metaphorical understanding involves different cognitive levels and is influenced by many factors. At the same time, the conclusions of this study can provide som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guidance for the application and translation of Chinese weather metaphors, and further promote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隐喻 具身认知 隐喻理解 情感隐喻 描述隐喻 认知层次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浅析汉语成语中的概念隐喻现象
6
作者 井红静 《今古文创》 2024年第5期122-124,共3页
成语通常言辞凝练而寓意深远,浩瀚的汉字成语是中华文化的一块璀璨瑰宝,其中不乏概念隐喻现象的存在,也可以说,正是隐喻的应用才使得汉语成语言简意赅,言近旨远,本文以部分成语为例详细分析了汉语成语中的概念隐喻现象。
关键词 概念隐喻理论 汉语成语 结构隐喻 方位隐喻 本体隐喻
下载PDF
内外向人格特质与容器隐喻的关系探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杨帆 史宏森 于璐 《心理学进展》 2024年第2期828-835,共8页
隐喻是具身认知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其中容器隐喻是隐喻概念中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通过梳理内外向人格特质与容器隐喻的相关研究,发现仅局限于道德、亲属关系等概念上探讨容器隐喻是如何表征抽象概念的,而内外向人格特质概念在语... 隐喻是具身认知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其中容器隐喻是隐喻概念中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通过梳理内外向人格特质与容器隐喻的相关研究,发现仅局限于道德、亲属关系等概念上探讨容器隐喻是如何表征抽象概念的,而内外向人格特质概念在语义上便是通过容器内与外的形式进行表征的,但尚未有相关研究对其进行探讨。因此,在认知视角下探讨容器隐喻与内外向人格特质之间是否存在隐喻联结,且是否存在映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隐喻 具身隐喻 内外向人格特质 容器隐喻
下载PDF
闻歌见意:听觉隐喻下的西藏旅游目的地意象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杨昆 吴晓玉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16-122,共7页
旅游目的地意象感知是一个复杂过程。已有研究表明,视听感官是旅游者形成目的地意象感知的重要信息通道,但研究较多集中在经由视觉通道形成的目的地意象感知,旅游者借助听觉感官会获得怎样的感知尚不清晰。因此,本文以西藏为例,采取隐... 旅游目的地意象感知是一个复杂过程。已有研究表明,视听感官是旅游者形成目的地意象感知的重要信息通道,但研究较多集中在经由视觉通道形成的目的地意象感知,旅游者借助听觉感官会获得怎样的感知尚不清晰。因此,本文以西藏为例,采取隐喻抽取技术研究潜在入藏旅游者听到西藏相关歌曲后的旅游目的地意象感知。研究表明,目的地歌曲可以为潜在旅游者建立想象空间,通过歌曲中旋律和歌词的形象化和情绪化塑造出流动性认知意象,同时歌曲也表达了潜在旅游者对目的地的某些情结,进而唤起潜在旅游者对目的地的向往。结论进一步丰富深化了目的地意象研究,扩展了目的地意象生成的感官渠道,为旅游目的地营销、管理等实践工作提供更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觉隐喻 西藏 旅游目的地意象 隐喻抽取 歌曲
下载PDF
从隐喻当代理论到当代隐喻学认知蜕变卅载(1994-2023) 被引量:1
9
作者 孙毅 陈鸿志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2-103,共12页
隐喻当代理论的雏形现于1993年莱考夫(Lakoff)发表的长文,该理论近年来已成为隐喻研究领域的一块“压舱石”。语言学界雨后春笋般涌现出诸多隐喻当代理论研究的优秀成果,助推“理论”蜕变成“学”,当代隐喻学呼之欲出。本文通过梳理1994... 隐喻当代理论的雏形现于1993年莱考夫(Lakoff)发表的长文,该理论近年来已成为隐喻研究领域的一块“压舱石”。语言学界雨后春笋般涌现出诸多隐喻当代理论研究的优秀成果,助推“理论”蜕变成“学”,当代隐喻学呼之欲出。本文通过梳理1994—2023年当代隐喻学研究三十载发展历程,扼要盘点五项代表性成果在理论和应用两方面的探索现状,依照隐喻现有研究指出有待继续深入挖掘的方面,并结合研究现状和发展态势对当代隐喻学予以展望。分析表明,当代隐喻学在理论深度和应用广度上不断扩充,切实出现了跳脱隐喻当代理论藩篱并破茧成蝶的革命趋向。本文希冀为该领域的深入挖掘和蓬勃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当代理论 当代隐喻 概念隐喻 现状 预测
下载PDF
论先秦文献中时间概念的多重隐喻
10
作者 钱建成 李梦姣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9-135,共7页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善于从生活中的事物入手,用具体普遍的事物来表达不可言说的抽象概念。在认知能力有限的条件下,中国早期先民借助空间方位、客观实体实现了对抽象时间概念的具体化表达,并逐渐内化为人们对时间的自觉认知,这一实现过程...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善于从生活中的事物入手,用具体普遍的事物来表达不可言说的抽象概念。在认知能力有限的条件下,中国早期先民借助空间方位、客观实体实现了对抽象时间概念的具体化表达,并逐渐内化为人们对时间的自觉认知,这一实现过程正是隐喻作为思维方式的结果。先秦文献中对时间的隐喻主要包含对动态时间推移的表达,以及对静态历法、时令、四季节气的描述,形成“时间是空间”与“时间是客观实体”两个根本性隐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隐喻 空间方位 客观实体 隐喻思维
下载PDF
中国奥运冠军身份建构的隐喻模式研究——以《人民日报》(1984-2022)媒体报道为例
11
作者 吴文婷 邹德新 经焕娟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8-108,共11页
运用Charteris-Black提出的三维批评隐喻分析框架对1984-2022年《人民日报》156篇中国奥运冠军相关报道进行话语分析,揭示奥运冠军身份建构的隐喻模式。研究发现,报道运用结构隐喻、本体隐喻和方位隐喻3种隐喻类型及其21种子类型建构了... 运用Charteris-Black提出的三维批评隐喻分析框架对1984-2022年《人民日报》156篇中国奥运冠军相关报道进行话语分析,揭示奥运冠军身份建构的隐喻模式。研究发现,报道运用结构隐喻、本体隐喻和方位隐喻3种隐喻类型及其21种子类型建构了奥运冠军的多重性身份,其中,运用战争和人体隐喻建构为国争光的英雄、旅程隐喻建构中华体育精神的践行者、动物和自然隐喻建构体育文化的传播者、文化隐喻建构中国体育事业的传承者、实体和容器隐喻建构健康生活的追求者,宣传党和国家的体育主张、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中国国家形象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隐喻模式形成的社会动因。新时代新征程背景下提出奥运冠军身份建构的优化策略:在文本层面丰富中国奥运冠军报道的语言手段,在话语层面创新中国奥运冠军话语和叙事体系,在社会层面打造中国奥运冠军品牌价值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奥运冠军 身份建构 隐喻模式 隐喻批评理论 《人民日报》
下载PDF
“巡视”主题概念的多模态隐喻研究——以《巡视利剑》为例
12
作者 付继林 章婷婷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53-60,共8页
以Lakoff和Johnson的概念隐喻理论以及Forceville的多模态隐喻理论为基础,关注“巡视”主题概念的多模态隐喻问题,以反腐记录片《巡视利剑》为例,对主题概念“巡视”进行多模态隐喻分析,旨在探究该主题多模态隐喻的建构特点及其建构的... 以Lakoff和Johnson的概念隐喻理论以及Forceville的多模态隐喻理论为基础,关注“巡视”主题概念的多模态隐喻问题,以反腐记录片《巡视利剑》为例,对主题概念“巡视”进行多模态隐喻分析,旨在探究该主题多模态隐喻的建构特点及其建构的认知动因。该纪录片运用多种手段建构主题多模态隐喻,形象生动且极具说服力。研究发现:(1)该片中与主题概念“巡视”相关的隐喻由多种模态共同构建,反复出现,形成多重感官刺激,且均利用文字形式限定受众对所涉多模态隐喻的识别和理解;(2)目标域和源域主要由文字—图像模态共同呈现,易于识别。声音模态起辅助作用,渲染气氛,引发情感共鸣;(3)“巡视”隐喻的建构基于受众认知和体验,其源域化抽象概念为具体,引导观者对巡视制度的正面了解,提升民众参政议政的热情;(4)部分多模态隐喻源域比目标域提早出现,可引发观众好奇,让人印象深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巡视 党建 多模态隐喻 概念隐喻理论
下载PDF
概念隐喻视角下《围城》中的隐喻翻译研究
13
作者 程凯 《普洱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13-115,共3页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技巧,更是人类的一种普遍思维方式,可以用来认知和理解世界。隐喻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翻译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具体的语境,还要注意两种不同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围城》是钱钟书先生最具代表性的长篇小说作品,蕴...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技巧,更是人类的一种普遍思维方式,可以用来认知和理解世界。隐喻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翻译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具体的语境,还要注意两种不同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围城》是钱钟书先生最具代表性的长篇小说作品,蕴含着丰富多彩的隐喻,其英译本也同样得到关注。结合概念隐喻理论,分析《围城》隐喻修辞的特点,明确“替换”“直译”“非隐喻表述”等隐喻翻译策略的应用形式,可以为我国文学作品翻译带来经验与借鉴,让世界更好地认识中国、了解中国、聆听中国的声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隐喻 《围城》 隐喻翻译
下载PDF
认知隐喻学视域下《哈姆雷特》中的“死亡”隐喻分析
14
作者 谢世坚 陈沙君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9期60-67,共8页
莎士比亚戏剧中蕴含大量生命和死亡的隐喻语言,其中《哈姆雷特》中的“死亡”隐喻表达尤为丰富。在认知隐喻学视域下,对《哈姆雷特》中的“死亡”概念隐喻进行系统分析,发现莎士比亚在“死亡”意义的表达上运用了大量隐喻的手法,且剧中... 莎士比亚戏剧中蕴含大量生命和死亡的隐喻语言,其中《哈姆雷特》中的“死亡”隐喻表达尤为丰富。在认知隐喻学视域下,对《哈姆雷特》中的“死亡”概念隐喻进行系统分析,发现莎士比亚在“死亡”意义的表达上运用了大量隐喻的手法,且剧中“死亡”隐喻多为本体隐喻,其源域十分丰富。此外,“死亡”隐喻源域的选择和隐喻映射的过程与说话人的切身体验和死亡态度紧密相关。探究莎剧中“死亡”隐喻的内部结构能够搭建准确理解其戏剧主题和深层内涵的认知桥梁,同时也揭示了概念隐喻在塑造人类认知思维和丰富文学语言表达中的核心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概念隐喻 《哈姆雷特》 认知隐喻
下载PDF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的隐喻类型及其日译策略
15
作者 韩涛 《东北亚外语研究》 2024年第3期106-120,共15页
有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语言风格与修辞策略的研究正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但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日文版中的隐喻类型及其翻译策略的研究尚不多见。通过运用概念隐喻理论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中文版中的隐喻表达及... 有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语言风格与修辞策略的研究正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但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日文版中的隐喻类型及其翻译策略的研究尚不多见。通过运用概念隐喻理论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中文版中的隐喻表达及隐喻类型进行梳理和总结,并探讨这些隐喻表达在被日译时采用的主要翻译策略发现:《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的隐喻类型以常规隐喻和意象隐喻为主,且不少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受语言和文化双重因素影响,《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日文版所采用的隐喻翻译策略主要有译入相同概念隐喻、取消概念隐喻、译入明喻、以注释的形式译出目标域4种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概念隐喻 翻译策略 隐喻翻译
下载PDF
汉英空间维度词“上和下”的语义隐喻对比
16
作者 赵韫晗 《文化产业》 2024年第25期91-93,共3页
过去几十年,认知隐喻一直受到众多语言学家的广泛关注。传统意义上,隐喻被认为是一种修饰语言的表达方式。而在认知语言学中,其被看作人类感知世界的一种思维方式。现从认知的角度探讨空间隐喻,选用汉语空间方位词上/下和英语空间方位词... 过去几十年,认知隐喻一直受到众多语言学家的广泛关注。传统意义上,隐喻被认为是一种修饰语言的表达方式。而在认知语言学中,其被看作人类感知世界的一种思维方式。现从认知的角度探讨空间隐喻,选用汉语空间方位词上/下和英语空间方位词UP/DOWN,对汉英空间词所表示的空间隐喻拓展义进行汉英对比研究,表明四个空间概念都能映射到对应的数量、时间、社会等级和状态目标域。现对汉英空间概念的隐喻加以拓展,不仅是对目前汉英空间隐喻对比研究的补充,也对英语学习与对外汉语教学有积极的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方位词 隐喻对比 空间隐喻 认知隐喻 空间维度词 空间词 对外汉语教学 上/下
下载PDF
基于“政治等效”的概念隐喻日译方法--以党的二十大报告为例
17
作者 韩嘉瑶 由志慎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1期43-48,共6页
隐喻作为一种认知手段,是政治话语的重要载体。恰当、得体地翻译政治文本中的隐喻,在传播国家理念、构建中国特色政治话语体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该文基于“政治等效”原则,以党的二十大报告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的概念隐喻进行分析,... 隐喻作为一种认知手段,是政治话语的重要载体。恰当、得体地翻译政治文本中的隐喻,在传播国家理念、构建中国特色政治话语体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该文基于“政治等效”原则,以党的二十大报告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的概念隐喻进行分析,探究其日译方法,发现:结构隐喻使用了直译、省略、解释、转换和变译5种翻译方法,本体隐喻使用了直译、省略、解释、转换和加译5种翻译方法,方位隐喻只采用了直译1种翻译方法。通过分析还可以发现,不同隐喻类型所采用的翻译方法存在差异。针对不同类型的隐喻,可以灵活选择恰当的翻译方法,确保政治文本的翻译准确、得体,不失原意,提升中国特色政治话语的影响力和传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等效 党的二十大报告 结构隐喻 本体隐喻 方位隐喻 翻译方法
下载PDF
试论《呼啸山庄》中的疾病书写及隐喻
18
作者 殷芳 《今古文创》 2024年第4期16-18,共3页
疾病,是人类生活的阴暗面,也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疾病在作家的笔下,往往具有隐喻意义。本文运用苏珊·桑塔格的疾病隐喻理论,总结了《呼啸山庄》中主人公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的疾病表现,揭示其在个体和社会层面的隐喻意义。疾... 疾病,是人类生活的阴暗面,也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疾病在作家的笔下,往往具有隐喻意义。本文运用苏珊·桑塔格的疾病隐喻理论,总结了《呼啸山庄》中主人公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的疾病表现,揭示其在个体和社会层面的隐喻意义。疾病的个体隐喻表现为个人主体意识的觉醒和内省,以及对生存困境的反抗。疾病的社会隐喻则揭露社会历史背景,批判混乱的社会秩序和不公的社会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啸山庄》 疾病书写 疾病隐喻 个体隐喻 社会隐喻
下载PDF
隐喻研究框架中的蓄意隐喻理论新发展
19
作者 荣慧婷 姜占好 《梧州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51-57,共7页
蓄意隐喻理论是隐喻研究领域中一个新兴的理论。在概念隐喻的基础上,将交际维度引入隐喻的模型构建之后,斯蒂恩(Steen)正式提出了蓄意隐喻理论。该理论一经提出,便引起了全球范围内学者的广泛讨论。在后续的发展中,斯蒂恩又将指称维度... 蓄意隐喻理论是隐喻研究领域中一个新兴的理论。在概念隐喻的基础上,将交际维度引入隐喻的模型构建之后,斯蒂恩(Steen)正式提出了蓄意隐喻理论。该理论一经提出,便引起了全球范围内学者的广泛讨论。在后续的发展中,斯蒂恩又将指称维度引入隐喻模型。该文将在隐喻的四维立体新模型基础上对蓄意隐喻理论的源起、内涵、隐喻加工过程以及蓄意隐喻的功能进行陈述与讨论。新的隐喻四维模型是由交际中构建话语的4个不同心理模型发展而来的,这表明隐喻和隐喻加工都是四维现象,且二者相互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 蓄意隐喻理论 隐喻加工 ALPS框架
下载PDF
浅析复杂多模态隐喻的构建机制——以《舌尖上的中国》为例
20
作者 陈雨果 《今古文创》 2024年第33期124-128,共5页
多模态隐喻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其理论系统还不够完善,导致多模态隐喻研究出现各种问题。本文以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为例,分析了其中的隐喻类型及多模态机制。随后文章借鉴已有的理论成果,构建起图像、语言、味道、气味和触觉五种... 多模态隐喻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其理论系统还不够完善,导致多模态隐喻研究出现各种问题。本文以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为例,分析了其中的隐喻类型及多模态机制。随后文章借鉴已有的理论成果,构建起图像、语言、味道、气味和触觉五种模态之间的互动和隐喻机制,期望能对多模态隐喻理论系统的完善做出贡献,并为相关的创作提供帮助。文章最后展望了多模态隐喻学科发展前景,认为理论的完善是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隐喻 概念隐喻 隐喻机制 纪录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