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36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学生负性情绪的隐喻接纳2周在线干预研究
1
作者 李若楠 于婉蓉 +1 位作者 张建新 张文彩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5-80,共6页
目的:探讨隐喻接纳干预改善大学生负性情绪的效果。方法:112名大学生被分配至隐喻组(n=40)、非隐喻组(n=36)和空白对照组(n=36)。2个干预组接受2周在线团体干预,空白对照组不接受干预。在基线、2周干预后、1周随访和3周随访时施测广泛... 目的:探讨隐喻接纳干预改善大学生负性情绪的效果。方法:112名大学生被分配至隐喻组(n=40)、非隐喻组(n=36)和空白对照组(n=36)。2个干预组接受2周在线团体干预,空白对照组不接受干预。在基线、2周干预后、1周随访和3周随访时施测广泛性焦虑量表-7 (GAD-7)、患者健康问卷-9 (PHQ-9)、接纳与行动问卷第二版(AAQ-Ⅱ)和自评接纳条目。结果:2周干预后,隐喻组的GAD-7、PHQ-9和AAQ-Ⅱ得分均低于基线,自评接纳得分均高于基线(均P<0.01);非隐喻组1周随访时的GAD-7得分,2周干预后和1周随访时的PHQ-9得分及2周干预后、1周随访和3周随访时的AAQ-Ⅱ得分均低于基线(均P <0.05),而2周干预后、1周随访和3周随访时的自评接纳得分均高于基线(均P<0.001)。AAQ-Ⅱ得分的减少仅对隐喻接纳干预造成的GAD-7和PHQ-9得分的减少存在中介作用(95%CI=-2.39~-0.38、-2.65~-0.44)。结论:隐喻接纳在线干预持续改善焦虑情绪的效果更优,经验性回避的减少是隐喻接纳干预改善焦虑和抑郁情绪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性隐喻 接纳干预 经验性回避 负性情绪 大学生
下载PDF
Metaphor(隐喻)的哲学阐释 被引量:2
2
作者 高丽萍 《山东电大学报》 2006年第2期51-52,64,共3页
语言本身就包含着一种隐喻的机制,这种机制与人的思维方式紧密相连;语言和符号象征成为一个民族看待世界的完整模式,人把自己变成了整个世界;隐喻在被使用的同时,它复活了自然中人的形象,也复活了人身上的自然;隐喻的指称实际上是指称... 语言本身就包含着一种隐喻的机制,这种机制与人的思维方式紧密相连;语言和符号象征成为一个民族看待世界的完整模式,人把自己变成了整个世界;隐喻在被使用的同时,它复活了自然中人的形象,也复活了人身上的自然;隐喻的指称实际上是指称的指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 语言 metaphor
下载PDF
能源危机政治漫画中蓄意隐喻的批评分析——以“健康与疾病”多模态隐喻场景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赵秀凤 吴雨昕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112,共7页
本文基于蓄意隐喻理论,构建批评隐喻场景分析框架,以能源危机漫画中的“健康与疾病”隐喻场景为例,考察多模态转喻、隐喻及叙事如何通过互动,建构危机中相关行为体的角色及相互关系,蓄意传达其社会交际功能。语料分析表明,该类漫画主要... 本文基于蓄意隐喻理论,构建批评隐喻场景分析框架,以能源危机漫画中的“健康与疾病”隐喻场景为例,考察多模态转喻、隐喻及叙事如何通过互动,建构危机中相关行为体的角色及相互关系,蓄意传达其社会交际功能。语料分析表明,该类漫画主要构建了三类蓄意隐喻场景:吸毒场景、治疗场景和伤亡场景,分别对应于危机话语修辞策略中的归因策略、应对策略和趋近化策略,讽刺批评欧盟在能源问题上的错误定位、荒唐应对和灾难后果。在认知机制上,该类漫画充分调动隐喻和转喻,借助场景中的角色关系、行为、后果等叙事要素,把危机置于个体生命框架进行反讽式建构,形象抨击危机相关行为体。但该类漫画仍囿于西方中心立场,对欧洲能源供应方相关国家进行妖魔化建构,体现了西方定势思维对隐喻选择和场景设置的操控。本文的批评蓄意隐喻分析,有助于进一步推动多模态认知研究与批评话语分析的融合,也可为新兴的能源话语研究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意隐喻 多模态隐喻 隐喻场景 批评隐喻分析 政治漫画 能源话语
下载PDF
中国奥运冠军身份建构的隐喻模式研究——以《人民日报》(1984-2022)媒体报道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吴文婷 邹德新 经焕娟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8-108,共11页
运用Charteris-Black提出的三维批评隐喻分析框架对1984-2022年《人民日报》156篇中国奥运冠军相关报道进行话语分析,揭示奥运冠军身份建构的隐喻模式。研究发现,报道运用结构隐喻、本体隐喻和方位隐喻3种隐喻类型及其21种子类型建构了... 运用Charteris-Black提出的三维批评隐喻分析框架对1984-2022年《人民日报》156篇中国奥运冠军相关报道进行话语分析,揭示奥运冠军身份建构的隐喻模式。研究发现,报道运用结构隐喻、本体隐喻和方位隐喻3种隐喻类型及其21种子类型建构了奥运冠军的多重性身份,其中,运用战争和人体隐喻建构为国争光的英雄、旅程隐喻建构中华体育精神的践行者、动物和自然隐喻建构体育文化的传播者、文化隐喻建构中国体育事业的传承者、实体和容器隐喻建构健康生活的追求者,宣传党和国家的体育主张、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中国国家形象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隐喻模式形成的社会动因。新时代新征程背景下提出奥运冠军身份建构的优化策略:在文本层面丰富中国奥运冠军报道的语言手段,在话语层面创新中国奥运冠军话语和叙事体系,在社会层面打造中国奥运冠军品牌价值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奥运冠军 身份建构 隐喻模式 隐喻批评理论 《人民日报》
下载PDF
少数民族文旅产品的隐喻设计模式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周屹 韩甜甜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24-431,共8页
目的 文化旅游产品以文化为基础,以旅游产业为载体,其设计经常使用隐喻的手法。将对比模型与结构映射模式相结合,建构一个以特征为思考单位,以关系为基础,以相似性为依据的思考架构;通过相似性判断、特征提取模式和特征组合脉络图等方式... 目的 文化旅游产品以文化为基础,以旅游产业为载体,其设计经常使用隐喻的手法。将对比模型与结构映射模式相结合,建构一个以特征为思考单位,以关系为基础,以相似性为依据的思考架构;通过相似性判断、特征提取模式和特征组合脉络图等方式,建立一个适用于少数民族文旅产品的设计模式。方法 模式以少数民族文化为来源物、旅游纪念品为目标物进行设计实践,利用关系相似为架构,分解整合特征的相关元素,使其转化为一种具有隐喻性和创新性的设计方案。结果 通过相似性比较,将抽象的文化概念与具象的文化器物结合,运用提取、融合、转化等方式对隐喻目标和隐喻来源进行界定,从而开发出造型独特、功能创新且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文旅产品,为少数民族文旅产品的设计与创造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品设计 隐喻 设计方法 文化旅游产品
下载PDF
风险动物园(Ⅳ):基于复杂系统思维的风险隐喻事件识别与评估 被引量:1
6
作者 佟瑞鹏 胡向阳 +1 位作者 王乐瑶 韩吉祥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3-59,共7页
为有效识别与评估风险动物园中不同类型的隐喻事件,比较不同风险隐喻事件存在的差异性,基于复杂系统思维与脆性理论,分别从确定性、普遍性、周期性、稳定性、容忍性和可逆性6个维度识别分析风险隐喻事件,并基于公共安全三角形理论构建... 为有效识别与评估风险动物园中不同类型的隐喻事件,比较不同风险隐喻事件存在的差异性,基于复杂系统思维与脆性理论,分别从确定性、普遍性、周期性、稳定性、容忍性和可逆性6个维度识别分析风险隐喻事件,并基于公共安全三角形理论构建风险隐喻事件评估模型。结果表明:通过复杂系统思维对风险隐喻事件一般性的特征规律进行总结归纳与科学分类,并建立风险隐喻事件多维度定量评估模型,为风险隐喻事件管控提供应用思路和方法逻辑,同时,保证风险隐喻事件建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针对风险隐喻事件的不同认知特点,提出风险管控4P(禁止、暂停、推迟、预防)策略,为组织开展风险事件管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动物园 复杂系统 脆弱性 风险隐喻事件 风险评估
下载PDF
英语Metaphor和汉语隐喻、借喻、拟物
7
作者 康旭平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70-72,共3页
Metaphor是英语中最常见的一种修辞格 ,它不仅相当于汉语的隐喻 。
关键词 修辞格 汉语隐喻 借喻 拟物 英语metaphor 对比
下载PDF
概念隐喻视角下《京华烟云》中隐喻翻译英汉对比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倪锦诚 张钰 张顺生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35-39,共5页
隐喻是由一种概念映射到另一种概念的修辞手法,常用于文学作品中。林语堂的小说《京华烟云》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本研究旨在概念隐喻视角下对《京华烟云》中的隐喻进行英汉翻译对比研究,通过... 隐喻是由一种概念映射到另一种概念的修辞手法,常用于文学作品中。林语堂的小说《京华烟云》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本研究旨在概念隐喻视角下对《京华烟云》中的隐喻进行英汉翻译对比研究,通过分析小说中的隐喻表达方式和翻译方法,探讨了英汉两种语言在隐喻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和挑战。研究发现,隐喻翻译中常用的翻译方法有隐喻式隐喻翻译、移植式隐喻翻译和白描式隐喻翻译三种。译者在进行文本翻译时,需充分考虑隐喻的深层含义,以更好地传达原作的文学价值和情感,同时满足目标读者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隐喻 《京华烟云》 翻译理论
下载PDF
概念的跨域映射:中华民族共同体话语建构的概念隐喻及其修辞机制
9
作者 刘涛 庞宇瑶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5-136,共12页
如何对“中华民族共同体”这一抽象概念进行符号表征,隐喻提供了一种重要的修辞理念和方法。隐喻的基本修辞原理是跨域映射,即借助具体的概念域来映射抽象的概念域,以形成一种类比性的联想思维方式,从而实现新概念的知识建构。中华民族... 如何对“中华民族共同体”这一抽象概念进行符号表征,隐喻提供了一种重要的修辞理念和方法。隐喻的基本修辞原理是跨域映射,即借助具体的概念域来映射抽象的概念域,以形成一种类比性的联想思维方式,从而实现新概念的知识建构。中华民族共同体话语建构的隐喻机制主要发生在话语、语义和符号三个维度。话语维度的共同体建构主要体现为一种概念隐喻实践,代表性的知识话语是“共在”“相互依存”“多元一体”。语义维度的共同体建构依赖于某种隐喻图式的激活与发明,常见的隐喻图式包括基于家庭隐喻的“互助”概念建构、基于建筑隐喻的“连接”概念建构以及基于容器隐喻的“团结”概念建构。符号维度的共同体建构主要体现为视觉隐喻和听觉隐喻两种隐喻实践,其分别通过视觉意象的再造与声音景观的建构,创设一种通往共同体认同的图像化与声音化想象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 中华民族共同体 概念隐喻 视觉隐喻 听觉隐喻
下载PDF
形象与态度——党的二十大报告的概念隐喻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姜波 胡豫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97-106,F0003,共11页
概念隐喻广泛存在于人类表述特殊抽象概念的话语之中,它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法,更是一种认知方式。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多次运用概念隐喻表达抽象概念。报告中的语言将理论阐释与通俗表达有机结合,既体现权威性,又不乏大众性。... 概念隐喻广泛存在于人类表述特殊抽象概念的话语之中,它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法,更是一种认知方式。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多次运用概念隐喻表达抽象概念。报告中的语言将理论阐释与通俗表达有机结合,既体现权威性,又不乏大众性。论文以党的二十大报告为语料,以概念隐喻理论为框架,运用隐喻识别程序MIPVU,考察了语料中的概念隐喻类型、分布和表达特点。研究发现,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概念隐喻的使用频率较高,类型包括旅程隐喻、建筑隐喻、军事隐喻、自然隐喻、方位隐喻和拟人隐喻,其中旅程隐喻使用频率最高。语篇通过运用不同的概念隐喻类型塑造了国家的正面形象,表达了中国人民必将团结一致、砥砺前行的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隐喻 党的二十大报告 源域 目标域
下载PDF
论先秦文献中时间概念的多重隐喻
11
作者 钱建成 李梦姣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9-135,共7页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善于从生活中的事物入手,用具体普遍的事物来表达不可言说的抽象概念。在认知能力有限的条件下,中国早期先民借助空间方位、客观实体实现了对抽象时间概念的具体化表达,并逐渐内化为人们对时间的自觉认知,这一实现过程...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善于从生活中的事物入手,用具体普遍的事物来表达不可言说的抽象概念。在认知能力有限的条件下,中国早期先民借助空间方位、客观实体实现了对抽象时间概念的具体化表达,并逐渐内化为人们对时间的自觉认知,这一实现过程正是隐喻作为思维方式的结果。先秦文献中对时间的隐喻主要包含对动态时间推移的表达,以及对静态历法、时令、四季节气的描述,形成“时间是空间”与“时间是客观实体”两个根本性隐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隐喻 空间方位 客观实体 隐喻思维
下载PDF
闻歌见意:听觉隐喻下的西藏旅游目的地意象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昆 吴晓玉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1期116-122,共7页
旅游目的地意象感知是一个复杂过程。已有研究表明,视听感官是旅游者形成目的地意象感知的重要信息通道,但研究较多集中在经由视觉通道形成的目的地意象感知,旅游者借助听觉感官会获得怎样的感知尚不清晰。因此,本文以西藏为例,采取隐... 旅游目的地意象感知是一个复杂过程。已有研究表明,视听感官是旅游者形成目的地意象感知的重要信息通道,但研究较多集中在经由视觉通道形成的目的地意象感知,旅游者借助听觉感官会获得怎样的感知尚不清晰。因此,本文以西藏为例,采取隐喻抽取技术研究潜在入藏旅游者听到西藏相关歌曲后的旅游目的地意象感知。研究表明,目的地歌曲可以为潜在旅游者建立想象空间,通过歌曲中旋律和歌词的形象化和情绪化塑造出流动性认知意象,同时歌曲也表达了潜在旅游者对目的地的某些情结,进而唤起潜在旅游者对目的地的向往。结论进一步丰富深化了目的地意象研究,扩展了目的地意象生成的感官渠道,为旅游目的地营销、管理等实践工作提供更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觉隐喻 西藏 旅游目的地意象 隐喻抽取 歌曲
下载PDF
一种多模态隐喻数据集的构建和验证方法 被引量:1
13
作者 夏冰 杨瑞楠 +4 位作者 董玉 楚世豪 唐崇俊 葛云翔 尹家斌 《集成技术》 2024年第5期64-73,共10页
隐喻的目的是启发理解、说服他人。目前,隐喻呈现文本、图像、视频等多模态融合的趋势,因此,识别多模态信息中蕴含的隐喻语义对互联网内容安全具有研究价值。由于缺乏多模态隐喻数据集,难以建立研究模型,因此,当前学者更关注基于文本的... 隐喻的目的是启发理解、说服他人。目前,隐喻呈现文本、图像、视频等多模态融合的趋势,因此,识别多模态信息中蕴含的隐喻语义对互联网内容安全具有研究价值。由于缺乏多模态隐喻数据集,难以建立研究模型,因此,当前学者更关注基于文本的隐喻检测。针对这一不足,作者首先从图像-文本、隐喻出现、情感表达和作者意图等角度构建新型多模态隐喻数据集;其次,对数据集的标注者进行Kappa分数计算;最后,借助预训练模型和注意力机制融合图像属性特征、图像实体对象特征和文本特征,构建多模态隐喻检测模型,验证多模态数据集的质量和价值。实验结果表明:具有情感和意图表达的隐喻数据集可提升隐喻模型检测效果,多模态信息间相互关系有助于隐喻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容安全 多模态隐喻检测 外部知识 多模态数据集 注意力机制
下载PDF
社交媒体中“刺客”的隐喻性语义泛化
14
作者 穆军芳 朱洁 高越新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104-112,共9页
“刺客”经过认知隐喻的作用已然发生语义泛化,并成为当下流行语之一。从语义泛化的三个阶段,即语义隐喻、语义抽象以及语义泛化阶段分析“刺客”的语义泛化过程,发现其语域已经过自职业域到商品域、再到情感域的延伸,指谓范围更加宽阔... “刺客”经过认知隐喻的作用已然发生语义泛化,并成为当下流行语之一。从语义泛化的三个阶段,即语义隐喻、语义抽象以及语义泛化阶段分析“刺客”的语义泛化过程,发现其语域已经过自职业域到商品域、再到情感域的延伸,指谓范围更加宽阔,表达意义更加复杂。此外,在模因论视角下深度探讨其流行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客” 隐喻 语义泛化 模因 流行语
下载PDF
《黄帝内经·素问》隐喻的英译策略和方法
15
作者 徐丽 姚秋慧 陈战 《西部中医药》 2024年第10期88-92,共5页
通过对比分析《黄帝内经·素问》的四个常见英译本,总结出对等策略、舍喻体译喻底、本体补偿和隐喻显化等4种隐喻翻译策略,在此基础上可对不同类型隐喻的英译方法进行分类说明,力争达到内容上忠实于原文,同时尽可能保留源语的汉语... 通过对比分析《黄帝内经·素问》的四个常见英译本,总结出对等策略、舍喻体译喻底、本体补偿和隐喻显化等4种隐喻翻译策略,在此基础上可对不同类型隐喻的英译方法进行分类说明,力争达到内容上忠实于原文,同时尽可能保留源语的汉语言隐喻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素问》 隐喻 翻译策略 翻译方法
下载PDF
整合类内差异与类间关联的隐喻感情预测
16
作者 杨亚萍 张敬源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08-120,共13页
隐喻感情预测有助于改进社交媒体内容的用户体验,同时在心理健康监测和虚拟心理治疗方面也具有潜在价值。此外,它还可以更精确地识别目标受众的感情需求,优化广告策略,提升商业效益。为了进一步提升情绪识别与情感检测的有效性,提出了... 隐喻感情预测有助于改进社交媒体内容的用户体验,同时在心理健康监测和虚拟心理治疗方面也具有潜在价值。此外,它还可以更精确地识别目标受众的感情需求,优化广告策略,提升商业效益。为了进一步提升情绪识别与情感检测的有效性,提出了一种整合类内差异与类间关联的多模式隐喻感情识别架构。首先引出三种单模式模型,包括视觉语义模型,文本语义模型和音频语义模型,从文本、视觉和音频三种不同的数据源中分别提取每个模式的个性化差异特征;随后引出一种深度层次多模式模型,通过中间层融合的方式对多模式之间的关联性进行学习,更好地利用双模式与三模式之间提供的互补信息;最后,基于决策层融合的方式将上述四种模型进行融合,在一种端到端的框架中,实现多模式隐喻感情的预测。在开源的数据集中进行的大量消融实验与对比实验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感情预测 多模式模型 图像 文本 语音 模式识别
下载PDF
秦腔唱词中中国传统文化之隐喻性
17
作者 李庆明 申海 黄勇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39-46,共8页
戏曲文化是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魅力的窗口。秦腔作为中国最古老的戏曲之一,其文学性决定了秦腔唱词蕴含丰富的隐喻和中国传统文化。本文以认知语言学概念隐喻为理论基础,从方位隐喻、本体隐喻、结构隐喻三个层面探讨秦腔唱词隐喻现象以... 戏曲文化是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魅力的窗口。秦腔作为中国最古老的戏曲之一,其文学性决定了秦腔唱词蕴含丰富的隐喻和中国传统文化。本文以认知语言学概念隐喻为理论基础,从方位隐喻、本体隐喻、结构隐喻三个层面探讨秦腔唱词隐喻现象以及中国传统文化表述之隐喻性,以更好地理解秦腔以及其他地方戏曲唱词深层的文化蕴意,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隐喻 秦腔唱词 中国传统文化
下载PDF
隐喻话语动态分析法:理论、应用与前瞻
18
作者 刘文宇 孙明月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25,共8页
作为认知语言学研究领域的核心议题,隐喻研究视角逐渐从心理认知转向社会认知。在此背景下,Cameron将复杂动态系统理论引入隐喻研究,提出隐喻话语动态分析法。该方法更加关注语言、认知、情感、物质、文化等语境的相互作用,强调活动参... 作为认知语言学研究领域的核心议题,隐喻研究视角逐渐从心理认知转向社会认知。在此背景下,Cameron将复杂动态系统理论引入隐喻研究,提出隐喻话语动态分析法。该方法更加关注语言、认知、情感、物质、文化等语境的相互作用,强调活动参与者在交流、互动和协商中形成的动态隐喻认知过程。相较于传统隐喻研究方法,该方法提供了一个更为全面、灵活的解析维度和观察路径。鉴于国内目前相关研究尚缺乏实证性考察和规范性研究,本文通过介绍和评析隐喻话语动态分析法的基本理念和具体实施过程,一方面致力于推动隐喻研究范式发展,另一方面也对阐释话语参与者所传递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动态系统理论 隐喻话语动态分析法 隐喻 社会认知 心理认知 动态过程
下载PDF
多模态蓄意隐喻场景的关联性研究——以针对大学生的防诈骗宣传漫画为例
19
作者 王佳宇 赵亚茹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4期144-156,共13页
整合蓄意隐喻理论、多模态隐喻场景理论和关联理论,构建了多模态蓄意隐喻场景的关联性分析框架。基于这一框架,对防诈骗宣传漫画进行关联性分析。研究发现:(1)漫画主要构建了诱捕、假冒和束缚三类蓄意隐喻场景,分别聚焦于诈骗手段、诈... 整合蓄意隐喻理论、多模态隐喻场景理论和关联理论,构建了多模态蓄意隐喻场景的关联性分析框架。基于这一框架,对防诈骗宣传漫画进行关联性分析。研究发现:(1)漫画主要构建了诱捕、假冒和束缚三类蓄意隐喻场景,分别聚焦于诈骗手段、诈骗者身份和受骗者处境的概念化;(2)在与受众的关联性上,假冒场景最容易实现信息层面上的最佳关联,而束缚场景则最容易实现交际层面上的最佳关联;(3)部分场景存在图—文隐喻靶域信息明示不足、图像使用偏离受众的认知环境以及文字大小和排版不合理等问题,这导致它们未能与受众建立最佳关联。期望能够拓展多模态认知语用研究的理论和应用视阈,并为公共宣传漫画的创制和识解提供实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蓄意隐喻场景 关联理论 隐喻 多模态关联理论
下载PDF
早期儒家哲学中的教育隐喻探微
20
作者 李林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0-113,共14页
隐喻作为人类语言、认知、思维乃至“存在”中的重要议题,值得关注。基于汉字的独特表意系统,早期儒家以仁义为依归,以“成人”为宗旨,借助内发扩充和外铄转化诸种譬喻,殊途同归地辨析人接受教育而“作善”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儒家教育... 隐喻作为人类语言、认知、思维乃至“存在”中的重要议题,值得关注。基于汉字的独特表意系统,早期儒家以仁义为依归,以“成人”为宗旨,借助内发扩充和外铄转化诸种譬喻,殊途同归地辨析人接受教育而“作善”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儒家教育隐喻中常用的玉、水、木及禾四类典型意象,皆具鲜明的自然属性及农耕特色,被借以讨论教育活动作用的对象及预期的理想。在过程层面,儒家借助诸如染色、熏香、品味、射箭,以及绳墨、规矩、影子、回声等隐喻,揭示教育的渐进、隐微、互动及规范等特征,同时呈现儒家教育重视具身经验、强调反身而诚的特征。儒家将“教-育”与“学-习”可能达至的趣妙境界、理想人格的完成以及良善秩序的实现,进行关联性的整体论述,乃至揭示教育这种世俗活动中所蕴含的“内在超越”可能。隐喻语言有其不足,却又普遍泛在。教育研究应当舍离以神秘或鄙弃态度对待隐喻,尝试超越客观主义和主观主义的二元对立,从经验主义的角度切入,审视教育隐喻的指称内涵、生发机理及运用效果,同时留意辨析其内在限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哲学 教育隐喻 语言 意味 认知 思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