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隐喻和转喻视角下中日视觉动词的对比研究——以“看”和“みる”为中心 |
张金玉
薛姣
|
《今古文创》
|
2023 |
1
|
|
2
|
古典诗歌中隐喻和转喻互动的类型 |
高原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
2013 |
8
|
|
3
|
隐喻和转喻中突显性的对比分析 |
徐艳
|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
2010 |
5
|
|
4
|
唐诗中隐喻和转喻互动的翻译 |
高原
|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
2010 |
2
|
|
5
|
从意象图式解析中医词汇的隐喻和转喻 |
何珮珩
刘婧瑶
|
《继续医学教育》
|
2014 |
3
|
|
6
|
商业广告中的多模态隐喻和转喻分析——以苹果公司年度广告为例 |
谷佩玲
|
《新闻研究导刊》
|
2020 |
1
|
|
7
|
隐喻和转喻视角下基层词汇“浓”的词义研究 |
曹保平
陈心怡
|
《海外文摘》
|
2021 |
0 |
|
8
|
隐喻和转喻思维认知投射机制与词义延展研究 |
田思远
|
《边疆经济与文化》
|
2014 |
0 |
|
9
|
评劳伦斯的《海与撒丁岛》——隐喻和转喻,色彩和空间 |
Jack.F.Stewart
江泓
|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1997 |
0 |
|
10
|
名词动用过程中的隐喻、转喻交叉互动 |
赵爱萍
|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1 |
1
|
|
11
|
汉语成语的隐喻和转喻棱柱互动模式解读 |
史一鸿
|
《学园》
|
2016 |
0 |
|
12
|
数字“八”的隐喻与转喻意义研究 |
岳丽锦
|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
2017 |
0 |
|
13
|
认知视阈下的一词多义现象探幽 |
朱耀武
张四红
|
《兰州工业学院学报》
|
2023 |
1
|
|
14
|
《认知语用学导论》评介 |
吴淑琼
张荣霞
|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
2023 |
0 |
|
15
|
英语短语动词的认知语义研究——以get off为例 |
李瑛
范丽丽
|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7 |
4
|
|
16
|
从认知角度看多义现象 |
刘佐艳
|
《外语研究》
|
2002 |
45
|
|
17
|
“家/family/home”在中西文化中的概念差异及其文化认知理据 |
周红英
|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
2011 |
6
|
|
18
|
从原型理论和范畴化谈基本词汇教学 |
王细娇
|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2006 |
8
|
|
19
|
自我逃避——从《纸团》人物性格看安德森的创作策略 |
李吟
|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4 |
3
|
|
20
|
多义现象的认知共性研究 |
罗红玲
|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