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隐喻和转喻视角下中日视觉动词的对比研究——以“看”和“みる”为中心 被引量:1
1
作者 张金玉 薛姣 《今古文创》 2023年第2期134-136,共3页
人类通过五官的知觉来获取外界信息,积累经验和知识。感官在日常生活中至关重要,因为它们是人的主观精神世界与客观物质世界交流的关键“通道”。用认知语言学的观点来分析,人类五官感觉的重要作用必然会反映到感官动词的语义中。本研... 人类通过五官的知觉来获取外界信息,积累经验和知识。感官在日常生活中至关重要,因为它们是人的主观精神世界与客观物质世界交流的关键“通道”。用认知语言学的观点来分析,人类五官感觉的重要作用必然会反映到感官动词的语义中。本研究选取视觉动词“看”和“みる”,从隐喻和转喻的角度探析两者的多义性,同时阐明其词义派生机制并加以对比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和转喻 视觉动词 中日对比 词义派生
下载PDF
古典诗歌中隐喻和转喻互动的类型 被引量:8
2
作者 高原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13年第4期43-47,共5页
一直以来,人们认为诗歌的实质是隐喻。然而,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人类基本的认知机制,在日常语言中随处可见,那么,诗歌隐喻何以不同?我们发现,古典诗歌中隐喻的转喻的频繁互动,造就了诗歌语言层峦叠嶂的审美意趣。或者说,诗歌的实质是... 一直以来,人们认为诗歌的实质是隐喻。然而,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人类基本的认知机制,在日常语言中随处可见,那么,诗歌隐喻何以不同?我们发现,古典诗歌中隐喻的转喻的频繁互动,造就了诗歌语言层峦叠嶂的审美意趣。或者说,诗歌的实质是隐喻和转喻的互动。本文运用Goossens的隐转喻理论探讨古典诗歌中隐喻与转喻互动的类型,并对Goossens的理论提出了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诗歌 隐喻 转喻 隐喻和转喻的互动 隐喻和转喻互动的类型
下载PDF
隐喻和转喻中突显性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徐艳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60-62,79,共4页
隐喻和转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段和语言现象,而且是人类基本的思维方式。隐喻涉及两个不同概念域之间的关系,而转喻一般涉及同一个概念域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在介绍其概念界定的基础上,结合隐喻和转喻产生的认知理据,对突显性在隐喻和转... 隐喻和转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段和语言现象,而且是人类基本的思维方式。隐喻涉及两个不同概念域之间的关系,而转喻一般涉及同一个概念域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在介绍其概念界定的基础上,结合隐喻和转喻产生的认知理据,对突显性在隐喻和转喻思维中所发挥的作用进行对比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和转喻 突显性 对比
下载PDF
唐诗中隐喻和转喻互动的翻译 被引量:2
4
作者 高原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29-34,共6页
隐喻和转喻一直以来是语言学家关注的重要课题,而隐喻与转喻的互动作为更加复杂的认知机制和修辞手段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诗歌中隐喻和转喻的结合可极大提高语言的审美意趣。归纳唐诗中隐喻和转喻互动的四种类型,并探讨各类互动关系的... 隐喻和转喻一直以来是语言学家关注的重要课题,而隐喻与转喻的互动作为更加复杂的认知机制和修辞手段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诗歌中隐喻和转喻的结合可极大提高语言的审美意趣。归纳唐诗中隐喻和转喻互动的四种类型,并探讨各类互动关系的翻译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和转喻的互动 唐诗 翻译
下载PDF
从意象图式解析中医词汇的隐喻和转喻 被引量:3
5
作者 何珮珩 刘婧瑶 《继续医学教育》 2014年第12期15-17,共3页
在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同时,中医词汇吸收和借鉴了大量的全民语言,从而发展出了独具特色的行业用语,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大量具有隐喻和转喻色彩的词汇。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看,"意向图式"是在隐喻和转喻的过程中,形成映射域的... 在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同时,中医词汇吸收和借鉴了大量的全民语言,从而发展出了独具特色的行业用语,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大量具有隐喻和转喻色彩的词汇。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看,"意向图式"是在隐喻和转喻的过程中,形成映射域的一个最主要方式。试图运用认知语言学中的"意向图式"理论来解析中医词汇的隐喻和转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词汇 认知语言学 隐喻和转喻 意向图式
下载PDF
商业广告中的多模态隐喻和转喻分析——以苹果公司年度广告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谷佩玲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第13期208-209,共2页
从多模态隐喻和转喻的视角,以苹果公司2018年年度广告为例,本研究通过分析视觉和语言模态分别解读广告中的多模态隐喻和转喻的呈现方式,同时尝试探究其是如何对观众认知构建产生影响的.
关键词 多模态隐喻和转喻 商业广告 认知构建
下载PDF
隐喻和转喻视角下基层词汇“浓”的词义研究
7
作者 曹保平 陈心怡 《海外文摘》 2021年第7期9-12,共4页
现代汉语词“浓”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为“露多也”,可见其本义专指露水多。作为基本层次词汇,隐喻和转喻不断赋予其新的意义,使得“浓”成为了一个多义词,其语用范围也越来越大。本文以认知语言学理论为框架,基于CCL语料库和中国传... 现代汉语词“浓”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为“露多也”,可见其本义专指露水多。作为基本层次词汇,隐喻和转喻不断赋予其新的意义,使得“浓”成为了一个多义词,其语用范围也越来越大。本文以认知语言学理论为框架,基于CCL语料库和中国传媒大学有声媒体文本语料库语料,对“浓”的隐喻、转喻表达进行定性分析,并分类总结出其多维映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和转喻 词义研究
下载PDF
隐喻和转喻思维认知投射机制与词义延展研究
8
作者 田思远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4年第10期127-128,共2页
近20年来,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隐喻和转喻的思维方式进行了研究,本文以认知语言学家莱考夫提出的隐喻认知理念为视角,分别探究了隐喻和转喻的思维认知机制,以及两个机制在英语词汇教学中发挥的关键作用,旨在为语言学习者探究语义提... 近20年来,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隐喻和转喻的思维方式进行了研究,本文以认知语言学家莱考夫提出的隐喻认知理念为视角,分别探究了隐喻和转喻的思维认知机制,以及两个机制在英语词汇教学中发挥的关键作用,旨在为语言学习者探究语义提供一条比较有效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和转喻思维 认知投射机制 词义延展
下载PDF
评劳伦斯的《海与撒丁岛》——隐喻和转喻,色彩和空间
9
作者 Jack.F.Stewart 江泓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7年第3期45-47,共3页
《海与撒丁岛》对等结构的标题暗示着隐喻和提喻.正象劳伦斯在稍后出版的一本游记序言中所说:“一个人说起墨西哥,他不过是指一座小城…….说到底,就是一个渺小的个体打量一小片天空和树林,然后低头看他练习薄中的一页.”但是通过筛选... 《海与撒丁岛》对等结构的标题暗示着隐喻和提喻.正象劳伦斯在稍后出版的一本游记序言中所说:“一个人说起墨西哥,他不过是指一座小城…….说到底,就是一个渺小的个体打量一小片天空和树林,然后低头看他练习薄中的一页.”但是通过筛选和组合,片刻可以代表永久,一地可以代表一个国家或道德本质.被劳伦斯称之为“地方精神”的东西产生于作家通过自身经历形成的观察能力和外部地理环境之间刹那间的相互作用.在这种邂逅中,陌生与熟悉互相映衬,旅行者打量外部世界又审视内心,把记忆中的风景与眼前风景一一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伦斯 隐喻和转喻 撒丁岛 地理环境 观察能力 电报文体 观念结构 道德本质 对等结构 旅行者
下载PDF
名词动用过程中的隐喻、转喻交叉互动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爱萍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148-150,共3页
以worm为例,从认知角度,探讨名词动用隐含的概念隐喻和转喻;找到名词动用的隐喻、转喻生成机制和认知理据,从而观察概念形成的轨迹,名词动用意义构建的认知机制;揭示名词动用在线理解过程中动态的概念整合现象;分析习得过程中的心理活... 以worm为例,从认知角度,探讨名词动用隐含的概念隐喻和转喻;找到名词动用的隐喻、转喻生成机制和认知理据,从而观察概念形成的轨迹,名词动用意义构建的认知机制;揭示名词动用在线理解过程中动态的概念整合现象;分析习得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和认知路径。同时指出隐喻、转喻视角下的名词动用的语义解读是一个动态建构的过程。名词动用是一种语言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和转喻 名词动用 相似性 突显
下载PDF
汉语成语的隐喻和转喻棱柱互动模式解读
11
作者 史一鸿 《学园》 2016年第34期102-104,共3页
成语作为汉语言的一个组成部分,其显著特点为字面意义与核心意义之间缺乏真值联系,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方法为解读这一语言现象提供了新的视角。隐喻和转喻的棱柱互动模式以逻辑直观的方式揭示了成语理解的认知机制,对语言和思维的相关研... 成语作为汉语言的一个组成部分,其显著特点为字面意义与核心意义之间缺乏真值联系,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方法为解读这一语言现象提供了新的视角。隐喻和转喻的棱柱互动模式以逻辑直观的方式揭示了成语理解的认知机制,对语言和思维的相关研究具有启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成语 真值联系 理据性 隐喻和转喻棱柱互动模式
原文传递
数字“八”的隐喻与转喻意义研究
12
作者 岳丽锦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17年第1期45-46,共2页
不同的数字有不同的文化意义,相同的数字在不同的时代或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文化内涵。数字"八"的原始功能就是用来计算,表示事物的数量和排序。但由于民族心理、思维方式、汉字特点、传统文化的影响,数字"八"在人... 不同的数字有不同的文化意义,相同的数字在不同的时代或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文化内涵。数字"八"的原始功能就是用来计算,表示事物的数量和排序。但由于民族心理、思维方式、汉字特点、传统文化的影响,数字"八"在人类的实践生活中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意义。本文以数字"八"为例,从隐喻和转喻的角度,对"八"的丰富文化内涵进行分析和研究,揭示了"八"背后的认知理据和认知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八” 隐喻和转喻 文化意义
下载PDF
认知视阈下的一词多义现象探幽 被引量:1
13
作者 朱耀武 张四红 《兰州工业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117-121,共5页
一词多义现象在语言中颇为普遍,历来是学界关注的热点话题。基于对一词多义现象的细致观察以及既有研究的洞见,认知语言学可以从本质上阐释一词多义现象产生的内在机制和外在表现形式。具体而言,从宏观层面,原型范畴理论可以为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现象在语言中颇为普遍,历来是学界关注的热点话题。基于对一词多义现象的细致观察以及既有研究的洞见,认知语言学可以从本质上阐释一词多义现象产生的内在机制和外在表现形式。具体而言,从宏观层面,原型范畴理论可以为一词多义现象提供整体框架,而从微观层面,概念隐喻和转喻则可以为一词多义现象提供认知机制和深层动因。通过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认知研究,旨在深入探究一词多义所具有的普遍性、延展性以及经济性特征,并试图为词汇学研究的推进和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词多义 原型范畴 隐喻和转喻
下载PDF
《认知语用学导论》评介
14
作者 吴淑琼 张荣霞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23年第2期104-109,共6页
1引言认知语用学是认知语言学和语用学融合的产物,重点关注信息的心理加工过程,即从认知方面对语言现象作出解释,为语境意义的理解提供新的理论视角(Marmaridou,2000)。国际认知语言学会前任主席、德国汉堡大学教授Klaus-Uwe Panther的... 1引言认知语用学是认知语言学和语用学融合的产物,重点关注信息的心理加工过程,即从认知方面对语言现象作出解释,为语境意义的理解提供新的理论视角(Marmaridou,2000)。国际认知语言学会前任主席、德国汉堡大学教授Klaus-Uwe Panther的新书《认知语用学导论》正是对这一领域的积极探索。该书由本杰明出版社于2022年出版,全书共12章,主要围绕认知语用理据、概念隐喻和转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语用学 认知语言学 隐喻和转喻 语境意义 认知语用理据 本杰明 前任主席 心理加工
下载PDF
英语短语动词的认知语义研究——以get off为例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瑛 范丽丽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93-97,共5页
短语动词由动词加上一个或两个小品词而构成。从传统的观点看,不能从动词的表面知道其意义,但事实上并非如此。本文从认知的视角,运用概念合成理论、认知隐喻和转喻理论对短语动词get off的认知语义进行分析研究,研究发现:(1)短语动词ge... 短语动词由动词加上一个或两个小品词而构成。从传统的观点看,不能从动词的表面知道其意义,但事实上并非如此。本文从认知的视角,运用概念合成理论、认知隐喻和转喻理论对短语动词get off的认知语义进行分析研究,研究发现:(1)短语动词get off的语义是由动词和小品词的意义通过概念合成得出来的;(2)短语动词getoff的语义扩展是通过隐喻、转喻或二者交叉实现的;(3)get off的概念意义可概括为:离开就是出去;离开就是逃脱;离开就是停止;离开就是反对。(4)在短语动词get off的意义中,动词get反映的是动作本身,而小品词off则蕴含了动作的方向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语动词 概念合成理论 认知隐喻和转喻
下载PDF
从认知角度看多义现象 被引量:45
16
作者 刘佐艳 《外语研究》 2002年第5期21-25,共5页
多义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 ,也是一种认知现象。本文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对俄语多义现象生成的机制进行分析 ,论证了词的多义性是在认知的基础上通过隐喻、转喻而生成的 。
关键词 多义现象 认知 隐喻和转喻 民族文化多义词
下载PDF
“家/family/home”在中西文化中的概念差异及其文化认知理据 被引量:6
17
作者 周红英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1年第1期5-8,25,共5页
认知社会语言学研究把语言及其幕后认知的普遍性研究转向特定社会文化语境下语言(变体)与认知的研究。本文在认知社会语言学的视角下通过概念隐喻和转喻理论来探析文化关键词"家/family/home"在汉英两种语言中的概念语义变异... 认知社会语言学研究把语言及其幕后认知的普遍性研究转向特定社会文化语境下语言(变体)与认知的研究。本文在认知社会语言学的视角下通过概念隐喻和转喻理论来探析文化关键词"家/family/home"在汉英两种语言中的概念语义变异,并从中西方两种文化模式中寻求这一变异的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社会语言学 隐喻和转喻 家/family/home的语义变异 集体主义 个体主义
下载PDF
从原型理论和范畴化谈基本词汇教学 被引量:8
18
作者 王细娇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6年第1期33-34,84,共3页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最有影响的原型理论和基本范畴理论角度论证了基本等级范畴词汇的重要性,并因此提出要加强基本范畴词汇的教学,认为词汇意义的讲解应以原型意义为中心,重视词语多义、多用之间的深层联系——词语隐喻和转喻的学习。
关键词 原型理论和范畴化 基本范畴 基本范畴词汇 隐喻和转喻
下载PDF
自我逃避——从《纸团》人物性格看安德森的创作策略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吟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14-18,共5页
从卡伦·霍妮精神分析理论入手,解读了安德森短篇小说《纸团》中里菲医生、又高又大女孩及两位追求她的男子的性格特征。里菲医生属于逃避型性格,不愿接受新的价值观;又高又大女孩属于顺从型性格,拥有财富却无法摆脱婚姻问题上的从... 从卡伦·霍妮精神分析理论入手,解读了安德森短篇小说《纸团》中里菲医生、又高又大女孩及两位追求她的男子的性格特征。里菲医生属于逃避型性格,不愿接受新的价值观;又高又大女孩属于顺从型性格,拥有财富却无法摆脱婚姻问题上的从属地位;两位男子属于攻击型性格,追求女孩时始终占据有利地位。安德森隐喻和转喻的写作手法反映了工业迅速发展所带来的新旧价值观的冲突。他构建的"畸人"的理想形象与其本人的逃避策略和创作态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德森 《纸团》 性格策略 隐喻和转喻 冲突 创作态度
下载PDF
多义现象的认知共性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罗红玲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133-136,共4页
多义现象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认知现象。本文运用了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对多义现象生成机制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英汉对应多义词进行了对比分析,论证了认知共性与个性同样也存在于多义想象之中。这些异同可以分别从认知、文... 多义现象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认知现象。本文运用了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对多义现象生成机制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英汉对应多义词进行了对比分析,论证了认知共性与个性同样也存在于多义想象之中。这些异同可以分别从认知、文化及语言角度来加以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义现象 认知 隐喻和转喻 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