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隐喻当代理论到当代隐喻学认知蜕变卅载(1994-2023)
1
作者 孙毅 陈鸿志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2-103,共12页
隐喻当代理论的雏形现于1993年莱考夫(Lakoff)发表的长文,该理论近年来已成为隐喻研究领域的一块“压舱石”。语言学界雨后春笋般涌现出诸多隐喻当代理论研究的优秀成果,助推“理论”蜕变成“学”,当代隐喻学呼之欲出。本文通过梳理1994... 隐喻当代理论的雏形现于1993年莱考夫(Lakoff)发表的长文,该理论近年来已成为隐喻研究领域的一块“压舱石”。语言学界雨后春笋般涌现出诸多隐喻当代理论研究的优秀成果,助推“理论”蜕变成“学”,当代隐喻学呼之欲出。本文通过梳理1994—2023年当代隐喻学研究三十载发展历程,扼要盘点五项代表性成果在理论和应用两方面的探索现状,依照隐喻现有研究指出有待继续深入挖掘的方面,并结合研究现状和发展态势对当代隐喻学予以展望。分析表明,当代隐喻学在理论深度和应用广度上不断扩充,切实出现了跳脱隐喻当代理论藩篱并破茧成蝶的革命趋向。本文希冀为该领域的深入挖掘和蓬勃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当代理论 当代隐喻学 概念隐喻 现状 预测
下载PDF
师范院校毕业典礼致辞的隐喻学分析
2
作者 侯晓玮 李立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71-76,共6页
文章在隐喻学分析的理论框架下,分析了2019—2021年教育部直属六所师范大学校长毕业典礼致辞中隐喻的传递方式和运作模式。通过研究得出,毕业典礼致辞中主要使用了旅程类隐喻、自然类隐喻、比赛类隐喻、植物类隐喻四种隐喻类型,反映了... 文章在隐喻学分析的理论框架下,分析了2019—2021年教育部直属六所师范大学校长毕业典礼致辞中隐喻的传递方式和运作模式。通过研究得出,毕业典礼致辞中主要使用了旅程类隐喻、自然类隐喻、比赛类隐喻、植物类隐喻四种隐喻类型,反映了师范院校在师范生的培养历程、理想信念、培养质量、培养方向等方面的新变化和新特点,回应了新时代对师范院校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范院校 毕业典礼致辞 隐喻学分析
下载PDF
“体验—语境”理据下霍桑同情思想的认知隐喻学阐释
3
作者 诸葛晓初 吴世雄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23年第1期91-103,共13页
本文从认知隐喻学视角解读霍桑作品中的同情概念系统,揭示其同情思想的三种特性:神圣性、罪恶性和生态性。基于“体验—语境”理据,作品中的“针线活”“壁炉”“心”等隐喻表征神圣的同情,即个体联结成为合一的社群,显示情感的积极效应... 本文从认知隐喻学视角解读霍桑作品中的同情概念系统,揭示其同情思想的三种特性:神圣性、罪恶性和生态性。基于“体验—语境”理据,作品中的“针线活”“壁炉”“心”等隐喻表征神圣的同情,即个体联结成为合一的社群,显示情感的积极效应;“链条”“圈”“电磁”“催眠术”等隐喻表征罪恶的同情,即个体偏离社群而处于异化状态,凸显情感的消极效应。这两种特性相互对立,但在特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并与同情的第三个特性——生态性共存,即大自然被拟人化为“他者”,经由“花园”“福谷”“玉石人像”等意象呈现人类与大自然的紧密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撒尼尔·霍桑 同情思想 认知隐喻学 体验哲 语境
下载PDF
习语的认知隐喻学机理读释——基于“冷(cold)”语料的汉英对比研究 被引量:20
4
作者 孙毅 朱文静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0-74,共5页
结合大量颇具代表性的"冷(cold)"的习语语料,从认知隐喻学的视角来揭示和解读习语的内在特质。习语作为人类语言浓缩的精华,其意义的本质是理据性的,大多数习语的语义可经推导得出。研究表明:汉英两种语言中都存在大量"... 结合大量颇具代表性的"冷(cold)"的习语语料,从认知隐喻学的视角来揭示和解读习语的内在特质。习语作为人类语言浓缩的精华,其意义的本质是理据性的,大多数习语的语义可经推导得出。研究表明:汉英两种语言中都存在大量"冷(cold)"的隐喻习语,且表现出和而不同、同大于异的表征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语 认知隐喻学 汉英对比
下载PDF
隐喻学视角下“功夫熊猫”符号的中国化生产 被引量:4
5
作者 吴攀文 虞定海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4-78,共5页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梳理"功夫"和"熊猫"中国符号的文化内涵,应用隐喻学理论构建熊猫意象中的功夫隐喻以产生新符号"功夫熊猫",并运用符号学原理对其进行解释。认为:"功夫熊猫"所指的形式是中国...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梳理"功夫"和"熊猫"中国符号的文化内涵,应用隐喻学理论构建熊猫意象中的功夫隐喻以产生新符号"功夫熊猫",并运用符号学原理对其进行解释。认为:"功夫熊猫"所指的形式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侠客—隐士"复合形象;其所指的内质是身怀绝技、藏锋内敛、临危不惧、敢于亮剑,尚德礼让、和谐共生、自强不息、隐忍不争,大巧若拙、从容不迫、寄情山水、随性逍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夫 熊猫 隐喻学 符号 中国化生产
下载PDF
论认知隐喻学的文化意蕴维度 被引量:13
6
作者 孙毅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1-97,共7页
亚里士多德著述以降,隐喻研究历经了由辞格论辩到哲学、语用学、人类学、心理学、认知科学等学科既独立又相关的探讨。传统的修辞论将隐喻视作一种纯粹的语言现象,而近代学界已广泛地承认其为用一类事物来理解另一类事物的思维模式。隐... 亚里士多德著述以降,隐喻研究历经了由辞格论辩到哲学、语用学、人类学、心理学、认知科学等学科既独立又相关的探讨。传统的修辞论将隐喻视作一种纯粹的语言现象,而近代学界已广泛地承认其为用一类事物来理解另一类事物的思维模式。隐喻本质上是一种认知和文化二位一体的范式,特定的文化具有相应的隐喻认知结构。文章从认知隐喻学的视角审读隐喻与文化的密切关系,凸显隐喻在人类认知世界和创造文化中发挥的双重功效,进而揭示跨汉英语言对比各维度异同背后的深刻理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隐喻学 文化 多维度 对比 异同
下载PDF
当代隐喻学跨学科多元研究述评 被引量:11
7
作者 胡敏文 《湖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53-155,共3页
隐喻研究的历史不论中西都源远流长,当代隐喻学更是呈现出跨学科多元研究的特点,将隐喻与认知、真理、概念、主体、欲望、文化等根本问题联系起来。本文旨在揭示多学科同时出现"隐喻热"现象背后的深层动因,它们的学理根源、... 隐喻研究的历史不论中西都源远流长,当代隐喻学更是呈现出跨学科多元研究的特点,将隐喻与认知、真理、概念、主体、欲望、文化等根本问题联系起来。本文旨在揭示多学科同时出现"隐喻热"现象背后的深层动因,它们的学理根源、反映的时代文化精神,研究的基本内容、观点和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学 概念隐喻 诗性隐喻 认知
下载PDF
现代汉语比拟辞格的认知隐喻学视阈探幽 被引量:2
8
作者 孙毅 李乐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88-95,111,共9页
究其本质而言,比拟不仅是一种修辞现象,还是一种思维方式,更是一种认知机制。由莱考夫和约翰逊引领的认知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从一个具体的概念域(即源域)到一个抽象的概念域(即靶域)的系统映射。因此从认知隐喻观的角度审视,比拟是一... 究其本质而言,比拟不仅是一种修辞现象,还是一种思维方式,更是一种认知机制。由莱考夫和约翰逊引领的认知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从一个具体的概念域(即源域)到一个抽象的概念域(即靶域)的系统映射。因此从认知隐喻观的角度审视,比拟是一种最基础的本体性隐喻,是由人或物的源域向其他实体靶域投射的结果,将人或物的各种属性如特征、动机、活动等映射到客体上,并使之拥有人或物的言行或品质。本文通过对现代汉语中比拟的运用进行微观考察分析,以期揭示拟人化和拟物化背后的隐喻思维动因、丰富隽永的认知效果及其深刻悠远的中西方涉身哲学理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拟辞格 认知隐喻学 涉身哲
下载PDF
从“主题学”到“隐喻学”——在现代德国文学批评语境中求索文学与思想之间的关联 被引量:1
9
作者 胡继华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97-106,114,共11页
"文学与思想"之关系难题,古已有之。在现代性语境下,德国早期浪漫主义自觉地凸显了"艺术"与"批评"、"文学"与"思想"、"诗"与"思"之间的巨大张力。库尔提乌斯超... "文学与思想"之关系难题,古已有之。在现代性语境下,德国早期浪漫主义自觉地凸显了"艺术"与"批评"、"文学"与"思想"、"诗"与"思"之间的巨大张力。库尔提乌斯超越古典罗曼文献学,建构作为一种整体历史视野的"主题学",据以从语言出发恢复并展开精神世界的结构。布鲁门贝格将"主题学"从修辞学和文学史之中解放出来,使之进入哲学人类学的视野,而建构作为基础、导向和范式的"隐喻学"。布鲁门贝格认为,隐喻以理性不能涵盖的方式,回答那些在原则上无法回答的整体问题,而为本质匮乏的人类导向,增益人类的谋生之道。而"绝对隐喻"拒绝退出直观形象,坚执地保护着本源的丰富性,而作为文学与思想之间永恒忠实的媒介。"洞穴"、"沉船",是书写在西方经典之中而流布于人类文化历史之中的两个"绝对隐喻",以否定的修辞吐露了"神话"与"逻各斯"、隐喻和概念之间的盈虚消息。针对文艺复兴以来数百年理性的霸权,布鲁门贝格通过铸造"修辞策略"而坚守神话(感性论)的特权,同时又通过建构"隐喻学"而加固了理性(逻各斯)的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艺术 德国 批评 主题 隐喻学 洞穴隐喻 沉船隐喻
下载PDF
隐喻学的发展以及相关认知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丽娟 《科技信息》 2010年第35期I0202-I0202,共1页
近年来,伴随着认知科学的发展,国内学者对隐喻的研究视角逐渐从修辞意义转向了认知意义,使其理论的边界得到丰富的拓展。可以说,隐喻学理论的研究已经从传统隐喻学转向了现代隐喻学上。人们已经普遍意识到隐喻已不再局限在修辞的层面,... 近年来,伴随着认知科学的发展,国内学者对隐喻的研究视角逐渐从修辞意义转向了认知意义,使其理论的边界得到丰富的拓展。可以说,隐喻学理论的研究已经从传统隐喻学转向了现代隐喻学上。人们已经普遍意识到隐喻已不再局限在修辞的层面,而是一种独具魅力的感知和认识世界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隐喻学 现代隐喻学 认知
下载PDF
从批评隐喻学分析英语政治演讲语篇中隐喻的劝导功能 被引量:3
11
作者 徐伟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1期121-123,共3页
通过理论框架为Charteris-Black的批评隐喻学来研究演说语篇中隐喻的劝导功能。提出隐喻分析要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综合个人主体和社会资源角度进行多角度分析的观点。个人方面,应从认知语义、个人的社会语境知识背景来分析如何理解和... 通过理论框架为Charteris-Black的批评隐喻学来研究演说语篇中隐喻的劝导功能。提出隐喻分析要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综合个人主体和社会资源角度进行多角度分析的观点。个人方面,应从认知语义、个人的社会语境知识背景来分析如何理解和阐释隐喻;社会角度应通过分析隐喻背后潜在的意识形态性和社会文化历史因素,揭示说话者为何选择特定的隐喻来实现交际目的。隐喻表达具有可以框定和影响人们的价值判断的评价功能,使用隐喻可以激发情感,具有号召和道德评价的功能。隐喻这种言语行为可以揭示话语群体的信仰态度和感情,最终使隐喻在演讲语篇中起到劝导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 批评隐喻学 演讲 劝导
下载PDF
从认知隐喻学的隐喻类型解析话语误解 被引量:3
12
作者 黄玉淑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365-367,共3页
在会话中使用隐喻是说话人有意识选择的间接表达,带有强烈的言语意图,说话人在具体的语境中总是根据自己的言语意图来决定对语言义和语境因素的利用,把隐喻表达的语言义转换成适合表达自己言语意图的言语义。因此,在实际的语言交际过程... 在会话中使用隐喻是说话人有意识选择的间接表达,带有强烈的言语意图,说话人在具体的语境中总是根据自己的言语意图来决定对语言义和语境因素的利用,把隐喻表达的语言义转换成适合表达自己言语意图的言语义。因此,在实际的语言交际过程中,会导致听话人的理解与说话人本意不符,有些甚至大相径庭,从而产生话语误解。本文试从认知隐喻学的隐喻类型出发,通过不同的隐喻思维类型推究话语误解的原因,并简要提出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 隐喻学 类型 话语误解
下载PDF
揭示音乐隐喻的斑斓世界——王炳社教授新著《音乐隐喻学》评介
13
作者 李波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5期76-78,共3页
王炳社教授的《音乐隐喻学》一书开创了音乐学研究的崭新领域,该书从音乐的隐喻特性出发,在对中西音乐史之隐喻现象与历史演进分析梳理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文化学、政治学、社会学、文艺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以全新的视角,多方位、多层面... 王炳社教授的《音乐隐喻学》一书开创了音乐学研究的崭新领域,该书从音乐的隐喻特性出发,在对中西音乐史之隐喻现象与历史演进分析梳理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文化学、政治学、社会学、文艺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以全新的视角,多方位、多层面、系统性地论证了音乐隐喻的相关原理及运作机制。《音乐隐喻学》一书揭示了音乐隐喻的斑斓世界,将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到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为音乐学研究的深入开展和创新发现作出了积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炳社 《音乐隐喻学 评介
下载PDF
概念隐喻学视角下汉法肢体谚语对比分析——以“心”(Coeur)为例
14
作者 贾秀英 侯百耕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5期15-17,22,共4页
概念隐喻学作为隐喻学的一部分具有普遍性,将其应用于汉法肢体谚语的研究是可行的。肢体谚语是很生动的语言集合,根据概念隐喻学的核心理论,即源域与目标域之间隐射关系,肢体谚语中的源域是与身体有关的词汇,目标域是人或与人有关的行为... 概念隐喻学作为隐喻学的一部分具有普遍性,将其应用于汉法肢体谚语的研究是可行的。肢体谚语是很生动的语言集合,根据概念隐喻学的核心理论,即源域与目标域之间隐射关系,肢体谚语中的源域是与身体有关的词汇,目标域是人或与人有关的行为,通过肢体与这些行为的相似性把人类的情感表达出来。汉法两国谚语中都有很多与"心"(coeur)有关的谚语,本文从概念隐喻学的角度分析"心"(Coeur)这一形象所具有的隐喻意义的相似性与相异性,并探究其文化内涵的异同,从而使我们对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有更深入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隐喻学 肢体谚语
下载PDF
认知隐喻学视域下的二语词汇习得研究
15
作者 吴胜伟 《河西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108-111,共4页
词汇是语言大厦的基石,传统的死记法导致词汇学习费时低效。词汇在语音、形态、语义和逻辑等方面存在着理据,化抽象为具体的认知隐喻学在词汇习得方面有着广阔的前景和用武之地,能够帮助学习者深入了解词汇的本源与实质,有助于提高二语... 词汇是语言大厦的基石,传统的死记法导致词汇学习费时低效。词汇在语音、形态、语义和逻辑等方面存在着理据,化抽象为具体的认知隐喻学在词汇习得方面有着广阔的前景和用武之地,能够帮助学习者深入了解词汇的本源与实质,有助于提高二语词汇学习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隐喻学 词的理据 二语词汇习得 策略
下载PDF
当代隐喻学的理论范式构念 被引量:25
16
作者 孙毅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6期126-134,共9页
隐喻决非不朽诗人的独创和专利,而是人类思维的共享特征,普遍涤荡于全世界各种语言之中。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装饰品,还是可用于人类认知世界的强大武器。本文在扼要介绍当代隐喻学萌芽起步阶段的"概念隐喻学说"及其升级、优... 隐喻决非不朽诗人的独创和专利,而是人类思维的共享特征,普遍涤荡于全世界各种语言之中。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装饰品,还是可用于人类认知世界的强大武器。本文在扼要介绍当代隐喻学萌芽起步阶段的"概念隐喻学说"及其升级、优化的概念整合理论新进路的基础上,简明勾勒出体验哲学和文化意蕴的跨语言考究两翼维度,进而搭建起当代隐喻学的学科框架。当代隐喻学的跃世而生标志着曾作为一种貌不惊人的辞格之隐喻已彻底摆脱了传统修辞学的窠臼,在真正意义上从屈居于附属地位的辞格跨越式地升格为独立的认知科学门类。国内学者应试图找出专属于中国人自己的、独特的当代隐喻学视角和见解,中西合璧,将西方先进理论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加大汉外对比的力度,在理论建构和实践验证两方面留下国人深深的足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隐喻学 理论架构 汉外对比 共性 个性
下载PDF
认知隐喻学畛域中汉英自我概念隐喻意涵重塑 被引量:14
17
作者 孙毅 周锦锦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3-21,共9页
自我是人类首先且必须面对的重要概念。人类只有在充分辨识自我的基础上,才能更深刻地认识自然与社会,继而深层次地洞察人类真实的生存状态。人们赖以思考和行动的概念系统大多是以隐喻的方式建构和界定的。隐喻不仅是一种常见的语言修... 自我是人类首先且必须面对的重要概念。人类只有在充分辨识自我的基础上,才能更深刻地认识自然与社会,继而深层次地洞察人类真实的生存状态。人们赖以思考和行动的概念系统大多是以隐喻的方式建构和界定的。隐喻不仅是一种常见的语言修辞现象,更是一种关键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本文立足于认知隐喻学视野来观照汉英语言中的自我概念,主要以空间、身体和符号为源域,深刻剖析两种语言中自我概念隐喻的表达特征,继而深入挖掘汉英自我概念隐喻跨语言“同”的体验哲学理据以及“异”的文化模型渊源,为多角度探索人类的自我概念表达提供新的理论视角和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隐喻学 自我概念 汉英对比 体验哲 文化模型
下载PDF
当代隐喻学巡礼:回眸与沉思——写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付梓40周年之际 被引量:7
18
作者 孙毅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16,共12页
隐喻早在2500年前便已步入东西方学术研究的视野,更在人文社科研究的历史长河当中一直备受关注。以标志隐喻研究实现认知转向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付梓40周年为历史节点,充分梳理和评价已有概念隐喻理论、概念整合理论和词汇语... 隐喻早在2500年前便已步入东西方学术研究的视野,更在人文社科研究的历史长河当中一直备受关注。以标志隐喻研究实现认知转向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付梓40周年为历史节点,充分梳理和评价已有概念隐喻理论、概念整合理论和词汇语用理论的三套代表性文献,同时从语料库检索和神经、心理实证探索两条路径出发,将当代隐喻理论跃升为当代隐喻学,提出一个较为浑圆完整、全方位的定义。从理论构建、研究方法、模态扩展、辞格归一、话语拓宽、语际对比和语言教学等七个方面沉淀和总结该学科目前仍然存在的漏洞与弊端,并在此基础上为将来隐喻研究的持续深入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隐喻理论 当代隐喻学 成就 不足 未来发展
下载PDF
当代隐喻学视阈下的汉英道德概念对比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孙毅 周锦锦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3期135-141,共7页
道德是人们认可并遵循的既定行为准则和社会准则,是人类社会的高级意识形态之一。隐喻作为一种新型有力的认知工具,不应该单单被认作一种浅层次的语言修辞行为。借助隐喻这一柄认知利剑,抽象而深邃的道德概念得以表达和理解。以当代隐... 道德是人们认可并遵循的既定行为准则和社会准则,是人类社会的高级意识形态之一。隐喻作为一种新型有力的认知工具,不应该单单被认作一种浅层次的语言修辞行为。借助隐喻这一柄认知利剑,抽象而深邃的道德概念得以表达和理解。以当代隐喻学为理论新阈,对汉英道德概念隐喻性表达予以语际对比并对其生成理据和深层诱因进行深入挖掘整理。汉英道德隐喻性表达基于人类普遍共享的认知体验而拥有相当程度的共性,在映射道德概念时皆涉及空间、身体和植物等源域;同时鉴于不同民族文化背景距离悬殊,二者之间又存在诸多细微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概念 当代隐喻学 汉英对比 体验共性 文化个性
下载PDF
崔致远诗歌意蕴的当代隐喻学重构与新释 被引量:7
20
作者 孙毅 梁晓晶 《东疆学刊》 CSSCI 2020年第3期108-114,128,共8页
作为朝鲜古代汉文学鼻祖、朝鲜古代汉文文学奠基人,崔致远为中朝两国的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崔致远的作品不仅滋养了朝鲜文学,还对深入研究中国晚唐文学具有不可替代的参考价值。在《孤云崔致远先生文集》基础上,借助当代隐喻学剖... 作为朝鲜古代汉文学鼻祖、朝鲜古代汉文文学奠基人,崔致远为中朝两国的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崔致远的作品不仅滋养了朝鲜文学,还对深入研究中国晚唐文学具有不可替代的参考价值。在《孤云崔致远先生文集》基础上,借助当代隐喻学剖解其中的主要意象可以发现,隐喻是诗歌赖以生存的根本,意象是诗歌传情达意的工具之一。饱蘸诗人情感的意象符号在隐喻的作用下不断发酵,继而催生出源于且高于日常意象的非凡意境。崔致远的诗歌最经典、最动人之处在于其驾轻就熟地对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规约隐喻意象的挖掘与重组并形成新奇意象,进而诉诸具身体验来书写摄人心魄的诗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崔致远 隐喻 意象 具身性认知 当代隐喻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