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含义的语用化谈隐喻性汉语翻译的等效表达
1
作者 胡璐 《魅力中国》 2014年第5期264-264,共1页
在一些词语的使用尤其是日常用语表达的过程中,其含义会出现固定化的倾向,其语用目的也会因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改变,从而呈现出新的语用目的特征,很多隐喻性汉语正是经历了这一过程。本文将从隐喻性汉语的语用化角度出发,分... 在一些词语的使用尤其是日常用语表达的过程中,其含义会出现固定化的倾向,其语用目的也会因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改变,从而呈现出新的语用目的特征,很多隐喻性汉语正是经历了这一过程。本文将从隐喻性汉语的语用化角度出发,分析不同类型的隐喻性汉语的英译,试图通过对比分析,找到该类型汉语的最佳英译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义的语用化 隐喻性汉语 等效表达
下载PDF
汉语隐喻性话语的取象说 被引量:1
2
作者 华鸿燕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8年第3期45-54,共10页
观物取象是我国古人对认知过程的一种哲学概括,具有深刻的认识价值。观物取象之于隐喻性话语的认识论价值可从意象思维和全面性的观物原则展开。观物取象是传统中国式隐喻认知模式,在这一原则指导下,隐喻性话语的意义建构就是一个取象过... 观物取象是我国古人对认知过程的一种哲学概括,具有深刻的认识价值。观物取象之于隐喻性话语的认识论价值可从意象思维和全面性的观物原则展开。观物取象是传统中国式隐喻认知模式,在这一原则指导下,隐喻性话语的意义建构就是一个取象过程,并分别体现在据象铸言和立象尽意的语言活动中。这就是隐喻性话语取象说的总体观点,也是观物取象之于本研究的认识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隐喻话语 取象说 观物取象 认识论价值
下载PDF
动态对等的认知识解——以四字格隐喻性成语英译为例
3
作者 金坤主 许希明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12年第7期126-128,共3页
汉语隐喻习语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古国深邃文化底蕴的积淀,然而其高度浓缩的表现形式和文化底蕴的精确传达在英译的动态对等过程中却遭遇诸多困难。本文以汉语隐喻性成语英译为例,先分析英汉隐喻习语的异同,然后从认知识解视角,主... 汉语隐喻习语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古国深邃文化底蕴的积淀,然而其高度浓缩的表现形式和文化底蕴的精确传达在英译的动态对等过程中却遭遇诸多困难。本文以汉语隐喻性成语英译为例,先分析英汉隐喻习语的异同,然后从认知识解视角,主要从言语行为视角和部分突显两个方面,阐述如何使汉语隐喻性成语在英译过程中达到翻译动态性对等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对等 认知识解 汉语隐喻成语 言语行为视角 部分突显
下载PDF
具身认知视域下汉语隐喻性话语的工作模型 被引量:4
4
作者 文旭 华鸿燕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12,6,共7页
汉语隐喻性话语有着长久的研究历史,但多是对过程的说明,缺乏机理性的探讨。本文用象征思维和知觉内容双重性构建汉语隐喻性话语的工作模型。全文首先说明汉语隐喻性话语可以抽象为"T→[转写为]S"结构;继而用美国哲学家诺伊的... 汉语隐喻性话语有着长久的研究历史,但多是对过程的说明,缺乏机理性的探讨。本文用象征思维和知觉内容双重性构建汉语隐喻性话语的工作模型。全文首先说明汉语隐喻性话语可以抽象为"T→[转写为]S"结构;继而用美国哲学家诺伊的"感觉运动权变"理论中的知觉内容双重性解释为什么T在一定条件下由S表达;随后用象征思维说明S对T的象征关系;最后说明T内容的要素如何在主体意向性和语境的共同作用下以S表达式突现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隐喻话语 象征思维 知觉内容双重 主体意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