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隐喻性范畴识解模式探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周榕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30-35,共6页
隐喻性范畴是新范畴、新概念形成的重要方式,对隐喻性范畴的识解是人类认知世界的基本途径。心理语言学领域对隐喻性范畴识解有四种主要模式:范畴相似性比较模式,范畴类包含模式,临时范畴构建模式,生涯模式。文章介绍和分析了各种模式... 隐喻性范畴是新范畴、新概念形成的重要方式,对隐喻性范畴的识解是人类认知世界的基本途径。心理语言学领域对隐喻性范畴识解有四种主要模式:范畴相似性比较模式,范畴类包含模式,临时范畴构建模式,生涯模式。文章介绍和分析了各种模式的长处和不足,并指出未来该领域应着力研究的方向和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性范畴 相似比较 类包含 临时范畴 生涯模式
下载PDF
隐喻性范畴化及其实现机制 被引量:5
2
作者 周榕 龚玉苗 《现代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23-832,874,共10页
"以不同类为类"的隐喻性范畴化是人类认知过程及语言演变中的重要范畴化形式。隐喻性范畴化的本质在于把本体和喻体越过常规范畴边界,重建一个共享的上级范畴,据此获得表示其上位范畴的抽象范畴指称,且在特定语境下动态实现... "以不同类为类"的隐喻性范畴化是人类认知过程及语言演变中的重要范畴化形式。隐喻性范畴化的本质在于把本体和喻体越过常规范畴边界,重建一个共享的上级范畴,据此获得表示其上位范畴的抽象范畴指称,且在特定语境下动态实现。这种范畴化具有范畴表征的类层级结构和分类逻辑基础,并具有类比属性和双重指称特征。原型范畴理论和范畴构建理论为其提供了重要理据。隐喻性范畴化实现的中介机制为关系相似性,而宏观和微观双重范畴化则是其实现的范畴隶属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性范畴 关系相似 双重指称 实现机制
原文传递
儿童隐喻性范畴理解能力发展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旷怡 周榕 《外国语言文学》 2018年第1期40-52,共13页
本研究基于隐喻生涯模式,采用选词填空和句子解释两种测试形式,考查了小学二年级到六年级儿童在类比情况下,隐喻性范畴理解能力的发展趋势和特点。结果发现:小学三至四年级是儿童初步理解隐喻性范畴这一跨越常规范畴的语言形式的过渡时... 本研究基于隐喻生涯模式,采用选词填空和句子解释两种测试形式,考查了小学二年级到六年级儿童在类比情况下,隐喻性范畴理解能力的发展趋势和特点。结果发现:小学三至四年级是儿童初步理解隐喻性范畴这一跨越常规范畴的语言形式的过渡时期;小学阶段的儿童虽然在抽象思维上有了一定发展,但在理解隐喻性范畴时主要还是基于外部特征相似性,暂时还不能很好地理解以类比/关系为基础的隐喻;儿童在理解类比/关系隐喻时显著倾向于采取范畴加工方式,而在理解外部特征隐喻和混合隐喻时采取的两种加工方式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隐喻性范畴 理解能力 发展特点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