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汉语史角度审视“来去”式时间表达的隐喻方式 被引量:2
1
作者 何亮 《北方论丛》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4-68,共5页
中古汉语表示“在某一特定时间以后”,有五种不同的表达形式。这五种不同的形式背后有着共同的心理认知基础,但是与“来年”、“去年”、“未来”、“过去”等的认知方式不同。对汉语时间表达的认知分析应该兼顾古今。
关键词 隐喻方式 时间表达 以来 以去 以还
下载PDF
认知隐喻学视阈下吉祥图案模态表征及隐喻运作方式探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杨瑞玲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4-60,共7页
基于认知隐喻学相关理论,对吉祥图案代表性语料中多种模态隐喻的界定以及各类隐喻运作方式的分析,发现吉祥图案中的隐喻可通过自然形纹样、吉祥语文字、文字图符、颜色、造型、几何纹样及语境等多种模态呈现;根据概念隐喻源域到目标域... 基于认知隐喻学相关理论,对吉祥图案代表性语料中多种模态隐喻的界定以及各类隐喻运作方式的分析,发现吉祥图案中的隐喻可通过自然形纹样、吉祥语文字、文字图符、颜色、造型、几何纹样及语境等多种模态呈现;根据概念隐喻源域到目标域的映射关系,吉祥图案中的多模态隐喻运作方式可分为七类:“源域自然形纹样—目标域语境”“源域自然形纹样兼文字—目标域语境”“源域自然形纹样—目标域吉祥语文字”“源域自然形纹样兼文字图符—目标域吉祥语文字”“源域颜色—目标域语境”“源域造型—目标域语境”以及“源域几何纹样—目标域语境”。拓宽多模态隐喻研究范围,为吉祥图案文化隐喻的解读和应用提供新的启示和思路是文章的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祥图案 多模态隐喻 模态表征 隐喻运作方式
下载PDF
中韩谚语隐喻形成方式对比研究
3
作者 李佳凝 《韩国语教学与研究》 2022年第1期48-57,共10页
本文借鉴鲁伊斯·德门多萨(音译,Ruiz de Mendoza,1997,1999,2000)隐转喻的分类标准,结合古森斯(音译,Goossens,1990)提出的隐喻和转喻的互动关系,总结出中韩谚语隐喻形成方式的模型,通过模型对自建的中韩两个谚语语料库进行分析,... 本文借鉴鲁伊斯·德门多萨(音译,Ruiz de Mendoza,1997,1999,2000)隐转喻的分类标准,结合古森斯(音译,Goossens,1990)提出的隐喻和转喻的互动关系,总结出中韩谚语隐喻形成方式的模型,通过模型对自建的中韩两个谚语语料库进行分析,并总结了中韩谚语隐喻形成方式及其类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韩 谚语 隐喻形成方式 对比
下载PDF
《永恒和一日》的边界跨越与生命隐喻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倩 刘安经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39-41,共3页
希腊,被视为西方文明的起点,也是西方文学、西方戏剧的发源地,承载了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历史背景。西奥·安哲罗普洛斯是希腊著名导演,他同波兰的基耶斯洛夫斯基和西班牙的阿尔莫多瓦一同,构成了欧洲电影的最后一道"大师阵线",因其... 希腊,被视为西方文明的起点,也是西方文学、西方戏剧的发源地,承载了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历史背景。西奥·安哲罗普洛斯是希腊著名导演,他同波兰的基耶斯洛夫斯基和西班牙的阿尔莫多瓦一同,构成了欧洲电影的最后一道"大师阵线",因其对人与历史的深刻思考而成为世界电影巨匠,为世人所熟知。本文将以电影《永恒和一日》(1998)为例,从主题探讨、叙事手法与隐喻方式三个方面对西奥·安哲罗普洛斯导演的电影风格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方式 基耶斯洛夫斯基 生命 边界 欧洲电影 阿尔莫多瓦 西方文明 西方文学
下载PDF
论英汉隐喻的文化重合现象 被引量:2
5
作者 岳喜华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09年第12期68-69,共2页
隐喻的本质是通过另一类事物来理解和经历某一类事物。莱考夫和约翰逊的概念隐喻理论主要研究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系统化的常规隐喻。隐喻与文化密切相连,不仅反映民族文化,而且其喻体和隐喻意义又受到其民族文化的制约。同时,英... 隐喻的本质是通过另一类事物来理解和经历某一类事物。莱考夫和约翰逊的概念隐喻理论主要研究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系统化的常规隐喻。隐喻与文化密切相连,不仅反映民族文化,而且其喻体和隐喻意义又受到其民族文化的制约。同时,英汉语中大量频繁使用的习语(包括比喻性词组、谚语、格言、俗语、俚语、歇后语和委婉语等)大都是以隐喻方式表达的,并且其喻体多是动物、植物、人体、颜色及其他人们熟悉的物体和自然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隐喻理论 文化重合 英汉语 民族文化 日常生活 常规隐喻 隐喻意义 隐喻方式
下载PDF
探寻真理的隐喻文本——论王安忆系列情爱小说代表作
6
作者 陈建芳 《东南传播》 2007年第6期102-103,共2页
探寻真理是人类普遍好奇心使然,作为优秀作家的王安忆对此表现出更强烈的探知欲望,并在其系列情爱小说代表作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她运用情感设置和叙述角度这两种隐喻方式对真理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探寻,应该说她努力探寻的过程本身便是... 探寻真理是人类普遍好奇心使然,作为优秀作家的王安忆对此表现出更强烈的探知欲望,并在其系列情爱小说代表作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她运用情感设置和叙述角度这两种隐喻方式对真理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探寻,应该说她努力探寻的过程本身便是真理存在的确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理 隐喻方式 '驿站式'情爱 全知视角 语言艺术
下载PDF
隐喻思维的共性和差异性——对“下”的英汉义对比分析
7
作者 刘桃梅 《湖北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35-36,26,共3页
认知语言学从认知的角度出发,指出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还是人类认知世界的一种思维方式。本文以空间方位词“下”为例,分析了“下”的语义系统及其认知隐喻机制,并通过与英语词down的对比分析,说明了人类隐喻思维既有共性的一面,又... 认知语言学从认知的角度出发,指出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还是人类认知世界的一种思维方式。本文以空间方位词“下”为例,分析了“下”的语义系统及其认知隐喻机制,并通过与英语词down的对比分析,说明了人类隐喻思维既有共性的一面,又有差异性的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隐喻机制 概念隐喻 方位隐喻 隐喻恩维方式
下载PDF
认知视域的英语词汇意义建构——基于概念隐喻“词汇是建筑”
8
作者 庞晓红 《海外英语》 2022年第12期72-74,共3页
词义学习模糊是导致外语初级学习者难以进入中高阶段学习原因之一。“词汇是建筑”词义认知建构模式融会贯通地运用了概念隐喻和隐喻认知方式、转喻认知方式;完整地呈现了单个词汇的意义建构过程;并且遵循心理词汇的发展构建规律,尽可... 词义学习模糊是导致外语初级学习者难以进入中高阶段学习原因之一。“词汇是建筑”词义认知建构模式融会贯通地运用了概念隐喻和隐喻认知方式、转喻认知方式;完整地呈现了单个词汇的意义建构过程;并且遵循心理词汇的发展构建规律,尽可能多地创立了语义联系方式,形成了纵横交错的词汇语义网络,并进一步用此模式分析词汇语义网络的理据及关联。本词义认知建构模式以概念隐喻“词汇是建筑”为基础,一个词义的基本意义由构成这个词汇的词素建构而成,建构生成的字面意义再通过隐喻认知方式和转喻认知方式,进一步建构生成词汇的真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隐喻 隐喻认知方式 转喻认知方式 心理词汇
下载PDF
汉语时间表达中的“前后式”与“来去式” 被引量:12
9
作者 史佩信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59-64,共6页
 汉语中,不管是借用方位词"前、后"表示时间("前后式")还是借用动词"来、去(往)"表示时间("来去式"),实际上都有两种不同的隐喻方式,因此在语言表达中呈现出一些复杂的现象。但无论"前后...  汉语中,不管是借用方位词"前、后"表示时间("前后式")还是借用动词"来、去(往)"表示时间("来去式"),实际上都有两种不同的隐喻方式,因此在语言表达中呈现出一些复杂的现象。但无论"前后式"还是"来去式",只有一种隐喻方式是基本的,另一种方式只起辅助或补充作用,是一种有标记的方式,人们在理解中能够加以分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 时间词语 “前后式” “来去式” 隐喻方式 标记 语言表达
下载PDF
隐喻的方式
10
作者 叶橹 《诗刊》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62-63,共2页
隐喻于诗,可说是源远流长老生常谈的一个问题。然而,在人的智力日益发达而对事物的观察体验越来越细密精深的今天,诗的隐喻方式无疑地要求有所发展,说得严重些,诗的隐喻方式甚至要经受严峻的考验。作为一种常见的诗的表现方式,隐喻一直... 隐喻于诗,可说是源远流长老生常谈的一个问题。然而,在人的智力日益发达而对事物的观察体验越来越细密精深的今天,诗的隐喻方式无疑地要求有所发展,说得严重些,诗的隐喻方式甚至要经受严峻的考验。作为一种常见的诗的表现方式,隐喻一直享有较好的名声。隐喻不同于明喻那么让人一目了然,因而往往给人以含蓄的意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方式 观察体验 表现方式 老生常谈 明喻 象征 具象 智力 联想 品格
原文传递
傩的仪式与结构
11
《文史杂志》 2005年第4期11-11,共1页
关键词 2005年 中华文化 仪式戏剧 辩证思维 隐喻方式 辩证认识 结构性 两面性
下载PDF
话语回应中的衔接性隐喻及其数学表征 被引量:4
12
作者 彭宣维 《现代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39-452,共14页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人际互动模型中,学界系统分析了话语发端的语法隐喻式,但很少见回话的隐喻衔接方式,而这一点在语用学中有充分的理论解说。针对疑问、陈述、命令和提供四种发话方式,作者系统阐述相应的"期待回应"或"自...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人际互动模型中,学界系统分析了话语发端的语法隐喻式,但很少见回话的隐喻衔接方式,而这一点在语用学中有充分的理论解说。针对疑问、陈述、命令和提供四种发话方式,作者系统阐述相应的"期待回应"或"自便他选"中可能出现的间接回应方式;就预期而言,相应内容可能是零回应或部分回应,也可能是完全回应或超值回应等策略。上述过程中,行文还对各类语法隐喻现象逐一给出了相关计算式,以求理论表征的概括度,从而为系统网络的合取关系提供更准确的数学表征。上述尝试不仅对会话推进中的回话方式进行了词汇语法的范畴化解释,还为系统功能语言学其他现象的进一步描述提供了最简表征方案,从而在符号学层面向认识论真理迈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功能语言学 人际互动 话语回应 隐喻方式 数学表达式
原文传递
隐喻理论在二语习得中的应用 被引量:122
13
作者 蔡龙权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8-45,共8页
隐喻和二语习得研究同属语言认知领域。把隐喻理论应用到二语习得中去,既是隐喻研究发展的必然,也是二语习得研究的需要。本文试图通过对隐喻处理的认知的、语言的和话语交际的分析,把隐喻能力作为语言能力的一部分。在观察二语习得框... 隐喻和二语习得研究同属语言认知领域。把隐喻理论应用到二语习得中去,既是隐喻研究发展的必然,也是二语习得研究的需要。本文试图通过对隐喻处理的认知的、语言的和话语交际的分析,把隐喻能力作为语言能力的一部分。在观察二语习得框架中目标语隐喻可能出现的处理特征基础上,论证这个应用的可能性,从而建立隐喻理论在二语习得中的应用实施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语习得 隐喻理论 认知语言学 隐喻机制 隐喻功能 学习目标 隐喻处理方式 可学性
原文传递
从方言看汉语“来去”式时间语词的隐喻认知问题
14
作者 何亮 《语言研究集刊》 CSSCI 2013年第2期118-128,331,共13页
考察表明:(1)方言中"来/去(往)"构成的时间语词采用"时间移动"和"观察者移动"两种隐喻认知方式,而以"时间移动"方式为主。(2)"来去"类时间语词采用何种隐喻认知方式,与该表达式的句... 考察表明:(1)方言中"来/去(往)"构成的时间语词采用"时间移动"和"观察者移动"两种隐喻认知方式,而以"时间移动"方式为主。(2)"来去"类时间语词采用何种隐喻认知方式,与该表达式的句法语义结构密切相关。(3)"自今以来"采用"观察者移动"认知方式,这一表达式因类推而出现,因与人们的认知经验相矛盾而消亡。(4)古今"来去"式时间认知方式并无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往 隐喻认知方式 时间语词 汉语方言
原文传递
权力的隐身术——互联网时代的权力技术隐喻
15
作者 陈氚 《中国新闻年鉴》 2016年第1期470-470,共1页
陈氚在《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2期撰文指出,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带来了人类社会的诸多变革,权力的性质和实现形式也发生了变化。延续当代社会理论关于沉重、轻灵、流动的隐喻方式,我们可以将权力实现的新形式比喻为... 陈氚在《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2期撰文指出,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带来了人类社会的诸多变革,权力的性质和实现形式也发生了变化。延续当代社会理论关于沉重、轻灵、流动的隐喻方式,我们可以将权力实现的新形式比喻为权力的隐身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时代 隐喻方式 权力 隐身 技术 人文社会科学 人类社会 社会理论
原文传递
重建隐喻大同
16
作者 梁小斌 《书城》 2004年第12期69-69,2,共2页
由杨晓民主编的《中国当代青年诗人诗选》里登载了这么一桩事件:一个患了脑血栓的农民,因为缺钱医治,他甚至已经无力往脖子上套绳索,他就趁着黑夜爬向了池塘,连滚带爬,将头扎进了水里。因为这个事件的叙述是由诗来完成的,因此事件在闪光... 由杨晓民主编的《中国当代青年诗人诗选》里登载了这么一桩事件:一个患了脑血栓的农民,因为缺钱医治,他甚至已经无力往脖子上套绳索,他就趁着黑夜爬向了池塘,连滚带爬,将头扎进了水里。因为这个事件的叙述是由诗来完成的,因此事件在闪光,依诗人杨晓民的眼光来看,这个垂危人所敬畏的不仅仅是钱,而是医院伸手要钱的巨大的身影。像门板或是像山峰,将那爬动的身躯挡住了。因此,他只是像山溪一样顺坡而下,甚至并不惊动熟睡的妻儿,他是水,注入了池塘。诗歌的当代性有时表现在将一纸诉状,写进了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方式 当代青年 诗人诗 当代性 重建 脑血栓 事件 诗歌语言 大同 池塘
原文传递
汉语时间表达中的“前后式”与“来去式” 被引量:30
17
作者 史佩信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16,共8页
汉语中 ,不管是借用方位词“前、后”表示时间 (“前后式”) ,还是借用动词“来、去 /往”表示时间 (“来去式”) ,实际上都有两种不同的隐喻方式 ,因此在语言表达中呈现出一些复杂的现象。但无论“前后式”还是“来去式” ,只有一种隐... 汉语中 ,不管是借用方位词“前、后”表示时间 (“前后式”) ,还是借用动词“来、去 /往”表示时间 (“来去式”) ,实际上都有两种不同的隐喻方式 ,因此在语言表达中呈现出一些复杂的现象。但无论“前后式”还是“来去式” ,只有一种隐喻方式是基本的 ,另一种方式只起辅助或补充作用 ,是一种有标记的方式 ,人们在理解中能够分辨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时间 “前后式” “来去式” 隐喻方式 语言表达 方位词
原文传递
从勒内·夏尔《比利牛斯山》一诗看误译与有效理解的生成
18
作者 张博 《上海文化》 CSSCI 2021年第7期87-99,共13页
纵观汉语世界四十年来对勒内·夏尔诗歌的翻译,对其诗中措辞和文句的误译占据了较高的比例。这一现象一方面与勒内·夏尔的诗歌写作习惯直接相关:他极度个人化的隐喻方式以及对个人经验的高度浓缩使得对其做诗习惯及生活处境缺... 纵观汉语世界四十年来对勒内·夏尔诗歌的翻译,对其诗中措辞和文句的误译占据了较高的比例。这一现象一方面与勒内·夏尔的诗歌写作习惯直接相关:他极度个人化的隐喻方式以及对个人经验的高度浓缩使得对其做诗习惯及生活处境缺少足够了解的译者极易浮想联翩,以自身过度主观的理解重构原诗的逻辑,最终使译文发生重大的偏移;另一方面,在前人的翻译实践中,除了树才2002年出版的《勒内·夏尔诗选》内容较为丰满之外,只有张枣、王家新的译文相对集中,其余译作均为零星选译,多则十余首,少则一两首,故而在客观上割裂了夏尔诗作与其诗集总体语境的联系,加之缺乏周边文本如传记、专著、手稿的参照和标定,译者发生误读的几率自然随之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方式 生活处境 王家新 汉语世界 误译 诗歌写作 翻译实践 措辞
原文传递
语言学关键术语“习得”译名刍议——与胡明扬先生商榷
19
作者 谷孝龙 《汉字文化》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61-61,60,共2页
关键词 语言学 术语 “习得” 译名 胡明扬 《语言学概论》 隐喻方式
原文传递
《变形记》的三种解读
20
作者 余贤辉 《语文月刊》 2013年第10期76-77,共2页
奥地利作家卡夫卡《变形记》入选了广东高中粤教版教材,虽然只是节选“一夜之间突然变成了甲虫——决定起床——艰难离床”这一部分内容,但是我们通读一遍这篇短篇小说就会知道,作者用超现实、象征等手法创造的这篇小说的手段是明确... 奥地利作家卡夫卡《变形记》入选了广东高中粤教版教材,虽然只是节选“一夜之间突然变成了甲虫——决定起床——艰难离床”这一部分内容,但是我们通读一遍这篇短篇小说就会知道,作者用超现实、象征等手法创造的这篇小说的手段是明确的。而不明确的是作者想通过这个一个故事情节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仅仅孤立地联系时代背景分析是不够的,如果只是单纯地反映现实,何须用难以言说的隐喻方式来呈现?那卡夫卡想告诉我们读者的究竟是什么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记》 解读 短篇小说 故事情节 隐喻方式 卡夫卡 粤教版 奥地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