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9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概念隐喻视角下《围城》中的隐喻翻译研究
1
作者 程凯 《普洱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13-115,共3页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技巧,更是人类的一种普遍思维方式,可以用来认知和理解世界。隐喻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翻译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具体的语境,还要注意两种不同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围城》是钱钟书先生最具代表性的长篇小说作品,蕴...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技巧,更是人类的一种普遍思维方式,可以用来认知和理解世界。隐喻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翻译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具体的语境,还要注意两种不同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围城》是钱钟书先生最具代表性的长篇小说作品,蕴含着丰富多彩的隐喻,其英译本也同样得到关注。结合概念隐喻理论,分析《围城》隐喻修辞的特点,明确“替换”“直译”“非隐喻表述”等隐喻翻译策略的应用形式,可以为我国文学作品翻译带来经验与借鉴,让世界更好地认识中国、了解中国、聆听中国的声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隐喻 《围城》 隐喻翻译
下载PDF
面向隐喻翻译的扩展概念整合理论管窥
2
作者 李莎莎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98-102,共5页
扩展概念整合理论主要面向隐喻翻译,可以从三方面对概念整合理论进行扩展补充。首先是对心理空间的扩展;其次调整了构建原则和管制原则,将浓缩原则纳入构建原则当中;最后对概念整合在语境化过程中的译文输出方式进行阐述,分为源语主导... 扩展概念整合理论主要面向隐喻翻译,可以从三方面对概念整合理论进行扩展补充。首先是对心理空间的扩展;其次调整了构建原则和管制原则,将浓缩原则纳入构建原则当中;最后对概念整合在语境化过程中的译文输出方式进行阐述,分为源语主导输出、译语主导输出和双语共享输出三种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整合理论 扩展概念整合理论 隐喻翻译 语境
下载PDF
《茶馆》的两个英译本的文化差异与隐喻翻译研究
3
作者 孟慧敏 《黑河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27-130,共4页
在全球化进程推动下,跨文化交流成为一种常态。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其翻译是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由于各种文化的差异性,翻译活动并非易事,特别是对富有特定文化色彩的文学作品来说,译者需要有深厚的文化背景知识,才能准确地传达原文... 在全球化进程推动下,跨文化交流成为一种常态。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其翻译是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由于各种文化的差异性,翻译活动并非易事,特别是对富有特定文化色彩的文学作品来说,译者需要有深厚的文化背景知识,才能准确地传达原文的意义。而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的传递。对比老舍先生《茶馆》两个英译本的文化差异与隐喻翻译,加强文化差异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馆》 英译本 文化差异 隐喻翻译
下载PDF
神似论角度下许渊冲诗歌隐喻翻译研究
4
作者 杨斌钰 《海外英语》 2024年第3期33-35,39,共4页
“神似论”是我国翻译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神似论”所阐释的“形似”和“神似”是相辅相成的,而不是相互对立的。该文先从不同的角度论述“神似”和“形似”的关系,而后使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许渊冲诗歌中的隐喻翻译,探讨“神似”和“... “神似论”是我国翻译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神似论”所阐释的“形似”和“神似”是相辅相成的,而不是相互对立的。该文先从不同的角度论述“神似”和“形似”的关系,而后使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许渊冲诗歌中的隐喻翻译,探讨“神似”和“形似”的关系。研究发现,许渊冲对于诗歌中隐喻翻译形神兼备,他通过形似来达到神似的效果,使得译文和原文的形式和神韵相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似论 诗歌隐喻 隐喻翻译 许渊冲 形似和神似
下载PDF
概念隐喻视角下《文心雕龙》隐喻翻译研究
5
作者 陈倩 阮宏芳 《海外英语》 2024年第5期1-4,共4页
《文心雕龙》中蕴含丰富的隐喻表达,作者把深邃的文学创作理念化为生动的隐喻,自然界中的动植物、自然现象、器物和日常用品都成为隐喻投射的目标。概念隐喻视角下的隐喻翻译本质上是喻体的跨域映射,译者杨国斌在源域和目标域相重叠或... 《文心雕龙》中蕴含丰富的隐喻表达,作者把深邃的文学创作理念化为生动的隐喻,自然界中的动植物、自然现象、器物和日常用品都成为隐喻投射的目标。概念隐喻视角下的隐喻翻译本质上是喻体的跨域映射,译者杨国斌在源域和目标域相重叠或相异时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再现原文的隐喻表达。杨译本以其流畅的语言和生动的隐喻再现有效推动了中华文化走出去,促进中西文化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隐喻 隐喻翻译 《文心雕龙》 典籍英译 认知语言学
下载PDF
基于文本类型理论的隐喻翻译策略研究
6
作者 王文莉 《今古文创》 2024年第10期109-112,共4页
隐喻是人类赖以生存、思维、感知的重要方式,各类隐喻普遍存在于各类文本中,并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有着不同的价值。隐喻翻译在不同文本中的处理尤为重要,如有些图式隐喻已慢慢固化,在翻译时可选择直译;表情类文本中的隐喻承载着作者的丰... 隐喻是人类赖以生存、思维、感知的重要方式,各类隐喻普遍存在于各类文本中,并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有着不同的价值。隐喻翻译在不同文本中的处理尤为重要,如有些图式隐喻已慢慢固化,在翻译时可选择直译;表情类文本中的隐喻承载着作者的丰富情感体验,具有较高文学价值,在翻译这类文本时应在极大程度上保留原有隐喻;而信息类文本和呼唤类文本注重传递真实信息,保留隐喻的必要性应视情况而定。本文从隐喻类型和文本类型的角度出发,讨论了不同类型的隐喻在不同文本中的翻译处理,尝试为隐喻的翻译提供一点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翻译 翻译策略 文本类型
下载PDF
文化隐喻翻译的视域融合——中央文献中的文化隐喻英译研究
7
作者 项成东 韩思华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23年第5期45-55,111,共12页
视域融合是研究中央文献翻译的一个重点内容,也是翻译追求的重要目标。中央文献常常利用文化隐喻来讲述国家的发展与成果、传达中国主张、展示国家形象,所以广受国内外人士的关注、解读并获得高度评价。为实现国家话语的有效传播,中央... 视域融合是研究中央文献翻译的一个重点内容,也是翻译追求的重要目标。中央文献常常利用文化隐喻来讲述国家的发展与成果、传达中国主张、展示国家形象,所以广受国内外人士的关注、解读并获得高度评价。为实现国家话语的有效传播,中央文献翻译中的文化隐喻翻译备受关注。论文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为研究语料,从文化概念化视角出发,阐释了文化隐喻翻译的三种视域融合形式,重点分析了文化隐喻翻译的视域融合路径,并提出应当遵循的翻译原则,旨在分析译本如何以视域融合为最终目的而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以期为中国文化、中国思想的对外翻译与传播提供一定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域融合 文化隐喻翻译 中央文献翻译 文化概念化
下载PDF
映射条件对隐喻翻译的影响——《哈姆雷特》隐喻翻译认知研究
8
作者 陈洁 《外语教育研究》 2023年第3期73-80,共8页
认知翻译假说认为,映射条件对译文是否保留源语隐喻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对《哈姆雷特》6种汉译本的研究发现,影响隐喻翻译的因素涉及诸多方面。虽然映射条件可能制约翻译方式,但隐喻翻译更多地受到源语隐喻在目标语中规约程度的影响。其... 认知翻译假说认为,映射条件对译文是否保留源语隐喻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对《哈姆雷特》6种汉译本的研究发现,影响隐喻翻译的因素涉及诸多方面。虽然映射条件可能制约翻译方式,但隐喻翻译更多地受到源语隐喻在目标语中规约程度的影响。其他影响隐喻翻译的因素还包括原文隐喻的集中度及复杂性、隐喻在原文语言中的明示程度、源语隐喻的可理解性等。在不同映射条件下,隐喻的文化差异不仅妨碍读者理解,对译者理解亦构成挑战。译者理解是决定隐喻翻译方式及译文质量的前提,认知翻译研究应更多地从译者理解的角度发掘翻译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翻译假说 映射条件 隐喻翻译 哈姆雷特
下载PDF
目的论视角下《月亮与六便士》汉译本的隐喻翻译探究
9
作者 吴晶晶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3年第26期40-44,共5页
随着翻译学“文化转向”这一概念的提出,文学翻译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隐喻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非常广泛,翻译好作品中的隐喻不仅有利于保留源语言文化,也能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月亮与六便士》是英国著名小说家毛姆的代表作之... 随着翻译学“文化转向”这一概念的提出,文学翻译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隐喻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非常广泛,翻译好作品中的隐喻不仅有利于保留源语言文化,也能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月亮与六便士》是英国著名小说家毛姆的代表作之一,该书的一大语言特色便是隐喻手法的使用。在诸多汉译本中,傅惟慈先生的译本最为经典。本文以目的论为指导,以《月亮与六便士》及傅惟慈先生的汉译本为研究对象,探究该译本中隐喻的翻译策略与效果,以期为翻译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的论 《月亮与六便士》 隐喻翻译
下载PDF
认知翻译学视阈中的隐喻翻译过程与翻译策略 被引量:6
10
作者 卢植 《英语研究》 2020年第1期116-127,共12页
翻译学正经历着研究范式的转变,认知翻译学运用技术手段研究、探索翻译过程的心理表征和认知加工的内部机制,拓展着翻译研究的疆域和边界。隐喻翻译一直为翻译学界所关注,是认知翻译学的核心研究主题,隐喻翻译研究聚焦于考察大脑在隐喻... 翻译学正经历着研究范式的转变,认知翻译学运用技术手段研究、探索翻译过程的心理表征和认知加工的内部机制,拓展着翻译研究的疆域和边界。隐喻翻译一直为翻译学界所关注,是认知翻译学的核心研究主题,隐喻翻译研究聚焦于考察大脑在隐喻翻译过程中的认知加工。隐喻翻译过程的研究涉及人对隐喻语义的理解与对普通语言表达即字面义的理解有无差异的问题,也涉及隐喻翻译模型的结构和阐释,同时关注隐喻翻译中的策略选择。本文最后指出,认知翻译学要搞清楚隐喻翻译的认知加工机制和认知神经过程,还需要进行多方面的实验研究,运用先进科技进行多方位的实验实证研究应该成为近期认知隐喻翻译研究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翻译 隐喻翻译 隐喻翻译模型 隐喻翻译策略
下载PDF
隐喻翻译的认知限定条件——兼论翻译的认知空间 被引量:52
11
作者 谭业升 葛锦荣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9-63,共5页
翻译作为跨文化的语言活动,其认知基础和空间可从认知语言学关于语言与认知的关系上进行探讨。文章以情感隐喻翻译为例,探讨了认知限定条件与隐喻翻译策略之间的关系,指出以隐喻概念映射系统为基础的相似或不同的映射条件既可说明不同... 翻译作为跨文化的语言活动,其认知基础和空间可从认知语言学关于语言与认知的关系上进行探讨。文章以情感隐喻翻译为例,探讨了认知限定条件与隐喻翻译策略之间的关系,指出以隐喻概念映射系统为基础的相似或不同的映射条件既可说明不同潜在翻译策略的实质,又可有效界定可译与不可译的潜在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翻译 认知接口 情感隐喻 可译空间 不可译空间
下载PDF
论葛浩文英译小说《酒国》的“陌生化”手法——以小说中“酒”的隐喻翻译为例 被引量:11
12
作者 金艳 张艳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8期82-86,共5页
莫言小说《酒国》是一部关于酒的小说,大量运用了富于想象和感官刺激的隐喻,给读者以"陌生化"的艺术体验。葛浩文在翻译该作品时,充分理解原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技巧,顺应了隐喻的认知思维方式,对小说中的隐喻性表达做了认真巧... 莫言小说《酒国》是一部关于酒的小说,大量运用了富于想象和感官刺激的隐喻,给读者以"陌生化"的艺术体验。葛浩文在翻译该作品时,充分理解原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技巧,顺应了隐喻的认知思维方式,对小说中的隐喻性表达做了认真巧妙的处理,进而再现了原作"陌生化"艺术手法。文章以葛译《酒国》中"酒"的隐喻翻译为切入点,结合认知语言学关于隐喻的理论,探讨葛浩文英译小说中隐喻翻译的理念和方法,以期能为小说英译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同时更好地欣赏葛译小说的翻译过程和艺术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浩文 《酒国》 陌生化 隐喻 隐喻翻译
下载PDF
认知理论视域下的中医隐喻翻译 被引量:23
13
作者 张斌 杜福荣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6-67,75,共3页
中医蕴含丰富的古代哲学思想,其独特的"取象比类"思维使得中医语言存在大量比喻修辞。认知语言学的发展使人们认识到隐喻是人类思维的一种认知方式。从认知理论角度分析中医隐喻翻译,并提出相应翻译策略,以凸现中医独特的意... 中医蕴含丰富的古代哲学思想,其独特的"取象比类"思维使得中医语言存在大量比喻修辞。认知语言学的发展使人们认识到隐喻是人类思维的一种认知方式。从认知理论角度分析中医隐喻翻译,并提出相应翻译策略,以凸现中医独特的意象思维模式,为中医翻译提供一定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取象比类 认知 隐喻翻译
下载PDF
论隐喻翻译的认知运作方式 被引量:34
14
作者 周红民 《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0-63,共4页
本文从“隐喻是一种思维方式 ,生活中的语言充满着隐喻”这一视角出发 ,来揭示英语隐喻意义的一般演算过程 ,演算的制约机制 ,演算后在汉语中的表现形式 ,以此来扩大隐喻翻译的研究范围 ,揭示隐喻翻译深层次的基理 。
关键词 隐喻翻译 认知过程 表现形式
下载PDF
绝对暗喻——概念隐喻理论视角的庞德隐喻翻译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曦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44-149,156,共6页
概念隐喻理论认为,人类赖以思维和行动的概念体系本质上具有隐喻性,人类的思维过程就是以一个概念去理解或表达另一个概念。庞德是意象派诗歌的创始人,也是著作颇丰的翻译家,庞德提出的绝对暗喻概念体现了隐喻和思维之间的紧密联系。概... 概念隐喻理论认为,人类赖以思维和行动的概念体系本质上具有隐喻性,人类的思维过程就是以一个概念去理解或表达另一个概念。庞德是意象派诗歌的创始人,也是著作颇丰的翻译家,庞德提出的绝对暗喻概念体现了隐喻和思维之间的紧密联系。概念隐喻理论说明隐喻翻译的成功要取决于译文读者的思维能力,译文是译者与译文读者在思维能力上的融合。庞德的翻译以创造性翻译著称,却在多数译文中忠实地还原了原文隐喻的思维过程。本文从隐喻体现思维的角度分析庞德的绝对暗喻,展开隐喻翻译的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对暗喻 概念隐喻 庞德 隐喻翻译
下载PDF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英汉谚语的隐喻翻译及策略 被引量:8
16
作者 陈雪 李想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3期234-237,共4页
谚语是各民族集体智慧的经验总结和文化内涵的沉淀。针对不同民族谚语翻译的差异性,采用对比分析法,从认知角度分析了中英谚语隐喻翻译认知模式和文化内涵的异同性,对谚语的隐喻翻译有效方法等问题进行探讨,对提高中英谚语隐喻翻译质量... 谚语是各民族集体智慧的经验总结和文化内涵的沉淀。针对不同民族谚语翻译的差异性,采用对比分析法,从认知角度分析了中英谚语隐喻翻译认知模式和文化内涵的异同性,对谚语的隐喻翻译有效方法等问题进行探讨,对提高中英谚语隐喻翻译质量有着深远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谚语 认知 隐喻翻译 策略
下载PDF
隐喻翻译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翻译板块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周敏 田叶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17年第8期117-118,共2页
国内各高校进行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时,注重词、词组、单个句子的微观结构,而未重视从功能、语篇、文化等宏观方面进行翻译教学,造成教学质量并未从"质"上得到提高,甚至出现文化上的翻译错误。而隐喻是人类的一种复杂的认知思维... 国内各高校进行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时,注重词、词组、单个句子的微观结构,而未重视从功能、语篇、文化等宏观方面进行翻译教学,造成教学质量并未从"质"上得到提高,甚至出现文化上的翻译错误。而隐喻是人类的一种复杂的认知思维活动,翻译从某种程度来说也是人类用于交际的思维活动,二者有共通之处。本文提出"隐喻翻译教学"模式,结合传统翻译教学模式,二者并重,以提高翻译教学实效性及为国内高校翻译教学提供一套全新的教学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翻译教学 隐喻理论 隐喻思维能力
下载PDF
从认知语言学视角看中国古典散文中的意象隐喻翻译 被引量:5
18
作者 舒舟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127-131,共5页
意象是中国古典文论中的一个重要的文学理论范畴,是构成中国古典散文意境美不可或缺的要素。汉英两种语言在思维方式和民族审美心理及文化传统方面存在差异,由此导致的意象的隐喻翻译是古典散文之意境重构的难点。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的... 意象是中国古典文论中的一个重要的文学理论范畴,是构成中国古典散文意境美不可或缺的要素。汉英两种语言在思维方式和民族审美心理及文化传统方面存在差异,由此导致的意象的隐喻翻译是古典散文之意境重构的难点。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的实质是人们认知世界的一种思维方式,是人类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用具体的、已知的、熟悉的事物来理解抽象的、未知的和不熟悉的事物。隐喻的翻译本质上是一种喻体"跨域映射"的过程。从认知语言学视角出发,以概念隐喻理论为指导,通过译例分析,探讨中国古典散文中意象隐喻翻译的技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散文 意象 隐喻 隐喻翻译
下载PDF
隐喻翻译教学模式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 被引量:7
19
作者 刘彦仕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135-138,共4页
隐喻翻译教学模式是指在翻译教学实践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英语专业学生进行隐喻思维能力的训练,以隐喻认知的相关知识为理论依据,通过对句段、篇章隐喻翻译的教学讲评、学生的亲身实践和测试评估等形式,以提高学生翻译技能为目... 隐喻翻译教学模式是指在翻译教学实践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英语专业学生进行隐喻思维能力的训练,以隐喻认知的相关知识为理论依据,通过对句段、篇章隐喻翻译的教学讲评、学生的亲身实践和测试评估等形式,以提高学生翻译技能为目的的一种教学培养模式。通过对"隐喻翻译教学模式"的内容与途径、价值及意义、实践探索三方面进行梳理,以期构建适应时代需要的教育教学模式,希冀能对翻译教学有所裨益和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翻译 教学模式 图式 实践
下载PDF
图式理论之于隐喻翻译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晓俊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52-254,共3页
隐喻是一种修辞手段,是人类认知和思维的重要方式。隐喻在话语中大量存在,带有明显的民族文化特征,但隐喻的翻译却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图式与隐喻之间存在着密切关联性,译者在处置隐喻的翻译时可以运用认知语言学的图式理论,根据自... 隐喻是一种修辞手段,是人类认知和思维的重要方式。隐喻在话语中大量存在,带有明显的民族文化特征,但隐喻的翻译却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图式与隐喻之间存在着密切关联性,译者在处置隐喻的翻译时可以运用认知语言学的图式理论,根据自己的认知经验对源语中的隐喻先进行释喻,然后通过对隐喻在译语中的移植、转换或其他手段,最大程度地保留隐喻在译语中的感染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式 隐喻翻译 释喻 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