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明初隐士群体的政治取向与道德实践
被引量:
1
1
作者
王恩俊
《青海社会科学》
2004年第1期110-112,共3页
隐士现象的研究一直是中国古代士阶层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以明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为背景 ,对隐士群体的政治取向、道德实践进行了考察 ,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士阶层其他成员对隐士群体的评价。文章进一步认为明初隐士与社会联系相...
隐士现象的研究一直是中国古代士阶层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以明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为背景 ,对隐士群体的政治取向、道德实践进行了考察 ,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士阶层其他成员对隐士群体的评价。文章进一步认为明初隐士与社会联系相对密切 ,较少傲诞狂放之习 ,社会离心倾向亦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初
隐士群体
政治取向
道德实践
中国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元末隐士群体的同题集咏与诗风变迁
2
作者
李文胜
《励耘学刊》
2020年第1期125-140,共16页
同题集咏在元末非常盛行,诗、文、书、图、印共存的同题集咏成为群体间隐逸人格构建的主要模式,深化了历代以来隐逸文化的内涵。元末诗坛在多次大型的同题集咏中追慕魏晋,形成"平淡""尚清""雅逸""率...
同题集咏在元末非常盛行,诗、文、书、图、印共存的同题集咏成为群体间隐逸人格构建的主要模式,深化了历代以来隐逸文化的内涵。元末诗坛在多次大型的同题集咏中追慕魏晋,形成"平淡""尚清""雅逸""率真""重情"的诗风,完成了对元中期雅正盛世诗风的转变。隐逸文化的盛行,引发了同题集咏的流行,也使元末诗风在精神上直接超越盛唐而与魏晋对接。同题集咏确立了元末诗风的品格,对我们重新认识元诗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题集咏
元末
隐士群体
诗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隐士:我国古代士大夫中的一个群体
被引量:
3
3
作者
梅斌
《广西社会科学》
2005年第8期95-96,99,共3页
在我国古代社会,士大夫的出路除了出仕以外,就只有归隐一途了,由于他们生存在极其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这就决定了他们的理想和愿望根本无法实现,但他们为了保持自己清高的人格和天然自适的性格,既不愿流于世俗,也不愿与污浊的社会同流合污...
在我国古代社会,士大夫的出路除了出仕以外,就只有归隐一途了,由于他们生存在极其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这就决定了他们的理想和愿望根本无法实现,但他们为了保持自己清高的人格和天然自适的性格,既不愿流于世俗,也不愿与污浊的社会同流合污,因而他们只能选择归隐。任何事物都是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不同时代的隐逸被不同际遇的士大夫们赋予了不同的含义,从而产生了真、假两种隐士。但无论他们采取何种归隐方式,这些士大夫们都是想通过归隐来达成各自的心愿,借隐来抒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士大夫
隐逸
隐士
隐士群体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江州隐逸文化与晋宋之际文风的演变
被引量:
1
4
作者
宋展云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32-136,共5页
晋宋之际文风的演变与会稽士族文学的消歇、江州隐士文学的崛起有很大关系。江州隐逸文化以庐山僧团、贫寒隐士等隐逸群体为代表,思想上儒释道交融,形成了遗世弃荣的隐逸文化心态,此种文化心态对文学创作颇有影响。以清俊脱俗、安贫乐...
晋宋之际文风的演变与会稽士族文学的消歇、江州隐士文学的崛起有很大关系。江州隐逸文化以庐山僧团、贫寒隐士等隐逸群体为代表,思想上儒释道交融,形成了遗世弃荣的隐逸文化心态,此种文化心态对文学创作颇有影响。以清俊脱俗、安贫乐道为基调的江州遁世文学,打破了东晋中期会稽士族文学的玄虚简淡之风,在创作主体、文学主题及文学风貌等方面,对晋宋之际文风的演变产生了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州
隐士群体
隐逸文化
遁世文学
晋宋文风演变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道家老子思想的历史背景初探
5
作者
姜超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13-15,共3页
先秦时期的道家文献《老子》字数不多、字义晦涩、篇章之间存在脱节,无法形成一个完整、严密的思想体系,所以要从整体上去把握老子的思想存在一定的困难。思想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特定历史背景下的产物,先秦道家学派开山鼻祖老子的思想...
先秦时期的道家文献《老子》字数不多、字义晦涩、篇章之间存在脱节,无法形成一个完整、严密的思想体系,所以要从整体上去把握老子的思想存在一定的困难。思想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特定历史背景下的产物,先秦道家学派开山鼻祖老子的思想也不例外。理解了老子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就有利于准确地把握《老子》一书所要表达的意涵。有必要从三个方面来考察老子所处的历史背景:春秋时期的社会状况、隐士群体的兴起以及老子作为史官的特殊身份,以期通过这种考察使人们在解读《老子》时所作出的判断和分析更贴近老子的本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为
春秋社会
隐士群体
史官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晋宋江州移民与隐逸诗派
6
作者
王建国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2-118,共7页
晋宋时期,江州的经济文化相对于荆楚和吴越地区,发展明显滞后,移居这里的士人多为出身次等士族或庶族的中下层文士。由于移民的参与和引领,江州的文化生态是儒学、佛教和隐逸三派并存。他们疏离于上层社会,耿介孤傲,归隐山林,追求回归...
晋宋时期,江州的经济文化相对于荆楚和吴越地区,发展明显滞后,移居这里的士人多为出身次等士族或庶族的中下层文士。由于移民的参与和引领,江州的文化生态是儒学、佛教和隐逸三派并存。他们疏离于上层社会,耿介孤傲,归隐山林,追求回归自然的生活情趣,由此形成江州地区的隐逸诗派,而南阳籍隐士群体对江州隐逸文化的形成影响尤为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州移民
庶族文士
南阳
隐士群体
隐逸文化
原文传递
题名
明初隐士群体的政治取向与道德实践
被引量:
1
1
作者
王恩俊
机构
东北师范大学明清史研究所
出处
《青海社会科学》
2004年第1期110-112,共3页
文摘
隐士现象的研究一直是中国古代士阶层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以明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为背景 ,对隐士群体的政治取向、道德实践进行了考察 ,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士阶层其他成员对隐士群体的评价。文章进一步认为明初隐士与社会联系相对密切 ,较少傲诞狂放之习 ,社会离心倾向亦不明显。
关键词
明初
隐士群体
政治取向
道德实践
中国
分类号
K248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元末隐士群体的同题集咏与诗风变迁
2
作者
李文胜
机构
山西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院
出处
《励耘学刊》
2020年第1期125-140,共16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元代诗歌同题集咏现象考述”,项目编号:19YJA751023。
文摘
同题集咏在元末非常盛行,诗、文、书、图、印共存的同题集咏成为群体间隐逸人格构建的主要模式,深化了历代以来隐逸文化的内涵。元末诗坛在多次大型的同题集咏中追慕魏晋,形成"平淡""尚清""雅逸""率真""重情"的诗风,完成了对元中期雅正盛世诗风的转变。隐逸文化的盛行,引发了同题集咏的流行,也使元末诗风在精神上直接超越盛唐而与魏晋对接。同题集咏确立了元末诗风的品格,对我们重新认识元诗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同题集咏
元末
隐士群体
诗风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K247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隐士:我国古代士大夫中的一个群体
被引量:
3
3
作者
梅斌
机构
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出处
《广西社会科学》
2005年第8期95-96,99,共3页
文摘
在我国古代社会,士大夫的出路除了出仕以外,就只有归隐一途了,由于他们生存在极其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这就决定了他们的理想和愿望根本无法实现,但他们为了保持自己清高的人格和天然自适的性格,既不愿流于世俗,也不愿与污浊的社会同流合污,因而他们只能选择归隐。任何事物都是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不同时代的隐逸被不同际遇的士大夫们赋予了不同的含义,从而产生了真、假两种隐士。但无论他们采取何种归隐方式,这些士大夫们都是想通过归隐来达成各自的心愿,借隐来抒志。
关键词
士大夫
隐逸
隐士
隐士群体
分类号
K203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江州隐逸文化与晋宋之际文风的演变
被引量:
1
4
作者
宋展云
机构
扬州大学文学院
出处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32-136,共5页
基金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汉晋地域文化与文学研究"(2013SJB750019)
扬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地域文化与汉晋文学演进研究"(xjj2013-02)
文摘
晋宋之际文风的演变与会稽士族文学的消歇、江州隐士文学的崛起有很大关系。江州隐逸文化以庐山僧团、贫寒隐士等隐逸群体为代表,思想上儒释道交融,形成了遗世弃荣的隐逸文化心态,此种文化心态对文学创作颇有影响。以清俊脱俗、安贫乐道为基调的江州遁世文学,打破了东晋中期会稽士族文学的玄虚简淡之风,在创作主体、文学主题及文学风貌等方面,对晋宋之际文风的演变产生了较大影响。
关键词
江州
隐士群体
隐逸文化
遁世文学
晋宋文风演变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道家老子思想的历史背景初探
5
作者
姜超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
出处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13-15,共3页
文摘
先秦时期的道家文献《老子》字数不多、字义晦涩、篇章之间存在脱节,无法形成一个完整、严密的思想体系,所以要从整体上去把握老子的思想存在一定的困难。思想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特定历史背景下的产物,先秦道家学派开山鼻祖老子的思想也不例外。理解了老子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就有利于准确地把握《老子》一书所要表达的意涵。有必要从三个方面来考察老子所处的历史背景:春秋时期的社会状况、隐士群体的兴起以及老子作为史官的特殊身份,以期通过这种考察使人们在解读《老子》时所作出的判断和分析更贴近老子的本意。
关键词
无为
春秋社会
隐士群体
史官
Keywords
Without action
Chunqiu society
hermits
historian
分类号
B223.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晋宋江州移民与隐逸诗派
6
作者
王建国
机构
洛阳师范学院文学院
出处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2-118,共7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永嘉以后的侨寓士人与东晋南朝文学的勃兴"(08BZW033)
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学者资助项目(2017-YXXZ-16)
文摘
晋宋时期,江州的经济文化相对于荆楚和吴越地区,发展明显滞后,移居这里的士人多为出身次等士族或庶族的中下层文士。由于移民的参与和引领,江州的文化生态是儒学、佛教和隐逸三派并存。他们疏离于上层社会,耿介孤傲,归隐山林,追求回归自然的生活情趣,由此形成江州地区的隐逸诗派,而南阳籍隐士群体对江州隐逸文化的形成影响尤为深远。
关键词
江州移民
庶族文士
南阳
隐士群体
隐逸文化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明初隐士群体的政治取向与道德实践
王恩俊
《青海社会科学》
2004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元末隐士群体的同题集咏与诗风变迁
李文胜
《励耘学刊》
202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隐士:我国古代士大夫中的一个群体
梅斌
《广西社会科学》
2005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江州隐逸文化与晋宋之际文风的演变
宋展云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道家老子思想的历史背景初探
姜超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晋宋江州移民与隐逸诗派
王建国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