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乡村振兴背景下生态旅游特色小镇绿道网络规划设计方法研究——以柞水县隐心谷生态小镇为例 |
李勤
崔凯
鄂天畅
武仲豪
|
《小城镇建设》
|
2021 |
9
|
|
2
|
身隐心仕——《诗经·考槃》主旨辨析 |
王浩洁
|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8 |
0 |
|
3
|
《论语·乡党》“问人不问马”之争议解读——从“怵惕之心、恻隐之情”谈起 |
王天慧
|
《西部学刊》
|
2024 |
0 |
|
4
|
论盛唐、中唐隐逸诗人的“真隐”和“心隐” |
高春燕
|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 |
2
|
|
5
|
孟子的恻隐心与卢梭的怜悯心:一个法文化视角的审视 |
吴昊
|
《前沿》
|
2012 |
1
|
|
6
|
当代大学生对谦虚心的态度:基于外显与内隐两个层面 |
谢威士
|
《心理研究》
|
2017 |
1
|
|
7
|
从“隐身”到“隐心”的转变——浅谈庄子虚己以游世的人生哲学 |
李文娟
|
《才智》
|
2009 |
1
|
|
8
|
从白鹿洞书院的教育环境看儒生的身隐与心隐 |
李宁宁
|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
2014 |
1
|
|
9
|
论苏轼黄州诗词创作中的“心隐”情结 |
孙惠芳
|
《大连大学学报》
|
2011 |
1
|
|
10
|
论北宋城市园林普及与心隐模式的契合 |
陈钰君
|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
2021 |
1
|
|
11
|
论宋初尊隐观念与华靡世风对心隐模式的促成 |
陈钰君
|
《牡丹江大学学报》
|
2019 |
0 |
|
12
|
论白玉蟾的“心隐”思想与“隐仙”人格 |
兰宗荣
|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
2012 |
0 |
|
13
|
论庄子“心隐”对儒家隐逸思想的继承与超越 |
黄盼
|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
2022 |
0 |
|
14
|
心隐 |
曹简
|
《中国画画刊》
|
2019 |
0 |
|
15
|
论中国隐逸思想影响下日本作家的“隐” |
孙旸
|
《黑龙江社会科学》
CSSCI
|
2014 |
1
|
|
16
|
隐逸文化与庄子哲学 |
岳国文
|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
|
2009 |
2
|
|
17
|
苏轼词中的仕隐矛盾与自我化解 |
彭曙蓉
|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
2010 |
1
|
|
18
|
略论古代隐逸诗人的嬗变 |
侯艳
|
《广西社会科学》
|
2007 |
0 |
|
19
|
从文化人格看古代士人政治困境的形成及其解脱——以张九龄罢相为中心 |
仲红卫
|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9 |
0 |
|
20
|
宋元士人隐逸的精神化转型 |
苏菲
|
《科学.经济.社会》
|
2014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