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跨文化传播视野中的隐性偏见 被引量:3
1
作者 赵欣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06-110,共5页
偏见是制约群体间交往的一个关节点。在全球化背景下,群体间的隐性冲突和摩擦成为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充分认识隐性层面的偏见是消解群体间偏见的重要起点。关注隐性偏见对群体间交往的特殊影响,有助于拓展现有群体间偏见研究中的隐性... 偏见是制约群体间交往的一个关节点。在全球化背景下,群体间的隐性冲突和摩擦成为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充分认识隐性层面的偏见是消解群体间偏见的重要起点。关注隐性偏见对群体间交往的特殊影响,有助于拓展现有群体间偏见研究中的隐性偏见研究维度,推动群体间偏见研究向理论纵深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性偏见 显性偏见 群体间交往
下载PDF
跨文化交往中入境旅游者外显态度与隐性偏见的实验比较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洁洁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40-52,共13页
旅游中的跨文化主客交往现象是旅游地理学与旅游者行为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一直被学术界所关注。文章通过群体态度语意差别量表调查法考察入境旅游者对东道主的外显态度,通过语言偏见测量法发现入境旅游者对东道主的隐性偏见,在此基... 旅游中的跨文化主客交往现象是旅游地理学与旅游者行为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一直被学术界所关注。文章通过群体态度语意差别量表调查法考察入境旅游者对东道主的外显态度,通过语言偏见测量法发现入境旅游者对东道主的隐性偏见,在此基础上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均值比较、T检验、方差分析、皮尔逊相关分析等方法比较入境旅游者外显态度、隐性偏见之间的差异性和关联性及其受社会人口统计特征的影响。研究结论显示,根据外显态度的不同,入境旅游者可以分为显性尊敬型旅游者、显性友好型旅游者、显性中间型旅游者和显性偏见型旅游者等类型;语言的"抽象-具体"差异作为隐性偏见的外化表征,可以反映出来华入境旅游者对内、外群体的不同态度;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来华次数等因素令游客在外显态度和隐性偏见及二者相关关系上表现出了各自的差异性。来华入境旅游者对中国人具有双重态度,表现为显性积极态度的策略性表达和隐性消极偏见的策略性藏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客交往 外显态度 隐性偏见 语言偏见测量法
下载PDF
想象性群际接触对合作行为的影响:内隐性别偏见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2
3
作者 郝娜 崔佳蕾 +2 位作者 吴琴 邹何辉 崔丽莹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18-925,共8页
通过两个实验考察了想象性群际接触对异性间内隐性别偏见与合作行为的影响。实验1采用单类内隐联想测验检验想象性接触对内隐性别偏见的影响,实验2进一步考察想象性接触对囚徒困境、公共资源困境和公共物品困境中合作行为的影响,以及内... 通过两个实验考察了想象性群际接触对异性间内隐性别偏见与合作行为的影响。实验1采用单类内隐联想测验检验想象性接触对内隐性别偏见的影响,实验2进一步考察想象性接触对囚徒困境、公共资源困境和公共物品困境中合作行为的影响,以及内隐性别偏见的中介作用。实验1发现,与对照组相比,无论男生还是女生,想象接触组的内隐性别偏见更低。实验2发现,在囚徒困境中,想象接触组的合作行为更多,内隐性别偏见起部分中介作用;在公共资源困境中,想象接触组男生的合作行为更少,女生无差异;在公共物品困境中,两组的合作行为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想象性群际接触能够改善异性间的内隐性别偏见,且能通过降低内隐性别偏见增加两人困境中异性间的合作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想象性群际接触 隐性偏见 合作行为
下载PDF
作为道德判断和不正义的社会压迫来源的“厚概念”
4
作者 欧赞·阿尔提诺克 祁玥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 2022年第4期116-128,共13页
无论是在行动理论的脉络中,还是在其他元伦理学领域,社会性道德责任都在道德哲学中获得了更多的重视。虽然多样的社会行动带来了多种维度的社会责任模式,但本文的目标仅在于谈论在我们思考和实践中的一个特定的社会性道德概念,即厚的伦... 无论是在行动理论的脉络中,还是在其他元伦理学领域,社会性道德责任都在道德哲学中获得了更多的重视。虽然多样的社会行动带来了多种维度的社会责任模式,但本文的目标仅在于谈论在我们思考和实践中的一个特定的社会性道德概念,即厚的伦理概念。瓦尔加斯的“道德生态学”概念1是理解社会性道德责任的可行工具,并试图通过赋予个体行动者在其所处道德生态中更加主动的地位来拓展这一理论。当人们以一种更复杂的、在某些情况下相互作用的方式来理解主体及其周围生态之间的关系时,就可以对所置身的不理想的道德境况有一个更好、更细致的理解,同时保持社会环境中各主体的某种道德责任。本文将使用生物行为理论中既有的“生态位构建”和“生态位选择”这两个概念来指称主体主动塑造其环境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的概念 隐性偏见 道德生态学 证言不正义 生态位构建
下载PDF
人工智能编创过程中的著作权问题探析 被引量:13
5
作者 张颖 《中国编辑》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81-86,共6页
人工智能在编创过程中所展现的能力以及威胁尤为突出,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生成物具有市场价值成为消费客体,但其可版权性及其权利归属仍存在争议;另一方面,人工智能通过机器学习进行编辑与创作,提高编辑产业效率的同时,也导致了... 人工智能在编创过程中所展现的能力以及威胁尤为突出,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生成物具有市场价值成为消费客体,但其可版权性及其权利归属仍存在争议;另一方面,人工智能通过机器学习进行编辑与创作,提高编辑产业效率的同时,也导致了隐性偏见的问题。因此,著作权法首先应当将人工智能生成物纳入著作权法的保护范围;其次,基于人工智能尚不具备民事主体资格的现实,参照"电影作品"的保护模式赋予人工智能系统所有者作者地位;最后,通过完善著作权法的合理使用制度和登记制度来缓解人工智能编创过程中的隐性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可版权性 隐性偏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