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同途到异路——论鲁迅与周作人思想转向分歧的隐性存在
1
作者 晏洁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107-114,135,共8页
有着共同成长背景与教育背景的鲁迅与周作人曾一起参与了新文化运动,他们在新文学创作与新文学理论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但是新文化运动退潮以后,鲁迅认同了左翼倡导的革命暴力,而周作人走向了隐逸的自我园地。我们认为这种思想转向... 有着共同成长背景与教育背景的鲁迅与周作人曾一起参与了新文化运动,他们在新文学创作与新文学理论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但是新文化运动退潮以后,鲁迅认同了左翼倡导的革命暴力,而周作人走向了隐逸的自我园地。我们认为这种思想转向的分歧是必然的,因为在他们的文学创作与思想启蒙中早已隐性存在着一个乡土的两种言说与个人观点的同质对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言说 个人观点 分歧 隐性存在
下载PDF
论李安外语片中中国文化形象的隐性存在 被引量:6
2
作者 邵杨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48-151,共4页
本文以海外华人导演李安为个案,通过对其六部外语片作品中隐性中国元素的提炼,发掘在这些纯粹的西方故事、西方人物和西方精神主题当中,中国文化形象实现自我存在的具体方式:在观念层面扮演内部调节力量和外来救赎力量,在美学层面构筑... 本文以海外华人导演李安为个案,通过对其六部外语片作品中隐性中国元素的提炼,发掘在这些纯粹的西方故事、西方人物和西方精神主题当中,中国文化形象实现自我存在的具体方式:在观念层面扮演内部调节力量和外来救赎力量,在美学层面构筑情景交融的总体意境、沉稳平和的镜头语言和外松内紧的叙事风格。最终得出结论:李安建立隐性中国文化形象的成功,反映出全球化时代里弱势的本土文化实现主体性之可能,为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找回话语权的实践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安 外语片 中国文化形象 隐性存在 美学
下载PDF
罢工权在宪法中的隐性存在
3
作者 杨燕飞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13-15,共3页
东航返航、重庆出租罢运再一次把罢工权推到了风头浪尖上,将罢工权纳入宪法的呼声再一次响起。罢工权作为第二代基本人权,在我国宪法史上的起起落落和政治考虑密切相关,在政治经济环境大改变的今天是否必须将罢工权写入宪法,颇有争议。... 东航返航、重庆出租罢运再一次把罢工权推到了风头浪尖上,将罢工权纳入宪法的呼声再一次响起。罢工权作为第二代基本人权,在我国宪法史上的起起落落和政治考虑密切相关,在政治经济环境大改变的今天是否必须将罢工权写入宪法,颇有争议。从"未列举基本权利的保护""对宪法条文解读"两个方面分析,可以看出罢工权在宪法中已经隐性存在,无须再予以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罢工权 未列举基本权利 隐性存在 劳动权
下载PDF
从隐性存在到显性存在
4
作者 杨伟 《南都学坛(南阳师专学报)》 1997年第5期109-110,共2页
消隐在具体形象中的形态、色彩和媒介等经由传统到现代的美术创作的发展过程从形象上凸现出来成为独立或相对独立的创作和欣赏对象。
关键词 隐性存在 形态凸现 色彩凸现 媒介凸现 显性存在 美术创作 美术发展史
下载PDF
标志在环境中的隐性存在
5
作者 邱世红 《装饰》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29-129,共1页
本文以爨底下建筑群为例,从爨底下的大环境及小环境的隐性存在于环境中的标志性、符号性及特有的存在方式上,分析了标志文化与环境的潜在结合问题。从而认为生活中的标志是与环境密不可分的,我们应该更宽泛地来看待标志的隐性存在。
关键词 标志 环境 隐性存在
原文传递
纳博科夫对存在的洞见及其态度——对《洛丽塔》的文本解读 被引量:5
6
作者 郭卫民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50-152,共3页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的小说《洛丽塔》以居高临下的姿态,通过绝妙的游戏和睿智的话语方式,将人物灵魂深处盘旋着的痴念及其支配下所发生的着魔行为表现出来给读者以鉴赏,从而实现了对可见性人的存在、现实社会准则和主流伦理道德...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的小说《洛丽塔》以居高临下的姿态,通过绝妙的游戏和睿智的话语方式,将人物灵魂深处盘旋着的痴念及其支配下所发生的着魔行为表现出来给读者以鉴赏,从而实现了对可见性人的存在、现实社会准则和主流伦理道德观念的挑战,同时,对西方自文艺复兴以来的文学理论、作家及作品也进行了戏拟与质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丽塔》 隐性存在 戏拟
下载PDF
服从与偏离──孙犁解放区时期小说婚恋主题探析 被引量:4
7
作者 洪武奇 《江淮论坛》 CSSCI 1999年第6期87-92,共6页
关键词 婚恋主题 解放区文学 孙犁小说 个性解放 隐性存在 《荷花淀》 主流话语 探析 作家 理性批判
下载PDF
隐性知识存在性表征及其传递过程模型 被引量:12
8
作者 高鹏 安立仁 《科研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31-138,共8页
隐性知识表征直接影响隐性知识的传递与共享,隐性知识异于显性知识,其难以通过命题符号准确和完整的表征,但这无法否认其在人脑中的存在性。文章从认识论视角出发,通过个体隐性知识表征模型论证了隐性知识是人的知觉中关于事物之间联系... 隐性知识表征直接影响隐性知识的传递与共享,隐性知识异于显性知识,其难以通过命题符号准确和完整的表征,但这无法否认其在人脑中的存在性。文章从认识论视角出发,通过个体隐性知识表征模型论证了隐性知识是人的知觉中关于事物之间联系与特定情境的整体心像。在信息论及隐性知识表征模型的基础上得出了隐性知识的传递模型,其由隐性知识源、隐性知识输出映射、隐性知识展示、镜像、信道、隐性知识感知、隐性知识输入映射和隐性知识宿八个部件构成,隐性知识传递通过这八个部件完成从隐性知识演示到隐性知识吸取的完整传递过程。隐性知识传递的目标是最小化隐性知识条件熵,最大化传递主体间的互隐性知识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性知识存在性表征 情境依赖 隐性知识 隐性知识传递模型
原文传递
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思考
9
作者 徐昕 《山东财政学院学报》 1997年第3期48-50,共3页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劳动力的流动日益频繁,规模越来越大,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不仅要看到农村劳动力对促进社会发展进程的巨大贡献,而且更要看到农村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问题,只有这样,才...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劳动力的流动日益频繁,规模越来越大,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不仅要看到农村劳动力对促进社会发展进程的巨大贡献,而且更要看到农村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农村劳动力在转移中存在的问题,使其向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一、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条件及特点1.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条件。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变革,计划经济体制下长期隐性存在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市场经济机制的作用下日益显露出来。农村工业化进程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转移 农村剩余劳动力 计划经济体制 社会发展进程 市场经济机制 工业化进程 隐性存在 经济的 转移问题 乡镇企业
下载PDF
农妇熊德明的尴尬说明了什么
10
作者 朱铁志 《神州》 2005年第1期50-51,共2页
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妇,一个非常偶然的机缘,成就了一出貌似喜剧实则悲剧的故事。如果没有那年秋天总理温家宝来到云阳县龙泉村,如果那天总理一念之差没有迈进农户的家门,如果农妇熊德明没有口无遮拦大胆讲出丈夫被拖欠工钱的事实,中国社... 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妇,一个非常偶然的机缘,成就了一出貌似喜剧实则悲剧的故事。如果没有那年秋天总理温家宝来到云阳县龙泉村,如果那天总理一念之差没有迈进农户的家门,如果农妇熊德明没有口无遮拦大胆讲出丈夫被拖欠工钱的事实,中国社会大批农民工工资被拖欠的事实还将长期隐性存在,2003岁末,还不可能引发那场轰动全国的大讨论。熊德明的意义和价值,是在一种非常偶然而古怪的状态下发生发展的。直到今天,我们还不能简单为其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妇 大胆讲出 隐性存在 民工工资 意义和价值 云阳县 发生发展 中国社会 温家宝 大讨论
下载PDF
作为方法的乡土
11
作者 陈占江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2023年第5期129-130,共2页
由于缺乏严格的概念界定,费孝通著述中的“乡土”长期被印象式地解读为农村。以知识社会学考察后发现:乡土不仅是作为对象的显性存在,亦是作为方法的隐性存在。
关键词 印象式 社会学考察 隐性存在 概念界定 乡土 费孝通 著述
原文传递
探索·求变·超越——陈平军《紫阳书》读后
12
作者 秦兆基 《散文诗世界》 2021年第2期101-104,共4页
陈平军先生的散文诗创作,一直在我的视界之内,看着他从《边走边唱》《好好爱我》写到《心语风影》,直到最近寄来的书稿《紫阳书》,前后垂三十年。"三十而立",是一位作家由摸索逐渐走向自树的阶段,从人格精神到艺术技巧日臻完... 陈平军先生的散文诗创作,一直在我的视界之内,看着他从《边走边唱》《好好爱我》写到《心语风影》,直到最近寄来的书稿《紫阳书》,前后垂三十年。"三十而立",是一位作家由摸索逐渐走向自树的阶段,从人格精神到艺术技巧日臻完善的阶段。一《紫阳书》确实使我看到,在他过往散文诗作中没有呈现过的东西,或者是作为潜质、隐性存在,并未显露出来而为读者感知的因素。这种新变使人欣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走边唱》 人格精神 散文诗 艺术技巧 三十而立 新变 隐性存在 紫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