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医学科研论文隐性学术不端行为的判定和防范机制
被引量:8
- 1
-
-
作者
徐咏军
-
机构
皖南医学院学报编辑部
-
出处
《传播与版权》
2017年第5期50-52,共3页
-
文摘
医学科研论文的学术不端行为不仅违背科研诚信原则,而且形成虚假、错误的医学科研成果,社会影响和后果更加恶劣。基于医学科研高度专业性和科学性的特点,使得目前广泛使用的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AMLC)对于医学科研论文中不当署名、思想抄袭、数据弄虚作假等隐性学术不端行为的判定往往产生"假阳性"的结果。医学论文的作者为规避AMLC检测而刻意采取的不当署名、篡改数据、修改稿中再次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具有很强的隐蔽性,为提高医学论文的质量并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医学科研和整个社会,对这些隐性学术不端行为的判定需要在依靠AMLC检测结果的基础上采取更有效的综合措施,最大限度地杜绝医学论文中的各种隐性学术不端行为。
-
关键词
医学科研论文
学术不端
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AMLC)
隐性学术不端行为
判定
防范
-
分类号
G232
[文化科学]
-
-
题名中文科技论文隐性学术不端行为的调研分析及防范对策
被引量:4
- 2
-
-
作者
何春娥
刘宇峰
吴浩
朱晓华
-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咸阳师范学院资源环境与历史文化学院
-
出处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646-1654,共9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国地理资源期刊集群化平台建设及其服务模式、机制研究与实践”(41471125)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2019年研究课题“自然资源类刊物新媒体宣传推广模式研究与实践”(YJH2019005)。
-
文摘
【目的】调研作者群体及其单位科研主管部门对论文作者署名、单位署名和基金项目标注修改的态度,剖析其原因,并从学术期刊编辑角度提出防范这3种情况下常见的隐性学术不端行为的对策,以期减少中文科技论文隐性学术不端现象的发生频次。【方法】结合编辑工作实践确定修改论文作者署名、单位署名和基金项目标注中的隐性学术不端行为的常见表现,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调查论文第一作者、通信作者、其他合著者及其单位科研主管部门对修改作者署名、单位署名和基金项目标注的态度。【结果】第一作者表现出较为强烈的修改意愿,通信作者和其他合著者对此持开放态度,大多数单位科研主管部门对单位署名修改持否定态度,大多数第一作者在修改作者署名、单位署名和基金项目标注时会征求通信作者和原单位科研主管部门的意见。【结论】学术期刊可采取在投稿环节通过投稿须知提前告知,在投稿系统中完善论文作者、单位和基金项目信息,要求提交版权转让协议与作者贡献声明等措施,预防作者对作者和单位以及基金项目的随意修改。在作者要求修改时,可要求作者提供附全体作者签名的纸质版修改说明,必要时还可要求单位科研主管部门盖章。期刊编辑应结合作者信息、作者贡献声明、版权转让协议和修改说明,认真查证比对,以识别并防范隐性学术不端行为,从而推动学术期刊健康发展。
-
关键词
中文科技论文
隐性学术不端行为
调查问卷
防范对策
-
Keywords
Chinese scientific paper
Hidden academic misconduct
Questionnaire survey
Preventive countermeasure
-
分类号
G237.5
[文化科学]
-
-
题名科技期刊初审阶段隐性学术不端行为的挖掘和防范措施
被引量:9
- 3
-
-
作者
张和
张海燕
毛文明
戴毅
鲁翠涛
-
机构
温州医科大学期刊社
-
出处
《编辑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19-422,共4页
-
基金
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青年资助项目(CUJS-QN-2018-030)
浙江省教育厅一般科研项目(Y201942073)
温州市科技局软科学研究项目(R20180018)
-
文摘
隐性学术不端行为不能单纯借助学术不端检测系统进行判断,识别难度大。本文总结了科技期刊初审阶段包括作者信息不实、署名不当和基金项目标注不实/不当3个方面的特征和表现类型,并结合文献和《肝胆胰外科杂志》编辑部的真实案例进行分析阐述,提出从科技期刊严把初审关、科研机构和科研工作者加强学术诚信教育以及监管部门立法监督和惩处学术不端3个防范措施,共同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
-
关键词
科技期刊
隐性学术不端行为
诚信
防范措施
-
Keywords
sci-tech journals
hidden academic misconduct
integrity
preventive measures
-
分类号
G237.5
[文化科学]
-
-
题名隐性学术不端论文的鉴别方法
被引量:6
- 4
-
-
作者
于海
-
机构
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出处
《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第1期106-108,共3页
-
文摘
学术不端行为严重干扰了正常的出版秩序,败坏学术风气.随着学术不端检测系统的普及,编造、作假、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变得更加隐蔽.给出隐性学术不端行为的含义,并分析了其具体表现类型,结合实践及已有研究成果,针对隐性学术不端行为给出人工鉴别方法,以期提高所刊稿件的创新性.
-
关键词
隐性学术不端行为
鉴别
方法
-
Keywords
implicit academic misconduct
identification
methods
-
分类号
G232
[文化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