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科技政策隐性扩散路径自组织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许乾坤 刘耀 《情报资料工作》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1-70,共10页
[目的/意义]文章对科技政策隐性扩散路径自组织方法进行研究,挖掘科技政策文本包含深层语义信息,将隐性知识显性化,为科研人员拓展和丰富政策扩散路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过程]本文结合科技政策篇章文本的形式语义和内容语义两个方面... [目的/意义]文章对科技政策隐性扩散路径自组织方法进行研究,挖掘科技政策文本包含深层语义信息,将隐性知识显性化,为科研人员拓展和丰富政策扩散路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过程]本文结合科技政策篇章文本的形式语义和内容语义两个方面对政策文本结构化处理和深度挖掘,对政策文本资源全解析,抽取科技政策文本中包含的特征,其中包括概念和关系自动获取与标引技术、网络表示学习,挖掘科技政策文本中的隐含结构信息,利用BiLSTM-CRF模型的深度学习方法实现概念的自动获取和自动标引关系。将得到多篇科技政策文本的概念和关系组成概念关系对的形式,借助于表示学习的方法发现每个节点稠密的向量表示。[结果/结论]通过实验验证,证明了本文借助隐性路径特征的科技政策扩散隐性路径自组织方法的有效性,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政策研究的方法,为科研人员在政策扩散研究上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策扩散 扩散路径特征 隐性扩散路径 知识网络 自组织
原文传递
研发团队知识主体间隐性知识扩散影响机理:关系强度的作用 被引量:8
2
作者 施杨 《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1-14,共4页
从关系强度的概念出发,将关系强度分为强关系和弱关系。根据研发团队隐性知识扩散的特点,阐述知识主体间关系强度与隐性知识扩散的内在关联性。在此基础上,探讨知识主体间关系强度对不同阶段、不同类型、不同效用隐性知识扩散的影响。... 从关系强度的概念出发,将关系强度分为强关系和弱关系。根据研发团队隐性知识扩散的特点,阐述知识主体间关系强度与隐性知识扩散的内在关联性。在此基础上,探讨知识主体间关系强度对不同阶段、不同类型、不同效用隐性知识扩散的影响。运用知识动力学有关知识,给出知识主体间关系强度影响隐性知识扩散的动力学解释。围绕如何测量关系强度、关系强度转化如何影响隐性知识扩散以及关系强度、关系质量组合效应影响下隐性知识扩散制约因素等方面提出下一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发团队 知识主体 隐性知识扩散 关系强度
下载PDF
基于异质元胞自动机的知识协同团队隐性知识扩散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苏加福 杨育 张娜 《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45-253,共9页
隐性知识的扩散往往需要通过成员之间的直接知识交流才能达成,从成员间微观知识交流活动的视角研究隐性知识扩散的过程及规律。借鉴SEIR疫病传播模型,将知识协同团队成员划分为不同的知识状态,并对隐性知识扩散过程进行梳理描述。考虑... 隐性知识的扩散往往需要通过成员之间的直接知识交流才能达成,从成员间微观知识交流活动的视角研究隐性知识扩散的过程及规律。借鉴SEIR疫病传播模型,将知识协同团队成员划分为不同的知识状态,并对隐性知识扩散过程进行梳理描述。考虑到成员异质性对知识扩散的影响,采用异质元胞自动机构建隐性知识扩散模型,运用仿真方法,研究知识交互策略、知识传播者分布模式、知识放弃率以及成员间知识可达性对隐性知识扩散的影响。研究表明:知识放弃率和隐性知识扩散绩效负向相关;成员间知识可达性与隐性知识扩散绩效正向相关;知识传播者分布模式与知识交互策略对隐性知识扩散绩效具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协同团队 隐性知识扩散 SEIR模型 异质性 元胞自动机
下载PDF
集群创新环境下组织隐性知识扩散模型研究——以安徽省汽车产业集群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谢荣见 孙剑平 周小虎 《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57-165,共9页
为提高集群创新环境下组织隐性知识的共享、吸收与创造,研究集群创新环境下隐性知识扩散效果因素、集群创新体制因素、集群创新主体因素等影响因素,基于三类影响因素建立集群创新环境下隐性知识扩散框架图,并以安徽省汽车产业集群为例,... 为提高集群创新环境下组织隐性知识的共享、吸收与创造,研究集群创新环境下隐性知识扩散效果因素、集群创新体制因素、集群创新主体因素等影响因素,基于三类影响因素建立集群创新环境下隐性知识扩散框架图,并以安徽省汽车产业集群为例,建立基于结构方程(SEM)的隐性知识扩散模型并进行模型验证,分析各影响因素对隐性知识扩散效果的作用关系,为促进集群内隐性知识扩散、提高集群环境下组织隐性知识的共享和知识创新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群创新环境 影响因素 隐性知识扩散 结构方程模型
原文传递
基于方法学评估与检测基线预测广西玉林市从业人员沙门菌带菌水平 被引量:8
5
作者 庞晓泸 顾桂敏 +8 位作者 刘玥 罗铭 王芳 梁雯 王鸣柳 施春雷 史贤明 刘义威 许学斌 《疾病监测》 CAS 2020年第3期212-217,共6页
目的基于沙门菌筛检流程的方法评价和检测基线,预测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玉林市从业人员沙门菌的带菌水平。方法以沙门菌选择性增菌液(SBG)和3种选择性平板(CAS、XLD、DHL)构建沙门菌筛选和检定流程,通过测试菌株和408份从业者粪便样品... 目的基于沙门菌筛检流程的方法评价和检测基线,预测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玉林市从业人员沙门菌的带菌水平。方法以沙门菌选择性增菌液(SBG)和3种选择性平板(CAS、XLD、DHL)构建沙门菌筛选和检定流程,通过测试菌株和408份从业者粪便样品实测获得统计参数,据此评估不同组合流程(SBG-CAS/XLD/DHL)筛检沙门菌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基于SBG-DHL分离沙门菌的敏感性校准和预测2014-2017年玉林市从业人员的带菌水平。结果CAS、XLD、DHL对测试菌株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00.00%和96.67%、100.00%和83.33%、83.33%和50.00%;应用组合流程筛检408份从业人员粪便,共分离沙门菌22株,带菌率为5.39%;敏感性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5.45%和89.23%(CAS)、86.36%和27.72%(XLD)、68.18%和16.15%(DHL)、100.00%和29.27%(CAS+XLD);CAS+XLD组合发现1例兼有硫化氢阴性和阳性的罗森沙门菌的无症状带菌者;校准和预测2014-2017年玉林市从业人员的平均年度带菌率为3.35%,以实测人数评估地区从业人员的带菌水平约为3350/10万。结论沙门菌检测敏感性和阳性预测值可作为检测质量和方法学的评价指标,大数据证实华南地区从业人员中沙门菌的高比例持留,公共卫生机构应加强沙门菌带菌者的防控,降低食源性病原菌的隐性扩散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菌基线 检测敏感性 预测 高比例持留 隐性扩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