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皮格马利翁效应的企业员工隐性激励机制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刘健 唐继平 《企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4-66,共3页
皮格马利翁效应的运用已由心理学、教育学扩展到社会学和管理学等领域,在企业员工激励中正确运用皮格马利翁效应能弥补显性激励的不足。本文通过迁移布罗菲和古德的"五步模型",分析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循环模型,探讨了企业人力... 皮格马利翁效应的运用已由心理学、教育学扩展到社会学和管理学等领域,在企业员工激励中正确运用皮格马利翁效应能弥补显性激励的不足。本文通过迁移布罗菲和古德的"五步模型",分析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循环模型,探讨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皮格马利翁效应的传导机制及影响因素,提出了建立员工隐性激励机制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格马利翁效应 传导机制 “五步模型” 循环模型 隐性激励机制
下载PDF
军品采办重复博弈中的隐性激励机制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昱 张恒喜 《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26-29,共4页
首先提出了军品采办是非对称信息重复博弈过程的概念,并论述了该博弈过程的特点和基本特征;然后在不同的重复博弈的基本假设下,对该博弈过程中的隐性激励机制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代理方“声誉效应”会促成博弈双方长期合作的结论.
关键词 军品采办 重复博弈 非对称信息 隐性激励机制 声誉效应
下载PDF
中国地方政府官员的隐性激励机制——基于职业生涯考虑模型 被引量:6
3
作者 佟健 宋小宁 《当代财经》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0-36,共7页
利用职业生涯考虑模型,分析了中国地方政府官员的激励机制。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官员在职业生涯的前期会选择努力工作,树立工作能力强的声誉;而在职业生涯的后期,地方政府官员的能力已经被上级政府了解,晋升无望的地方政府官员没有了工作... 利用职业生涯考虑模型,分析了中国地方政府官员的激励机制。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官员在职业生涯的前期会选择努力工作,树立工作能力强的声誉;而在职业生涯的后期,地方政府官员的能力已经被上级政府了解,晋升无望的地方政府官员没有了工作的动力。领导干部终身制会产生激励不足,而官员的任期制解决了地方政府官员努力不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政府官员 职业生涯 职业生涯考虑模型 隐性激励机制 干部终身制
原文传递
隐性激励机制与管理者行为:基于SEM模型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宋言东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92-100,122,共10页
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运用结构方程(SEM)模型研究了隐性激励机制对企业管理者行为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和路径。研究结果表明,在公司治理机制中,职位晋升、成就动机和控制权收益是影响管理者行为的几个重要因素,而人才市场的职业声誉对管... 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运用结构方程(SEM)模型研究了隐性激励机制对企业管理者行为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和路径。研究结果表明,在公司治理机制中,职位晋升、成就动机和控制权收益是影响管理者行为的几个重要因素,而人才市场的职业声誉对管理者行为没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性激励机制 管理者行为 实证研究
原文传递
声誉激励机制对投资管理人的激励约束效应研究——从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的角度 被引量:5
5
作者 邓大松 王增文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5期422-426,共5页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投资管理地位已经确立,那么就与其投资管理人形成了一个委托—代理关系。根据博弈论可知,若企业家只是重视短期利益,不注重其自身的声誉,在短期内可能获得最大化利润,但从中长期看来却不能。建立有效的投资管理...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投资管理地位已经确立,那么就与其投资管理人形成了一个委托—代理关系。根据博弈论可知,若企业家只是重视短期利益,不注重其自身的声誉,在短期内可能获得最大化利润,但从中长期看来却不能。建立有效的投资管理人声誉机制,则可以有效解决投资管理人个人收益函数与全国社保基金会的利益函数不一致性问题。在Meyer和Vickers所建立的声誉机制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引入声誉机制,建立了基金投资管理人声誉机制模型。阐述了其对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在激励投资管理人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针对声誉机制的机理,提出了为更好地发挥该机制作用的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誉机制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 投资管理人 隐性激励机制
下载PDF
我国非营利组织负责人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研究——以行业协会为例 被引量:5
6
作者 徐晞 叶民强 《经济问题探索》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78-182,共5页
本文尝试运用委托-代理理论,以我国行业协会为实证对象,从道德风险问题、多重博弈关系、显隐性激励机制等方面研究了我国非营利组织负责人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分析认为,现阶段要充分发挥声誉等隐性激励机制对协会负责人的约束作用,要加... 本文尝试运用委托-代理理论,以我国行业协会为实证对象,从道德风险问题、多重博弈关系、显隐性激励机制等方面研究了我国非营利组织负责人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分析认为,现阶段要充分发挥声誉等隐性激励机制对协会负责人的约束作用,要加快制定《行业协会管理法》,注重管理权限激励、社会地位激励与声誉激励相结合,培育行业协会负责人职业声誉机制,建立行业协会负责人的问责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营利组织 行业协会 委托-代理理论 隐性激励机制
下载PDF
企业家声誉机制激励约束的经济学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李峰峰 周意 《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47-51,共5页
通过对建立企业家声誉机制模型的分析 ,建立企业家声誉机制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的进一步阐述以及如何建立有效的声誉机制 ,促使企业家行为长期化的系统论证 ,并综合利用现代经济学和管理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原理 ,阐述了声誉机制对企业家激励... 通过对建立企业家声誉机制模型的分析 ,建立企业家声誉机制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的进一步阐述以及如何建立有效的声誉机制 ,促使企业家行为长期化的系统论证 ,并综合利用现代经济学和管理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原理 ,阐述了声誉机制对企业家激励约束问题的重要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誉机制 博弈 理性预期 隐性激励机制
下载PDF
论改善档案的执法机制和执法环境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文新 《陕西档案》 1998年第5期17-18,共2页
1987年以来,我国先后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199年又进行了修订)、《档案法实施办法》,各地又陆续出台了不少地方性档案法规、规章,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形成了档案工作的法律体系,档案工作“无法可依”的局面已经基本结束。但是,
关键词 档案执法 执法环境 执法机制 档案工作 执法成效 隐性激励机制 执法人员 评价标准 档案法 监督机构
下载PDF
论文《激励创新:知识交流与远程搜索行为的作用》的评述
9
作者 陈素云 《管理会计研究》 2021年第3期76-78,共3页
由Vienna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维也纳经济大学)的Gerhard Speckbacher和Markus Wabnegg共同完成的文章"Incentivizing innovation:The role of knowledge exchange and distal search behavior(激励创新:知识交... 由Vienna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维也纳经济大学)的Gerhard Speckbacher和Markus Wabnegg共同完成的文章"Incentivizing innovation:The role of knowledge exchange and distal search behavior(激励创新:知识交流与远程搜索行为的作用)"刊发在Accounting,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会计、组织和社会)杂志2020年7月刊上。这篇论文研究显性激励机制和隐性激励机制如何影响创新过程中的关键行为——知识交流和远程搜索,从而影响创新绩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交流 创新绩效 搜索行为 显性激励机制 隐性激励机制 激励创新
下载PDF
The Reputation Model of Multi-Stage Dynamic Game
10
作者 侯光明 金军 甘仞初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EI CAS 1999年第1期2-7,共6页
Aim To study the implicit restriction mechanism for hidden action in multi stage dynamic game. Methods A reputation model for restriction on repeated principal agent relationship was established by using the theor... Aim To study the implicit restriction mechanism for hidden action in multi stage dynamic game. Methods A reputation model for restriction on repeated principal agent relationship was established by using the theory on principal agent problem in information economics and the method of game theory to study the implicit restriction mechanism for hidden action. Results and Conclusion It is proved that there exists implicit restriction mechanism for the multi stage principal agent relationship, some conditions for effective restriction are derived, the design methods of implicit restriction mechanism are presen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CENTIVE RESTRICTION hidden action implicit restriction mechanism reputation model probability of discovery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