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先秦儒道文论叙述中的显性话语与隐性话语 被引量:1
1
作者 程勇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4-50,共7页
本文认为对“审美性的文学”的认识构成了先秦儒道文论叙述的隐性话语 ,而基于一定的文化立场对“文学”(文 )所做的规定构成了其文论叙述的显性话语 ,二者之间存在冲突或重合的关系。深入研究这些问题 ,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中国古文论... 本文认为对“审美性的文学”的认识构成了先秦儒道文论叙述的隐性话语 ,而基于一定的文化立场对“文学”(文 )所做的规定构成了其文论叙述的显性话语 ,二者之间存在冲突或重合的关系。深入研究这些问题 ,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中国古文论的特质 ,也有助于深入理解“文学理论的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时期 显性话语 隐性话语 文学理论 儒家 道家
下载PDF
“塔西佗陷阱”下大学生隐性话语权的多维困境与路径重塑 被引量:1
2
作者 张雷 常雅文 《西安航空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27-30,共4页
"塔西佗陷阱"是近年网络媒体热议的一个公共术语,它直指社会公信力、导向力、话语权和维稳度等敏感话题,对当前社会舆论生态产生强烈冲击。作为大学生这一特定群体在"塔西佗陷阱"下呈现何种话语状态令人关注,尤其... "塔西佗陷阱"是近年网络媒体热议的一个公共术语,它直指社会公信力、导向力、话语权和维稳度等敏感话题,对当前社会舆论生态产生强烈冲击。作为大学生这一特定群体在"塔西佗陷阱"下呈现何种话语状态令人关注,尤其是大学生隐性话语权引导面临多维困境。为此,当前应从教育公信力自我救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和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建设等方面重塑大学生隐性话语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塔西佗陷阱 隐性话语 路径
下载PDF
英语新闻中关于中国教育的隐性话语研究
3
作者 刘燕 周玉忠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104-106,共3页
从中国教育领域出现的出国留学人数日益增多的新闻事件中,探求英语新闻报道使用的隐性话语及其操纵的语言所具有的特征。通过话语分析发现隐性话语主要表现为数据信息的使用、间接引语的运用,具有反差效果的措辞和一般时态的选择等。隐... 从中国教育领域出现的出国留学人数日益增多的新闻事件中,探求英语新闻报道使用的隐性话语及其操纵的语言所具有的特征。通过话语分析发现隐性话语主要表现为数据信息的使用、间接引语的运用,具有反差效果的措辞和一般时态的选择等。隐性话语研究揭示出英语新闻传递着各国的价值观和文化模式,影响各国的文化和政治关系,并最终促进社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新闻 隐性话语 价值观
下载PDF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隐性话语功效提升探析
4
作者 王天民 张娇阳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1期1-7,共7页
隐性话语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重要层面,与显性话语一起共同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当前,由于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隐性话语重视不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存在话语结构失衡、话语生态失调和话语转换不畅等突出问题。推... 隐性话语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重要层面,与显性话语一起共同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当前,由于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隐性话语重视不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存在话语结构失衡、话语生态失调和话语转换不畅等突出问题。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实效,亟需强化思想政治教育隐性话语功能。为此,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作用,切实优化话语结构,提升隐性话语运用能力;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隐性话语的方式方法,不断完善话语形式,增强话语美感;还要优化思想政治教育隐性话语内容,积极拓展思想政治教育隐性话语空间,推进思想政治教育隐性话语时代化、大众化、实效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隐性话语 功效提升
下载PDF
商业广告中隐性话语的语用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莫凡 莫爱屏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12年第4期52-56,共5页
本文从语用的角度探讨商业广告中的隐性话语。文章以语用学理论为指导,解释商业广告中隐性话语所表现出的关联性和可推导性、常规性与非常规性等语用特征,以及隐性话语的移情、唤醒、刺激等语用功能;揭示其隐含言语行为的本质;构建一种... 本文从语用的角度探讨商业广告中的隐性话语。文章以语用学理论为指导,解释商业广告中隐性话语所表现出的关联性和可推导性、常规性与非常规性等语用特征,以及隐性话语的移情、唤醒、刺激等语用功能;揭示其隐含言语行为的本质;构建一种理解广告中隐性话语的"联想—补足"语用推理模式,以期为商业广告话语的研究和外语教师课堂话语教学与研究提供一种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性话语 商业广告 语用推理 言语行为
下载PDF
隐性冲突话语的发展模式新论 被引量:1
6
作者 杨文秀 胡小琴 许艳玲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133-139,共7页
隐性冲突话语是交际双方在交际目的冲突的情况下,以隐蔽的方式表达各自目的的话语。通过以目的原则为理论基础,以影视、文学作品中的隐性冲突话语为语料,分析了隐性冲突话语的发展模式。讨论发现:隐性冲突话语有两个发展倾向,一个由于... 隐性冲突话语是交际双方在交际目的冲突的情况下,以隐蔽的方式表达各自目的的话语。通过以目的原则为理论基础,以影视、文学作品中的隐性冲突话语为语料,分析了隐性冲突话语的发展模式。讨论发现:隐性冲突话语有两个发展倾向,一个由于目的达成、目的放弃、目的取消、目的搁置等不再向前推进,自行结束;另一个由于交际双方的目的坚持,隐性冲突话语演变为显性冲突话语或间接冲突话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性冲突话语 交际目的 发展模式
下载PDF
隐性冲突话语中的模糊限制语 被引量:1
7
作者 许艳玲 杨文秀 刘卉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15年第2期6-8,共3页
本文先简要介绍了模糊限制语及其两大类别——变动型模糊限制语与缓和型模糊限制语,综述了现有对模糊限制语的研究;然后通过影视文学作品中的隐性冲突话语实例,分析了模糊限制语在其中的使用;最后对模糊限制语在隐性冲突话语中出现的原... 本文先简要介绍了模糊限制语及其两大类别——变动型模糊限制语与缓和型模糊限制语,综述了现有对模糊限制语的研究;然后通过影视文学作品中的隐性冲突话语实例,分析了模糊限制语在其中的使用;最后对模糊限制语在隐性冲突话语中出现的原因进行了简要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性冲突话语 模糊限制语
下载PDF
隐性冲突话语的顺应性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许艳玲 杨文秀 《海外英语》 2013年第19期259-262,共4页
近年来,冲突性话语得到了学者们的普遍关注,但是较隐蔽的一类冲突性话语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和语用解释。该文以隐性冲突话语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语言表现形式和语用功能,并依据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论,指出它是交际者为暗中实现特定交际... 近年来,冲突性话语得到了学者们的普遍关注,但是较隐蔽的一类冲突性话语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和语用解释。该文以隐性冲突话语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语言表现形式和语用功能,并依据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论,指出它是交际者为暗中实现特定交际目的而有意识进行语言选择的结果,从而揭示隐性冲突话语的顺应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性冲突话语 顺应论 语言特征 语用功能 顺应性
下载PDF
隐性权力话语与译者的主体性 被引量:1
9
作者 曹英华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119-120,共2页
隐性权力话语对译者有着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突出表现在译者面对文化差异时所做出的不同选择。译者在特定历史时期对文化差异所做的诸多选择既是两种权力话语碰撞与较量的结果,也是译者主体创造性发挥的产物。在对译本的历时研究中,我... 隐性权力话语对译者有着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突出表现在译者面对文化差异时所做出的不同选择。译者在特定历史时期对文化差异所做的诸多选择既是两种权力话语碰撞与较量的结果,也是译者主体创造性发挥的产物。在对译本的历时研究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翻译既受源语和目的语文化中各种复杂隐性权力话语操控,同时又通过译者主体性的发挥对社会、文化等方面起着积极的建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性权力话语 影响 文化差异 译者主体性
下载PDF
从隐性权力话语角度分析霍克斯译版《红楼梦》
10
作者 徐晴光 《海外英语》 2011年第12X期235-236,共2页
该文从隐性权力话语角度对大卫·霍克斯的译著《红楼梦》中的某些典型词句进行了分析,说明了译者的意识形态,伦理道德,文化传统与习俗,宗教信仰等因素会影响他本身对于别种文化的理解,从而也会影响他的翻译。
关键词 隐性权力话语 大卫·霍克斯 《红楼梦》 意识形态 伦理道德
下载PDF
国际话语权的三重维度和基本构成 被引量:15
11
作者 李朝祥 韩璞庚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4-18,共5页
国际话语权从表象上看,是以所谓的普适性话语对国际问题发声,表达主张、提出方案,行使话语权利,但真正追求的却是一种“专属性”权力,一种对国际政治格局的掌控权。国际话语权的实质是“权力话语”。从生成角度看,国际话语权蕴含在三重... 国际话语权从表象上看,是以所谓的普适性话语对国际问题发声,表达主张、提出方案,行使话语权利,但真正追求的却是一种“专属性”权力,一种对国际政治格局的掌控权。国际话语权的实质是“权力话语”。从生成角度看,国际话语权蕴含在三重关系的逻辑关联中,即国际话语主体与国际话语、主体话语与国际话语受众、国际话语规则与国际话语受众这样三重国际话语权的维度。从质性结构看,国际话语权是“显性话语”和“隐性话语”的结合体。国际话语权显性地体现在话语的制造、传播和实践等政治操控层面,隐性地隐藏在不可明说的国家利益背后、蕴藏在不可言说的国家意识形态和文化价值之中。国际话语权是“显性话语权”和“隐性话语权”的完美结合:显性话语是剧本,隐性话语是编剧;“隐性话语权”支配着“显性话语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话语 国际话语规则 显性话语 隐性话语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建设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
12
作者 孙跃纲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8年第6期122-129,共8页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它作用于人民的历史活动必然具有独特的话语体系形态,在时间维度表现为原生态、次生态、再生态,在空间维度表现为理论形态(显性态与隐性态)、实践形态(集体态与个体态)。全面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多重话语,结...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它作用于人民的历史活动必然具有独特的话语体系形态,在时间维度表现为原生态、次生态、再生态,在空间维度表现为理论形态(显性态与隐性态)、实践形态(集体态与个体态)。全面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多重话语,结合人民实践的现实要求,创新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建设,增进马克思主义话语的现实性、生活性、凝聚力,才能不断增强党和人民的理论自信和实践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体系 显性话语 隐性话语 理论话语 实践话语
下载PDF
政治话语语用预设的话语控制功能
13
作者 杨春燕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2年第7期64-67,共4页
语用预设一直是哲学家、语言学家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预设研究的多层次、多方面的意义和价值已经逐步成为学界的共识。文章结合具体实例从批评话语分析视角对政治话语语用预设的话语控制功能进行剖析,帮助人们进一步认识语用预设的语... 语用预设一直是哲学家、语言学家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预设研究的多层次、多方面的意义和价值已经逐步成为学界的共识。文章结合具体实例从批评话语分析视角对政治话语语用预设的话语控制功能进行剖析,帮助人们进一步认识语用预设的语篇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话语 语用预设 话语隐性控制 批评话语分析
下载PDF
《哈姆雷特》隐性冲突话语中的语用身份选择
14
作者 李红燕 《外语教育》 2023年第1期67-78,共12页
近年来,语用身份及隐性冲突话语都是备受关注的研究话题,但鲜有将二者结合起来的研究,因此,笔者从语用身份论出发,以《哈姆雷特》中的隐性冲突话语为语料,探讨在交际过程中,说话人如何选择语用身份,取得何种交际效果,以及为何如此选择... 近年来,语用身份及隐性冲突话语都是备受关注的研究话题,但鲜有将二者结合起来的研究,因此,笔者从语用身份论出发,以《哈姆雷特》中的隐性冲突话语为语料,探讨在交际过程中,说话人如何选择语用身份,取得何种交际效果,以及为何如此选择身份。本文运用定性分析和语料分析来探讨《哈姆雷特》隐性冲突话语中的语用身份选择。首先,笔者将语料按照交际目的分为七种类型,即请求、拒绝、为自己开脱、责备、掩盖交际目的、拉近距离和疏远距离。前五种交际目的反映交际者的行事需求,后两种反映其人际需求。笔者发现,交际者选择语用身份的方式有:为听话人、说话人或第三方建构关系身份、权势身份、积极身份、消极身份等,而且仅在拒绝、责备这两类中有交际需求被满足的情况。根据陈新仁对交际需求的描述,交际双方正是在各自的交际需求驱动下选择语用身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用身份 隐性冲突话语 《哈姆雷特》
原文传递
施密特自然概念的双重逻辑
15
作者 段方乐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6,共3页
阿尔弗雷德·施密特(Alfred Schmidt,1931-)是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的左翼代表。1931年5月19日,施密特出生于德国首都柏林。1957-1961年间,施密特在法兰克福大学攻读哲学、社会学和历史。1960年,在阿多诺的指导下,他完成了题为《马克... 阿尔弗雷德·施密特(Alfred Schmidt,1931-)是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的左翼代表。1931年5月19日,施密特出生于德国首都柏林。1957-1961年间,施密特在法兰克福大学攻读哲学、社会学和历史。1960年,在阿多诺的指导下,他完成了题为《马克思的自然概念》的博士论文。随后执教于法兰克福大学和法兰克福劳动学院。1972年起,任法兰克福学派社会研究所所长。施密特的代表性论著有:《马克思的自然概念》(1960年)、《尼采认识论中的辩证法问题》(1963年)、《康德与黑格尔》(1964年)、《列斐伏尔和现代对马克思的解释》(1966年)、《工业社会的意识形态》(1967年)、《经济学批判的认识论概念》(1968年)、《历史与结构》(1971年)、《论批判理论的思想》(1974年)、《什么是唯物主义》(1975年)、《作为历史哲学的批判理论》(1976年)、《观念与世界意志》(1988年)等。这里的5篇文章,分别从不同角度剖析了《马克思的自然概念》一书的理论得失。张一兵的文章着重探询施密特的方法论,重新考察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与经济学的关系。段方乐的文章揭示了施密特所阐发的马克思的“自然”概念包含着历史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本体论的双重逻辑,张金鹏的文章着力辨识了这种双重逻辑乃是施密特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理解缺失了生产关系这一重要环节所带来的理论后果。颜岩和夏凡的文章则分析了施密特对“唯物主义”的一般理解和施密特对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的特殊理解。希望这一组笔谈的发表,能够引起国内学界对施密特研究的重视,进而促发我们更好地体悟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实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的自然概念》 逻辑线索 施密特 马克思唯物史观 历史唯物主义 旧唯物主义 隐性话语 物质本体论 唯心主义 社会历史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层转型的基本思路
16
作者 张丽红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07年第8期82-84,87,共4页
改革开放引起了我国社会的转型,即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在意识形态领域里作为我国根本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也应相应地转型,即从批判性、革命性到建设性、建构性的转型。要实现这一深层转型要做到"... 改革开放引起了我国社会的转型,即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在意识形态领域里作为我国根本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也应相应地转型,即从批判性、革命性到建设性、建构性的转型。要实现这一深层转型要做到"三个必须":必须凸显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隐性话语体系即建设性与建构性、必须立足于当代社会主义实践、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西方哲学的相互批判与对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深层转型 显性话语体系 隐性话语体系
下载PDF
生活牧歌:时代主旋律的和弦——论十七年作家的生活观及其影响
17
作者 杜娟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9年第3期113-116,共4页
轻松、浪漫、理想化的叙事话语范式体现出十七年作家的牧歌式的生活观,这种生活观由中华民族千年来的认知审美传统积淀而成,也源于当时的时代精神与生活面貌。尽管十七年“普罗克拉斯提斯之床”式的创作一定程度上是在作家们牧歌式生活... 轻松、浪漫、理想化的叙事话语范式体现出十七年作家的牧歌式的生活观,这种生活观由中华民族千年来的认知审美传统积淀而成,也源于当时的时代精神与生活面貌。尽管十七年“普罗克拉斯提斯之床”式的创作一定程度上是在作家们牧歌式生活观的关照中生成的,但生活观毕竟形成于对现实的点滴取摄和真实的情感认知,生活叙事的广泛性为小说建构起了丰富的话语空间使其与主流意识形态产生了一定的缝隙。十七年作家牧歌式的生活观一方面反映了生活景象,另一方面又同时消解了日常生活的种种,小说因而表现出一定的价值与缺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牧歌式 生活观 十七年小说 得与失 隐性话语
下载PDF
论《十八春》中的色彩寓意
18
作者 肖显惠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64-66,共3页
张爱玲善于使用色彩。她在长篇小说《十八春》中,对所描写的三位女性分别使用了不同色彩。三位人物使用的各种色彩有其内在统一性。这种统一性,使色彩成为作者独特的隐性话语。作者正是运用色彩的寓意,以一种隐形话语形式来刻画人物,暗... 张爱玲善于使用色彩。她在长篇小说《十八春》中,对所描写的三位女性分别使用了不同色彩。三位人物使用的各种色彩有其内在统一性。这种统一性,使色彩成为作者独特的隐性话语。作者正是运用色彩的寓意,以一种隐形话语形式来刻画人物,暗示情节及人物的命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八春》 人物刻画 色彩 隐性话语
下载PDF
隐性冲突话语的策略探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杨文秀 胡小琴 陈梦玉 《外语教育》 2012年第1期136-145,共10页
通过影视、文学作品中的相关实例,本文分析了隐性冲突话语中挑战方与应战方常使用的策略,并将双方的策略进行了对比。结果发现:双方共同使用的策略有提问、陈述、提及、许诺四种;不同的是,挑战方还使用评价、暗讽等策略,而应战方则使用... 通过影视、文学作品中的相关实例,本文分析了隐性冲突话语中挑战方与应战方常使用的策略,并将双方的策略进行了对比。结果发现:双方共同使用的策略有提问、陈述、提及、许诺四种;不同的是,挑战方还使用评价、暗讽等策略,而应战方则使用引用、形式化同意等策略。本研究进一步丰富了对隐性冲突话语的认识,对交际策略研究也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性冲突话语 挑战方 应战方 策略
原文传递
论隐性冲突话语发展模式 被引量:2
20
作者 许艳玲 杨文秀 《求索》 CSSCI 2013年第12期153-155,共3页
隐性冲突话语是双方在交际目的冲突的情况下,以隐蔽的方式表达各自目的的话语。其后期有两种发展趋势:一是在交际双方使用隐性冲突话语未达到交际目的且坚持达到时,隐性冲突话语发展为显性冲突话语;二是当交际双方或其中一方放弃、转移... 隐性冲突话语是双方在交际目的冲突的情况下,以隐蔽的方式表达各自目的的话语。其后期有两种发展趋势:一是在交际双方使用隐性冲突话语未达到交际目的且坚持达到时,隐性冲突话语发展为显性冲突话语;二是当交际双方或其中一方放弃、转移、搁置、中断目的时,隐性冲突话语随之结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的原则 隐性冲突话语 发展模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