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肺隐球酵母菌病临床特征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陈建 李桂莲 +1 位作者 聂立功 王广发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449-1451,共3页
目的分析由新型隐球酵母引起的肺隐球酵母菌病的临床特点的变化,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治水平。方法对住院确诊肺隐球酵母菌病病例的临床特点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1999-2006年住院确诊肺隐球酵母菌病9例,其中男性5例(56%),女性... 目的分析由新型隐球酵母引起的肺隐球酵母菌病的临床特点的变化,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治水平。方法对住院确诊肺隐球酵母菌病病例的临床特点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1999-2006年住院确诊肺隐球酵母菌病9例,其中男性5例(56%),女性4例(44%);平均年龄44岁(20~69岁),其中〉60岁3例(33%),〈60岁6例(67%),其中3例(33%)患者有免疫功能低下,5例(56%)患者无合并其他疾病史,9例患者中6例(67%)有l临床症状、3例(33%)无临床症状,而体检发现肺部阴影;影像学为双肺弥散病变,或单侧多发或单发病变,22%合并双侧胸腔积液,33%患者伴有空洞形成,其中6例患者进行了血清新型隐球酵母菌抗原测定均为阳性;9例患者均经氟康唑治疗后好转或痊愈。结论肺隐球酵母菌病在临床并不常见,多发生于青壮年,免疫功能低下或免疫功能正常者均可发生;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血清抗原检测有助诊断,早期肺活检病理检查是确诊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隐球酵母菌 酵母
下载PDF
原发性肺部隐球酵母菌性肺炎误诊为结节病临床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刘笑兰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73-674,共2页
目的将原发性肺部隐球酵母菌性肺炎误诊为结节病的临床病理和影像学表现,加以分析报道。方法应用CT扫描,病理发现结节病并随诊。结果半年后患者出现发热、头痛及肺部阴影,脑脊液培养为新型隐球酵母菌,重新阅读病理确诊为肺新型隐球酵母... 目的将原发性肺部隐球酵母菌性肺炎误诊为结节病的临床病理和影像学表现,加以分析报道。方法应用CT扫描,病理发现结节病并随诊。结果半年后患者出现发热、头痛及肺部阴影,脑脊液培养为新型隐球酵母菌,重新阅读病理确诊为肺新型隐球酵母菌性肺炎。结论肺部隐球酵母菌性肺炎临床及影像学检查特异性少,常常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 隐球酵母菌 肺炎 误诊
下载PDF
原发性肺隐球酵母菌病36例临床特点分析
3
作者 曾能永 徐云欢 孔晋亮 《中国当代医药》 2015年第35期16-18,24,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隐球酵母菌病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断原发性肺隐球酵母菌病提供依据,减少误诊漏诊。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0月-2013年11月10年期间我院病理确诊的36例原发性肺隐球酵母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特点,包括患者人口学特征、临床...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隐球酵母菌病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断原发性肺隐球酵母菌病提供依据,减少误诊漏诊。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0月-2013年11月10年期间我院病理确诊的36例原发性肺隐球酵母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特点,包括患者人口学特征、临床症状、影像学资料、治疗方法和随诊结果。结果 36例原发性肺隐球酵母菌病患者中,免疫功能正常者34例,2例有免疫功能异常;约50%患者有明确禽类排泄物接触史,无任何特殊接触史者占47.22%;临床症状以咳嗽、咳痰、胸痛和发热多见,发生率分别为69.44%、44.44%、36.11%和33.33%;影像学检查主要表现在下肺外带,以实变影及结节型居多,分别为58.33%、30.56%;获取病理方式以经皮穿刺肺活检应用最多(41.67%)。经手术治疗或抗真菌治疗后,随访5-131个月,均无死亡、全身播散或局部复发。结论原发性肺隐球酵母菌病在无禽类排泄物等特殊接触史的人群中亦有较高的发病率,大多数无基础疾病,临床症状以咳嗽、咳痰、胸痛、发热为主,影像学主要表现为近胸膜下的实变影及单结节影,经皮穿刺肺活检术是确诊的有效途径。病变局限者可行手术治疗,氟康唑为原发性肺隐球酵母菌病的有效治疗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肺隐球酵母菌 临床特点 诊断
下载PDF
2例艾滋病合并系统性隐球酵母菌病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于军校 徐艳 +1 位作者 府伟灵 张晓兵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777-1777,共1页
隐球酵母菌病的主要致病菌为新生隐球酵母菌,该菌存在于鸽粪、土壤中,现该菌已成为艾滋病(AIDS)患者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之一,致死率高。现就医院最近发现的2例AIDS合并系统性隐球酵母菌病的病例进行分析。
关键词 艾滋病 隐球酵母菌 新生隐球酵母菌
原文传递
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伴隐球酵母菌性脑膜炎
5
作者 邓德权 胡文星 +4 位作者 谢其美 张敏 倪杏艳 刘娟 桑红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4062-4062,共1页
随着临床激素、免疫抑制剂的大量应用,隐球酵母菌病逐渐增多,隐球酵母菌性脑膜炎的报道也越来越多。现报道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以及环磷酰胺后出现隐球酵母菌性脑膜炎病例。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隐球酵母菌性脑膜炎 隐球酵母菌
原文传递
伏立康唑联合两性霉素B治疗隐球酵母菌性脑膜炎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陈贞君 方嘉阳 +4 位作者 邱星颖 沈丰丰 傅祥浈 戢婷 李华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572-1574,共3页
目的分析伏立康唑(VOR)联合两性霉素B(AMB)治疗隐球酵母菌性脑膜炎(CM)的疗效与安全性,为制定合理的临床抗感染方案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2月350例C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75例;观察... 目的分析伏立康唑(VOR)联合两性霉素B(AMB)治疗隐球酵母菌性脑膜炎(CM)的疗效与安全性,为制定合理的临床抗感染方案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2月350例C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75例;观察组患者给予低剂量AMB联合VOR诱导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低剂量AMB联合氟康唑(FLC)诱导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第1、2周的脑脊液(CSF)指标及发热、头痛等症状消退时间、急性期病死率、治疗期间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头痛、发热、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均得到逐步缓解,CSF压力>330mm Hg的患者比例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CSF指标、发热消退时间、头痛减轻时间、头痛消失比例、急性期病死率、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低剂量AMB联合VOR诱导治疗方案与低剂量AMB联合FLC诱导治疗方案对于CM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均可作为CM治疗的可靠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球酵母菌性脑膜炎 伏立康唑 氟康唑 两性霉素B 疗效观察 安全性评价
原文传递
几株云南野生隐球酵母菌的分类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许超德 李绍兰 +4 位作者 杨丽源 周斌 李治滢 张琦 陈有为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4年第1期75-79,共5页
对采自云南的8株隐球酵母菌进行了常规方法和26SrDNAD1/D2区域序列分析相结合的分类研究,并确定了这8个菌株的归属.本研究也肯定了该序列分析方法对隐球酵母属的适用性.
关键词 隐球酵母菌 常规方法 26S RDNA序列分析 菌株分类
原文传递
艾滋病患者合并新型隐球酵母菌性脑炎实验室相关指标检测与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王慧珠 赵辉 +2 位作者 马小艳 李敏 毛羽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97-198,共2页
目的探讨艾滋病患者合并新型隐球酵母菌性脑炎实验室相关指标检测与分析。方法对临床送检的51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合并脑炎患者的脑脊液(CSF)标本进行常规、生化、真菌培养及药敏检测、墨汁染色及新型隐球酵母菌抗原检测;并对... 目的探讨艾滋病患者合并新型隐球酵母菌性脑炎实验室相关指标检测与分析。方法对临床送检的51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合并脑炎患者的脑脊液(CSF)标本进行常规、生化、真菌培养及药敏检测、墨汁染色及新型隐球酵母菌抗原检测;并对其外周血中CD4+T淋巴细胞进行检测。结果从8例患者的CSF标本检出新型隐球酵母菌,其CSF常规检测无明显改变,糖(2.19±0.7)mmol/L明显减低,CSF蛋白质(63±25)mg/dl增高;新型隐球酵母菌抗原、墨汁染色、培养结果均阳性;新型隐球酵母菌对伏立康唑、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氟康唑、5-氟胞嘧啶均有高度的敏感性;外周血中CD4+(30.7±10.7)μl计数明显减低。结论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力低下易引起各种机会性感染,实验室应高度重视新型隐球酵母菌感染脑炎的相关检测,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新型隐球酵母菌 脑脊液
原文传递
肝炎肝硬化患者隐球酵母菌属感染临床荟萃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郄春花 周莉 +3 位作者 吴红章 侯伟 李萍 陈琳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3776-3778,共3页
目的分析隐球酵母菌属感染在肝炎肝硬化人群中的发病情况,增强医务人员对该病的了解,以减少误诊。方法检索1989年1月-2012年12月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发表的肝炎肝硬化合并隐球酵母菌属感... 目的分析隐球酵母菌属感染在肝炎肝硬化人群中的发病情况,增强医务人员对该病的了解,以减少误诊。方法检索1989年1月-2012年12月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发表的肝炎肝硬化合并隐球酵母菌属感染病例报道文献,由两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数据提取与统计分析。结果共33篇文献中的111例患者纳入研究,男性多于女性,平均年龄39.3岁;111例患者中表现为隐球酵母菌性脑膜炎的有109例,占99.1%;文献统计结果显示,临床表现93.5%的患者发热、85.1%的患者头痛、51.1%的患者有脑膜刺激征、34.0%的患者有意识异常、87.5%患者存在脑脊液压力升高、78.9%的患者存在血糖降低,其中有1例患者甚至出现顽固性低血糖。结论肝炎肝硬化合并隐球酵母菌属感染以青壮年男性多见,主要表现为隐球酵母菌性脑膜炎,临床表现以发热、头痛、脑膜刺激征、意识异常、视听神经损伤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肝硬化 隐球酵母菌 荟萃分析
原文传递
伊曲康唑治疗隐球酵母菌性脑膜炎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0
作者 汪美华 李宁 陈明泉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4040-4042,共3页
目的观察研究伊曲康唑治疗隐球酵母菌性脑膜炎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0年1月-2009年1月收住院的隐球酵母菌性脑膜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依据治疗用药的方案分为3组,A组:应用两性霉素B(AmB)、5-氟胞嘧啶(5-FC)联合治疗;B... 目的观察研究伊曲康唑治疗隐球酵母菌性脑膜炎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0年1月-2009年1月收住院的隐球酵母菌性脑膜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依据治疗用药的方案分为3组,A组:应用两性霉素B(AmB)、5-氟胞嘧啶(5-FC)联合治疗;B组:应用伊曲康唑与AmB、5-FC联合治疗;C组:应用AmB联合5-FC治疗后,伊曲康唑口服序贯治疗;随访观察治愈、好转、死亡率、复发以及不良反应等,进行组间统计比较。结果共纳入108例患者,所有患者均经病原学确诊;纳入A组45例、B组21例、C组42例;A组治愈16例占36.0%、好转11例占27.0%、死亡9例占20.0%;B组治愈9例占41.5%、好转7例占33.3%、死亡5例占23.8%;C组治愈24例占56.3%、好转13例占31.0%、、死亡2例占4.8%;3组患者均随访1~3年,A组复发6例占10.3%,B组未出现复发,C组3例复发占7.1%;3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伊曲康唑应用于治疗隐球酵母菌性脑膜炎临床疗效好,安全可靠,可减少复发率和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球酵母菌性脑膜炎 伊曲康唑 治疗效果
原文传递
适用于提取新生隐球酵母菌及白色假丝酵母菌总核糖核酸快速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徐赤宇 刘翠杰 +4 位作者 吴建华 仇芸 赵瑾 朱红梅 温海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5460-5462,共3页
目的探讨快速可以兼顾提取高质量的新生隐球酵母菌和白色假丝酵母菌总核糖核酸(RNA)的试验方法,为各种功能基因的表达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针对新生隐球酵母菌荚膜株和荚膜缺陷株新生隐球酵母菌H99及白色假丝酵母菌国际标准菌株ATCC 6454... 目的探讨快速可以兼顾提取高质量的新生隐球酵母菌和白色假丝酵母菌总核糖核酸(RNA)的试验方法,为各种功能基因的表达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针对新生隐球酵母菌荚膜株和荚膜缺陷株新生隐球酵母菌H99及白色假丝酵母菌国际标准菌株ATCC 64548采用冷酸洗玻璃珠联合Yeast RNA kit法提取总核糖核酸(RNA),用紫外线分光光度计测量其OD260、OD280的值,并且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同时应用RT-PCR鉴定RNA质量。结果提取的新生隐球酵母菌荚膜株和荚膜缺陷株总RNA产量分别为0.6μg/107细胞、1.5μg/107细胞,且OD260/OD280比值在1.8~2.0,电泳显示提取的总RNA呈现28SrRNA,18SrRNA和5srRNA 3条清晰的条带;提取的白色假丝酵母和菌丝相总RNA产量分别为2.3μg/107细胞、3.1μg/107细胞,且OD260/OD280比值在1.8~2.0,电泳显示提取的总RNA呈现28SrRNA、18SrRNA和5SrRNA 3条清晰的条带。结论冷酸洗玻璃珠联合Yeast RNA kit法,快速高质量适用于大小样本的新生隐球酵母菌和白色假丝酵母菌总RNA提取,满足各种类型分子生物学研究需要以及临床鉴别诊断治疗不同种类真菌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隐球酵母菌 白色假丝酵母菌 总核糖核酸 YeastRNAkit法 玻璃珠法
原文传递
原发性肺隐球酵母菌病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瑞慧 许能銮 +3 位作者 谢宝松 林明 岳文香 林章树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95-696,共2页
目的了解肺隐球酵母菌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1982—2007年1月经病理确诊肺隐球酵母菌病16例临床资料,对肺隐球菌酵母病的临床症状、影像学资料、确诊方法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16例原发性肺隐球酵母菌病多为中青年,多数患... 目的了解肺隐球酵母菌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1982—2007年1月经病理确诊肺隐球酵母菌病16例临床资料,对肺隐球菌酵母病的临床症状、影像学资料、确诊方法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16例原发性肺隐球酵母菌病多为中青年,多数患者发病前健康良好。经手术治疗、抗真菌治疗,随访6个月~5年,无肺隐球酵母菌病复发、全身播散及死亡。结论原发性肺隐球菌酵母病多无基础疾病,影像学表现单发或多发结节、肿块影、肺实质浸润影;病变局限者可采取手术切除,术后抗真菌治疗,多发病变应抗真菌治疗为主,氟康唑为治疗肺隐球酵母菌病的首选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球酵母菌 手术治疗 抗真菌药物
原文传递
联合用药对新型隐球酵母菌脑膜脑炎治疗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陆卉 张雅静 张涛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3474-3475,3478,共3页
目的探讨联合用药治疗新型隐球酵母菌脑膜脑炎不良反应与合理性,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月-2013年2月30例新型隐球酵母菌脑膜脑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用药,观察组采用联合用药,分析... 目的探讨联合用药治疗新型隐球酵母菌脑膜脑炎不良反应与合理性,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月-2013年2月30例新型隐球酵母菌脑膜脑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用药,观察组采用联合用药,分析两组患者的用药合理性及不良反应;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在寒颤、高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其他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住院费用和日均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住院天数、抗菌药物及激素使用比较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用药治疗新型隐球酵母菌脑膜脑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用药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用药 新型隐球酵母菌 脑膜脑炎 不良反应 合理性
原文传递
急性白血病患儿劳伦隐球酵母菌与延洙假丝酵母菌感染1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许顺姬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3707-3707,共1页
我院2011年1月自1例白血病患儿血培养中分离出劳伦隐球酵母菌和延洙假丝酵母菌混合感染。现报道如下。1病例患儿,女,12岁,朝鲜族,一周前发热,手部外伤骨折并脓肿就诊我院小儿科。入院时血常规检查发现白细胞135×109/L、血红蛋白46g... 我院2011年1月自1例白血病患儿血培养中分离出劳伦隐球酵母菌和延洙假丝酵母菌混合感染。现报道如下。1病例患儿,女,12岁,朝鲜族,一周前发热,手部外伤骨折并脓肿就诊我院小儿科。入院时血常规检查发现白细胞135×109/L、血红蛋白46g/L,肝、脾、淋巴结肿大,经骨髓细胞学检查确诊为急性白血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劳伦隐球酵母菌 延洙假丝酵母菌 感染
原文传递
COP9信号小体复合体基因缺失对新型隐球酵母菌生长与毒力效应的影响
15
作者 樊一斌 潘卫利 +2 位作者 陶小华 皇幼明 徐珍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33-536,共4页
目的研究COP9信号小体复合体基因缺失对新型隐球酵母菌生长与毒力效应的影响,为研究抗真菌药物作用靶点提供试验数据。方法 2014年4月以临床标准株H99为背景,分别敲除其中一个目前已知的COP9编码基因,构建COP9信号小体复合体基因缺失菌... 目的研究COP9信号小体复合体基因缺失对新型隐球酵母菌生长与毒力效应的影响,为研究抗真菌药物作用靶点提供试验数据。方法 2014年4月以临床标准株H99为背景,分别敲除其中一个目前已知的COP9编码基因,构建COP9信号小体复合体基因缺失菌株,通过高温、氧化、NO、高盐、高渗、细胞膜、细胞壁体外应激应答反应;进一步检测生长速度,绘制生长曲线;并以巨噬细胞感染模型、蜡蛾感染模型检测新型隐球酵母菌活体内毒力变化。结果与标准株相比,CSN1201△缺失株对温度、氧化、NO、高盐、高渗、细胞壁及细胞膜应激反应的敏感性显著升高;CSN1201基因缺失对新型隐球酵母菌的生长速率有一定的影响,而且高温条件更加重了其影响;CSN1201△缺失株和CSN7△缺失株的胞内生存率显著下降(PCSN1201△=0.003,PCSN7△<0.001),而其他缺失株则与标准株类似;与标准株H99相比,CSN1201△缺失株和CSN7△缺失株的毒力显著下降,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23.5±0.95)d和(21.2±1.28)d(P<0.05);而CSN4△则表现为毒力显著增强,平均生存时间为(6.4±0.36)d(P<0.05),其余缺失株的毒力与标准株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OP9信号小体复合体的基因,尤其是CSN1201对于新型隐球酵母菌的毒力有一定的影响,可能是调控多种应激条件下新型隐球酵母菌毒力的重要基因,有可能成为抗真菌药物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隐球酵母菌 COP9信号小体 应激应答 胞内生存率 毒力
原文传递
COP9信号小体基因缺失对新型隐球酵母菌嗜中枢性的影响与机制研究
16
作者 樊一斌 潘卫利 +2 位作者 陶小华 皇幼明 徐珍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41-1243,1308,共4页
目的探讨COP9信号小体(CSN)基因缺失对新生隐球酵母菌嗜中枢性的影响及可能机制,为研究抗真菌药物作用靶点提供实验数据。方法 2014年7月以环磷酰胺免疫抑制C57BL/6小鼠,尾静脉注射H99株、COP9信号小体CSN1201基因缺失株及生理盐水,... 目的探讨COP9信号小体(CSN)基因缺失对新生隐球酵母菌嗜中枢性的影响及可能机制,为研究抗真菌药物作用靶点提供实验数据。方法 2014年7月以环磷酰胺免疫抑制C57BL/6小鼠,尾静脉注射H99株、COP9信号小体CSN1201基因缺失株及生理盐水,构建小鼠静脉注射感染模型H99组、CSN1201△及对照组各10只;所有数据采用SPSS 15.0进行分析。结果 H99组小鼠脑组织真菌培养在12h即出现菌落生长,生长速度迅速,PAS染色可见隐球酵母菌菌体;CSN1201△组及对照组脑组织培养结果为阴性,PAS染色未见隐球酵母菌菌体;H99组小鼠脑组织RhoA蛋白表达水平值随时间增加而增加,与对照组相比,24~72h该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Rac1及Cdc42蛋白表达未随时间变化,但与对照组相比蛋白表达也明显增加(P〈0.05)。结论COP9信号小体CSN1201基因缺失能够降低新生隐球酵母菌穿越血脑屏障的能力,其影响途径可能与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细胞骨架重排的调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隐球酵母菌 COP9信号小体 嗜中枢性 血脑屏障 内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
原文传递
肺隐球酵母菌病临床分析
17
作者 徐冰凌 余金泉 +2 位作者 刘大钺 唐可京 谢灿茂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76-1078,共3页
目的:探讨肺隐球酵母菌病的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提高临床对本病的认识,以提高治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1月-2012年11月在医院经病理确诊的42例肺隐球酵母菌病患者临床资料。结果42例肺隐球酵母菌病患者中27例患者有临床症状... 目的:探讨肺隐球酵母菌病的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提高临床对本病的认识,以提高治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1月-2012年11月在医院经病理确诊的42例肺隐球酵母菌病患者临床资料。结果42例肺隐球酵母菌病患者中27例患者有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胸闷、胸痛和发热;胸部C T主要表现为肺部单发或多发结节影、肿块影或实变影,病灶主要累及下肺;全部病例均给予了治疗,其中手术病灶切除18例,6例术后给予氟康唑治疗1-3个月;另外24例给予抗真菌药物治疗;所有患者除1例手术切除后未予抗真菌治疗在术后2个月出现复发外,其余病例均无复发、播散或死亡。结论肺隐球酵母菌病患者若能够早期诊断并给予合适的治疗,绝大部分患者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球酵母菌 临床表现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非免疫缺陷肺隐球酵母菌病患者的临床分析
18
作者 赵美芳 宋昱晨 王月花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785-2786,2850,共3页
目的研究非免疫缺陷肺隐球酵母菌病好转的临床特点,分析其临床特征和诊断方法,提高对肺隐球酵母菌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4年20例非免疫缺陷肺隐球酵母菌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实验室检查、病理表现、治... 目的研究非免疫缺陷肺隐球酵母菌病好转的临床特点,分析其临床特征和诊断方法,提高对肺隐球酵母菌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4年20例非免疫缺陷肺隐球酵母菌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实验室检查、病理表现、治疗与转归,研究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20例非免疫缺陷肺隐球酵母菌病患者中4例临床表现不明显,其主要临床表现以咳嗽及乏力为主,肺部CT表现为近胸膜团块实变影9例、病灶周围伴有晕征6例、空洞及纵隔淋巴结肿大各2例,分别占45.0%、30.0%、10.0%、10.0%,初诊时误诊12例,误诊率高达60.0%;经氟康唑或伏立康唑等抗真菌治疗后,患者肺部病灶明显吸收,随访未见其他脏器播散。结论非免疫缺陷肺隐球酵母菌病临床症状较轻,近胸膜团块实变影及病灶周围伴有晕征是其较常见的影像学表现,氟康唑是治疗的首选药物,治疗效果良好,愈后未见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免疫缺陷 隐球酵母菌 临床分析
原文传递
隐球酵母菌性脑膜炎流行病学与治疗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瑞娴 赵爽 +2 位作者 陈磊 潘玲 邱丽君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97-1200,共4页
隐球酵母菌性脑膜炎在世界范围内造成致残和致死,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肆虐的中低收入和发展中国家该疾病造成了极大的公共卫生负担,在使用免疫抑制剂或免疫缺陷的患者中,隐球酵母菌性脑膜炎亦是一大危险因素;隐球酵母菌性脑膜炎的治疗分... 隐球酵母菌性脑膜炎在世界范围内造成致残和致死,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肆虐的中低收入和发展中国家该疾病造成了极大的公共卫生负担,在使用免疫抑制剂或免疫缺陷的患者中,隐球酵母菌性脑膜炎亦是一大危险因素;隐球酵母菌性脑膜炎的治疗分为3个阶段:引导期、巩固期和维持期,有效的引导治疗需要强有力的抗真菌药物(两性霉素B和氟胞嘧啶),然而在该病高发地区这类药物通常很难获得,因而造成病死居高不下;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及时有效治疗,能够改善预后并提高生存率;对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患者无症状性隐球酵母菌属感染的合理处置和抗病毒治疗的适时介入是非常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球酵母菌性脑膜炎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免疫抑制 抗真菌治疗 免疫重组炎性综合征 抗病毒治疗
原文传递
小麦苗期浸种和根灌浅黄隐球酵母菌的定殖特征及对茎基腐病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7
20
作者 刘忠伟 孙振才 +1 位作者 杨佑明 王志敏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4-31,共8页
基于平板混合培养试验和浸种、根灌浅黄隐球酵母菌(Papiliotrema flavescens)温室盆栽试验,研究其在小麦苗期的定殖特征及对茎基腐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1)在平板混合试验中,浅黄隐球酵母菌对禾谷镰刀菌的抑菌效果显著,抑菌率达84.1%... 基于平板混合培养试验和浸种、根灌浅黄隐球酵母菌(Papiliotrema flavescens)温室盆栽试验,研究其在小麦苗期的定殖特征及对茎基腐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1)在平板混合试验中,浅黄隐球酵母菌对禾谷镰刀菌的抑菌效果显著,抑菌率达84.1%;2)盆栽试验中,浅黄隐球酵母菌的定殖数量随时间推移呈减少趋势,浸种和灌根处理定殖数量均表现为叶鞘>叶。与浅黄隐球酵母菌浸种处理相比,根灌浅黄隐球酵母菌处理的叶鞘浅黄隐球酵母菌定殖数量显著增加,并在接种后14d达到最大;3)盆栽试验中,根灌浅黄隐球酵母菌对禾谷镰刀菌的相对防效为22.7%,对假禾谷镰刀菌的相对防效为25.3%,均显著高于根灌生理盐水处理(P<0.05),对小麦株高无影响。本研究表明通过根灌浅黄隐球酵母菌可以在小麦苗期实现定殖,并且对小麦苗期茎基腐病有一定防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黄隐球酵母菌 定殖特征 茎基腐病 禾谷镰刀菌 假禾谷镰刀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