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智能新闻生产中隐私主体性的价值疏离与伦理关切
1
作者 彭璐瑶 《新媒体研究》 2024年第18期11-13,35,共4页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与新闻生产的深度融合,隐私的存在方式出现了泛在化转向。信息自决权的弱化、议题自主性的遮蔽以及认知能动性的失衡意味着隐私内在价值的旁落,个体逐渐沦为信息与智媒技术操控下的客体,自由意志受到限制。如何在智媒...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与新闻生产的深度融合,隐私的存在方式出现了泛在化转向。信息自决权的弱化、议题自主性的遮蔽以及认知能动性的失衡意味着隐私内在价值的旁落,个体逐渐沦为信息与智媒技术操控下的客体,自由意志受到限制。如何在智媒技术发展与维护主体地位之间找到合理的平衡点,成为亟待解决的时代课题。面对技术进步与主体价值之间日益凸显的矛盾张力,协调隐私保护范式、严守科技伦理底线和增强数据隐私监管是智媒时代维护隐私主体性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新闻生产 隐私主体 媒介伦理 隐私保护 自由
下载PDF
面向智慧服务的多源隐私主体协同保护机制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朱光 徐诗怡 李凤景 《现代情报》 CSSCI 2020年第6期38-45,67,共9页
[目的/意义]设计面向智慧服务的多源隐私主体协同保护机制,为个人隐私信息的合理利用和有效监管提供对策建议。[方法/过程]文章总结归纳了智慧服务情境下面临的隐私问题,分析了现有隐私保护机制在隐私过度保护、隐私感知偏差和隐私权责... [目的/意义]设计面向智慧服务的多源隐私主体协同保护机制,为个人隐私信息的合理利用和有效监管提供对策建议。[方法/过程]文章总结归纳了智慧服务情境下面临的隐私问题,分析了现有隐私保护机制在隐私过度保护、隐私感知偏差和隐私权责不清等方面的不足,从隐私信息传播的生命周期视角,界定多源隐私主体,设计了面向智慧服务的多源隐私主体协同保护机制,并对隐私信息的传播动力学分析、多源隐私主体的感知演化和行为交互等内容进行探讨。最后,以智慧医疗服务为例,对隐私协同保护机制的具体应用进行了详细地阐述。[结果/结论]多源隐私主体协同保护机制在智慧服务情境下的有效应用,有利于个人隐私的“分级、分时、分层”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服务 多源隐私主体 感知演化 行为交互 协同 智慧医疗 情境
下载PDF
隐私权保护主体的道德自觉
3
作者 梁虹 何小英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34-37,共4页
隐私权的保护必须信赖于主客观两个方面的条件才能实现,而执法者即隐私权保护主体自身良好的素质则是实现隐私权保护目标的主观条件。隐私权保护主体—法官通过自由裁量来为公民隐私权的维护做出合理的裁量,而保证隐私权保护主体自由裁... 隐私权的保护必须信赖于主客观两个方面的条件才能实现,而执法者即隐私权保护主体自身良好的素质则是实现隐私权保护目标的主观条件。隐私权保护主体—法官通过自由裁量来为公民隐私权的维护做出合理的裁量,而保证隐私权保护主体自由裁量权的正当使用,必须树立隐私权保护主体良好的权力道德意识、培养隐私保护主体良好的道德行为选择方式、增强隐私权保护主体正当行使自由裁量权的道德责任感。同时,建立隐私权保护主体的崇高道德信仰,使隐私权保护主体的道德自觉性得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私权保护主体 自由裁量 道德制约 道德自觉
下载PDF
从“个人自主”到“关系自主”:现代公民隐私观念的关系性转向
4
作者 李荣 顾理平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9-156,共8页
隐私作为一项独处、不受外界干涉及他人打扰的个人权利,有着深厚的传统自由主义思想渊源。随着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传统以个人自主为基础的隐私观念在现今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媒介技术的作用下,其自我的“二元分裂”、认知的... 隐私作为一项独处、不受外界干涉及他人打扰的个人权利,有着深厚的传统自由主义思想渊源。随着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传统以个人自主为基础的隐私观念在现今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媒介技术的作用下,其自我的“二元分裂”、认知的“涣散”、主体性的“消解”,使得强调与他人分离、主张他人与社会分隔来保护隐私的观念,难以回应现今隐私保护的诉求。一方面,媒介技术对自我认知的重塑直接影响公民对隐私的认识和理解,需要重新审视数字化时代的隐私;另一方面,公民需要警惕和正视来自外部异化了的各方势力对自我评价的冲击。从关系性的视角出发对现代隐私保护模式进行建构,尊重关系自主,在社会参与中重塑自我,在社会互动中实现自主,进而强化公民作为人的主体意识,激发个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推动社会的创新发展,促使公民能够在社会化生存与个人的自由化发展之间寻求恰当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主义 隐私主体 自我观念 关系性 隐私观念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