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众媒介传播范式之改变——对主动型隐私公开节目的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张晓辉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22-25,136,共5页
学界对隐私公开现象的研究基本上是在法学框架之下,以新闻传播实践与法学理论相结合的视角进行分析。以主动型隐私公开的电视节目为分析对象,从隐私公开过程中名人明星所表现出的平民化倾向,以及普通人成为众多情感节目的主角两个方面,... 学界对隐私公开现象的研究基本上是在法学框架之下,以新闻传播实践与法学理论相结合的视角进行分析。以主动型隐私公开的电视节目为分析对象,从隐私公开过程中名人明星所表现出的平民化倾向,以及普通人成为众多情感节目的主角两个方面,探讨主动型隐私公开现象的产生受到大众媒介自身因素的影响,即媒介传播范式的改变——平民意识的确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型隐私公开 传播范式 平民意识
下载PDF
真人秀节目的隐私公开现象探究——以江苏卫视《非诚勿扰》为例
2
作者 史雅琳 石鸣 《西部广播电视》 2018年第16期96-96,101,共2页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的大众传播发生了前所未有的转变,人们开始在大众媒介中公开谈论隐私,在真人秀节目中尤甚。本文就以江苏卫视《非诚勿扰》为例,从人们价值观、心理回应及互联网的影响分析真人秀节目的隐私公开现象。
关键词 真人秀 隐私公开 非诚勿扰
下载PDF
公开已“公开”的隐私是否侵权?
3
作者 石泉 《江西律师》 2000年第3期19-19,共1页
关键词 已成事实隐私 隐私公开 民事侵权 名誉权 案例
下载PDF
网络隐私传播现象探析 被引量:3
4
作者 马小鲭 董娇蕊 《东南传播》 2009年第4期76-77,共2页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人传播时代的到来,隐私在网络上的传播呈现了日益扩大的态势,并出现了多种传播形式。本文从传播心理角度对网络隐私传播现象作了一定的心理动机分析,对网络隐私传播这种传播现象提出了看法。
关键词 隐私公开 网络传播 动机
下载PDF
民法典时代个人隐私信息公开豁免条款的困境及完善 被引量:11
5
作者 李卫华 《行政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8-77,共10页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15条确立的个人隐私信息公开豁免条款,因核心概念"个人隐私"不易识别、授权过于宽泛等因素而长期虚置,实施效果不尽人意。同时,其与《民法典》的个人私密信息严格保护规则,在基础前提、是否遵循法律保...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15条确立的个人隐私信息公开豁免条款,因核心概念"个人隐私"不易识别、授权过于宽泛等因素而长期虚置,实施效果不尽人意。同时,其与《民法典》的个人私密信息严格保护规则,在基础前提、是否遵循法律保留原则以及保障第三方参与权方面存在不一致。在民法典时代,应以实现法法衔接为契机,及时修正第15条规定,在区分保护个人隐私与个人信息的前提下,以个人私密信息为核心概念,遵循法律保留原则,构建和完善个人私密信息公开豁免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隐私信息公开豁免条款 个人私密信息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民法典
原文传递
论个人信息人格利益的隐私本质 被引量:83
6
作者 房绍坤 曹相见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9-120,共22页
个人信息人格利益独立权说和传统隐私权说以信息控制理论、知情同意规则为基础,奉行隐私公开的绝对标准。一般人格权说虽认识到信息社会下隐私共享不可避免,但无暇反思隐私公开的绝对标准。在大数据时代,除表征功能外,个人信息人格利益... 个人信息人格利益独立权说和传统隐私权说以信息控制理论、知情同意规则为基础,奉行隐私公开的绝对标准。一般人格权说虽认识到信息社会下隐私共享不可避免,但无暇反思隐私公开的绝对标准。在大数据时代,除表征功能外,个人信息人格利益仍应归入隐私范畴,只是因其无法被控制、必须共享而具有社会属性。而隐私概念在其诞生之初,就存在家庭、朋友、同事等关系维度。隐私信息无法事先界定,只能进行动态判断,这为隐私信息商业利用提供了合法性基础,并催生了基于场景理念的隐私判断模式。隐私公开的绝对标准是对隐私概念的误读,信息社会尤其呼唤以关系为视角的隐私公开的相对标准。"民法典各分编(草案)·人格权编"应顺应时势作出修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信息 人格利益 社会属性 隐私公开 相对标准 动态模式
原文传递
美国消费者隐私保护政策 被引量:3
7
作者 冯钢 王芳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013年第6期30-32,共3页
本文介绍了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来源、职责及争议处理程序;分析了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在消费者隐私保护方面起到的作用,包括对谷歌跟踪用户上网案以及Facebook未经用户同意擅自在社交平台上公开用户个人隐私的处罚;介绍了在美国联邦贸易... 本文介绍了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来源、职责及争议处理程序;分析了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在消费者隐私保护方面起到的作用,包括对谷歌跟踪用户上网案以及Facebook未经用户同意擅自在社交平台上公开用户个人隐私的处罚;介绍了在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推动下出台的《儿童网上隐私保护法》和《消费者隐私权法案》的主要内容;提出对我国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 消费者隐私保护 谷歌跟踪用户上网 Facebook公开用户个人隐私
原文传递
欧盟数据保护条例(GDPR)对科技公司战略调整的影响
8
作者 刘立军 《经济与管理战略研究》 2024年第2期74-78,共5页
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通过实施严格的数据保护标准,显著影响了科技公司的战略运营。本文考察了科技公司为响应GDPR所做的战略调整,重点关注合规机制、数据保留政策、跨境数据传输、隐私技术投资、培训计划和对隐私的公开承诺。分析得... 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通过实施严格的数据保护标准,显著影响了科技公司的战略运营。本文考察了科技公司为响应GDPR所做的战略调整,重点关注合规机制、数据保留政策、跨境数据传输、隐私技术投资、培训计划和对隐私的公开承诺。分析得到一个假设表格的支持,该表格说明了各种GDPR响应策略,并讨论了GDPR对公司运营和产品开发的变革性影响。文章得出结论,GDPR推动了对隐私的文化转变,并促使公司在保持合规的同时进行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DPR 数据保护 科技公司 战略调整 合规 数据保留 跨境数据传输 隐私技术 员工培训 隐私公开承诺
原文传递
计算机中介交流的社会语言学思考 被引量:14
9
作者 胡壮麟 《外语电化教学》 CSSCI 2007年第1期3-13,共11页
计算机中介交流(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CMC)是两人或多于两人使用计算机支持的媒介互动和/或相互影响的任何交流形式。鉴于计算机中介交流固有的社会性,传播学者、社会语言学家、语言人类学家等都在研究由此产生的社... 计算机中介交流(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CMC)是两人或多于两人使用计算机支持的媒介互动和/或相互影响的任何交流形式。鉴于计算机中介交流固有的社会性,传播学者、社会语言学家、语言人类学家等都在研究由此产生的社会文化影响,特别是观察人们在网络话语环境下如何使用语言和处理相应的问题。本文主要从社会语言学的视角扼要汇报计算机中介交流在人机对话、虚拟社区、在线身份、性别差异、权势、公开性与隐私性以及文化方面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中介交流 社会语言学 人机对话 虚拟社区 在线身份 性别差异 权势 公开性和隐私 文化
原文传递
指纹考勤的合法性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曹相见 石文静 《政法学刊》 2017年第3期32-39,共8页
指纹信息具有特定性、稳定性和触物留痕性,在法律性质上属于个人信息。个人信息有敏感与一般之分,前者受隐私权保护,后者可成为财产权客体。指纹信息属于敏感个人信息,但隐私公开在信息社会下具有相对性,即在特定领域内公开并不意味着... 指纹信息具有特定性、稳定性和触物留痕性,在法律性质上属于个人信息。个人信息有敏感与一般之分,前者受隐私权保护,后者可成为财产权客体。指纹信息属于敏感个人信息,但隐私公开在信息社会下具有相对性,即在特定领域内公开并不意味着在任何领域均公开,所以指纹搜集并不必然侵害隐私权。隐私权作为一项基本权利,对其限制须受公法规制,即须符合法律保留原则和比例原则。指纹搜集缺乏相关授权法律,不符合法律保留原则;未建立完善的配套制度,未必符合比例原则。建议立法机关出台《个人信息保护法》,以补足指纹考勤等信息利用的合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纹考勤 隐私公开 比例原则 法律保留原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