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算法受众隐私剥夺感的概念及其构成——基于青年群体的扎根理论研究
1
作者
朱利平
杨喜喜
《新媒体与网络》
2024年第1期67-80,共14页
智能算法带来社会福祉的同时也生成了隐私剥夺风险,研究算法受众隐私剥夺感的概念与构成可为新情境下的隐私社会心态问题分析提供基础概念范畴和理论框架。基于扎根理论方法,采用半结构化深度访谈法获取34位青年的经验资料,借助质性分...
智能算法带来社会福祉的同时也生成了隐私剥夺风险,研究算法受众隐私剥夺感的概念与构成可为新情境下的隐私社会心态问题分析提供基础概念范畴和理论框架。基于扎根理论方法,采用半结构化深度访谈法获取34位青年的经验资料,借助质性分析工具NVivo12.0进行开放式编码、主轴式编码和选择性编码,反复比较并通过理论饱和度检验后提炼出算法受众隐私剥夺感的概念内涵与构成维度。研究认为,算法受众隐私剥夺感是个体在算法隐私资源交换中持续处于不利地位,感知到自身受到多次剥夺且无力抵抗,产生侵入、不安、愤怒、徒劳等负面情绪,并可能表现出“抵抗式”控制自身信息的行为倾向。从内涵上看,算法受众隐私剥夺感本质上是一种个体无力对抗算法隐私剥夺行为的不公平感;从构成上看,其由侵入感、不安感、愤怒感和徒劳感四个维度构成,并存在“认知评估→情感反应→行为倾向”的内在结构关系。对算法受众来说,算法隐私剥夺行为带来的隐私未得、人格受损及抵抗无力让他们萌生出应得、想得的隐私被剥夺的不公平心理,并陷入一种“抵抗无力或徒劳”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私剥夺感
算法
风险治理
青年群体
扎根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结构性剥夺:算法受众隐私剥夺感的生成逻辑
2
作者
杨喜喜
李本乾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5-138,共14页
智能算法在带来社会福祉的同时也生成了隐私剥夺风险,并可能引发从个人到共同体的社会结构性隐私剥夺感。采用深度访谈法获取青年群体中的34位(份)经验资料,扎根考察了算法受众隐私剥夺感的生成机制。研究发现,隐私剥夺感并非简单地源...
智能算法在带来社会福祉的同时也生成了隐私剥夺风险,并可能引发从个人到共同体的社会结构性隐私剥夺感。采用深度访谈法获取青年群体中的34位(份)经验资料,扎根考察了算法受众隐私剥夺感的生成机制。研究发现,隐私剥夺感并非简单地源于算法平台对个人隐私资源的粗暴争夺抑或绝对剥夺,而是外部场景、剥夺行为与个人隐私价值能力三者之间综合作用的结果。在智能传播环境下,传播技术渗透、隐私边界消融和权力结构操控相互交织构成了隐私剥夺感的外部生成场景,“资源剥夺→人格剥夺→行为剥夺”的转化过程构成了隐私剥夺感的内在生成逻辑,个体持续感知无力对抗一系列相续、多阶和累加的结构性隐私剥夺行为,最终引发了算法受众的隐私剥夺感。对算法受众来说,算法隐私剥夺行为带来的隐私未得、人格受损及抵抗无力让他们萌生出“应得、想得的隐私被剥夺”的不公平心理,并陷入一种“抵抗无力或徒劳”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私剥夺感
算法
生成机制
青年群体
扎根理论方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算法受众隐私剥夺感的概念及其构成——基于青年群体的扎根理论研究
1
作者
朱利平
杨喜喜
机构
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
出处
《新媒体与网络》
2024年第1期67-80,共14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23XJCZH020)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23M732819)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3ZDA086)。
文摘
智能算法带来社会福祉的同时也生成了隐私剥夺风险,研究算法受众隐私剥夺感的概念与构成可为新情境下的隐私社会心态问题分析提供基础概念范畴和理论框架。基于扎根理论方法,采用半结构化深度访谈法获取34位青年的经验资料,借助质性分析工具NVivo12.0进行开放式编码、主轴式编码和选择性编码,反复比较并通过理论饱和度检验后提炼出算法受众隐私剥夺感的概念内涵与构成维度。研究认为,算法受众隐私剥夺感是个体在算法隐私资源交换中持续处于不利地位,感知到自身受到多次剥夺且无力抵抗,产生侵入、不安、愤怒、徒劳等负面情绪,并可能表现出“抵抗式”控制自身信息的行为倾向。从内涵上看,算法受众隐私剥夺感本质上是一种个体无力对抗算法隐私剥夺行为的不公平感;从构成上看,其由侵入感、不安感、愤怒感和徒劳感四个维度构成,并存在“认知评估→情感反应→行为倾向”的内在结构关系。对算法受众来说,算法隐私剥夺行为带来的隐私未得、人格受损及抵抗无力让他们萌生出应得、想得的隐私被剥夺的不公平心理,并陷入一种“抵抗无力或徒劳”的状态。
关键词
隐私剥夺感
算法
风险治理
青年群体
扎根理论
Keywords
privacy deprivation
algorithm
risk governance
youth groups
grounded theory
分类号
TP3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结构性剥夺:算法受众隐私剥夺感的生成逻辑
2
作者
杨喜喜
李本乾
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
出处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5-138,共14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5G时代新闻传播的格局变迁与研究范式转型”(21&ZD325)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算法监视对受众隐私剥夺感的影响机制研究”(23XJCZH020)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智能算法在带来社会福祉的同时也生成了隐私剥夺风险,并可能引发从个人到共同体的社会结构性隐私剥夺感。采用深度访谈法获取青年群体中的34位(份)经验资料,扎根考察了算法受众隐私剥夺感的生成机制。研究发现,隐私剥夺感并非简单地源于算法平台对个人隐私资源的粗暴争夺抑或绝对剥夺,而是外部场景、剥夺行为与个人隐私价值能力三者之间综合作用的结果。在智能传播环境下,传播技术渗透、隐私边界消融和权力结构操控相互交织构成了隐私剥夺感的外部生成场景,“资源剥夺→人格剥夺→行为剥夺”的转化过程构成了隐私剥夺感的内在生成逻辑,个体持续感知无力对抗一系列相续、多阶和累加的结构性隐私剥夺行为,最终引发了算法受众的隐私剥夺感。对算法受众来说,算法隐私剥夺行为带来的隐私未得、人格受损及抵抗无力让他们萌生出“应得、想得的隐私被剥夺”的不公平心理,并陷入一种“抵抗无力或徒劳”的状态。
关键词
隐私剥夺感
算法
生成机制
青年群体
扎根理论方法
Keywords
privacy deprivation
algorithm
generative mechanism
young people
grounded theory methodology
分类号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算法受众隐私剥夺感的概念及其构成——基于青年群体的扎根理论研究
朱利平
杨喜喜
《新媒体与网络》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结构性剥夺:算法受众隐私剥夺感的生成逻辑
杨喜喜
李本乾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