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隐窝细胞增殖在肠黏膜屏障损伤修复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
作者 耿艳霞 黎介寿 +1 位作者 李秋荣 孙立群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88-292,共5页
目的:探讨大鼠肠道缺血-再灌注(I-R)损伤后肠道隐窝细胞的增殖特征及其在肠黏膜屏障损伤修复中的作用。方法:选5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5)和I-R组(缺血30 min),其中I-R组根据再灌注(R)0、0.5、1、2、4、6、12、24和48 h再分为9组,每... 目的:探讨大鼠肠道缺血-再灌注(I-R)损伤后肠道隐窝细胞的增殖特征及其在肠黏膜屏障损伤修复中的作用。方法:选5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5)和I-R组(缺血30 min),其中I-R组根据再灌注(R)0、0.5、1、2、4、6、12、24和48 h再分为9组,每组5只。观察各组大鼠小肠组织的病理学改变。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小肠隐窝细胞的增殖程度(Ki67,Musashi-1)。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小肠黏膜组织中紧密连接蛋白ZO-1和Oc-cludin的表达。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D-乳酸和IL-6浓度。从回肠灌注FITC-Dextran-4溶液后,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算其在血清中的浓度。结果:与对照组比,I/R组在R 0~1 h时出现明显的肠黏膜结构损害,渗透性增高,炎性反应增强,黏膜屏障损伤。R 1~2 h时隐窝细胞增殖明显,肠黏膜屏障功能开始修复。R 2 h时肠道渗透性显著降低,紧密连接蛋白表达开始恢复。至R 12~24 h时肠黏膜损伤基本恢复。结论:肠道I-R损伤后,隐窝细胞的增殖在肠黏膜屏障修复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窝细胞增殖 缺血-再灌注 肠黏膜屏障 修复
下载PDF
健脾益气中药的小肠隐窝细胞药理靶点探讨 被引量:7
2
作者 陈蔚文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5期356-360,共5页
综述近年来开展IEC-6小肠隐窝细胞药理研究的成果。研究工作以隐窝细胞生理学研究进展作为基础,建立IEC-6细胞药理实验模型,开展健脾益气中药的肠上皮干细胞药理研究。实验采用噻唑蓝比色法(MTF)、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酶联免... 综述近年来开展IEC-6小肠隐窝细胞药理研究的成果。研究工作以隐窝细胞生理学研究进展作为基础,建立IEC-6细胞药理实验模型,开展健脾益气中药的肠上皮干细胞药理研究。实验采用噻唑蓝比色法(MTF)、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高效液相色谱、免疫荧光标记等方法,观察健脾益气中药对IEC-6细胞增殖、迁移及分化的影响并观察其对绒毛蛋白、二价金属转运蛋白、白细胞介素6(IL-6)和鸟氨酸脱羧酶(ODC)的表达及对ODC活性及腐胺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党参、白术、黄芪、甘草化学提取组分通过调节细胞内ODC活性和多胺生成,对IEC-6细胞增殖、迁移、分化、吸收功能起到促进或抑制作用。提示小肠隐窝细胞是健脾益气中药的主要药理作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隐窝细胞/药物作用 健脾 益气
下载PDF
黄连素对大鼠结肠隐窝细胞钾通道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尹琬凌 罗和生 韩肇木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1期3343-3346,共4页
目的:探讨黄连素对结肠上皮隐窝细胞基底膜cAMP依赖的钾通道[IK(cAMP)]的影响,以研究其治疗分泌性腹泻的机制.方法:用EDTA溶液分离结肠上皮隐窝细胞,以-60mV为钳制电压钳制细胞,20mV为阶跃,用EPC10膜片钳放大器测量全细胞模式下50、100... 目的:探讨黄连素对结肠上皮隐窝细胞基底膜cAMP依赖的钾通道[IK(cAMP)]的影响,以研究其治疗分泌性腹泻的机制.方法:用EDTA溶液分离结肠上皮隐窝细胞,以-60mV为钳制电压钳制细胞,20mV为阶跃,用EPC10膜片钳放大器测量全细胞模式下50、100、500μmol/L的黄连素对结肠上皮细胞基底膜IK(cAMP)的影响.结果:50、100、500μmol/L的黄连素可显著抑制大鼠结肠上皮隐窝细胞基底膜IK(cAMP)(P<0.05),且抑制效应具有浓度依赖性.当阶跃刺激为+80mV时,其IK(cAMP)分别为生理盐水对照组的78.55%±5.72%,60.42%±6.33%,43.78%±6.47%(P<0.05).结论:黄连素能抑制大鼠结肠隐窝细胞基底膜cAMP依赖的钾通道开放,这可能是其治疗分泌性腹泻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素 结肠上皮隐窝细胞 膜片钳 cAMP依赖的钾通道
下载PDF
肝内及肝外隐窝细胞及其意义
4
作者 肖家诚 张鸿飞 刘爱武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202-204,共3页
本文报道用电镜观察 Wistar 大鼠的肝、脾、肺和小肠等组织,表明其内存在少量的隐窝细胞。这种细胞具有以下形态特征:1.胞质内有界膜包绕的电子致密颗粒;2.胞质内有含杆状核心的小泡;3.胞核多偏于一侧,异染色质集聚于核周边;4.有发育良... 本文报道用电镜观察 Wistar 大鼠的肝、脾、肺和小肠等组织,表明其内存在少量的隐窝细胞。这种细胞具有以下形态特征:1.胞质内有界膜包绕的电子致密颗粒;2.胞质内有含杆状核心的小泡;3.胞核多偏于一侧,异染色质集聚于核周边;4.有发育良好的伪足突起。另外,在3例人乳腺癌组织中也见到有此形态特征的隐窝细胞。根据其分布与形态特点,初步推测它们属于自然杀伤细胞,在肿瘤中可能发挥细胞毒或免疫防御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窝细胞 大鼠 乳腺癌
下载PDF
病毒性肝炎隐窝细胞形态测量分析
5
作者 官颖鹏 戴炜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5期461-461,共1页
病毒性肝炎隐窝细胞形态测量分析官颖鹏戴炜(海军总医院电镜室,北京100037)隐窝细胞为肝窦内含量少且功能又不甚了解的一种细胞。本文从形态计量学角度对隐窝细胞的各项参数进行测定,以期对隐窝细胞的生物学行为有进一步的了... 病毒性肝炎隐窝细胞形态测量分析官颖鹏戴炜(海军总医院电镜室,北京100037)隐窝细胞为肝窦内含量少且功能又不甚了解的一种细胞。本文从形态计量学角度对隐窝细胞的各项参数进行测定,以期对隐窝细胞的生物学行为有进一步的了解。取经临床、实验室及组织学检测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肝炎 隐窝细胞 形态测量
下载PDF
小肠隐窝细胞药理研究
6
作者 陈蔚文 《中国药理通讯》 2003年第1期8-9,共2页
关键词 小肠隐窝细胞 药理研究 药理模型
下载PDF
神经酸对小肠隐窝细胞IEC-6紫杉醇损伤的保护机制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谭为 马柯 +6 位作者 赵优雅 周卫东 付婷婷 赵晓山 丘伟中 闵存云 王昌俊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7年第11期1268-1272,共5页
目的探讨神经酸(nervonic acid,NA)对紫杉醇损伤的小肠隐窝细胞的保护机制。方法采用紫杉醇处理IEC-6细胞,检测紫杉醇IC50浓度。MTS法检测不同浓度NA(5μmol/L、10μmol/L、20μmol/L)对紫杉醇(IC50浓度)干预后的IEC-6细胞的相对增殖率... 目的探讨神经酸(nervonic acid,NA)对紫杉醇损伤的小肠隐窝细胞的保护机制。方法采用紫杉醇处理IEC-6细胞,检测紫杉醇IC50浓度。MTS法检测不同浓度NA(5μmol/L、10μmol/L、20μmol/L)对紫杉醇(IC50浓度)干预后的IEC-6细胞的相对增殖率。原位缺口末端检测法(TUNEL法)检测DNA断裂情况。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相关蛋白表达。结果紫杉醇促进正常IEC-6细胞凋亡。NA对维持细胞形态、保持细胞活力有一定作用。TUNEL法显示,与空白对照相比较,紫杉醇组细胞凋亡明显增加;与紫杉醇组细胞比较,NA组细胞凋亡明显减少。与紫杉醇组比较,NA组A-FABP、p-p38、Bax、Cyt C、cl-Caspase-3降低(P<0.01),Bcl-2、Bcl-2/Bax升高(P<0.01)。p38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NA可通过调节p38通路、Bcl-2/Bax等减轻紫杉醇诱导的小肠隐窝细胞的凋亡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酸 紫杉醇 小肠隐窝细胞 凋亡
下载PDF
额隐窝细胞与额窦炎发病关系的CT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陈娟 王妍 +1 位作者 郭瑜 王莹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1年第9期1430-1432,共3页
患有慢性鼻窦炎的患者由于反复的额窦炎发作,经常引起的疼痛是在耳鼻喉科实践中很常见[1]。急性炎症额窦的恶化是颅内或眶内并发症,例如脑脓肿发炎、黏膜增厚,使得额窦的黏液性分泌物增多[2]。造成额叶隐窝细胞水肿使额叶部引流狭窄,可... 患有慢性鼻窦炎的患者由于反复的额窦炎发作,经常引起的疼痛是在耳鼻喉科实践中很常见[1]。急性炎症额窦的恶化是颅内或眶内并发症,例如脑脓肿发炎、黏膜增厚,使得额窦的黏液性分泌物增多[2]。造成额叶隐窝细胞水肿使额叶部引流狭窄,可能会阻塞排水,从而导致额窦炎的发病机制[3]。局部或系统药物疗法时,建议使用生物和皮质类固醇炎症,但在治疗的过程中发现慢性鼻窦炎存在难治愈的情况[4]。现在的最好治疗方法是功能性内镜鼻窦镜手术,使额叶部位气化和引流窦通畅[5]。正常的引流窦需要一个通畅的窦口,将窦与鼻腔相连[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类固醇 额窦炎 慢性鼻窦炎 隐窝细胞 脑脓肿 药物疗法 耳鼻喉科 CT分析
下载PDF
通过清除细胞抑制异常隐窝细胞灶的唯一缓泻剂:聚乙二醇
9
作者 TachéS. ParnaudG. +2 位作者 Van Beek E. Corpet D. 郝筱倩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胃肠病学分册)》 2006年第11期57-57,共1页
Objective. Polyethylene glycol (PEG), an osmotic laxative, is a potent inhibitor of colon cancer in rats. In a search for the underling mechanisms, the hypothesis that fecal bulking and moisture decrease colon carcino... Objective. Polyethylene glycol (PEG), an osmotic laxative, is a potent inhibitor of colon cancer in rats. In a search for the underling mechanisms, the hypothesis that fecal bulking and moisture decrease colon carcinogenesis was tested. We also investigated the PEG effects on crypt cells in vivo . Material and methods. Fischer 344 rats ( n =272) were injected with the colon carcinogen, azoxy-methane. They were then randomized to a standard AIN76 diet containing one of 19 laxative agents (5%w/w in most cases): PEG 8000 and other PEG-like compounds, carboxymethylcellulose, polyvinylpyrrolidone, sodium polyacrylate, calcium polycarbophil, karaya gum, psyllium, mannitol, sorbitol, lactulose, propylene glycol, magnesium hydroxide, sodium phosphate, bisacodyl, docusate, and paraffin oil. Aberrant crypt foci (ACF) and fecal values were measured blindly after a 30-day treatment regimen. Proliferation, apoptosis, and the removal of cells from crypts were studied in control and PEG-fed rats using various methods, including TUNEL and fluorescein dextran labeling. Results. PEG 8000 reduced the number of ACF 9-fold in rats ( >40-fold) a fecal marker of epitheliolysis in the gut ( p < 0.001). PEG normalized the percentage of fluorescein dextran labeled cells on the top of ACF ( p < 0.001). Conclusions. Among laxatives, only PEG afforded potent chemoprevention. PEG protection was not due to increased fecal bulking, but in all likelihood to the elimination of cells from precancerous les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窝细胞 缓泻剂 异常 结肠癌 多库酯钠 大鼠 作用机制 乳果糖 甲基纤维素 梧桐胶
下载PDF
小鼠小肠隐窝细胞不同剂量率照射生物效应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冯炎 刘泰福 +1 位作者 郑秀英 桑梅仙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1991年第2期41-44,共4页
不同的组织以及在不同剂量率照射下所产生的生物效应是不同的。Ellis和Kirk等提出了生物效应和治疗时间的相互关系,他们认为对所有组织的纠正因素是相似的。事实上,这是不符合现代临床放射生物学观点的。
关键词 生物效应研究 剂量率 隐窝细胞 临床放射生物学 致死性损伤 分割照射 照射时间 动物实验 总剂量 连续照射
原文传递
参苓白术散含药血清抗脂多糖(LPS)诱导的肠隐窝上皮细胞 (IEC-6)通透性变化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黄玉海 刘玉晖 +1 位作者 廖旺娣 游宇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5年第12期2066-2072,共7页
目的:探讨参苓白术散抗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肠上皮隐窝细胞(intestinal crypt cel ls,IEC-6)通透性变化的机制研究。方法:将IEC-6细胞分为空白组、LPS模型组、LPS+参苓白术散含药血清低、中、高剂量组、10%FBS。对以下... 目的:探讨参苓白术散抗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肠上皮隐窝细胞(intestinal crypt cel ls,IEC-6)通透性变化的机制研究。方法:将IEC-6细胞分为空白组、LPS模型组、LPS+参苓白术散含药血清低、中、高剂量组、10%FBS。对以下指标进行检测:IEC-6细胞凋亡、细胞内钙离子浓度、IEC-6电阻值变化、检测各组中磷酸化Rho激酶(ROCKⅡ)、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LCK)以及凋亡因子Caspase-3表达。结果:LPS显著引起IEC-6细胞凋亡而参岺白术散的含药血清明显抑制细胞凋亡。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IEC-6细胞跨膜电阻的TEER值显著下降(P<0.01);与LPS模型组比较,参苓白术散含药血清低、中、高剂量组IEC-6细胞跨膜电阻的TEER值显著升高,实验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LPS模型组的钙离子浓度明显高于空白组(P<0.01);不同浓度的参苓白术散含药血清组的钙离子浓度明显低于LPS模型组(P<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中磷酸化ROCKⅡ、MLCK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不同剂量参苓白术散含药血清组中磷酸化ROCKⅡ、MLCK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含药血清对LPS诱导的IEC-6细胞损伤具有明显地抑制作用,与抑制细胞凋亡及IEC-6细胞通透性的改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上皮隐窝细胞 参苓白术散 脂多糖 细胞通透性 RHO激酶
下载PDF
发酵奶对二甲基肼诱发小鼠大肠隐窝上皮细胞微核和凋谢的影响
12
作者 祝庆蕃 王永军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1992年第1期12-13,58,共3页
近交系C_(57)BL小鼠分别饮用发酵奶、牛奶和自来水。7天后给各组小鼠腹腔注射二甲基肼。24h后处死动物,取大肠固定,按卷帘法石蜡包埋,切片油镜观察20个纵切完整的隐窝,计数上皮细胞中出现微核和凋谢率。经统计学处理,发酵奶组的微核和... 近交系C_(57)BL小鼠分别饮用发酵奶、牛奶和自来水。7天后给各组小鼠腹腔注射二甲基肼。24h后处死动物,取大肠固定,按卷帘法石蜡包埋,切片油镜观察20个纵切完整的隐窝,计数上皮细胞中出现微核和凋谢率。经统计学处理,发酵奶组的微核和凋谢率明显低于饮水和饮牛奶组。结果提示Shahani菌株发酵奶能明显抑制二甲基肼对小鼠大肠隐窝上皮细胞的诱变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奶 二甲基肼 上皮细胞
下载PDF
隐窝干细胞和结肠癌的发生
13
作者 文彬 陈蔚文 《生命科学》 CSCD 2007年第3期321-325,共5页
肠道上皮细胞系是人体细胞更新最快的组织,更新速率甚至远远超过了肿瘤组织,这种无与伦比的更新速率如同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可以迅速的更新和修复肠粘膜,另一方面却大大增加了肠道细胞恶化的易感性。Wnt信号、Notch信号、BMP信号都参与... 肠道上皮细胞系是人体细胞更新最快的组织,更新速率甚至远远超过了肿瘤组织,这种无与伦比的更新速率如同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可以迅速的更新和修复肠粘膜,另一方面却大大增加了肠道细胞恶化的易感性。Wnt信号、Notch信号、BMP信号都参与了隐窝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平衡,它们中任何一个组分发生突变或异常都将会导致结肠癌的发生。结肠癌的发生很可能是肠隐窝干细胞分化受阻的结果,隐窝干细胞是致瘤起始事件或突变的标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细胞 肿瘤干细胞 信号转导
下载PDF
隐窝干细胞和肿瘤干细胞与结直肠癌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武良琴 潘文胜 《国际消化病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190-192,共3页
隐窝干细胞及肿瘤干细胞在维持肿瘤细胞的分化、增殖及凋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大量研究表明,结直肠癌的的发生、转移和复发与隐窝干细胞及肿瘤干细胞的异常表达密切相关。这两种细胞可能成为结直肠癌治疗的新靶点。
关键词 细胞 肿瘤干细胞 结直肠癌
下载PDF
放射增效剂9402号对小鼠小肠隐窝上皮细胞增敏作用的研究
15
作者 刘晓秋 韩英 赵阿津 《中国药理通讯》 2009年第2期78-79,共2页
研究目的:9402号是以烟酰胺为母体化合物合成的烟酰氨基酸类化合物,其放射增敏作用比母体化合物烟酰胺效果更好,而且毒性更低。为了观察9402号对正常组织是否有增敏作用,我们研究了9402号对小鼠小肠隐窝上皮细胞的增敏作用。材料与... 研究目的:9402号是以烟酰胺为母体化合物合成的烟酰氨基酸类化合物,其放射增敏作用比母体化合物烟酰胺效果更好,而且毒性更低。为了观察9402号对正常组织是否有增敏作用,我们研究了9402号对小鼠小肠隐窝上皮细胞的增敏作用。材料与方法:实验动物:昆明种小鼠,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研究所提供,体重18-22g。许可证号:SCXK京2004—0001。药物:9402号药(N-烟酰基-L-天门冬氨酸),为白色块状晶体,含量大于99%,熔点182~191℃。由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药物室合成。照射条件:60Coγ射线,全身照射,剂量率81.79cGy/min。给药及实验分组:实验分为单纯照射组,加药照射组和正常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增敏作用 上皮细胞 昆明种小鼠 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研究所 小肠 增效剂 L-天门冬氨酸 化合物合成
下载PDF
参苓白术散通过自噬调节肠隐窝上皮细胞损伤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玉晖 徐伟 +1 位作者 曾兰芳 游宇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165-1171,共7页
目的探究参苓白术散通过细胞自噬调节脂多糖(LPS)诱导的肠隐窝上皮细胞(IEC-6)损伤的作用与机制。方法 IEC-6细胞分组:空白组、LPS模型组、LPS+参苓白术散含药血清低、中、高(5%、10%、20%)剂量组、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组(3-MA)、自... 目的探究参苓白术散通过细胞自噬调节脂多糖(LPS)诱导的肠隐窝上皮细胞(IEC-6)损伤的作用与机制。方法 IEC-6细胞分组:空白组、LPS模型组、LPS+参苓白术散含药血清低、中、高(5%、10%、20%)剂量组、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组(3-MA)、自噬诱导剂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阻断剂雷帕霉素组(Rapamycin)。采用MTT方法检测LPS的细胞毒性、检测参苓白术散含药血清浓度梯度活性;通过ELISA试剂盒测定IEC-6细胞上清液中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8(IL-8)、白介素10(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浓度;通过RT-PCR法检测ATG5、ATG12、ATG13、ATG16的mRNA水平;使用RFP-GFP-LC3腺病毒转染IEC-6细胞,测定IEC-6细胞自噬体的数目。结果 LPS浓度为100μg·mL-1时,IEC-6细胞抑制率为29.3%,以该浓度进行后续实验;不同浓度参苓白术散含药血清对细胞活力均无明显作用;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促炎因子IL-1β、IL-8和TNF-α浓度上升,抑炎因子IL-10浓度下降,ATG5、ATG13、ATG16L2 mRNA水平上升(均P <0.05),模型组中没有明显的自噬体斑点形成;含药血清组与模型组比较,促炎因子IL-1β、IL-8和TNF-α浓度下降,抑炎因子IL-10浓度上升,ATG5、ATG13、ATG16L2 mRNA水平下降(均P <0.05),ATG12和ATG16L1 mRNA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 0.05),含药血清组和自噬诱导剂Rapamycin组自噬斑点的形成明显增多;自噬抑制剂3-MA组与模型组比较,自噬体斑点没有差别。结论参苓白术散含药血清能抑制促炎症因子IL-1β、IL-8和TNF-α的释放,增加抑炎症因子IL-10的释放,减轻IEC-6细胞的炎症损伤,这一过程可能与调控自噬相关通路Beclin1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苓白术散 脂多糖 炎症因子 细胞自噬 细胞自噬体 上皮细胞
下载PDF
CpG-ODN对辐射所致人小肠隐窝上皮细胞微核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吉超 张超 蔡建明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2011年第3期159-162,共4页
研究了CpG-ODN(CpG oligonucleotides)对非免疫细胞人小肠隐窝上皮细胞(HIEC)照射后微核变化的影响。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CpG-ODN对HIEC的细胞毒性,检测CpG-ODN预处理后的HIEC细胞在不同剂量辐射后微核率和微核细胞率的变化。结果表... 研究了CpG-ODN(CpG oligonucleotides)对非免疫细胞人小肠隐窝上皮细胞(HIEC)照射后微核变化的影响。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CpG-ODN对HIEC的细胞毒性,检测CpG-ODN预处理后的HIEC细胞在不同剂量辐射后微核率和微核细胞率的变化。结果表明,CpG-ODN在0.00-1.25μmol/L浓度范围内对细胞的存活率没有显著影响,CpG-ODN能显著降低微核率和微核细胞率。实验结果提示CpG-ODN对HIEC有较小的毒性且能减少细胞辐照后的微核形成,具有一定的辐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pG—ODN 人小肠上皮细胞 照射 微核
下载PDF
甘草对小肠隐窝干细胞增殖中p53mRNA稳定性及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贺毅 张娴 +5 位作者 曾星 黄羽 韩凌 危建安 李彩霞 张国伟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669-1673,共5页
目的研究甘草对小肠隐窝干细胞IEC-6细胞增殖及p53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二氟甲基鸟氨酸(DFMO)耗竭细胞内多胺的方法诱导IEC-6细胞生长抑制模型,实验分4组,即对照组、DFMO组、甘草低剂量组和甘草高剂量组。对照组为正常细胞,其他3组均加... 目的研究甘草对小肠隐窝干细胞IEC-6细胞增殖及p53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二氟甲基鸟氨酸(DFMO)耗竭细胞内多胺的方法诱导IEC-6细胞生长抑制模型,实验分4组,即对照组、DFMO组、甘草低剂量组和甘草高剂量组。对照组为正常细胞,其他3组均加入5 mmol/L DFMO,同时甘草低剂量组与甘草高剂量组分别添加40、80μg/mL甘草配方颗粒,均连续培养6天。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数量及存活率,Western blot检测p53蛋白水平,荧光定量RT-PCR检测p53 mRNA水平及mRNA稳定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第4天DFMO组IEC-6细胞生长明显受到抑制(P<0.05);第6天甘草低剂量组及甘草高剂量组细胞数量较DFMO组明显增加(P<0.05),且2个剂量的甘草组间具有量效依赖性。处理IEC-6细胞6天后,DFMO组p53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与DFMO组比较,2个剂量的甘草组能够明显下调p53蛋白及mRNA的表达水平(P<0.05)。对照组细胞的p53 mRNA降解最快,DFMO组细胞的降解速度最慢。结论甘草通过下调p53 mRNA的稳定性来降低p53表达,从而促进小肠隐窝干细胞的增殖,可能是甘草的肠黏膜保护和修复作用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小肠细胞 增殖 P53
下载PDF
骆驼刺提取物对脂多糖诱导的IEC-6细胞损伤模型NLRP3炎症小体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
19
作者 徐晓琴 卿德刚 +3 位作者 陈良 张娟 孙宇 夏提古丽·阿不利孜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740-745,754,共7页
目的研究骆驼刺提取物(Alhagi pseudalhagi(M.B.)Desv.Extract,APE)对脂多糖诱导的大鼠小肠隐窝上皮细胞(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IEC-6)损伤模型NLRP3炎症小体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培养IEC-6细胞,将其分为空白组、模型组、AP... 目的研究骆驼刺提取物(Alhagi pseudalhagi(M.B.)Desv.Extract,APE)对脂多糖诱导的大鼠小肠隐窝上皮细胞(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IEC-6)损伤模型NLRP3炎症小体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培养IEC-6细胞,将其分为空白组、模型组、APE低、中、高浓度组,用1.0μg/mL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建立细胞炎症损伤模型,APE(低、中、高浓度:15、25、35μg/mL)干预后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的存活率,通过ELISA试剂盒检测炎症因子IL-1β、IL-18、TNF-α的分泌水平。蛋白质印迹法(WB)检测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炎症小体信号通路5个关键蛋白:NLRP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Cystein-asparate protease-1,Caspase-l)、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poptosis-associated speck-like protein containing a CARD,ASC)及抗凋亡蛋白Bcl-2(Anti-apoptosis Protein Bcl-2)和Bcl-xl(Anti-apoptosis Protein Bcl-xl)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IEC-6细胞的存活率降低,NLRP3、Caspase-1、ASC蛋白表达水平升高,抗凋亡蛋白Bcl-2、Bcl-xl的表达水平降低,促炎因子IL-1β、IL-18和TNF-α的分泌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APE低、中、高浓度组细胞存活率升高,35μg/mL APE组IEC-6细胞的NLRP3、Caspase-1、ASC蛋白相对表达水平降低,抗凋亡蛋白Bcl-2、Bcl-xl的表达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高浓度的APE能够抑制炎症因子分泌,25μg/mL APE对IL-1β、IL-18、TNF-α炎症因子分泌水平抑制率分别为31.60%、31.19%和31.09%(P<0.05)。结论骆驼刺提取物通过提高抗凋亡蛋白Bcl-2、Bcl-xl的表达水平,下调NLRP3炎症小体组成成分以及促炎因子IL-1β、IL-18和TNF-α分泌,从而抑制NLRP3炎症小体组装和激活,实现缓解LPS对IEC-6细胞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骆驼刺提取物 脂多糖 小肠上皮细胞 NLRP3炎症小体
下载PDF
人扁桃体隐窝上皮细胞的分离、原代培养与鉴定
20
作者 邢娇 黄群 +1 位作者 李琦 金玉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94-298,342,共6页
目的:建立高效、稳定的人扁桃体隐窝上皮细胞原代培养方法。方法:收集80例3~5岁儿童手术切除的扁桃体组织,分别采用组织块贴壁法和Ⅱ型中性蛋白酶联合0.25%胰蛋白酶-EDTA消化法提取扁桃体隐窝上皮细胞并比较两种方法的提取效果;应用无... 目的:建立高效、稳定的人扁桃体隐窝上皮细胞原代培养方法。方法:收集80例3~5岁儿童手术切除的扁桃体组织,分别采用组织块贴壁法和Ⅱ型中性蛋白酶联合0.25%胰蛋白酶-EDTA消化法提取扁桃体隐窝上皮细胞并比较两种方法的提取效果;应用无血清角化细胞培养基进行细胞纯化及原代培养;用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和生长特点、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及免疫荧光技术鉴定细胞来源。结果:Ⅱ型中性蛋白酶联合消化法在分离扁桃体隐窝上皮细胞成功率、细胞密度以及细胞融合时间方面均高于组织块贴壁法(P<0.05),细胞接种后第2天开始贴壁,外观呈现多边形,岛状生长,培养12 d左右,细胞连成单层,呈现铺路石样生长。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广谱角蛋白表达阳性,波形蛋白阴性;免疫荧光鉴定角蛋白8/18染色阳性。结论:应用Ⅱ型中性蛋白酶联合0.25%胰蛋白酶-EDTA消化法以及无血清角化细胞培养基可建立高效稳定的人扁桃体隐窝上皮细胞原代分离方法和体外培养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扁桃体上皮细胞 原代培养 Ⅱ型中性蛋白酶 无血清角化细胞培养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