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萦回恣肆间迥异的审美价值取向——元散曲家纵酒忘忧的隐逸情趣中对人生的解读
1
作者
武秋莉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30-32,共3页
元代,散曲成为了人们叙事抒怀,表意抒情的重要形式。元散曲家面对社会的重大变化,他们以饮酒,山水赏玩及文学创作来渲泄内心的苦楚与忧愤,寄托情感,在审美境界中获得人生的快乐。而这种审美境界可以说是与世俗生活、自然万物融合在一起...
元代,散曲成为了人们叙事抒怀,表意抒情的重要形式。元散曲家面对社会的重大变化,他们以饮酒,山水赏玩及文学创作来渲泄内心的苦楚与忧愤,寄托情感,在审美境界中获得人生的快乐。而这种审美境界可以说是与世俗生活、自然万物融合在一起的。元散曲家在纵酒忘忧的隐逸情趣中解读着人生,并运用散曲阐释了于审美意味上对待人生际遇和社会环境的自己独特视角的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散曲家
隐逸情趣
纵酒忘忧
审美价值取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山水”成为中国古代文士“体道”的文化根由
2
作者
卢晓河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34-138,共5页
纵观中国古代文化史,无论儒学、道学,还是外来佛学,在古代文士对其接受或阐释的过程中,"山水"往往成为"体道"的共同媒介。这从历代文士留下的大量描写体道过程的文学作品和文献即可为证。究其缘由在于农耕文化对中...
纵观中国古代文化史,无论儒学、道学,还是外来佛学,在古代文士对其接受或阐释的过程中,"山水"往往成为"体道"的共同媒介。这从历代文士留下的大量描写体道过程的文学作品和文献即可为证。究其缘由在于农耕文化对中华农人根深蒂固的影响,存在于中华文人潜意识中天人合一自然观的作用,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精神的浸润,中国古代文人隐逸情趣的渗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
体道
农耕文化
天人合一
隐逸情趣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清回拔俗处 摩诘一路人——盛唐江西诗人綦毋潜创作研究
被引量:
1
3
作者
刘惠芳
《作家》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85-86,共2页
本文对盛唐时期的江西籍诗人綦毋潜的诗歌创作进行了细致描述,认为綦毋潜的诗歌善于题咏寺庙道观,在山林景致之中传递隐逸情趣;赠答诗作中亦常借山水景物抒发隐士情怀。整体诗风清幽峻秀,与王维诗风相类。
关键词
綦毋潜
隐逸情趣
清幽峻秀
原文传递
苍苍芦苇(外一篇)
4
作者
尹建国
《地火》
2020年第1期118-120,共3页
说起芦苇,很多人并不陌生。即使没有见过芦苇的样子,就那么一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有位佳人,在水一方"也会让你浮想联翩,心潮澎拜,自然会生出去看看芦苇的想法来。芦苇就是《诗经》中所说的蒹葭。古人常常通过芦苇来抒发春...
说起芦苇,很多人并不陌生。即使没有见过芦苇的样子,就那么一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有位佳人,在水一方"也会让你浮想联翩,心潮澎拜,自然会生出去看看芦苇的想法来。芦苇就是《诗经》中所说的蒹葭。古人常常通过芦苇来抒发春来秋去的时序、漂泊之感,有时候还通过芦苇来寄托江湖逍遥的隐逸情趣和清贫志守的名节抱负,因而芦苇被赋予了许多的人文意义。"白鸟一双临水立,见人惊起入芦花。""芦苇晚风起,秋江鳞甲生。""川原秋色静,芦苇晚风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露为霜
在水一方
《诗经》
蒹葭
隐逸情趣
人文意义
佳人
芦苇
原文传递
题名
萦回恣肆间迥异的审美价值取向——元散曲家纵酒忘忧的隐逸情趣中对人生的解读
1
作者
武秋莉
机构
内蒙古民族大学文学院
出处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30-32,共3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西部和边疆地区项目"元曲曲式研究"(项目编号:14XJC751002)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内蒙古民族大学"元曲的声情及文情艺术研究"(项目编号:NMD1242)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元代,散曲成为了人们叙事抒怀,表意抒情的重要形式。元散曲家面对社会的重大变化,他们以饮酒,山水赏玩及文学创作来渲泄内心的苦楚与忧愤,寄托情感,在审美境界中获得人生的快乐。而这种审美境界可以说是与世俗生活、自然万物融合在一起的。元散曲家在纵酒忘忧的隐逸情趣中解读着人生,并运用散曲阐释了于审美意味上对待人生际遇和社会环境的自己独特视角的解读。
关键词
元散曲家
隐逸情趣
纵酒忘忧
审美价值取向
分类号
I222.9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山水”成为中国古代文士“体道”的文化根由
2
作者
卢晓河
机构
陇东学院中文系
出处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34-138,共5页
基金
甘肃省2010年高等学校研究生导师科研项目计划资助
陇东学院科研项目(xysk0710-05)
文摘
纵观中国古代文化史,无论儒学、道学,还是外来佛学,在古代文士对其接受或阐释的过程中,"山水"往往成为"体道"的共同媒介。这从历代文士留下的大量描写体道过程的文学作品和文献即可为证。究其缘由在于农耕文化对中华农人根深蒂固的影响,存在于中华文人潜意识中天人合一自然观的作用,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精神的浸润,中国古代文人隐逸情趣的渗透。
关键词
山水
体道
农耕文化
天人合一
隐逸情趣
分类号
G04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清回拔俗处 摩诘一路人——盛唐江西诗人綦毋潜创作研究
被引量:
1
3
作者
刘惠芳
机构
南昌大学科技学院
出处
《作家》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85-86,共2页
文摘
本文对盛唐时期的江西籍诗人綦毋潜的诗歌创作进行了细致描述,认为綦毋潜的诗歌善于题咏寺庙道观,在山林景致之中传递隐逸情趣;赠答诗作中亦常借山水景物抒发隐士情怀。整体诗风清幽峻秀,与王维诗风相类。
关键词
綦毋潜
隐逸情趣
清幽峻秀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苍苍芦苇(外一篇)
4
作者
尹建国
机构
不详
出处
《地火》
2020年第1期118-120,共3页
文摘
说起芦苇,很多人并不陌生。即使没有见过芦苇的样子,就那么一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有位佳人,在水一方"也会让你浮想联翩,心潮澎拜,自然会生出去看看芦苇的想法来。芦苇就是《诗经》中所说的蒹葭。古人常常通过芦苇来抒发春来秋去的时序、漂泊之感,有时候还通过芦苇来寄托江湖逍遥的隐逸情趣和清贫志守的名节抱负,因而芦苇被赋予了许多的人文意义。"白鸟一双临水立,见人惊起入芦花。""芦苇晚风起,秋江鳞甲生。""川原秋色静,芦苇晚风鸣。"
关键词
白露为霜
在水一方
《诗经》
蒹葭
隐逸情趣
人文意义
佳人
芦苇
分类号
I26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萦回恣肆间迥异的审美价值取向——元散曲家纵酒忘忧的隐逸情趣中对人生的解读
武秋莉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山水”成为中国古代文士“体道”的文化根由
卢晓河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清回拔俗处 摩诘一路人——盛唐江西诗人綦毋潜创作研究
刘惠芳
《作家》
北大核心
2010
1
原文传递
4
苍苍芦苇(外一篇)
尹建国
《地火》
2020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