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试论蒋捷词的忧患意识和隐逸意识 |
范进军
|
《学术交流》
北大核心
|
2003 |
6
|
|
2
|
在“夹缝”中自我挣扎——从元代文人精神价值的裂变看元曲隐逸意识 |
韦德强
|
《百色学院学报》
|
2001 |
0 |
|
3
|
《庄子》寓言中的悲剧形象与知识分子的隐逸意识 |
权锡焕
|
《枣庄师专学报》
|
1998 |
0 |
|
4
|
海东文人的“武陵桃源”——论韩国和陶文学中隐逸意识的演变 |
卢文倩
|
《潍坊学院学报》
|
2017 |
0 |
|
5
|
论两晋隐逸赋的生成背景 |
王德宜
|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7 |
0 |
|
6
|
元初士人的“时隐”意识和殉“道”精神 |
吕养正
|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4 |
3
|
|
7
|
制举并未促成唐代隐逸风尚 |
鞠岩
|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2
|
|
8
|
关于渔父的观察报告 |
陆精康
|
《中学语文教学》
|
2007 |
0 |
|
9
|
从汉赋内容的变迁看西汉赋家的心态变化 |
刘向斌
侯立兵
|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
2004 |
1
|
|
10
|
制举与唐代隐逸风尚的关系 |
|
《新华文摘》
|
2009 |
0 |
|
11
|
赵孟兆页与元代文人画 |
马公伟
|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
2002 |
0 |
|
12
|
守望精神的家园——关于李诗文的创作 |
鲁虹
|
《艺术当代》
|
2017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