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秦朝的隐逸现象及隐士政策
被引量:2
- 1
-
-
作者
蒋波
-
机构
湘潭大学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
-
出处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5-59,共5页
-
基金
2012年度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秦汉隐士与社会的互动研究>(12YBB255)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王子今认为,秦文化是体现法家思想深刻影响的一种政治文化形态,也可以理解为秦王朝统治时期的主体文化和主导文化,并可作为一种积极奋进的、迅速崛起的、节奏急烈的文化风格的象征符号。其突出的具有积极意义的部分主要表现为创新理念和进取精神、开放胸怀和包容意识、实用倾向与技术追求等几个方面。简言之,或可以"英雄主义"和"科学精神"来概括。孙家洲认为,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前后所遭遇的三次刺杀事件,即荆轲"图穷匕见"的秦宫搏杀、高渐离筑击、张良主导的博浪沙椎击,都曾对秦始皇的生命形成直接威胁,从而影响到他对"关东人"的基本判断,并对其制定关东地域政策产生了直接影响。蒋波认为,部分士人隐居不出在秦朝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社会现象,尤以黄老型隐士最为多见。对于各类隐士,秦朝采取了征召措施,并非视而不见。当然,由于各种原因,秦朝征召隐士的结果并不尽如人意,故亦不宜将之视为一种普遍的社会行为。
-
关键词
秦文化
秦始皇
刺杀行为
隐逸现象
历史影响
-
Keywords
Qin culture
First Qin Emperor
assassination
retire in seclusion
historical influence
-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魏晋南北朝隐逸现象分析
被引量:2
- 2
-
-
作者
王小燕
-
机构
南开大学哲学系
-
出处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第1期18-21,85,共5页
-
文摘
隐逸现象是魏晋南北朝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隐逸思想在社会各个阶层、文学的各个领域的广泛流行,隐逸主体对自身地位与意义的确认,社会与时代对其的积极认同以及隐逸行为呈现出的多样化与极端化并存的样态,共同彰显出这一时期的隐逸精神。对魏晋南北朝隐逸现象的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中国传统隐逸文化的来龙去脉,更进一步窥见中国传统隐逸文化的精神内核。
-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隐逸现象
隐逸思想
隐逸主体
隐逸行为
-
分类号
K233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论亦隐亦仙现象
被引量:1
- 3
-
-
作者
井延京
-
出处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24-130,共7页
-
文摘
隐逸现象由来已久,神仙也是传统文化中的一大特色,二者都形成了各自独特的精神。本文讨论两者的相通之处,指出由于这种相通,形成了神仙与隐士一体的形象,并阐述了这种现象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
关键词
隐逸文化现象
道教
神仙
亦隐亦仙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秦文化的时代意义和历史影响
被引量:2
- 4
-
-
作者
王子今
-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
-
出处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7-51,共5页
-
文摘
王子今认为,秦文化是体现法家思想深刻影响的一种政治文化形态,也可以理解为秦王朝统治时期的主体文化和主导文化,并可作为一种积极奋进的、迅速崛起的、节奏急烈的文化风格的象征符号。其突出的具有积极意义的部分主要表现为创新理念和进取精神、开放胸怀和包容意识、实用倾向与技术追求等几个方面。简言之,或可以"英雄主义"和"科学精神"来概括。孙家洲认为,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前后所遭遇的三次刺杀事件,即荆轲"图穷匕见"的秦宫搏杀、高渐离筑击、张良主导的博浪沙椎击,都曾对秦始皇的生命形成直接威胁,从而影响到他对"关东人"的基本判断,并对其制定关东地域政策产生了直接影响。蒋波认为,部分士人隐居不出在秦朝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社会现象,尤以黄老型隐士最为多见。对于各类隐士,秦朝采取了征召措施,并非视而不见。当然,由于各种原因,秦朝征召隐士的结果并不尽如人意,故亦不宜将之视为一种普遍的社会行为。
-
关键词
秦文化
秦始皇
刺杀行为
隐逸现象
历史影响
-
Keywords
Qin culture
First Qin Emperor
assassination
retire in seclusion
historical influence
-
分类号
K233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三次刺杀行为对秦始皇地域政策的影响
被引量:3
- 5
-
-
作者
孙家洲
-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
-
出处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1-55,59,共5页
-
基金
2011年度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出土汉唐政务文书汇释及研究>(11XNI010)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王子今认为,秦文化是体现法家思想深刻影响的一种政治文化形态,也可以理解为秦王朝统治时期的主体文化和主导文化,并可作为一种积极奋进的、迅速崛起的、节奏急烈的文化风格的象征符号。其突出的具有积极意义的部分主要表现为创新理念和进取精神、开放胸怀和包容意识、实用倾向与技术追求等几个方面。简言之,或可以"英雄主义"和"科学精神"来概括。孙家洲认为,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前后所遭遇的三次刺杀事件,即荆轲"图穷匕见"的秦宫搏杀、高渐离筑击、张良主导的博浪沙椎击,都曾对秦始皇的生命形成直接威胁,从而影响到他对"关东人"的基本判断,并对其制定关东地域政策产生了直接影响。蒋波认为,部分士人隐居不出在秦朝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社会现象,尤以黄老型隐士最为多见。对于各类隐士,秦朝采取了征召措施,并非视而不见。当然,由于各种原因,秦朝征召隐士的结果并不尽如人意,故亦不宜将之视为一种普遍的社会行为。
-
关键词
秦文化
秦始皇
刺杀行为
隐逸现象
历史影响
-
Keywords
Qin culture
First Qin Emperor
assassination
retire in seclusion
historical influence
-
分类号
K204.2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古典文学中的渔父意象及其文化意蕴
- 6
-
-
作者
钟益兰
-
机构
新余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
-
出处
《芒种》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20-121,共2页
-
文摘
植根于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沃土上的中国古典文学,在创作发展过程中产生了许多用来寄托情思的文学意象。渔父就是其中一个非常独特的文学意象,代表了中国传统的隐逸文化现象。一。
-
关键词
渔父意象
文化意蕴
文学意象
严子陵
精神自由
隐逸文化现象
中国古典文学
传统文化
哲学思想
光武帝
-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