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陶渊明“隐逸诗人之宗”考论 |
高智
|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3 |
1
|
|
2
|
“隐逸诗”辨:从田园到山水——以陶渊明、王维、谢灵运为人物表 |
夏中义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6
|
|
3
|
晚唐诗人的仕隐矛盾与许浑隐逸诗 |
罗时进
|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4
|
|
4
|
论南朝隐逸诗的道教精神 |
漆娟
|
《文艺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
|
|
5
|
中古隐逸诗的情感表现 |
许晓晴
|
《晋阳学刊》
CSSCI
|
2009 |
1
|
|
6
|
《文选》隐逸诗编撰探析 |
高智
|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3 |
1
|
|
7
|
钟嵘称陶渊明“古今隐逸诗人之宗”辨——兼述陶渊明诗接受史上的一个问题 |
胡大雷
|
《许昌学院学报》
CAS
|
2006 |
1
|
|
8
|
隋前隐逸诗源流及嬗变述论 |
漆娟
|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0 |
1
|
|
9
|
二十世纪汉魏六朝隐逸诗研究综述 |
漆娟
|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 |
1
|
|
10
|
盛世背后的落寞与精神追求——道教与盛唐山水隐逸诗论说 |
伍微微
|
《安顺学院学报》
|
2007 |
1
|
|
11
|
从晚唐隐逸诗探视唐末儒释道思想的流变 |
赵静
|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2015 |
1
|
|
12
|
论古代庐山隐士与其隐逸诗 |
龚俊杰
|
《教师》
|
2017 |
2
|
|
13
|
论隐逸诗的美学风格 |
霍建波
|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
2011 |
2
|
|
14
|
为“隐逸诗”一辩 |
罗祖学
|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
1995 |
1
|
|
15
|
唐代隐逸诗麋鹿形象阐释 |
李佳
|
《新西部(中旬·理论)》
|
2016 |
1
|
|
16
|
宋型文化视域下范仲淹隐逸诗歌的达观意趣 |
卢晓河
|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0 |
|
17
|
出世人格的纯粹化与唐末隐逸诗人的艺术取向 |
王小兰
|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
0 |
|
18
|
超越中的沉重——论阮籍、嵇康隐逸诗 |
孔现红
|
《皖西学院学报》
|
2007 |
0 |
|
19
|
从孤介之气到平和之心——论晚唐至南唐隐逸诗的新变 |
郭倩
|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3 |
0 |
|
20
|
略论魏晋南北朝隐逸现象及隐逸诗 |
郭荣梅
|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2007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