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略论唐代隐逸诗歌的特色
1
作者 吴在庆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32-38,共7页
唐代隐逸文士所创作的诗歌,因其隐居生活的特点等种种关系,而具有其大致的特色。如苦吟的创作态度与特色;在诗作的选材、构思、炼句、锻字上别具匠心,以精、奇、僻等出人意表,在语言上有的极为雕琢,但并不一定表现为古奥生僻;多写自身... 唐代隐逸文士所创作的诗歌,因其隐居生活的特点等种种关系,而具有其大致的特色。如苦吟的创作态度与特色;在诗作的选材、构思、炼句、锻字上别具匠心,以精、奇、僻等出人意表,在语言上有的极为雕琢,但并不一定表现为古奥生僻;多写自身的生活和周围的景色,具有写实的倾向;爱写细微乃至幽僻景物的特色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隐逸诗歌 特色
下载PDF
宋初隐逸诗歌艺术风格探析
2
作者 刘辰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73-77,共5页
宋初隐逸诗人诗学"晚唐"宗贾岛,苦吟琢句,又吸取了山水田园诗派的艺术特长,故呈现出较为独特的艺术风貌。诗歌创作格调高雅绝俗,诗境清苦荒寒,时见冲淡闲逸之趣,整体诗风趋于平淡自然。其诗歌艺术主要是对晚唐五代诗风的继承... 宋初隐逸诗人诗学"晚唐"宗贾岛,苦吟琢句,又吸取了山水田园诗派的艺术特长,故呈现出较为独特的艺术风貌。诗歌创作格调高雅绝俗,诗境清苦荒寒,时见冲淡闲逸之趣,整体诗风趋于平淡自然。其诗歌艺术主要是对晚唐五代诗风的继承,但他们摆脱功利主义专门致力于纯自然的题材,清新幽远的诗风在宋初诗坛独树一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初 晚唐体 隐逸诗歌 艺术风格
下载PDF
美国当代诗人对中国隐逸诗的接受 被引量:1
3
作者 覃丹 《百色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96-100,共5页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社会因普遍对西方文明的忧虑而转向中国古老文明的热潮中,为了寻求突破,一部分美国诗人在自己的创作中接受和吸收了中国古典隐逸诗歌。虽然在这个过程中,美国诗人的本民族文化传统会影响、干扰、甚至是颠覆他们...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社会因普遍对西方文明的忧虑而转向中国古老文明的热潮中,为了寻求突破,一部分美国诗人在自己的创作中接受和吸收了中国古典隐逸诗歌。虽然在这个过程中,美国诗人的本民族文化传统会影响、干扰、甚至是颠覆他们对中国诗歌和思想的接受和吸收,但不管怎样,隐逸诗最终成为美国诗歌的一部分,成就了中美诗坛的一段文学姻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当代诗人 中国隐逸诗歌 接受
下载PDF
浅谈元儒刘因之隐逸
4
作者 郭亚芳 《汉字文化》 2019年第20期66-67,共2页
元代诗人刘因,被元世祖忽必烈称为"不召之臣",虽为元代"隐逸诗人"的代表,却终其一生也并未放下"济世"之心。所以他的诗歌,在轻松闲适的心境中始终萦绕着一股愁绪,体现了儒家士人在家国破碎动乱之际的责... 元代诗人刘因,被元世祖忽必烈称为"不召之臣",虽为元代"隐逸诗人"的代表,却终其一生也并未放下"济世"之心。所以他的诗歌,在轻松闲适的心境中始终萦绕着一股愁绪,体现了儒家士人在家国破碎动乱之际的责任与坚守。本文将从诗人的"和陶诗"和田园闲适之作入手分析其隐逸生活及心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因 和陶诗 隐逸诗歌
原文传递
二十世纪以来王维与道家思想研究述略 被引量:3
5
作者 刘怀荣 石飞飞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04-110,共7页
学界对"诗佛"王维的研究多集中于山水诗、"诗中有画"特点、佛教思想对他的诗歌及思想的影响及名篇赏析等方面,而对于王维与道家思想的研究,则相对冷清。实际上,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道家思想则是道教最主要的思想... 学界对"诗佛"王维的研究多集中于山水诗、"诗中有画"特点、佛教思想对他的诗歌及思想的影响及名篇赏析等方面,而对于王维与道家思想的研究,则相对冷清。实际上,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道家思想则是道教最主要的思想来源,二者对王维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对此,二十世纪以来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尤其是在王维诗歌、思想与道家思想关系的研究方面,已有所突破。但是,学者们的自觉意识不够,在深入系统方面也有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维 亦官亦 道家思想 隐逸诗歌 回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