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补结构“隔开式”的历时遗存 被引量:2
1
作者 肖贤彬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64-67,共4页
以各时代有代表性的作品为样本,考察上古至当代动补结构"隔开式"的历时遗存情况,得出的结论是:"隔开式"是与动补结构"粘合式"相并行的形式,它们之间并不存在谁起源于谁的问题。
关键词 动补结构 隔开式 粘合式
下载PDF
“打头破”类隔开式动补结构的产生和发展 被引量:3
2
作者 趙長才 《汉语史学报》 2004年第1期54-60,共7页
本文讨论隔开式动补结构"VOC"的句式特点及形成机制。对"VOC"与"VCO"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认为该结构的产生是在非隔开式动补结构"VCO"产生之后,通过宾语O前移而形成的。
关键词 隔开式动补结构 VOC VCO
原文传递
从类型学参项看普通话中分析型致使结构的句法类型及其语义表现 被引量:14
3
作者 牛顺心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0-68,共9页
运用语言类型学的成果,特别是Dixon的类型学参项[1]考察普通话中的致使结构,主要是分析型致使结构的句法类型及其语义表现。从句法参项的角度看,普通话中的致使结构分为两大类:综合型(包括形态式、使动式、复合式)和分析型(包括使令式... 运用语言类型学的成果,特别是Dixon的类型学参项[1]考察普通话中的致使结构,主要是分析型致使结构的句法类型及其语义表现。从句法参项的角度看,普通话中的致使结构分为两大类:综合型(包括形态式、使动式、复合式)和分析型(包括使令式、致动式和隔开式)。分析型是汉语中主要的致使结构,本文着重从语义参项的角度分析了汉语中这三类分析型致使结构的语义特点,并指出虽然使令式和致动式在结构上更为接近,但从语义表现看,致动式与隔开式更为接近。使令式表达的语义可称为使令义,致动式与隔开式所表达的语义可称为纯粹的致使义。使令义是一种特殊的致使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义参项 使令式 致动式 隔开式
下载PDF
动词上致使标记的产生及其对分析型致使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牛顺心 《语言科学》 2007年第3期50-66,共17页
汉语史上,分析型致使结构主要有使令式、致动式、组合式和隔开式四类。文章着重从语言类型学的角度探讨了这四类分析型致使结构,特别是隔开式致使结构的产生。发现在佛经翻译的影响下,汉语中曾经存在更为多样化的分析型致使结构:强化使... 汉语史上,分析型致使结构主要有使令式、致动式、组合式和隔开式四类。文章着重从语言类型学的角度探讨了这四类分析型致使结构,特别是隔开式致使结构的产生。发现在佛经翻译的影响下,汉语中曾经存在更为多样化的分析型致使结构:强化使令式(如"教授一切令离三涂")、强化致动式(如"使众生普令闻知")和强化组合式(如"熬蚕种令黄"),其中,强化致动式只出现在佛经文献之中,是语言接触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使结构 分析型 动词上标记 强化致动式 隔开式
下载PDF
古汉语动补结构起源“兼语说”之再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肖贤彬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年第6期697-702,共6页
"兼语说"是关于动补结构起源的重要说法之一,影响甚巨。论题采用最新的和第一手材料,对该学说的是非曲直进行重新研究,结论认为,兼语式对动补结构起源并无影响。
关键词 动补结构 兼语式 隔开式 裁减说
下载PDF
《马王堆汉墓帛书》所反映的上古动补式 被引量:4
6
作者 肖贤彬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5-57,共3页
本文以《马王堆汉墓帛书.五十二病方》等出土文献的材料为证据,说明至少在战国时期已经出现动补结构,并对动补式、“令”字句及状中结构三者的关系作了新的解释。
关键词 动补式 状中式 隔开式 “令”字句 《马王堆汉墓帛书》
下载PDF
碳酸钠、碳酸氢钠热稳定性比较实验的改进 被引量:6
7
作者 王开华 周彦 《实验教学与仪器》 2018年第4期33-33,共1页
教材在说明碳酸钠、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时,至少要进行两次实验,且不能保证两次实验的条件完全相同。为此,可采用中间隔开的U形管,改进教材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热稳定性的对比实验,实验改进后,加热对比现象明显,实验结果更有说服力。
关键词 实验改进 隔开式U形管 加热对比 碳酸钠 碳酸氢钠
下载PDF
跨指“被”字连动句 被引量:1
8
作者 岳世敏 刘街生 《语言教学与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2-102,共11页
本文考察“我被他跑过来拦住”这类“N_(a)+被+N_(b)+VP_(1)+VP_(2)”式跨指“被”字连动句,其特征是“被”字短语在语义上跨越前一连动项指向后一连动项。这类“被”字句,与“被”字短语后为连动式相关,“被”引出的是施事,通常是表人... 本文考察“我被他跑过来拦住”这类“N_(a)+被+N_(b)+VP_(1)+VP_(2)”式跨指“被”字连动句,其特征是“被”字短语在语义上跨越前一连动项指向后一连动项。这类“被”字句,与“被”字短语后为连动式相关,“被”引出的是施事,通常是表人、机构或动物的名词;与“被”字短语的跨指相关,“被”引出的成分几乎强制出现、连动项表达的次事件处于同一现实或非现实时间域;与表被动的VP_(2)和整个构式表被动一致,VP_(2)为全句中心。跨指“被”字连动句,被动派生以“VP_(1)+VP_(2)”为基础,例示了连动句是单句,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语境来证明:各连动项没有独立的表认识情态、语气、传信、时制、句际关联的修饰限制成分。从跨指“被”字连动句的角度看,近代汉语复杂“被”字句应列出一类跨指“被”字隔开句,但跨指“被”字连动句不是跨指“被”字隔开句句法化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指 “被”字句 连动句 隔开式
原文传递
从词汇概念化看“打破烦恼碎”的形成动因
9
作者 帅志嵩 《南开语言学刊》 CSSCI 2017年第2期102-109,共8页
本文从词汇概念化角度重新审视'打破烦恼碎'类动结式'VC1+N+C2'的形成动因。已有研究注意到了C1与C2之间的语义关系,但他们主要从句式的角度考察其形成过程,基本上认为是VRO和VOR的句式杂糅或羡余。本文从概念整合角度... 本文从词汇概念化角度重新审视'打破烦恼碎'类动结式'VC1+N+C2'的形成动因。已有研究注意到了C1与C2之间的语义关系,但他们主要从句式的角度考察其形成过程,基本上认为是VRO和VOR的句式杂糅或羡余。本文从概念整合角度出发,并参考语言类型上的表现,在排除了非典型的动结式后,认为典型的'VC1+N+C2'动结式实际上可以归入VOC中,只不过在表达结果意义上,C2是在程度上对C1结果义的进一步深化。因此,这一句式的语义可以概括为'VC1N至C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打破烦恼碎” 隔开式 动结式 概念整合
原文传递
汉语方言“过”类修正重行结构——兼论吴语“V过O”结构的形成与类型学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卢笑予 蔡黎雯 《语言研究集刊》 2019年第2期197-215,431,共20页
汉语南方方言"过"可表示修正重行义,主要有三种形式:"V过""V过O"与"VO过",三者呈现较为鲜明的地域分布特性,分别以西南官话、粤/客/赣语和吴语为代表。这三类结构的产生与发展,同汉语连动结构... 汉语南方方言"过"可表示修正重行义,主要有三种形式:"V过""V过O"与"VO过",三者呈现较为鲜明的地域分布特性,分别以西南官话、粤/客/赣语和吴语为代表。这三类结构的产生与发展,同汉语连动结构显赫及隔开式动补结构(VOC)显赫或优势表征程度密切相关:吴语在现代汉语方言中VOX语序最强势,修正重行表达上保留"VO过"结构;其他方言VOX语序衰落,修正重行标记直接接在动词后构成"V过(O)"形式。三类处理策略体现了基本语序类型和动后限制要求在方言中的竞争与协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正重行 跨方言 连动结构 隔开式动补结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