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某型号轨道牵引车悬挂系统隔振性能优化
1
作者 张超 侯炳坤 +2 位作者 李帅 万雳 周明刚 《湖北工业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18-23,共6页
为提高动力牵引车行驶的稳定性,采用四端参数法推导了车辆系统隔振传递率计算公式,并以隔振传递率峰值最小为目标,对悬挂系统阻尼系数、弹簧刚度等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分析。另外,基于Simpack建立了该车的多体动力学模型,以列车垂向振动... 为提高动力牵引车行驶的稳定性,采用四端参数法推导了车辆系统隔振传递率计算公式,并以隔振传递率峰值最小为目标,对悬挂系统阻尼系数、弹簧刚度等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分析。另外,基于Simpack建立了该车的多体动力学模型,以列车垂向振动响应均方根值的最小值为优化目标,计算得到车辆系统的一系悬挂参数最优值。结果表明:阻尼值理论计算和仿真结果之间最优值误差几乎为零,弹簧刚度误差为3.4%,验证了基于四端参数法对该车一系悬挂参数优化理论模型的准确性。此外,当扰频比在0.5以内时,阻尼系数对车辆垂向振动响应的贡献较大;随着一系悬挂系统中减振器阻尼值的增大,车辆系统隔振传递率先减少后增大,弹簧刚度对其影响与之类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牵引车 四端参数 悬挂系统 参数优化 隔振传递率
下载PDF
无谐振隔振原理的理论分析与应用 被引量:14
2
作者 颜肖龙 张以彬 楼国龙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8年第4期125-132,共8页
在经典的隔振传递率分析的基础上,充分注意到隔振与共振的临界频率点处系统的运动特征,利用库仑阻尼与激振频率无关的特性,导出了系统在规定的振级下不出现谐振的振动传递率计算公式,为电子设备所期望的“无谐振”振动隔离提供了理... 在经典的隔振传递率分析的基础上,充分注意到隔振与共振的临界频率点处系统的运动特征,利用库仑阻尼与激振频率无关的特性,导出了系统在规定的振级下不出现谐振的振动传递率计算公式,为电子设备所期望的“无谐振”振动隔离提供了理论依据.为使“无谐振”隔振原理有效地应用于工程实践,本文分析和研究了系统固有频率以及不同激励方式对隔振效果的影响,提出了解决措施以及工程中的应用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谐 库仑阻尼 隔振传递率
下载PDF
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隔振性能仿真方法 被引量:4
3
作者 陈克 吕品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2830-2834,共5页
针对动力总成悬置系统隔振性能的优劣影响整车的NVH特性,应用隔振原理,给出了由加速度均方根值定义的系统隔振传递率表达式;基于双层隔振机理,分别建立了动力总成6自由度悬置模型和包括车架的12自由度整车模型,并通过仿真分析比较了两... 针对动力总成悬置系统隔振性能的优劣影响整车的NVH特性,应用隔振原理,给出了由加速度均方根值定义的系统隔振传递率表达式;基于双层隔振机理,分别建立了动力总成6自由度悬置模型和包括车架的12自由度整车模型,并通过仿真分析比较了两种模型的固有特性和频域响应;在怠速工况下研究了悬置软垫处的加速度响应;最终获得各悬置点的隔振传递率曲线。研究结果表明,整车模型能够反应悬置系统的振动特性及其隔振传递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总成 悬置模型 整车模型 隔振传递率
下载PDF
微型橡胶隔振器动态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王锐 李世其 《物理测试》 CAS 2006年第1期6-9,19,共5页
提出两种测试方案对橡胶材料的阻尼比进行试验研究,通过正弦稳态扫频振动试验测试微型橡胶隔振器的隔振传递率,分析其隔振性能以及材料阻尼对振幅、频率的依赖性,为橡胶隔振器设计和应用提供依据。
关键词 微型橡胶 阻尼比 隔振传递率 依赖性
下载PDF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隔振性能参数优化 被引量:2
5
作者 吕品 陈克 《沈阳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6期75-79,共5页
为提高悬置系统的隔振性能,基于隔振原理,分别建立6自由度动力总成悬置模型和包括车架的12自由度整车模型。以各悬置元件的刚度为设计变量、悬置元件的变形量为约束条件、悬置支撑处响应力最小为优化目标,采用序列二次规划法对6自由度... 为提高悬置系统的隔振性能,基于隔振原理,分别建立6自由度动力总成悬置模型和包括车架的12自由度整车模型。以各悬置元件的刚度为设计变量、悬置元件的变形量为约束条件、悬置支撑处响应力最小为优化目标,采用序列二次规划法对6自由度悬置模型进行参数优化并获得系统的最优刚度值。基于12自由度整车模型,分别对优化前后系统的隔振传递率进行比较,优化后的隔振传递率最大降低了7.4%,改善了整车的NVH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总成 悬置系统 隔振传递率 优化设计
下载PDF
无谐振隔振原理的理论分析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颜肖龙 叶德新 +1 位作者 张以彬 楼国龙 《电子机械工程》 1998年第1期48-55,共8页
本文从振动的基本理论出发.在对传统的隔振传递率分析的基础上,充分注意到隔振与共振的临界频率点处系统的运动特征.利用库仑阻尼与激振频率无关的特性,导出了系统在规定的振级下不出现谐振的振动传递率计算公式,为电子设备所期望... 本文从振动的基本理论出发.在对传统的隔振传递率分析的基础上,充分注意到隔振与共振的临界频率点处系统的运动特征.利用库仑阻尼与激振频率无关的特性,导出了系统在规定的振级下不出现谐振的振动传递率计算公式,为电子设备所期望的“无谐振”振动隔离提供了理论依据。为使“无谐振”隔振原理有效地应用干工程实践.本文分析和研究了系统固有频率对隔振效果的影响,提出了解决措施以及工程中的应用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谐 库仑阻尼 隔振传递率
下载PDF
改进PSO的金属橡胶卡箍隔振仿真分析与参数优化 被引量:5
7
作者 李鑫 张利剑 何银铜 《智能系统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99-606,共8页
因金属橡胶干摩擦特性具有高能量耗散能力,将金属橡胶材料置入液压管道卡箍中作为隔振材料。建立了考虑三次非线性刚度以及干摩擦记忆恢复力的振动方程,并得到其隔振传递率模型。分析了非线性刚度、记忆恢复力对隔振传递率的影响,并与... 因金属橡胶干摩擦特性具有高能量耗散能力,将金属橡胶材料置入液压管道卡箍中作为隔振材料。建立了考虑三次非线性刚度以及干摩擦记忆恢复力的振动方程,并得到其隔振传递率模型。分析了非线性刚度、记忆恢复力对隔振传递率的影响,并与试验结果做了对比,发现两者基本一致。通过分析某型号飞机的飞行剖面,得到不同工况下的转速比例以及相对应的隔振传递率的加权和;针对传统粒子群的弊端,改进了学习因子的变化规律并引入模拟退火算法判断最优点更新,通过仿真验证了其具有较快收敛速度并避免陷入局部最优,同时得到了金属橡胶卡箍最优参数以及最小隔振传递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橡胶 卡箍 管道 隔振传递率 记忆恢复力 非线性刚度 飞行剖面 改进粒子群算法
下载PDF
隔振原理的理论分析与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朱红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8年第18期127-129,共3页
从隔振传递率和无谐隔振原理出发,分析了系统固有频率对隔振效果的影响及选用隔振器的基本原则。
关键词 电子设备 隔振传递率 阻尼
下载PDF
铁路车辆垂向减振与悬挂系统参数优化 被引量:17
9
作者 郝建华 曾京 邬平波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0-14,共5页
为了优化铁道客车垂向悬挂系统参数的选取,建立了铁道客车垂向悬挂系统广义鲁茨卡(Ruzicka)隔振模型,研究其简谐隔振特性,应用评价函数法,对铁道客车垂向悬挂系统进行多目标、多参数优化,以使车体的垂向振动位移和加速度最小。分析比较... 为了优化铁道客车垂向悬挂系统参数的选取,建立了铁道客车垂向悬挂系统广义鲁茨卡(Ruzicka)隔振模型,研究其简谐隔振特性,应用评价函数法,对铁道客车垂向悬挂系统进行多目标、多参数优化,以使车体的垂向振动位移和加速度最小。分析比较优化后的结果可知,多目标优化结果明显优于单目标优化结果,悬挂参数的取值和优化目标有很大的关系,不同的优化目标会得到不同的优化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道车辆 参数优化 悬挂系统 隔振传递率
下载PDF
一种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减振降噪装置设计 被引量:1
10
作者 岳继光 乔鸿鹄 +1 位作者 苏永清 赵卫东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2009年第3期300-303,307,共5页
根据减振装置的结构与隔振原理,建立了单自由度的隔振模型,利用隔振传递率分析降噪效果,研究了磁流变阻尼器对降噪的影响.根据单自由度隔振模型,可设计用于实验室的减振降噪台.测试实验台的力传递函数幅频特性可知:对于给定频率的激励,... 根据减振装置的结构与隔振原理,建立了单自由度的隔振模型,利用隔振传递率分析降噪效果,研究了磁流变阻尼器对降噪的影响.根据单自由度隔振模型,可设计用于实验室的减振降噪台.测试实验台的力传递函数幅频特性可知:对于给定频率的激励,实验台能降低30~40 dB的噪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噪 单自由度模型 隔振传递率 磁流变阻尼器 幅频特性
下载PDF
ISOLATION DESIGN AND SIMULATIONAL EXPERIMENT OF NANOMETER MICRO MOVEMENT TEST-BED
11
作者 吴晓琳 刘平成 +1 位作者 杨圣 杨晓红 《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EI 2001年第2期200-205,共6页
The relation of mass, stiffness and rate of damping is obtained by using the mechanical analysis of the obstructive vibration system of two dimensions for the design of the obstructive vibration system of more freedom... The relation of mass, stiffness and rate of damping is obtained by using the mechanical analysis of the obstructive vibration system of two dimensions for the design of the obstructive vibration system of more freedom and the micro vibration test bed. The result of stimulational experiment indicates that the isolation of vibration of this system is satisfactory. The design method of vibration can be used as the reference to ultra precision machine tool, super micro orientation machanism and so 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nometer (NM) micro vibration test bed isolation of vibration simulation transmission quotiety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