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刺结合隔牵正散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洪春丽 井海珍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0年第4期95-97,共3页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隔牵正散灸下关、牵正穴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3月—2019年9月本院收治的周围性面瘫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隔牵正散灸下关、牵正...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隔牵正散灸下关、牵正穴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3月—2019年9月本院收治的周围性面瘫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隔牵正散灸下关、牵正。比较两组干预前后House-Brackmann(H-B)面部神经功能变化情况,及整体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H-B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H-B评分低于治疗前及治疗后对照组(P<0.05),观察组显效率为80.0%,对照组显效率为37.5%,观察组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周围性面瘫,通过针刺结合隔牵正散灸下关、牵正穴,能有效的改善患者面部肌肉功能,提高整体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治疗 隔牵正散灸 周围性面瘫 下关穴 牵正 面神经功能
下载PDF
隔牵正散灸下关、牵正穴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4
2
作者 张保球 董珍英 《内蒙古中医药》 2019年第7期101-102,共2页
目的:观察对下关、牵正穴施行隔牵正散灸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特发性面神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足三里肌注甲钴胺,治疗组采用隔牵正散灸下关、牵正穴。比较分析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Potr... 目的:观察对下关、牵正穴施行隔牵正散灸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特发性面神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足三里肌注甲钴胺,治疗组采用隔牵正散灸下关、牵正穴。比较分析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Potrmann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Potrmann评分提高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为87.5%,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隔牵正散灸下关、牵正穴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症状明显改善,是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牵正散灸 下关穴 牵正 外治 因人因地制宜
下载PDF
隔牵正散灸联合挂针法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风寒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4
3
作者 叶一林 杨原芳 +2 位作者 朱俐娜 林良才 孙锐 《中国中医急症》 2020年第2期305-308,共4页
目的观察隔牵正散灸联合面部挂针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风寒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应用隔牵正散灸联合面部挂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目的观察隔牵正散灸联合面部挂针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风寒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应用隔牵正散灸联合面部挂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面部残疾躯体功能指数(FDIP)积分均较治疗前升高,社会功能(FDIS)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5),且治疗后观察组FDIP积分明显高于对照组,FDIS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标准评分、面神经功能标准分级(H-B)分级分布均优于治疗前(P <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隔牵正散灸联合面部挂针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风寒证)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面部残疾功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性面瘫 风寒证 隔牵正散灸 挂针疗法 急性期
下载PDF
隔牵正散灸联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3
4
作者 席常丽 《中国民康医学》 2022年第8期102-105,共4页
目的:观察隔牵正散灸联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该院收治的72例周围性面瘫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6例,针刺治疗)和观察组(36例,隔牵正散灸联合针刺治疗)。比... 目的:观察隔牵正散灸联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该院收治的72例周围性面瘫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6例,针刺治疗)和观察组(36例,隔牵正散灸联合针刺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分级、Portmann简易评分量表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33/36),高于对照组的72.22%(2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B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ortmann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牵正散灸联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改善面神经功能和临床症状,效果优于单用针刺治疗,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性面瘫 针刺 隔牵正散灸 面神经功能 不良反应
下载PDF
隔牵正散灸联合调督和胃针法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2
5
作者 梁芳芳 《中国疗养医学》 2021年第7期729-731,共3页
目的探讨隔牵正散灸联合调督和胃针法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的疗效评价。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8月沈阳市沈北新区中医院52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每组各2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实验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 目的探讨隔牵正散灸联合调督和胃针法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的疗效评价。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8月沈阳市沈北新区中医院52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每组各2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实验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给予隔牵正散灸联合调督和胃针法针刺,连续治疗3周。观察两组疗效、中医证候积分、面瘫程度[躯体功能(FDIP)、社会功能(FDIS)]。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2.31%高于对照组61.54%(P<0.05);治疗后实验组口眼斜、额纹消失、目不能闭评分及FDIS评分低于对照组,FDIP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隔牵正散灸联合调督和胃针法针刺可改善周围性面瘫患者中医证候,减轻面瘫程度,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性面瘫 调督和胃针法针刺 隔牵正散灸 强的松 甲钴胺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