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隔药灸脐疗法治疗阴黄的操作关键及应用特色 被引量:2
1
作者 侯静玥 权春分 闫乐 《河南中医》 2019年第1期122-125,共4页
隔药灸脐疗法是将穴位、药物以及隔物灸法三者有机结合在一起,利用神阙穴对药物的药性放大作用,将具有温中、健脾、化湿、退黄的附子、干姜、茯苓、茵陈等药物,放置在肚脐中,配合艾灸的红外透射作用,共同起到扶正温阳、健脾化湿退黄的功... 隔药灸脐疗法是将穴位、药物以及隔物灸法三者有机结合在一起,利用神阙穴对药物的药性放大作用,将具有温中、健脾、化湿、退黄的附子、干姜、茯苓、茵陈等药物,放置在肚脐中,配合艾灸的红外透射作用,共同起到扶正温阳、健脾化湿退黄的功效,与传统医学上治疗阴黄的原则不谋而合。操作时应注意:面圈调和,干稀适度;治疗期间,询问观察;注意温度,防风保暖;点燃艾绒,掌握技巧。其应用特色体现在:利用肚脐(神阙穴)本身的穴位特殊作用,利用药物的药理作用,艾的药理作用与艾灸物理作用协同起效,皮肤给药代替传统口服汤药,隔物灸的持续性温热效应更有助于药物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药灸脐疗法 阴黄 神阙穴 操作关键 应用特色
下载PDF
隔药灸脐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6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6
2
作者 安英 《内蒙古中医药》 2014年第29期44-44,共1页
慢性盆腔炎是常见妇科疾病,严重影响着妇女的生活质量,笔者采用传统中医艾灸法,选用神阙穴,并采用活血行气之中药治疗。共选60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为采用西医抗生素治疗。治疗结果显示,隔药灸脐疗法治疗本病有明显效果,优于西医... 慢性盆腔炎是常见妇科疾病,严重影响着妇女的生活质量,笔者采用传统中医艾灸法,选用神阙穴,并采用活血行气之中药治疗。共选60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为采用西医抗生素治疗。治疗结果显示,隔药灸脐疗法治疗本病有明显效果,优于西医抗生素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药灸脐疗法 慢性盆腔炎
下载PDF
隔药脐灸疗法对肾阳虚宫寒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
3
作者 蒋帅 石英 +4 位作者 张爱玉 陈辉 曲绪琴 王昭 王冬梅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11期1873-1877,共5页
目的探讨隔药脐灸疗法对肾阳虚宫寒不孕患者冻融胚胎移植周期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于烟台市烟台山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降调节激素替代周期冻胚移植,经中医辨证为肾阳虚宫寒不... 目的探讨隔药脐灸疗法对肾阳虚宫寒不孕患者冻融胚胎移植周期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于烟台市烟台山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降调节激素替代周期冻胚移植,经中医辨证为肾阳虚宫寒不孕症患者200例,年龄21~35岁。使用计算机软件进行随机抽样,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治疗组在冻胚移植周期给予降调节激素替代+隔药脐灸(从降调日隔日给予隔药脐灸直到移植日)治疗,对照组行降调节激素替代,不给予隔药脐灸。观察治疗前后肾阳虚宫寒不孕患者的症候评分变化,子宫内膜厚度和分型、子宫内膜血流、子宫动脉血流变化[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及临床妊娠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肾阳虚宫寒症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肾阳虚宫寒症证候积分[(4.36±1.54)分比(11.69±2.36)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组与对照组子宫内膜转化日子宫内膜厚度[(9.82±1.01)mm比(9.84±0.96)m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09);治疗组A型内膜[73.03%(65/89)]与对照组[51.09%(47/9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子宫内膜下血流分型Ⅲ型比例治疗组[58.43%(52/89)]高于对照组[21.74%(20/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组子宫内膜转化日的PI为(1.54±0.22)、RI为(0.53±0.19),均低于对照组[PI为(1.90±0.31)和RI为(0.71±0.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治疗组临床妊娠率为51.69%(46/89),高于对照组30.43%(28/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52,P=0.004)。结论隔药艾灸可通过增加子宫A型内膜和Ⅲ型子宫内膜血流比例,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从而提高冻胚移植的临床妊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胚移植 疗法 肾阳虚宫寒不孕 子宫内膜容受性
下载PDF
隔药灸脐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4
作者 郑伟 李蔚 +1 位作者 郝霞 牛明明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1年第35期3884-3888,3895,共6页
目的观察隔药灸脐法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8年3月—2019年5月山东青岛中西结合医院妇科就诊的90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成中药组、灸脐组和中药+灸脐组,每组30例。中药组给予丹桂祛症合剂口服,经前1... 目的观察隔药灸脐法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8年3月—2019年5月山东青岛中西结合医院妇科就诊的90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成中药组、灸脐组和中药+灸脐组,每组30例。中药组给予丹桂祛症合剂口服,经前10 d给药,连续给药15 d;灸脐组给予自拟温经止痛散隔药灸脐治疗,非经期每10 d治疗1次,每个月经周期治疗3次;中药+灸脐组给予丹桂祛症合剂口服+隔药灸脐治疗。3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Cox痛经症状积分、中医症状积分、经期情绪异常积分、血清前列腺素F_(2α)(PGF_(2α))水平及凝血功能变化,统计3组疗效及药物安全性。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Cox痛经症状积分、中医症状积分、经期情绪异常积分及血清PGF_(2α)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灸脐组和中药+灸脐组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显著延长(P均<0.05),治疗过程中无不良事件发生。灸脐组中医症状积分、经期情绪异常积分均明显低于中药组(P均<0.05),中药+灸脐组Cox痛经症状积分、中医症状积分、经期情绪异常积分及血清PGF_(2α)水平均明显低于中药组和灸脐组(P均<0.05)。中药+灸脐组愈显率为63.3%(19/30),明显高于中药组和灸脐组的34.5%(10/29)和37.9%(1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隔药灸脐治疗可以有效缓解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经行腹痛,较丹桂祛症合剂治疗可以更显著改善患者经期情绪异常和凝血功能,两种治疗方案联合应用疗效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痛经 隔药灸脐疗法 丹桂祛症合剂 寒凝血瘀 心理应激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