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壳-接触模型的盾构隧道开口力学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管攀峰 郭振坤 +1 位作者 伍鹏李 柳献 《现代隧道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43-153,共11页
文章以大直径盾构隧道暗挖地铁车站工法为背景,基于壳-接触数值计算模型,采用壳单元模拟衬砌管片,可屈服弹簧模拟环纵向螺栓,并考虑环纵缝“压剪耦合”,对内支撑体系保护下的盾构隧道大尺寸开口全过程进行数值分析。文章旨在分析盾构隧... 文章以大直径盾构隧道暗挖地铁车站工法为背景,基于壳-接触数值计算模型,采用壳单元模拟衬砌管片,可屈服弹簧模拟环纵向螺栓,并考虑环纵缝“压剪耦合”,对内支撑体系保护下的盾构隧道大尺寸开口全过程进行数值分析。文章旨在分析盾构隧道衬砌管片在隧道开口全过程中的力学行为特征,研究盾构隧道在开口和拆除内支撑时的结构传力机理,确定隧道开口时管片响应受纵缝位置的影响规律以及内支撑体系的重要性,并为盾构隧道开口相关工程提供设计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隧道开口 壳-接触模型 力学机理
下载PDF
盾构隧道开口对其纵向抗弯刚度的影响试验
2
作者 黄大维 李庆 +2 位作者 彩国庆 姜浩 罗仲睿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2-170,共9页
盾构隧道建成后,由于某些功能需求而需要在盾构隧道的不同位置处开口,如两平行盾构隧道之间施工联络通道、盾构隧道底部施工暗井泵房以及盾构隧道顶部施工竖井。针对盾构隧道开口后纵向刚度降低,易发生纵向不均匀沉降或水平挠曲变形等问... 盾构隧道建成后,由于某些功能需求而需要在盾构隧道的不同位置处开口,如两平行盾构隧道之间施工联络通道、盾构隧道底部施工暗井泵房以及盾构隧道顶部施工竖井。针对盾构隧道开口后纵向刚度降低,易发生纵向不均匀沉降或水平挠曲变形等问题,设计了几何相似比为1∶10的模型盾构隧道,开展了盾构隧道不同位置开口(顶部开口、侧部开口以及底部开口3种情况)对其纵向刚度影响的试验研究。采用简支梁法,对盾构隧道不同位置开口与隧道未开口实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探究了模型隧道环缝接头张开量、开口位置张开量以及不同位置开口后对其纵向抗弯刚度的影响。对开口后隧道不同方向的抗弯刚度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当开口位置方向受压时刚度降低90.5%,开口位置方向受拉时刚度降低64.6%,隧道弯曲方向与开口位置垂直时其刚度降低42.4%;盾构隧道开口后,由于开口处环缝连接螺栓的拆除而导致盾构隧道抗弯刚度降低;相对完整的盾构隧道弯曲过程中,不同开口处对应刚度发挥作用不同,因此对盾构隧道的刚度降低程度也有所不同;盾构隧道开口后,隧道的抗弯刚度与其弯曲方向和开口相对位置相关,在盾构隧道受荷变形分析、抗震分析中应根据隧道的弯曲方向对盾构隧道抗弯刚度进行取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盾构隧道 模型试验 纵向刚度 隧道开口
原文传递
道路隧道开口自然通风研究
3
作者 蒋卫艇 郑晋丽 明岗 《隧道与轨道交通》 2018年第2期30-33,56,共5页
隧道通过自然通风口能否达到有效换气或排气,与隧道内行车状况、室外大气环境以及洞内热压等因素有关。结合相关科研,开展了探索隧道自然通风口通风有效性研究,对上海北虹路下立交隧道气流量进行现场监测和模拟仿真计算,分析了隧道开口... 隧道通过自然通风口能否达到有效换气或排气,与隧道内行车状况、室外大气环境以及洞内热压等因素有关。结合相关科研,开展了探索隧道自然通风口通风有效性研究,对上海北虹路下立交隧道气流量进行现场监测和模拟仿真计算,分析了隧道开口自然通风的功效,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开口 自然通风 现场监测 交通流量 数值模拟
原文传递
通道开口对超大直径盾构法车站结构力学行为影响研究及结构优化 被引量:10
4
作者 柳献 郭振坤 +1 位作者 伍鹏李 陈鸿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14-122,共9页
针对狭窄空间地铁车站施工困难以及明挖施工造成道路长期封堵等工程现状,提出采用顶管法结合超大直径盾构隧道暗挖地铁车站的工法。针对工法中拆除管片后,未拆除管片轴力骤降,附近纵缝剪切和抗弯性能降低的结构特性,同时也为体现管片空... 针对狭窄空间地铁车站施工困难以及明挖施工造成道路长期封堵等工程现状,提出采用顶管法结合超大直径盾构隧道暗挖地铁车站的工法。针对工法中拆除管片后,未拆除管片轴力骤降,附近纵缝剪切和抗弯性能降低的结构特性,同时也为体现管片空间力学特征,文章提出采用基于荷载-结构模式的壳-接触计算模型,研究在拆除管片和拆除内部支撑的两个关键工序中结构的整体力学性能,确定上述暗挖车站新工法隧道开口时衬砌管片、管片接缝和内支撑体系协同受力特征,并据此提出结构优化方向:①调整衬砌开口位置上部第一个纵缝,使其远离开口上边缘,可明显减小衬砌结构变形,降低该纵缝环向螺栓拉力;②建议在拆除内部支撑、完成顶管通道与盾构隧道连接之后,再施作车站中板;③顶管通道与盾构隧道衬砌实际连接形式难以确定,建议设计时取刚接、铰接包络设计;④增强衬砌环间整体性可有效控制结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直径盾构 暗挖车站 隧道开口 优化设计
下载PDF
Lake Mead Intake No. 3 被引量:2
5
作者 Jon Hurt Claudio Cimiotti 《Engineering》 SCIE EI 2017年第6期880-887,共8页
As a result of a sustained drought in the Southwestern United States, and in order to maintain existing water capacity in the Las Vegas Valley, the Southern Nevada Water Authority constructed a new deep- water intake ... As a result of a sustained drought in the Southwestern United States, and in order to maintain existing water capacity in the Las Vegas Valley, the Southern Nevada Water Authority constructed a new deep- water intake (Intake No. 3) located in Lake Mead. The project included a 185 m deep shaft, 4.7 km tunnel under very difficult geological conditions, and marine works for a submerged intake.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experience that was gained during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and the innovative solutions that were developed to handle the difficult conditions that were encountered during tunneling with a dual- mode slurry tunnel-boring machine (TBM) in up to 15 bar (l bar = l0s Pa) pressure. Specific attention is given to the main challenges that were overcome during the TBM excavation, which included the mode of operation, face support pressures, pre-excavation grouting, and maintenanc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ntake, which involved deep underwater shaft excavation with blasting using shaped charges;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nnovative over 1200 t concrete-and-steel intake structure; to the placement of the intake structure in the underwater shaft; and to the docking and connection to an intake tunnel excavated by hybrid TB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b-aqueous tunneling Tunnel-boring machine excavation Water intakes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