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46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概念隐喻视角下《京华烟云》中隐喻翻译英汉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倪锦诚 张钰 张顺生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35-39,共5页
隐喻是由一种概念映射到另一种概念的修辞手法,常用于文学作品中。林语堂的小说《京华烟云》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本研究旨在概念隐喻视角下对《京华烟云》中的隐喻进行英汉翻译对比研究,通过... 隐喻是由一种概念映射到另一种概念的修辞手法,常用于文学作品中。林语堂的小说《京华烟云》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本研究旨在概念隐喻视角下对《京华烟云》中的隐喻进行英汉翻译对比研究,通过分析小说中的隐喻表达方式和翻译方法,探讨了英汉两种语言在隐喻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和挑战。研究发现,隐喻翻译中常用的翻译方法有隐喻式隐喻翻译、移植式隐喻翻译和白描式隐喻翻译三种。译者在进行文本翻译时,需充分考虑隐喻的深层含义,以更好地传达原作的文学价值和情感,同时满足目标读者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隐 《京华烟云》 翻译理论
下载PDF
能源危机政治漫画中蓄意隐喻的批评分析——以“健康与疾病”多模态隐喻场景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赵秀凤 吴雨昕 《外语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112,共7页
本文基于蓄意隐喻理论,构建批评隐喻场景分析框架,以能源危机漫画中的“健康与疾病”隐喻场景为例,考察多模态转喻、隐喻及叙事如何通过互动,建构危机中相关行为体的角色及相互关系,蓄意传达其社会交际功能。语料分析表明,该类漫画主要... 本文基于蓄意隐喻理论,构建批评隐喻场景分析框架,以能源危机漫画中的“健康与疾病”隐喻场景为例,考察多模态转喻、隐喻及叙事如何通过互动,建构危机中相关行为体的角色及相互关系,蓄意传达其社会交际功能。语料分析表明,该类漫画主要构建了三类蓄意隐喻场景:吸毒场景、治疗场景和伤亡场景,分别对应于危机话语修辞策略中的归因策略、应对策略和趋近化策略,讽刺批评欧盟在能源问题上的错误定位、荒唐应对和灾难后果。在认知机制上,该类漫画充分调动隐喻和转喻,借助场景中的角色关系、行为、后果等叙事要素,把危机置于个体生命框架进行反讽式建构,形象抨击危机相关行为体。但该类漫画仍囿于西方中心立场,对欧洲能源供应方相关国家进行妖魔化建构,体现了西方定势思维对隐喻选择和场景设置的操控。本文的批评蓄意隐喻分析,有助于进一步推动多模态认知研究与批评话语分析的融合,也可为新兴的能源话语研究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意隐 多模态隐 场景 批评隐分析 政治漫画 能源话语
下载PDF
中国奥运冠军身份建构的隐喻模式研究——以《人民日报》(1984-2022)媒体报道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吴文婷 邹德新 经焕娟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8-108,共11页
运用Charteris-Black提出的三维批评隐喻分析框架对1984-2022年《人民日报》156篇中国奥运冠军相关报道进行话语分析,揭示奥运冠军身份建构的隐喻模式。研究发现,报道运用结构隐喻、本体隐喻和方位隐喻3种隐喻类型及其21种子类型建构了... 运用Charteris-Black提出的三维批评隐喻分析框架对1984-2022年《人民日报》156篇中国奥运冠军相关报道进行话语分析,揭示奥运冠军身份建构的隐喻模式。研究发现,报道运用结构隐喻、本体隐喻和方位隐喻3种隐喻类型及其21种子类型建构了奥运冠军的多重性身份,其中,运用战争和人体隐喻建构为国争光的英雄、旅程隐喻建构中华体育精神的践行者、动物和自然隐喻建构体育文化的传播者、文化隐喻建构中国体育事业的传承者、实体和容器隐喻建构健康生活的追求者,宣传党和国家的体育主张、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中国国家形象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隐喻模式形成的社会动因。新时代新征程背景下提出奥运冠军身份建构的优化策略:在文本层面丰富中国奥运冠军报道的语言手段,在话语层面创新中国奥运冠军话语和叙事体系,在社会层面打造中国奥运冠军品牌价值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奥运冠军 身份建构 模式 批评理论 《人民日报》
下载PDF
风险动物园(Ⅳ):基于复杂系统思维的风险隐喻事件识别与评估 被引量:1
4
作者 佟瑞鹏 胡向阳 +1 位作者 王乐瑶 韩吉祥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3-59,共7页
为有效识别与评估风险动物园中不同类型的隐喻事件,比较不同风险隐喻事件存在的差异性,基于复杂系统思维与脆性理论,分别从确定性、普遍性、周期性、稳定性、容忍性和可逆性6个维度识别分析风险隐喻事件,并基于公共安全三角形理论构建... 为有效识别与评估风险动物园中不同类型的隐喻事件,比较不同风险隐喻事件存在的差异性,基于复杂系统思维与脆性理论,分别从确定性、普遍性、周期性、稳定性、容忍性和可逆性6个维度识别分析风险隐喻事件,并基于公共安全三角形理论构建风险隐喻事件评估模型。结果表明:通过复杂系统思维对风险隐喻事件一般性的特征规律进行总结归纳与科学分类,并建立风险隐喻事件多维度定量评估模型,为风险隐喻事件管控提供应用思路和方法逻辑,同时,保证风险隐喻事件建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针对风险隐喻事件的不同认知特点,提出风险管控4P(禁止、暂停、推迟、预防)策略,为组织开展风险事件管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动物园 复杂系统 脆弱性 风险隐事件 风险评估
下载PDF
少数民族文旅产品的隐喻设计模式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周屹 韩甜甜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24-431,共8页
目的 文化旅游产品以文化为基础,以旅游产业为载体,其设计经常使用隐喻的手法。将对比模型与结构映射模式相结合,建构一个以特征为思考单位,以关系为基础,以相似性为依据的思考架构;通过相似性判断、特征提取模式和特征组合脉络图等方式... 目的 文化旅游产品以文化为基础,以旅游产业为载体,其设计经常使用隐喻的手法。将对比模型与结构映射模式相结合,建构一个以特征为思考单位,以关系为基础,以相似性为依据的思考架构;通过相似性判断、特征提取模式和特征组合脉络图等方式,建立一个适用于少数民族文旅产品的设计模式。方法 模式以少数民族文化为来源物、旅游纪念品为目标物进行设计实践,利用关系相似为架构,分解整合特征的相关元素,使其转化为一种具有隐喻性和创新性的设计方案。结果 通过相似性比较,将抽象的文化概念与具象的文化器物结合,运用提取、融合、转化等方式对隐喻目标和隐喻来源进行界定,从而开发出造型独特、功能创新且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文旅产品,为少数民族文旅产品的设计与创造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品设计 设计方法 文化旅游产品
下载PDF
闻歌见意:听觉隐喻下的西藏旅游目的地意象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杨昆 吴晓玉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16-122,共7页
旅游目的地意象感知是一个复杂过程。已有研究表明,视听感官是旅游者形成目的地意象感知的重要信息通道,但研究较多集中在经由视觉通道形成的目的地意象感知,旅游者借助听觉感官会获得怎样的感知尚不清晰。因此,本文以西藏为例,采取隐... 旅游目的地意象感知是一个复杂过程。已有研究表明,视听感官是旅游者形成目的地意象感知的重要信息通道,但研究较多集中在经由视觉通道形成的目的地意象感知,旅游者借助听觉感官会获得怎样的感知尚不清晰。因此,本文以西藏为例,采取隐喻抽取技术研究潜在入藏旅游者听到西藏相关歌曲后的旅游目的地意象感知。研究表明,目的地歌曲可以为潜在旅游者建立想象空间,通过歌曲中旋律和歌词的形象化和情绪化塑造出流动性认知意象,同时歌曲也表达了潜在旅游者对目的地的某些情结,进而唤起潜在旅游者对目的地的向往。结论进一步丰富深化了目的地意象研究,扩展了目的地意象生成的感官渠道,为旅游目的地营销、管理等实践工作提供更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觉隐 西藏 旅游目的地意象 抽取 歌曲
下载PDF
形象与态度——党的二十大报告的概念隐喻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姜波 胡豫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97-106,F0003,共11页
概念隐喻广泛存在于人类表述特殊抽象概念的话语之中,它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法,更是一种认知方式。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多次运用概念隐喻表达抽象概念。报告中的语言将理论阐释与通俗表达有机结合,既体现权威性,又不乏大众性。... 概念隐喻广泛存在于人类表述特殊抽象概念的话语之中,它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法,更是一种认知方式。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多次运用概念隐喻表达抽象概念。报告中的语言将理论阐释与通俗表达有机结合,既体现权威性,又不乏大众性。论文以党的二十大报告为语料,以概念隐喻理论为框架,运用隐喻识别程序MIPVU,考察了语料中的概念隐喻类型、分布和表达特点。研究发现,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概念隐喻的使用频率较高,类型包括旅程隐喻、建筑隐喻、军事隐喻、自然隐喻、方位隐喻和拟人隐喻,其中旅程隐喻使用频率最高。语篇通过运用不同的概念隐喻类型塑造了国家的正面形象,表达了中国人民必将团结一致、砥砺前行的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隐 党的二十大报告 源域 目标域
下载PDF
概念的跨域映射:中华民族共同体话语建构的概念隐喻及其修辞机制
8
作者 刘涛 庞宇瑶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5-136,共12页
如何对“中华民族共同体”这一抽象概念进行符号表征,隐喻提供了一种重要的修辞理念和方法。隐喻的基本修辞原理是跨域映射,即借助具体的概念域来映射抽象的概念域,以形成一种类比性的联想思维方式,从而实现新概念的知识建构。中华民族... 如何对“中华民族共同体”这一抽象概念进行符号表征,隐喻提供了一种重要的修辞理念和方法。隐喻的基本修辞原理是跨域映射,即借助具体的概念域来映射抽象的概念域,以形成一种类比性的联想思维方式,从而实现新概念的知识建构。中华民族共同体话语建构的隐喻机制主要发生在话语、语义和符号三个维度。话语维度的共同体建构主要体现为一种概念隐喻实践,代表性的知识话语是“共在”“相互依存”“多元一体”。语义维度的共同体建构依赖于某种隐喻图式的激活与发明,常见的隐喻图式包括基于家庭隐喻的“互助”概念建构、基于建筑隐喻的“连接”概念建构以及基于容器隐喻的“团结”概念建构。符号维度的共同体建构主要体现为视觉隐喻和听觉隐喻两种隐喻实践,其分别通过视觉意象的再造与声音景观的建构,创设一种通往共同体认同的图像化与声音化想象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概念隐 视觉隐 听觉隐
下载PDF
论先秦文献中时间概念的多重隐喻
9
作者 钱建成 李梦姣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9-135,共7页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善于从生活中的事物入手,用具体普遍的事物来表达不可言说的抽象概念。在认知能力有限的条件下,中国早期先民借助空间方位、客观实体实现了对抽象时间概念的具体化表达,并逐渐内化为人们对时间的自觉认知,这一实现过程...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善于从生活中的事物入手,用具体普遍的事物来表达不可言说的抽象概念。在认知能力有限的条件下,中国早期先民借助空间方位、客观实体实现了对抽象时间概念的具体化表达,并逐渐内化为人们对时间的自觉认知,这一实现过程正是隐喻作为思维方式的结果。先秦文献中对时间的隐喻主要包含对动态时间推移的表达,以及对静态历法、时令、四季节气的描述,形成“时间是空间”与“时间是客观实体”两个根本性隐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隐 空间方位 客观实体 思维
下载PDF
一种多模态隐喻数据集的构建和验证方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夏冰 杨瑞楠 +4 位作者 董玉 楚世豪 唐崇俊 葛云翔 尹家斌 《集成技术》 2024年第5期64-73,共10页
隐喻的目的是启发理解、说服他人。目前,隐喻呈现文本、图像、视频等多模态融合的趋势,因此,识别多模态信息中蕴含的隐喻语义对互联网内容安全具有研究价值。由于缺乏多模态隐喻数据集,难以建立研究模型,因此,当前学者更关注基于文本的... 隐喻的目的是启发理解、说服他人。目前,隐喻呈现文本、图像、视频等多模态融合的趋势,因此,识别多模态信息中蕴含的隐喻语义对互联网内容安全具有研究价值。由于缺乏多模态隐喻数据集,难以建立研究模型,因此,当前学者更关注基于文本的隐喻检测。针对这一不足,作者首先从图像-文本、隐喻出现、情感表达和作者意图等角度构建新型多模态隐喻数据集;其次,对数据集的标注者进行Kappa分数计算;最后,借助预训练模型和注意力机制融合图像属性特征、图像实体对象特征和文本特征,构建多模态隐喻检测模型,验证多模态数据集的质量和价值。实验结果表明:具有情感和意图表达的隐喻数据集可提升隐喻模型检测效果,多模态信息间相互关系有助于隐喻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容安全 多模态隐检测 外部知识 多模态数据集 注意力机制
下载PDF
社交媒体中“刺客”的隐喻性语义泛化
11
作者 穆军芳 朱洁 高越新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104-112,共9页
“刺客”经过认知隐喻的作用已然发生语义泛化,并成为当下流行语之一。从语义泛化的三个阶段,即语义隐喻、语义抽象以及语义泛化阶段分析“刺客”的语义泛化过程,发现其语域已经过自职业域到商品域、再到情感域的延伸,指谓范围更加宽阔... “刺客”经过认知隐喻的作用已然发生语义泛化,并成为当下流行语之一。从语义泛化的三个阶段,即语义隐喻、语义抽象以及语义泛化阶段分析“刺客”的语义泛化过程,发现其语域已经过自职业域到商品域、再到情感域的延伸,指谓范围更加宽阔,表达意义更加复杂。此外,在模因论视角下深度探讨其流行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客” 语义泛化 模因 流行语
下载PDF
社交媒体中青年表情包的文化隐喻探析
12
作者 马莲 赵英臣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9-80,共12页
当前,数字化已成为人类生存和生活方式的新表征。在“数字化生存”时代,表情包作为一种网络文化符号,因其多样性、时效性和互动性等特征获得青年青睐,是视觉文化和青年亚文化的重要载体,已成为一道重要的青年亚文化景观。表情包是青年... 当前,数字化已成为人类生存和生活方式的新表征。在“数字化生存”时代,表情包作为一种网络文化符号,因其多样性、时效性和互动性等特征获得青年青睐,是视觉文化和青年亚文化的重要载体,已成为一道重要的青年亚文化景观。表情包是青年交流互动的重要媒介,具有文化认同、情感表达、社会批判等多重文化隐喻。表情包流行背后的文化隐喻动力在于青年社交的心理需求、文化的演化和媒介环境的塑造。运用辩证思维客观评价青年表情包文化,需要释放表情包的优势效能:引导主流文化与青年亚文化的互动与融合;引导青年在拥抱社交媒介的同时链接生活世界;引导青年在网络社交中形成积极的自我认同和情感共鸣,建构高质量的社交网络;把握青年表情包的情感需求,构建青年交往的情感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表情包 文化隐 青年亚文化 高质量社交
下载PDF
秦腔唱词中中国传统文化之隐喻性
13
作者 李庆明 申海 黄勇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39-46,共8页
戏曲文化是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魅力的窗口。秦腔作为中国最古老的戏曲之一,其文学性决定了秦腔唱词蕴含丰富的隐喻和中国传统文化。本文以认知语言学概念隐喻为理论基础,从方位隐喻、本体隐喻、结构隐喻三个层面探讨秦腔唱词隐喻现象以... 戏曲文化是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魅力的窗口。秦腔作为中国最古老的戏曲之一,其文学性决定了秦腔唱词蕴含丰富的隐喻和中国传统文化。本文以认知语言学概念隐喻为理论基础,从方位隐喻、本体隐喻、结构隐喻三个层面探讨秦腔唱词隐喻现象以及中国传统文化表述之隐喻性,以更好地理解秦腔以及其他地方戏曲唱词深层的文化蕴意,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隐 秦腔唱词 中国传统文化
下载PDF
符号隐喻建构下的音声叙事——客家“埔寨火龙”仪式音声的隐喻性与文化认同
14
作者 罗钢芹 董晓梅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5-91,共7页
“埔寨火龙”是中原舞龙习俗与客家本土文化互动、交融下所形成的一种具有客家地域特色的舞龙文化,其仪式中的各类“非语言性”和“语言性”音声符号,背后隐喻了客家社会的族群历史、文化认知观念和社会结构关系。从本质上来看,“埔寨... “埔寨火龙”是中原舞龙习俗与客家本土文化互动、交融下所形成的一种具有客家地域特色的舞龙文化,其仪式中的各类“非语言性”和“语言性”音声符号,背后隐喻了客家社会的族群历史、文化认知观念和社会结构关系。从本质上来看,“埔寨火龙”仪式音声是客家人的一种“族性符号”,它隐喻了客家人的“中原文化情结”和“中原汉民身份”。但从音声符号的文本建构来看,“埔寨火龙”又是一种多重文化认同建构下的文化再造,其仪式音声的符号隐喻,折射了客家社会对族群、区域、国家的三重文化认同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埔寨火龙” 客家 仪式音声 符号隐 “族性符号” 文化认同
下载PDF
蓄意隐喻视阈下的生态话语建构:以“两山论”为例
15
作者 霍颖 王勃然 《外文研究》 2024年第1期24-29,106,共7页
生态文明建设中,隐喻性语言的使用有助于建构生态话语、生态文化和国家身份。作为隐喻研究的新视角,蓄意隐喻侧重于话语和文本的有意识性,突出隐喻的语言、思维和交流三重特性。基于蓄意隐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两山论”),探讨... 生态文明建设中,隐喻性语言的使用有助于建构生态话语、生态文化和国家身份。作为隐喻研究的新视角,蓄意隐喻侧重于话语和文本的有意识性,突出隐喻的语言、思维和交流三重特性。基于蓄意隐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两山论”),探讨了语言和生态的关系,从语言、概念和交际维度揭示了隐喻性语言如何辅助建构生态话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意隐 两山论 生态话语
下载PDF
早期儒家哲学中的教育隐喻探微
16
作者 李林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0-113,共14页
隐喻作为人类语言、认知、思维乃至“存在”中的重要议题,值得关注。基于汉字的独特表意系统,早期儒家以仁义为依归,以“成人”为宗旨,借助内发扩充和外铄转化诸种譬喻,殊途同归地辨析人接受教育而“作善”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儒家教育... 隐喻作为人类语言、认知、思维乃至“存在”中的重要议题,值得关注。基于汉字的独特表意系统,早期儒家以仁义为依归,以“成人”为宗旨,借助内发扩充和外铄转化诸种譬喻,殊途同归地辨析人接受教育而“作善”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儒家教育隐喻中常用的玉、水、木及禾四类典型意象,皆具鲜明的自然属性及农耕特色,被借以讨论教育活动作用的对象及预期的理想。在过程层面,儒家借助诸如染色、熏香、品味、射箭,以及绳墨、规矩、影子、回声等隐喻,揭示教育的渐进、隐微、互动及规范等特征,同时呈现儒家教育重视具身经验、强调反身而诚的特征。儒家将“教-育”与“学-习”可能达至的趣妙境界、理想人格的完成以及良善秩序的实现,进行关联性的整体论述,乃至揭示教育这种世俗活动中所蕴含的“内在超越”可能。隐喻语言有其不足,却又普遍泛在。教育研究应当舍离以神秘或鄙弃态度对待隐喻,尝试超越客观主义和主观主义的二元对立,从经验主义的角度切入,审视教育隐喻的指称内涵、生发机理及运用效果,同时留意辨析其内在限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哲学 教育隐 语言 意味 认知 思维
下载PDF
汉语流行语跨语域使用的隐喻认知及其英译赏析
17
作者 吴书芳 崔俊阁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45-48,共4页
词语的跨语域使用是隐喻认知的表现形式之一。本文以部分汉语流行语为例,分析了其隐喻形成机制,并从原语概念自身内涵特征及其关联因素等多种层面探讨了对它们的不同译法。
关键词 汉语流行语 关联因素 翻译
下载PDF
从“隐喻”母题到“隐逸”主题——以《二十四史·隐逸列传》为分析路径
18
作者 赫云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7-114,共8页
《二十四史·隐逸列传》是分析中国传统山水画“隐逸”主题的重要文献。尽管山水画的形态、风格固然众多,但图像的母题却是解读和阐释山水画主题的重要依据。如渔父、樵夫、蓧杖人等核心母题,具有隐喻性的文化特征,指向了隐逸主题... 《二十四史·隐逸列传》是分析中国传统山水画“隐逸”主题的重要文献。尽管山水画的形态、风格固然众多,但图像的母题却是解读和阐释山水画主题的重要依据。如渔父、樵夫、蓧杖人等核心母题,具有隐喻性的文化特征,指向了隐逸主题。不同的母题(母题意象)组合,可能显现不一样的隐逸主题。母题的在场以及主题的出场,在不同时空的认知场域中有不同的结构与方式。有些母题可能是原隐喻的转喻,既是隐逸叙事的主题表达的依据,也是认定隐士身份的辅助性母题,如渔船、岩穴、茅舍、枯松、童子等母题。因而,核心母题与辅助性母题的配置与逻辑结构,构成山水画的隐逸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题 主题 隐逸 山水画
下载PDF
风险动物园(Ⅴ):基于文化认同的风险隐喻理论实践与启示
19
作者 佟瑞鹏 胡向阳 +1 位作者 尹雪晨 杨昂滨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16,共7页
为加强理解风险动物园在风险文化建设中的贡献,挖掘其实践和应用价值,基于文化认同理论探索风险动物园的文化认同机制与实践路径。风险动物园作为风险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其文化认同路径同样遵循风险文化认同体系框架,从个体与群体2个... 为加强理解风险动物园在风险文化建设中的贡献,挖掘其实践和应用价值,基于文化认同理论探索风险动物园的文化认同机制与实践路径。风险动物园作为风险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其文化认同路径同样遵循风险文化认同体系框架,从个体与群体2个方面介绍风险动物园文化认同体系。结果表明:个体认同沿着价值认同→情感认同→行为认同的路径而递进式展开;群体认同沿着风险理念→风险沟通→风险参与的路径层进式展开。文化认同是开展风险动物园实践应用的基础,风险动物园实践应用框架应按照文化认同体系展开,通过打造线上与线下结合、专业性与传播性并重的科普推广平台,积极引导个体塑造健康的风险意识,引领群体营造良好的风险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动物园 文化认同 风险隐理论 风险意识 风险文化
下载PDF
风险动物园(VI):黑天鹅的隐喻溯源、嬗变历程与研究展望
20
作者 佟瑞鹏 梁梵洁 +1 位作者 孟子尧 王益艳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19,共10页
为防范黑天鹅带来的不确定性风险和极端影响,在隐喻理论视角下深入研究黑天鹅的溯源、嬗变与展望。首先,从历史源流与发展态势2方面,采用概念整合理论分析黑天鹅风险隐喻的认知构建机制,总结黑天鹅总体发展态势,在此基础上划分黑天鹅创... 为防范黑天鹅带来的不确定性风险和极端影响,在隐喻理论视角下深入研究黑天鹅的溯源、嬗变与展望。首先,从历史源流与发展态势2方面,采用概念整合理论分析黑天鹅风险隐喻的认知构建机制,总结黑天鹅总体发展态势,在此基础上划分黑天鹅创建奠基、探索发展、创新完善3个重要嬗变阶段,提出数智赋能背景下黑天鹅的研究困境与未来展望。研究结果表明:黑天鹅的风险隐喻含义是具有稀有性、偶发性,出人意料且无法预测,并产生极端负面影响的风险事件;黑天鹅风险隐喻的发展将进入数量波动变化的理论分化阶段,研究方向应从泛化应用到精准应用、从单一风险到复合风险、从孤岛研究到群体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动物园 黑天鹅 风险隐 嬗变历程 概念整合 不确定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