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骈文的隶事用典与国人的尚古意识和崇经征圣传统
- 1
-
-
作者
王艳平
-
机构
安徽大学公安学院
-
出处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42-42,37,共2页
-
文摘
用典,古人也叫用事,在先秦的古籍中已现端倪,但那只是修辞手法,却并非文体特点.只有魏晋以后,骈文正式出现,才开始襞积典事,炼词铸句,一句一典,精加雕琢,"用旧合机,不啻自其口出",达到自然高妙,博雅含蓄的艺术效果.
-
关键词
骈文
隶事用典
尚古意识
崇经征圣传统
中国
经学
文化
-
分类号
G12
[文化科学]
B94
[哲学宗教—宗教学]
-
-
题名关于宋代骈文用典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
- 2
-
-
作者
施懿超
-
机构
浙江理工大学文化传播学院
-
出处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3-37,共5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项目"宋代骈文研究"(09BZW028)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用典,是骈文的基本文体特征之一,骈文创作离不开用典,而骈文批评更是少不了评论骈文的用典。作诗利用典故是常识,《文镜秘府论》南卷《论文意》:“凡作诗之人,皆自抄古今诗语精妙之处,名为‘随身卷子’,以防苦思。”作文同样要利用典故,钟涛对六朝骈文用典有自己的看法,在其专著《六朝骈文形式及其文化意蕴》中指出:“六朝诗歌中,隶事仅是一种修辞手法,而在多数六朝骈文中,隶事用典则具有结构意义,应该说是一种表达方式。
-
关键词
《六朝骈文形式及其文化意蕴》
隶事用典
《文镜秘府论》
宋代
文体特征
六朝诗歌
修辞手法
结构意义
-
分类号
I207.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古诗词鉴赏漫谈
被引量:1
- 3
-
-
作者
李智仁
-
机构
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
-
出处
《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5期52-52,共1页
-
文摘
鉴赏在诗词是一种审美精神活动 ,是了解古人生活、听取古人心声、探得古人脉搏和古人进行心灵交流的重要手段。古诗词的鉴赏是一个由外至里 ,由浅入深 ,由粗渐精的无尽过程 ,在赏析中 ,会使我们开拓视野 ,扩展知识 ,提高修养。古诗词中含蓄、隶事用典等表现方法是诗词作者的重要艺术形式 ,也是鉴赏者提高鉴赏水平的重要途径。
-
关键词
古诗词
鉴赏
含蓄
隶事用典
-
分类号
I207.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骈:诗别是一家——试论李商隐“以骈文为诗”
- 4
-
-
作者
张振谦
-
机构
中山大学中文系
-
出处
《船山学刊》
2006年第4期152-154,共3页
-
文摘
“以骈文为诗”是李商隐诗歌的重要特征,这种骈文化特征表现在:语言句式的骈偶化;隶事用典的工稳化;词汇辞藻的华丽化等。这些诗歌的骈文化特征既与李商隐擅长骈文和唯美诗风关系密切,又与道教文化的诗性特征紧密相关。同时,其诗的骈化不仅影响晚唐、宋初诗坛,而且有开启唐宋婉约词之功。
-
关键词
李商隐
诗歌
骈文
别是一家
文化特征
特征表现
隶事用典
诗性特征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新书架
- 5
-
-
-
出处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31-31,共1页
-
文摘
骆宾王诗评注
作者骆祥发
北京出版社1989年8月出版作者十多年来潜心研究骆宾王,继与杨柳先生合著《骆宾王评传》(北京出版社1987年出版)之后,现在又把骆宾王现存的130多首诗赋加以评注。全书共27万多字,先注后评。"注释"力求简明。鉴于骆诗善于隶事用典的特点,
-
关键词
北京出版社
书架
骆宾王
隶事用典
诗赋
评注
作者
评传
-
分类号
G236
[文化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