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末直隶高等农业教育发展考略——以直隶农务学堂发展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马翠花 《农业考古》 2015年第4期276-279,共4页
清朝末年农业教育在全国开始萌芽和发展,出现了近代意义上的专门的农业学堂。直隶地区是当时中国创办农业高等教育最早的省份之一。直隶农务学堂作为我国最早实施高等农业教育的院校,它的创办及发展对直隶乃至全国近代农业的发展,在推... 清朝末年农业教育在全国开始萌芽和发展,出现了近代意义上的专门的农业学堂。直隶地区是当时中国创办农业高等教育最早的省份之一。直隶农务学堂作为我国最早实施高等农业教育的院校,它的创办及发展对直隶乃至全国近代农业的发展,在推动近代先进农业技术知识的推广和传播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 隶农务学堂 高等农业教育
下载PDF
从罗马隶农制的趋向性看西欧封建化的特殊性
2
作者 赵小石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63-67,共5页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社会形态的过渡性和社会历史的连续性的统一。封建社会是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社会形态,与中国封建社会占主导地位的地主土地占有制形式有所不同,西欧封建社会占主导地位的是领主土地占有制。这一差异,深深地受制...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社会形态的过渡性和社会历史的连续性的统一。封建社会是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社会形态,与中国封建社会占主导地位的地主土地占有制形式有所不同,西欧封建社会占主导地位的是领主土地占有制。这一差异,深深地受制于中西方古代的奴隶社会,钟深刻地影响着此后中西方资本主义因素的产生发展。西欧封建领主土地占有制可以在罗马奴隶社会中找到它的胚芽,这个胚芽就是古代罗马共和(末期)——帝国时期的隶农制。本文试图通过对罗马隶农制趋向性的分析,看其对西欧封建化进程的某些潜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奴隶社会 中国封建社会 奴隶制 奴隶主 封建国家 封建制度 西欧封建化 隶农 土地占有制 地主
下载PDF
清末直隶农务总会与农业改良述论 被引量:1
3
作者 汪海清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43-147,共5页
1907年7月成立的直隶农务总会,是我国近代成立最早的农会组织。它的诞生既是清末全国农业生产的衰微、实业救国人士的倡导、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吁请以及清廷"新政"的实行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又是与该省"地瘠民贫"、... 1907年7月成立的直隶农务总会,是我国近代成立最早的农会组织。它的诞生既是清末全国农业生产的衰微、实业救国人士的倡导、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吁请以及清廷"新政"的实行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又是与该省"地瘠民贫"、"京畿重地"以及"新政权舆之地"有着直接的关系。直隶农务总会的基本特点是对申请入会者无任何限制;会员等级分类较为详细;会务经费主要依靠自己筹措等。该会主要开展了编辑农报、翻译农书;开办农业试验场、举行农产品评会;开垦荒地、兴修水利、植树造林;开展调查研究;受理调解民事纠纷等较为广泛的农事活动。其对于清末各地农会组织的广泛兴起、推动近代中国的农业改良步伐,具有前驱先行的作用。但由于其受到官府监督、绅商控制以及经济实力等方面的限制,因此对于推动近代中国农业发展方面的作用又是非常有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朝末年 隶农务总会 农业改良
下载PDF
罗马帝国晚期隶农地位初探
4
作者 李英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 2006年第4期92-94,共3页
一方面由于大庄园的发展,许多自耕农失去了土地,不得不租种别人的土地维持生活;另一方面则是奴隶制经济的危机,奴隶主为了缓解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和提高劳动生产率而越来越多地把土地租给了失地的隶农。于是,隶农在农业生产中也逐渐取代... 一方面由于大庄园的发展,许多自耕农失去了土地,不得不租种别人的土地维持生活;另一方面则是奴隶制经济的危机,奴隶主为了缓解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和提高劳动生产率而越来越多地把土地租给了失地的隶农。于是,隶农在农业生产中也逐渐取代奴隶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尽管隶农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更加重要了,但他们的物质经济条件却在恶化,他们的人身法律地位也下降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隶农 罗马帝国晚期 地位
下载PDF
罗马帝国后期隶农经济的发展及其影响
5
作者 哈全安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2期66-70,共5页
罗马帝国后期,社会经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何看待这个变化,学术界争论已久,众说纷纭。本文拟从隶农经济的发展入手,对罗马帝国后期社会经济的变化做一初步的探讨,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隶农最早出现于公元前二世纪。罗马共和国后期,... 罗马帝国后期,社会经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何看待这个变化,学术界争论已久,众说纷纭。本文拟从隶农经济的发展入手,对罗马帝国后期社会经济的变化做一初步的探讨,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隶农最早出现于公元前二世纪。罗马共和国后期,隶农是一种自由的佃农。他们主要以租种土地为生,向土地所有者缴纳一定数虽的地租。租期一般为五年,期满之后可以另寻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隶农 学术界争论 土地所有者 古代罗马 帝国时期 安敦尼 奥古斯都 戴克里先 超经济强制 罗马皇帝
下载PDF
《国语》“隶农”解
6
作者 赵伯雄 《历史教学(下半月)》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53-53,共1页
《国语·晋语一》载:“吾观君夫人也,若为乱,其犹隶农也。虽获沃田而勤易之,将不克飨,为人而已。”按先秦典籍中“隶农”二字连言,仅此一见。现代学者多把“隶农”理解为一种阶级身份。有人说这是一种农业奴隶,也有人说这是一种依... 《国语·晋语一》载:“吾观君夫人也,若为乱,其犹隶农也。虽获沃田而勤易之,将不克飨,为人而已。”按先秦典籍中“隶农”二字连言,仅此一见。现代学者多把“隶农”理解为一种阶级身份。有人说这是一种农业奴隶,也有人说这是一种依附农民,或者是有奴隶色彩的农奴。其实这都是误解。首先从语法上看,《国语》中的“隶农”不是一个名词,而是一个主谓结构。“农”在这里是一个动词,意为“耕作”,“隶农”就是“隶从事耕作”。上引《国语》原文是一个比喻,译为今语当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隶农 《国语》 先秦典籍 君夫人 主谓结构 二字 现代学者 晋语 依附农民 食货志
原文传递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创刊年代考 被引量:8
7
作者 黄金祥 姚远 李川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04-106,114,共4页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河北农业大学前身—直隶农务学堂诞生,经几易其名,于1958年更名为河北农业大学至今。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直隶高等农业学堂时期创办了《北直农话报》,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更名为《直隶农务官报》,中华民国七年(19...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河北农业大学前身—直隶农务学堂诞生,经几易其名,于1958年更名为河北农业大学至今。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直隶高等农业学堂时期创办了《北直农话报》,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更名为《直隶农务官报》,中华民国七年(1918)改出《农学月刊》,中华民国十七年(1928)易名为《河大农刊》,中华民国二十三年(1934)更名为《河北通俗农刊》,中华民国二十四年(1935)易名为《河北农林学刊》,1948年更名为《河北农学院研究专刊》,1959年更名为《河北农业大学学报》至今。《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前身诸刊都与现时的《河北农业大学学报》有着一脉相承的历史渊源,各刊之间联系紧密,连续性、继承性强。因此,《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的创刊时间应追溯至1905年创办的《北直农话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直农话报》 《直隶农务官报》 《农学月刊》 《河北通俗农刊》 《河北农林学刊》 《河北农学院研究专刊》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创刊年代考
下载PDF
拜占庭帝国土地关系述评 被引量:2
8
作者 庞国庆 《世界历史评论》 2021年第1期93-107,292,293,共17页
拜占庭各个时期的土地关系存在诸多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在拜占庭早期,土地劳动者中出现了新的"隶农"阶层,他们源于自由农地位的下降和奴隶地位的上升。自由农群体依然存在,他们和隶农遭受诸多剥削,逐渐依附于大地主阶层。拜... 拜占庭各个时期的土地关系存在诸多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在拜占庭早期,土地劳动者中出现了新的"隶农"阶层,他们源于自由农地位的下降和奴隶地位的上升。自由农群体依然存在,他们和隶农遭受诸多剥削,逐渐依附于大地主阶层。拜占庭统治者为了保证税收资源,打击大地主吞并土地的行为。地主与农民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以及中央政府与大地主阶层为了争夺土地资源而发生的矛盾,贯穿于整个拜占庭历史。围绕土地关系,拜占庭中晚期分别出现了军区制和普罗尼亚制。在拜占庭中期,军区制造就"军役地产"、农兵阶层和军事贵族,但军役地产逐渐聚集于军事贵族手中,导致军区制瓦解。在拜占庭晚期,普罗尼亚地产是连接帝国与农民的媒介,普罗尼亚地产所有者向帝国提供军役和税赋,同时对地产上的农民具有支配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拜占庭 土地关系 隶农 军区制 普罗尼亚制
下载PDF
中古拜占庭农业若干问题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胡长江 《农业考古》 2015年第1期327-331,共5页
拜占庭的农业生产如同拜占庭国家一样,是晚期罗马帝国直接、不间断的继承体。拜占庭国家早期的农业生产,不管是村庄的组织管理,还是农业制度上都具有明显的罗马特征。拜占庭国家的农业生产与国家政治和经济生活密切相关,农业制度的变化... 拜占庭的农业生产如同拜占庭国家一样,是晚期罗马帝国直接、不间断的继承体。拜占庭国家早期的农业生产,不管是村庄的组织管理,还是农业制度上都具有明显的罗马特征。拜占庭国家的农业生产与国家政治和经济生活密切相关,农业制度的变化也正是国家政治需要和经济发展在农业生产领域内的反映,农业制度的转变是适应国家不同时期发展需要逐渐形成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拜占庭帝国 农业 隶农 军区制 普罗尼亚制度
下载PDF
“奴隶革命”在西欧社会历史变革中起了决定作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昌福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1期136-146,共11页
公元476年,在奴隶革命和蛮族入侵的联合打击下,西部罗马帝国崩溃;从此开始了西欧封建时代的新纪元。关于推动西欧社会更迭的决定性力量到底是什么,史学界的意见颇不一致:一种意见认为是奴隶革命;另一种意见则归结为蛮族入侵的结果。我... 公元476年,在奴隶革命和蛮族入侵的联合打击下,西部罗马帝国崩溃;从此开始了西欧封建时代的新纪元。关于推动西欧社会更迭的决定性力量到底是什么,史学界的意见颇不一致:一种意见认为是奴隶革命;另一种意见则归结为蛮族入侵的结果。我是赞同前一种意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奴隶革命 西罗马帝国 决定作用 土地所有者 奴隶制生产方式 西欧社会 大地产 日耳曼人 隶农 历史变革
下载PDF
试论历史的横向发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景华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4期56-61,共6页
当今人类世界已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世界,这是一个谁也不会否认的客观现实,但同样也不可否认,这个整体世界不是一开始就存在的,而是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所产生的结果。换言之,人类社会是从各个分散的、孤... 当今人类世界已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世界,这是一个谁也不会否认的客观现实,但同样也不可否认,这个整体世界不是一开始就存在的,而是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所产生的结果。换言之,人类社会是从各个分散的、孤立的居民点的历史,逐渐发展成整体世界的历史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12页)。人类社会的这一总体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向发展 世界史 纵向发展 人类社会 人类世界 社会单位 卷第 隶农 大地产制 古埃及文明
下载PDF
袁世凯与中国资本主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唐克敏 《近代中国》 1994年第1期297-330,共34页
在清末大吏中,袁世凯是最早赞成维新之人,又是最先出卖维新之人;他办理新政最有成效,被清廷倚为重臣,但又亲手逼清帝退位,出任中华民国第一任大总统;他拥护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却又将共和推入血泊之中,成为'洪宪'皇帝。这样一个... 在清末大吏中,袁世凯是最早赞成维新之人,又是最先出卖维新之人;他办理新政最有成效,被清廷倚为重臣,但又亲手逼清帝退位,出任中华民国第一任大总统;他拥护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却又将共和推入血泊之中,成为'洪宪'皇帝。这样一个政治上变幻多端的人物在经济方面作何表现,我们不妨探个究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资本主义 农商 变幻多端 清帝退位 隶农务总会 开放门户 工商业发展 机器制造 银元局 绅商
下载PDF
西罗马帝国后期奴隶制危机的表现
13
作者 李悦 《神州》 2012年第15期53-54,共2页
西罗马帝国后期,奴隶制生产方式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在公元3世纪左右爆发了3世纪危机,隶农制发展,统治集团内部纷争不断,奴隶、隶农不断爆发起义,帝国政府目益加重暴政和赋税,帝国大厦分崩离析。五世纪,西罗马帝国在内部奴... 西罗马帝国后期,奴隶制生产方式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在公元3世纪左右爆发了3世纪危机,隶农制发展,统治集团内部纷争不断,奴隶、隶农不断爆发起义,帝国政府目益加重暴政和赋税,帝国大厦分崩离析。五世纪,西罗马帝国在内部奴隶起义和外部蛮族入侵的联合打击下很快崩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隶农 西罗马帝国 奴隶制危机
下载PDF
晋语辨正
14
作者 徐仁甫 《晋阳学刊》 1984年第2期78-82,共5页
太史公说,“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国语》有韦昭注,可以帮助后人懂读《国语》;其有疑义,余作辨正;兹录《晋语九卷》之辨正,以就正于广大读者,幸指谬误。笔者一九八三年十二月二十日于成都[晋语一] 一、隶农韦注;隶,今之徒也。按隶农... 太史公说,“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国语》有韦昭注,可以帮助后人懂读《国语》;其有疑义,余作辨正;兹录《晋语九卷》之辨正,以就正于广大读者,幸指谬误。笔者一九八三年十二月二十日于成都[晋语一] 一、隶农韦注;隶,今之徒也。按隶农为农奴。农奴,奴隶之耕田而不自由者。徐元诰谓犹庸耕者,非也。庸耕尚有自由,农奴则失自由者。故下文曰,“虽获沃田而勤易之将不克乡,为人而己。”岂非不自由乎! 二、骊姬请使申生主曲沃,以速悬。虞御史云,速,疾也,县,缢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语 辨正 左传 不自由 国语 农奴 下句 太史公 隶农 疑义
下载PDF
关于“奴隶革命”和“蛮族入侵”在西欧社会历史变革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昌福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4期1-13,共13页
四世纪未,正当罗马帝国在奴隶革命的烈火中即将倾塌的时候,大批蛮族越过多瑙河,大举入侵,给予奴隶主政权以最后的冲击。476年,在奴隶革命和蛮族入侵的联合打击下,西部罗马帝国崩溃;从此开始了西欧封建时代的新纪元。关于推动西欧社会更... 四世纪未,正当罗马帝国在奴隶革命的烈火中即将倾塌的时候,大批蛮族越过多瑙河,大举入侵,给予奴隶主政权以最后的冲击。476年,在奴隶革命和蛮族入侵的联合打击下,西部罗马帝国崩溃;从此开始了西欧封建时代的新纪元。关于推动西欧社会更迭的这一巨大变革的决定性力量到底是什么,史学界的意见颇不一致:一种意见认为是奴隶革命;另一种意见则归结为蛮族入侵的结果。我是赞同前一种意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奴隶革命 西罗马帝国 土地所有者 奴隶制生产方式 奴隶主 西欧社会 大地产 隶农 日耳曼人 历史变革
下载PDF
在古典社会基础上的政治更新——公元5至7世纪东罗马帝国政治体制的拜占廷化
16
作者 马驰原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1期31-35,共5页
公元5—7世纪是古典文明世界历史的巨变时代,代表着光辉古典文明的称霸地中海数个世纪的罗马帝国业已成为过去,奴隶制已衰落不堪,“帝国境内弥漫着强烈的不满情绪,奴隶、科洛尼(隶农)、城市贫民的起义,军队的反叛,统治阶级内部的争斗和... 公元5—7世纪是古典文明世界历史的巨变时代,代表着光辉古典文明的称霸地中海数个世纪的罗马帝国业已成为过去,奴隶制已衰落不堪,“帝国境内弥漫着强烈的不满情绪,奴隶、科洛尼(隶农)、城市贫民的起义,军队的反叛,统治阶级内部的争斗和密谋充斥着首都和遥远的行省,帝国昔日对外辐射出的光辉也被死亡的阴霾所笼罩”。旧的古典文明世界正向着新的中世纪时代过渡。这种过渡在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拜占廷 古典文明 洛尼 查士丁尼 隶农 奥古斯都 伊利里亚 戴克里先 哥特人 共和政体
下载PDF
略论日耳曼民族大迁徙的原因
17
作者 叶洵灶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2期82-86,共5页
公元四至六世纪是西欧社会大动荡时期,也是西欧历史的伟大转折时期。这时,奴隶制的生产关系已经不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新的生产关系已在罗马帝国内萌芽。同时,处在原始社会解体和向阶级社会过渡的日耳曼人,大规模地进入罗马帝国境内... 公元四至六世纪是西欧社会大动荡时期,也是西欧历史的伟大转折时期。这时,奴隶制的生产关系已经不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新的生产关系已在罗马帝国内萌芽。同时,处在原始社会解体和向阶级社会过渡的日耳曼人,大规模地进入罗马帝国境内,和帝国内风起云涌的奴隶、隶农起义相结合,给东罗马帝国以沉重打击,并一举摧毁了西罗马帝国,在西欧建立了一系列“蛮族”王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罗马帝国 日耳曼人 大迁徙 西罗马帝国 民族 奴隶制 生产关系 隶农 生产力发展 匈奴人
下载PDF
也谈希洛特制度问题
18
作者 胡景平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3期100-104,共5页
希洛特的阶级属性,作为史学界长期以来争论不休,而又悬而未决的问题,一直受到国内外史学界的瞩目。因为关于这一问题的探讨早已超出了希洛特制度的本身,而涉及到奴隶制社会和封建制社会一系列的重大理论问题。本文将从奴隶、隶农、农奴... 希洛特的阶级属性,作为史学界长期以来争论不休,而又悬而未决的问题,一直受到国内外史学界的瞩目。因为关于这一问题的探讨早已超出了希洛特制度的本身,而涉及到奴隶制社会和封建制社会一系列的重大理论问题。本文将从奴隶、隶农、农奴的相互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洛 斯巴达人 隶农 美塞尼亚 洛特 阶级属性 来库古 克里斯提尼 伯罗奔尼撒战争 希腊历史
下载PDF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开发学生智力的作法和体会
19
作者 杨文斌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3期133-136,140,共5页
一、点面结合、纵横贯通,帮助学生全面完整地掌握基础知识几年来,我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首先比较注意教材内容的点面结合。例如:唐朝这一部分,教材分六节讲唐朝前期的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由盛到衰的转变,唐末农民战争和唐朝... 一、点面结合、纵横贯通,帮助学生全面完整地掌握基础知识几年来,我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首先比较注意教材内容的点面结合。例如:唐朝这一部分,教材分六节讲唐朝前期的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由盛到衰的转变,唐末农民战争和唐朝的文化。从唐在封建社会的地位讲,处于繁荣发展的高潮.是封建社会所谓三大盛世之一,显然属于古代史的重要教材,这六点都应弄清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末农民战争 唐在 中学历史教学 民族关系 对外关系 学生智力 革命力量 资本主义道路 世界史 隶农
下载PDF
论拜占廷帝国封建化之成因
20
作者 许鸿棣 《宝鸡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2期75-80,共6页
拜占廷帝国是以古希腊、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文明区域历史最悠久的大帝国,是古代希腊、罗马文明的直接继承者,又是传播古典文明的中心地。公元四至五世纪,在人民起义和蛮族大迁徙的双重浪潮冲击下,已趋腐朽的西罗马奴隶制大帝围迅速瓦解... 拜占廷帝国是以古希腊、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文明区域历史最悠久的大帝国,是古代希腊、罗马文明的直接继承者,又是传播古典文明的中心地。公元四至五世纪,在人民起义和蛮族大迁徙的双重浪潮冲击下,已趋腐朽的西罗马奴隶制大帝围迅速瓦解。而以君士坦丁堡为新都的拜占廷帝国,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雄厚的经济文化基础和完整的政治官僚体系、在历经同样的内忧外患的冲击下,却能屹立千载,其原因在于帝国奴隶制社会在漫长封建化过程中有它自身的成因和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拜占廷帝国 封建化 蛮族大迁徙 古典文明 隶农 拜占廷文化 查士丁尼 人民起义 官僚体系 立奥三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