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型壳加热温度对单晶高温合金显微组织及“雀斑”形成的影响
1
作者 王志成 李嘉荣 +2 位作者 刘世忠 杨万鹏 王效光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4期1191-1203,共13页
利用所设计的阶梯试样进行定向凝固试验和模拟,研究定向凝固过程型壳加热温度对单晶高温合金铸件显微组织和“雀斑”形成的影响。分析糊状区的温度场及形貌。结果表明,升高型壳加热温度,一次和二次枝晶间距减小,糊状区液相的渗透率和对... 利用所设计的阶梯试样进行定向凝固试验和模拟,研究定向凝固过程型壳加热温度对单晶高温合金铸件显微组织和“雀斑”形成的影响。分析糊状区的温度场及形貌。结果表明,升高型壳加热温度,一次和二次枝晶间距减小,糊状区液相的渗透率和对流通道的宽度降低,“雀斑”形成倾向性降低,“雀斑”宽度减小,“雀斑”区域枝晶碎片减少。此外,随着型壳加热温度的升高,糊状区液相冷却速率增加,糊状区熔体的冷却时间减少,液体流动对枝晶的破碎程度得到削弱,这进一步降低单晶高温合金铸件“雀斑”形成的倾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晶高温合金 雀斑形成 型壳加热温度 定向凝固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单晶高温合金定向凝固雀斑形成倾向液相密度差判据
2
作者 姜卫国 韩东宇 +3 位作者 董琳 李相伟 李凯文 李强 《稀有金属》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113-1121,共9页
提出并采用合金熔体与枝晶间液体在液相线温度的密度差值用于预测单晶雀斑形成倾向。采用高速凝固工艺(HRS)及籽晶法制备一次枝晶取向为[001]的单晶高温合金试棒,统计了不同合金的雀斑平均总长度及一次枝晶间距,测量了不同合金的凝固温... 提出并采用合金熔体与枝晶间液体在液相线温度的密度差值用于预测单晶雀斑形成倾向。采用高速凝固工艺(HRS)及籽晶法制备一次枝晶取向为[001]的单晶高温合金试棒,统计了不同合金的雀斑平均总长度及一次枝晶间距,测量了不同合金的凝固温度区间及枝晶间区域成分,利用JMatPro软件计算母合金成分与枝晶间区域成分随温度变化的密度值。结果表明:不同成分单晶高温合金一次枝晶间距及合金凝固区间差别较大,一次枝晶间距与凝固温度范围与雀斑形成倾向不呈现线性关系;合金熔体(成分与母合金成分相同)与枝晶间液体(成分与枝晶间区域成分相同)在液相线温度的密度差与雀斑形成倾向呈较好的线性关系,采用该液相密度差值可以预判雀斑形成倾向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晶高温合金 定向凝固 雀斑形成倾向 密度差
原文传递
一种基于镍基高温合金成分的雀斑预测模型 被引量:5
3
作者 包超君 李振锋 +1 位作者 刘锋 江亮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98-1007,共10页
针对当前雀斑判据在合金成分上存在的不足,构建一个基于高温合金成分的雀斑预测模型并对其进行了验证。通过对合金各元素的密度溶质膨胀系数β和密度温度膨胀系数βT的计算,定量分析其在凝固过程中对糊状区液相密度的影响。通过定义一... 针对当前雀斑判据在合金成分上存在的不足,构建一个基于高温合金成分的雀斑预测模型并对其进行了验证。通过对合金各元素的密度溶质膨胀系数β和密度温度膨胀系数βT的计算,定量分析其在凝固过程中对糊状区液相密度的影响。通过定义一个雀斑形成倾向因子P,量化各个元素对雀斑形成的影响大小。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一个虑及合金成分的雀斑预测模型,该模型可以预测不同组分的合金和雀斑形成之间影响规律。3种不同来源的k值(如实验值、二元合金相图和Thermo-Calc计算的平衡分配系数)被代入该模型计算,验证哪种k值能更好地预测雀斑形成。结果表明:基于二元合金相图的k值,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拟合较差,其线性拟合优度R2最大时仅为0.4;而采用实验和Thermo-Calc的k值,拟合较好,v2最大值分别达到0.87和0.95。最后,计算SX系列合金的P值,结果显示:单位含量的Hf元素对雀斑有最强的抑制作用,Ta元素的抑制作用次之;Al、Re元素对雀斑有较强的促进作用,W元素的促进作用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雀斑 高温合金 成分 雀斑形成倾向因子 平衡分配系数 预测模型
下载PDF
Macrosegregation and thermosolutal convection-related freckle formation in directionally solidified Sn−Ni peritectic alloy in crucibles with different diameters 被引量:3
4
作者 Peng PENG Sheng-yuan LI +2 位作者 Wan-chao ZHENG Li LU Shu-dong ZHOU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10期3096-3104,共9页
Different from other alloys,the observation in this work on the dendritic mushy zone shows that the freckles are formed in two different regions before and after peritectic reaction in directional solidification of Sn... Different from other alloys,the observation in this work on the dendritic mushy zone shows that the freckles are formed in two different regions before and after peritectic reaction in directional solidification of Sn−Ni peritectic alloys.In addition,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dendritic morphology is influenced by the temperature gradient zone melting and Gibbs−Thomson effects.A new Rayleigh number(Ra_(P))is proposed in consideration of both effects and peritectic reaction.The prediction of Ra_(P) confirms the freckle formation in two regions during peritectic solidification.Besides,heavier thermosolutal convection in samples with larger diameter is also demonstr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eckle formation directional solidification thermosolutal convection dendritic solidification Sn−Ni peritectic alloy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