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豆天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和雀纹天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光解酶基因的功能鉴定 被引量:4
1
作者 朱姗颖 吴晓倩 +2 位作者 葛娇娇 何华纲 王文兵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99-1303,共5页
为研究豆天蛾核型多角体病毒(Clbi NPV)和雀纹天蛾核型多角体病毒(Thja NPV)的光解酶是否具有修复由紫外线辐射引起的DNA损伤的功能,本试验分析了2种光解酶基因对大肠杆菌和家蚕(Bm)细胞抵御紫外线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来源于Thja NPV... 为研究豆天蛾核型多角体病毒(Clbi NPV)和雀纹天蛾核型多角体病毒(Thja NPV)的光解酶是否具有修复由紫外线辐射引起的DNA损伤的功能,本试验分析了2种光解酶基因对大肠杆菌和家蚕(Bm)细胞抵御紫外线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来源于Thja NPV的野生型光解酶基因(Thjaphr)的表达显著提高了大肠杆菌的光修复能力,而来源于Clbi NPV的突变型光解酶基因(Clbiphr)没有光修复功能。在紫外线处理的Bm细胞中,野生型及突变型光解酶基因均没有表现出光修复活性。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Thjaphr及Clbi NPV光解酶基因大的开放阅读框(Clbiphr2)定位于家蚕细胞的细胞核,小的开放阅读框(Clbiphr1)仅在细胞质中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杆状病毒 天蛾型多病毒 天蛾型多病毒 光解酶基因
下载PDF
中国棉铃虫单粒包埋型核多角体病毒gp^(37)基因的序列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邓菲 陈新文 +2 位作者 Basil.M.Arif Just.M.Vlak 胡志红 《Vir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00年第S1期38-45,共8页
昆虫杆状病毒的 gp37基因与昆虫痘病毒纺锤体蛋白 (fusolin)基因具有较高的同源性。本研究通过末端测序法和引物步移法双向测定了中国棉铃虫单粒包埋型核多角体病毒 (HaSNPV)gp37基因的核苷酸全序列。HaSNPV的 gp37基因开放阅读框为 84 ... 昆虫杆状病毒的 gp37基因与昆虫痘病毒纺锤体蛋白 (fusolin)基因具有较高的同源性。本研究通过末端测序法和引物步移法双向测定了中国棉铃虫单粒包埋型核多角体病毒 (HaSNPV)gp37基因的核苷酸全序列。HaSNPV的 gp37基因开放阅读框为 84 0个核苷酸 ,共编码 2 79个氨基酸 ,预计蛋白质分子量为 31kDa。在 gp37基因起始密码子上游有一典型的杆状病毒晚期转录启动子结构GTAAG和两个TATAboxes。HaSNPVGP37前 18个氨基酸有很强的疏水性 ,可能是分泌信号肽序列。 16种GP37/Fusolin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比较分析表明 ,HaSNPVGP37与其它gp37基因的同源性较高 ( 4 0 60 % ) ,与痘病毒的Fusolin的同源性达 30 % 4 0 %左右。这些蛋白有 5个高度保守区 ,预计这 5个保守区为GP37/Fusolin的功能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37基因 fusolin基因 中国棉铃虫包埋多角病毒 苷酸全序列
下载PDF
一株雀纹天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的鉴定及其基因组序列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占智高 关丽梅 +7 位作者 况文东 王金昌 陈俊晖 周溪 范兆军 邓菲 王君 靳亮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94-704,共11页
从自然死亡的雀纹天蛾幼虫分离到一株雀纹天蛾核型多角体病毒。通过扫描及切片透射电镜发现,该病毒为单粒包埋型核型多角体病毒,命名为ThjaSNPV(Theretra japonica single nucleopolyhedrovirus)。病毒全基因组重测序后拼接显示,该病毒... 从自然死亡的雀纹天蛾幼虫分离到一株雀纹天蛾核型多角体病毒。通过扫描及切片透射电镜发现,该病毒为单粒包埋型核型多角体病毒,命名为ThjaSNPV(Theretra japonica single nucleopolyhedrovirus)。病毒全基因组重测序后拼接显示,该病毒基因组全长134899 bp,GC含量37.28%,与豆天蛾单粒包埋型核型多角体病毒株DZ1基因组序列相似性高达96.24%。ThjaSNPV含有131个开放阅读框(ORF)其中55个为正链基因,76个为负链基因,与宿主同为天蛾科的豆天蛾单粒包埋型核型多角体基因组相比,雀纹天蛾单粒包埋型核型多角体病毒新注释到7个基因:chitin-binding protein(ORF9),ODV-E18(ORF11),lef-11(ORF27),hypothetical protein(ORF41),lef-10(ORF42),pif-6(ORF66),P6.9(ORF88)。ThjaSNPV的DNA光裂酶基因(DNA photolyase,ORF53)中不具有豆天蛾NPV中的1bp碱基的缺失,只编码一个大的完整DNA裂合酶。38个串联的核心基因的进化分析显示雀纹天蛾NPV与Alphabaculovirus group Ⅱ类群聚类在一起,且和豆天蛾NPV最为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雀纹天蛾单粒包埋型核型多角体病毒 基因组 DNA光裂酶 序列分析
原文传递
杆状病毒Ac78 C末端保守区域的功能初步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李赛男 杨凯 +1 位作者 刘文华 赵海洲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48-756,共9页
杆状病毒模式种苜蓿丫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Autographa californica multiple nucleopolyhedrovirus,AcMNPV)的orf78(即Ac78)是最近被发现的杆状病毒核心基因,在杆状病毒的生活周期中具有重要功能.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Ac78的C末... 杆状病毒模式种苜蓿丫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Autographa californica multiple nucleopolyhedrovirus,AcMNPV)的orf78(即Ac78)是最近被发现的杆状病毒核心基因,在杆状病毒的生活周期中具有重要功能.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Ac78的C末端105~108位氨基酸区域在GroupINPVs旁系同源物中高度保守.为研究该保守区域在Ac78功能中的作用,利用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载体系统成功构建了缺失该保守区域,并且携带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和多角体蛋白基因的Ac78截短补回型重组病毒(vAe78:del105.108).荧光显微镜分析和病毒生长曲线测定结果表明,在vAc78:del105.108转染的Sf9细胞中,感染性的芽生型病毒粒子(buddedvirion,BV)产生量与Ac78全长补回型重组病毒(vAc78:HA)基本一致;电镜观察发现,在vAc78:del105.108转染的细胞中,呈现与vAc78:HA的现象一致的典型的杆状病毒感染特征,多粒包埋型病毒粒子(multiple nucleocapsid—enveloped occlusion-derived virion,M—ODV)以及包埋有M-ODV的包涵体均能正常形成;免疫荧光实验表明,在vAc78:del105.108感染的Sf9细胞中,从病毒感染细胞24h时开始,Ac78专一定位于感染细胞的内核膜附近,与vAc78:HA的现象一致.上述结果表明,Ac78的C末端105-108位氨基酸保守区域对于BV和M—ODV的有效产生以及Ac78的亚细胞定位非必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丫夜蛾多角病毒 C末端保守区域 芽生病毒 包埋病毒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