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饲料中添加天然虾青素对棘颊雀鲷生长性能及体色的影响 被引量:16
1
作者 姜巨峰 韩现芹 +5 位作者 周勇 史东杰 王宇 宋立民 徐林通 张连英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38-42,共5页
试验研究天然虾青素对棘颊雀鲷生长性能及体色的影响。选择体质量(7.98±1.32) g的棘颊雀鲷6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尾鱼,分别投喂含有0 (对照组)、50 (A50组)、100 (A100组)、150(A150组)、200 mg/kg(A200组)天然... 试验研究天然虾青素对棘颊雀鲷生长性能及体色的影响。选择体质量(7.98±1.32) g的棘颊雀鲷6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尾鱼,分别投喂含有0 (对照组)、50 (A50组)、100 (A100组)、150(A150组)、200 mg/kg(A200组)天然虾青素的饵料。试验期8 w。结果显示,50~150 mg/kg天然虾青素对棘颊雀鲷的生长性能有促进作用。A150组棘颊雀鲷的红度值(a^(*))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A100组和A200组棘颊雀鲷的红度值(a^(*))显著高于A50组和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在饵料中添加天然虾青素可以有效改善棘颊雀鲷的体色,虾青素的适宜添加量为150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青素 棘颊雀鲷 生长性能 体色
下载PDF
棘颊雀鲷人工繁殖与育苗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8
2
作者 鲍鹰 张鹏 +3 位作者 祝承勇 刘鸣 徐莹 王沿淞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7-71,共5页
为了解棘颊雀鲷(Premnas biaculeatus)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繁殖和仔鱼培养对光照、水温及饵料的要求,采用实验生物学的方法,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培养亲鱼、胚胎和仔鱼。结果表明,在(26±1)℃和14L 10D的光暗周期下,2 000 lx和500 lx两... 为了解棘颊雀鲷(Premnas biaculeatus)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繁殖和仔鱼培养对光照、水温及饵料的要求,采用实验生物学的方法,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培养亲鱼、胚胎和仔鱼。结果表明,在(26±1)℃和14L 10D的光暗周期下,2 000 lx和500 lx两种光照强度对亲鱼产卵周期和卵的受精率并没有明显的影响,但是对受精卵的发育有明显的影响,表现在低光照条件下受精卵的孵化时间延长、受精卵孵化率低和初孵仔鱼的存活率极低。温度的变化则对亲鱼产卵、胚胎发育以及仔鱼的存活率都有明显的影响,26℃是亲鱼产卵、受精卵孵化和仔鱼生长的适宜水温。当温度下降到24℃左右时,亲鱼的产卵间隔时间明显延长、孵化时间延长、孵化率降低、孵化仔鱼成活率低。28℃也会造成仔鱼大量死亡。亲鱼和仔鱼饵料中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含量对受精卵孵化率、初孵仔鱼体长和仔鱼成活率都有明显的影响。添加组的各项结果都明显优于未添加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颊雀鲷(Premnas biaculeatus) 透红小丑鱼 繁殖
下载PDF
三斑圆雀鲷的形态结构研究
3
作者 董少杰 孙文君 +1 位作者 魏东 乔秀亭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4期6466-6467,共2页
在活体解剖三斑圆雀鲷的基础上,系统描述了其外部形态特征和内部构造。三斑圆雀鲷鱼体侧扁,体被栉鳞;头小眼大,侧线不连续;背鳍、臀鳍、尾鳍基部具有鳞鞘;鱼体呈褐色到黑色,具有3个白点;背鳍硬棘12支,臀鳍具硬棘,尾鳍形;胃发达呈圆形;具... 在活体解剖三斑圆雀鲷的基础上,系统描述了其外部形态特征和内部构造。三斑圆雀鲷鱼体侧扁,体被栉鳞;头小眼大,侧线不连续;背鳍、臀鳍、尾鳍基部具有鳞鞘;鱼体呈褐色到黑色,具有3个白点;背鳍硬棘12支,臀鳍具硬棘,尾鳍形;胃发达呈圆形;具有3根粗大的幽门盲囊;雌雄异体,生殖腺紧贴于膘的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斑圆雀鲷 形态特征 内部结构 海水观赏鱼
下载PDF
棘颊雀鲷的胚胎发育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王珊珊 罗海忠 李伟业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8期102-105,共4页
[目的]了解棘颊雀鲷的发育特点和生理生态条件。[方法]在水温(26±1)℃、盐度(25±1)的实验室条件下对棘颊雀鲷受精卵的发育过程进行研究。[结果]棘颊雀鲷受精卵呈椭圆形,根据其胚胎发育过程的形态特征分为10个阶段:卵裂前期、... [目的]了解棘颊雀鲷的发育特点和生理生态条件。[方法]在水温(26±1)℃、盐度(25±1)的实验室条件下对棘颊雀鲷受精卵的发育过程进行研究。[结果]棘颊雀鲷受精卵呈椭圆形,根据其胚胎发育过程的形态特征分为10个阶段:卵裂前期、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神经胚期、体节期、翻转期、血管形成期、器官形成期、孵化期;受精卵长径1.99mm,发育过程中受精卵的颜色逐渐加深,孵化期以后颜色变浅至透明;在水温26℃条件下受精卵历时154 h孵出,初孵仔鱼全长(3.6±0.1)mm。[结论]该研究可为棘颊雀鲷人工育苗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颊雀鲷 胚胎发育 形态学特征
下载PDF
“雀鲷”垂钓要领
5
作者 杨小文 《中国钓鱼》 2004年第6期29-30,共2页
雀鲷,顾名思义,因其习性近似.麻雀喧闹不休而得名,大多成群结队分布于近岸珊瑚岩石、港口、防波堤以及海水养殖网箱周围水域。目前有记录的雀鲷已达二十余种,其形体很容易辨认,体侧扁如鲷且嘴小,形状如椭圆,身体上多有横向花纹... 雀鲷,顾名思义,因其习性近似.麻雀喧闹不休而得名,大多成群结队分布于近岸珊瑚岩石、港口、防波堤以及海水养殖网箱周围水域。目前有记录的雀鲷已达二十余种,其形体很容易辨认,体侧扁如鲷且嘴小,形状如椭圆,身体上多有横向花纹,也有的全身为褐青色的。它们在海洋鱼类中属“小个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雀鲷 垂钓要领 钓鱼 食性 钓法 准备工作
原文传递
几种小丑鱼的人工繁殖技术比较研究
6
作者 梅潇 杨孝慈 +3 位作者 王以顺 杨翠华 周强 王峰 《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期237-245,共9页
小丑鱼是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海水观赏鱼品种,同时也是少数能够人工繁殖的海洋观赏鱼种类。本实验以眼斑双锯鱼(公子小丑鱼)、棘颊雀鲷(透红小丑鱼)与金透红小丑鱼为研究对象,比较了其在怀卵量、孵化率、出苗率、孵化时间、繁殖周期等方... 小丑鱼是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海水观赏鱼品种,同时也是少数能够人工繁殖的海洋观赏鱼种类。本实验以眼斑双锯鱼(公子小丑鱼)、棘颊雀鲷(透红小丑鱼)与金透红小丑鱼为研究对象,比较了其在怀卵量、孵化率、出苗率、孵化时间、繁殖周期等方面的差异。研究表明:金透红小丑鱼怀卵量最大,为(2009.4 ± 284.8)个,眼斑双锯鱼最小,为(751.8 ± 116.4) d。棘颊雀鲷受精卵孵化率最高,为(48.2 ± 32.9)%,黑边公子小丑鱼 × 黑公子小丑鱼最低,为(11.00 ± 9.0)%。棘颊雀鲷出苗率最高,为(31.9 ± 31.4)%,黑边公子小丑鱼 × 黑公子小丑鱼最低,为(10.3 ± 8.5)%。棘颊雀鲷孵化时间最短,为(7.3 ± 0.4) d,黑边公子小丑鱼 × 黑公子小丑鱼最长,为(8.3 ± 1.2)%。金透红小丑鱼繁殖周期最长,为(22.5 ± 6.0) d,眼斑双锯鱼最短,为(12.6 ± 3.1) d。本研究结合日常管理对小丑鱼的亲鱼选择、营养强化、水质调控、受精卵孵化和幼苗培育等育苗工艺流程进行了总结,对小丑鱼人工繁育及养殖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斑双锯鱼 棘颊雀鲷 金透红小丑 人工繁殖 繁殖周期
下载PDF
海水鱼蛭阿鲁加姆锡兰蛭(Zeylanicobdella arugamensis)的在体感染与生活史观察
7
作者 任宁欣 史成银 +3 位作者 万晓媛 谢国驷 王仁宝 王海波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5-161,共7页
阿鲁加姆锡兰蛭(Zeylanicobdella arugamensis)是重要的鱼类体外寄生虫,可感染30余种海水鱼类。阿鲁加姆锡兰蛭病在我国和东南亚多个国家的海水养殖鱼类中流行,严重时可导致鱼类大量死亡。为持续、稳定、足量地获得活体寄生虫,供防治鱼... 阿鲁加姆锡兰蛭(Zeylanicobdella arugamensis)是重要的鱼类体外寄生虫,可感染30余种海水鱼类。阿鲁加姆锡兰蛭病在我国和东南亚多个国家的海水养殖鱼类中流行,严重时可导致鱼类大量死亡。为持续、稳定、足量地获得活体寄生虫,供防治鱼蛭病研究使用,本研究通过鱼蛭在体感染实验,建立了阿鲁加姆锡兰蛭的传代培养体系。研究结果证实,2种海水观赏鱼[棘颊雀鲷(Premnas biaculeatus)和白条双锯鱼(Amphiprion frenatus)]可作为宿主鱼,用于该鱼蛭的传代培养,且传9代后产生的子代仍具有很强的感染力。鱼蛭的生活史观察显示,该鱼蛭的生活史可分为卵茧孵化和幼蛭发育2个阶段。在水温为26℃、盐度为30的条件下,鱼蛭最短20 d即可完成其生活史。其中,卵茧孵化为幼蛭需要9 d,孵化率高达83.8%;幼蛭感染宿主、发育成熟并开始产卵茧最短需要11 d。本研究可为海水鱼蛭的生物学和鱼蛭病的防治研究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蛭 在体感染 生活史 棘颊雀鲷 白条双锯鱼
下载PDF
观赏小丑鱼人工繁育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章霞 李伟业 +3 位作者 傅荣兵 徐志进 柳敏海 油九菊 《科学养鱼》 2015年第8期78-78,共1页
小丑鱼隶属于雀鲷科(Pomacentridae),海葵鱼亚科(Amphipr ioninae),本亚科可分成双锯鱼属(又称海葵鱼属,Amphiprion)及棘颊海葵鱼属(Premna),世界上海葵鱼属有27种,棘颊海葵鱼属仅1种,因此海葵鱼亚科合计2属28种。小丑鱼是热带... 小丑鱼隶属于雀鲷科(Pomacentridae),海葵鱼亚科(Amphipr ioninae),本亚科可分成双锯鱼属(又称海葵鱼属,Amphiprion)及棘颊海葵鱼属(Premna),世界上海葵鱼属有27种,棘颊海葵鱼属仅1种,因此海葵鱼亚科合计2属28种。小丑鱼是热带海水观赏鱼的重要种类之一,是珊瑚礁中可爱的小精灵,有美丽的色彩,且性情温和,健壮活泼易饲养,是饲养海水观赏鱼的首选品种。现简要介绍我们所研究的小丑鱼人工繁育技术,以期为海水观赏鱼的养殖发展做有力助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丑鱼 海水观赏鱼 双锯鱼 雀鲷 人工繁育技术 性情温和 幼鱼 雌鱼 雄鱼 投喂量
下载PDF
欣欣向荣的台湾观赏水族产业
9
作者 王超 蔡金刚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14年第9期45-50,共6页
台湾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繁育养殖淡水冷水性观赏鱼,如金鱼、锦鲤等,后来逐渐转变成以养殖热带鱼类为主,目前主要繁殖鱼种为非洲慈鲷、南美慈鲷、"血鹦鹉"、小丑鱼、彩虹鱼、金鱼、锦鲤、雀鲷科、盖刺科、蝴蝶鱼科、刺尾鲷科、花鳉科... 台湾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繁育养殖淡水冷水性观赏鱼,如金鱼、锦鲤等,后来逐渐转变成以养殖热带鱼类为主,目前主要繁殖鱼种为非洲慈鲷、南美慈鲷、"血鹦鹉"、小丑鱼、彩虹鱼、金鱼、锦鲤、雀鲷科、盖刺科、蝴蝶鱼科、刺尾鲷科、花鳉科、加拉辛科、小型鲤科、鲶科及软体动物等,淡水鱼种超过400种,海水观赏鱼种超过30种。全台湾粗略统计约有1500多家相关企业,250余家养殖场,总养殖面积约220公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族箱 非洲慈 雀鲷 蝴蝶鱼科 彩虹鱼 海水观赏鱼 锦鲤 小丑鱼 热带鱼类 养殖面积
下载PDF
《海底总动员2》之章鱼汉克:海底“变形金刚”
10
作者 夏商周 《科学大众(小诺贝尔)》 2016年第9期11-13,共3页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第5期杂志上介绍的《海底总动员2》的故事吗?这是一部小蝌蚪,哦不,是蓝藻鱼多莉找爸爸妈妈的故事。我们先来回顾一下故事情节:患有短期记忆丧失症的多莉,因为一次事故离开了爸爸妈妈,它遇到了小丑鱼马林、尼莫父子,...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第5期杂志上介绍的《海底总动员2》的故事吗?这是一部小蝌蚪,哦不,是蓝藻鱼多莉找爸爸妈妈的故事。我们先来回顾一下故事情节:患有短期记忆丧失症的多莉,因为一次事故离开了爸爸妈妈,它遇到了小丑鱼马林、尼莫父子,跟着它们一起生活了很久,久到似乎连自己的爸爸妈妈都给忘了。不过,无论我们的记忆多么不靠谱,珍爱的人和事永远都不会忘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丑鱼 记忆丧失 尼莫 汉克 狮子鱼 在路上 雀鲷 鲁德尔 有毒的 群萌
下载PDF
世界珍奇鱼类
11
作者 刘儒庭 《人与自然》 2006年第7期90-107,共18页
波条[鱼丹];三带圆雀鲷;三斑圆雀鲷;马来西亚尖嘴鱼;六斑刺魨鱼;密斑刺魨鱼.
关键词 鱼类 世界 马来西亚 波条 三带圆雀鲷
下载PDF
漫游海底世界
12
作者 莫离 《中国科技财富》 2003年第7期90-93,共4页
潜入温暖而清澈的水里,就像是将身体缩成很小的尺寸,进入了一个万花筒中。川纹笛鲷和发光的蓝色雀鲷在珊瑚丛中穿梭;一条身上带有蓝色圆点花纹的明黄色箱纯在你的面罩前游弋。海鳗从巢穴中向你窥视,或是扭动着柔韧的身体从你身旁游过。... 潜入温暖而清澈的水里,就像是将身体缩成很小的尺寸,进入了一个万花筒中。川纹笛鲷和发光的蓝色雀鲷在珊瑚丛中穿梭;一条身上带有蓝色圆点花纹的明黄色箱纯在你的面罩前游弋。海鳗从巢穴中向你窥视,或是扭动着柔韧的身体从你身旁游过。熟悉的世界从眼前消失了。你现在只是一名游客,睁着好奇而惊讶的双眼在一个陌生的国度游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水运动 川纹笛 蓝色雀鲷 珊瑚 海鳗 海底世界 博内尔岛 苍鹭岛 漂流潜水 潜水方式
下载PDF
动物名片
13
作者 Lady佳佳 《小学时代》 2015年第6期39-40,共2页
关键词 双锯鱼 小丑鱼 颈环 科莫 食蟹猕猴 体色 雀鲷 豹纹 蟹类 使用工具
下载PDF
鱼类的耳石信息分析及生活史重建——理论、方法与应用 被引量:37
14
作者 窦硕增 《海洋科学集刊》 CAS 2007年第1期93-113,共21页
Otoliths are data loggers that record both environmental and biological information in their microstructure and microchemistry, which is critically essential for interpreting the life history of fish and constructing ... Otoliths are data loggers that record both environmental and biological information in their microstructure and microchemistry, which is critically essential for interpreting the life history of fish and constructing environmental history. This information can be used to reveal the age, growth, migration and habitats of fish at either individual or population level. Many techniques have been recently developed for age validation, some of which (e.g.boom radiocarbon chronometer, radio chemical dating and OTC) have been proven to be robust and reliable in validating the age of the long-lived fishes, the species rarely studied in the past. Techniques commonly used for microchemistry analysis (e.g. elemental fingerprint) include ICP-MS, EPMA, AAS, PIXE and stable oxygen and carbon isotopes etc.. SEM is mostly applied to microstructure (daily ring and increment) examination, which had ever renovated the research of early life history of fish in the 1980s. According to Campana (2005), due to the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in extracting information from the otoliths, the past three decades has witnessed the drastic increasing of otolith research with an annual rate of about 200 papers published in the last few years. This includes otolith microstructure, annual age and growth, age determination and validation, population dynamics, trace element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chemical marking and environmental reconstruction and many others. The three international symposia on otolith research held in the past decade had also established recent development and advances in this field and made great contribution to the innov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otolith analysis techniques. However, in China, otolith research was merely conducted on age determination and growth of some adult fish species in 1980s and otolith microstructure of a few larval species in 1990s, leaving age validation, microchemistry analysis and other hot topics in this field totally blank. Referring to the recently published otolith works, especially those of the internationally well-known scientists such as S E Campana, Elsdon, T S, Fowler, A J, Kalish, J M, Secor, D H, Tsukamoto, K (see reference list for others), this paper is to present a general descrip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otolith analysis technique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so that Chinese researchers could have a relatively easy way to obtain referencing information for their otolith studies in the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石 生活史 鱼类年龄 信息分析 长崎雀鲷 年龄鉴定 补充群体 细须石首鱼 海洋环境科学 标志重捕法
原文传递
《新鱼类大图鉴》选登
15
作者 桑涛 《中国钓鱼》 2002年第2期66-66,共1页
矶雀鲷 ——雀鲷科 与惠琪豆娘鱼属的其他种类的区别在于,矶雀鲷的鳃盖上部有一个黑色斑。矶雀鲷的体侧有5条淡黄色横带,除了中央1条外,其他皆不明显。它是生活在珊瑚礁海域的普通种类,喜欢海浪较急的地方。夏秋季节。
关键词 珊瑚礁 普通种类 图鉴 西太平洋海域 鱼类 夏秋季节 背鳍软条 日本 雀鲷 浅色带
原文传递
奇趣海洋之顽皮小丑鱼
16
《聪明泉(小学1-3年级)》 2009年第3期F0004-F0004,共1页
小丑鱼小档案分类:小丑鱼属于雀鲷科海葵鱼属。种数:全世界有30多种。
关键词 小丑鱼 刺细胞 雀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