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唐山地震破裂过程的雁行断裂模式及理论和试验的模拟 被引量:11
1
作者 张之立 王成宝 +1 位作者 方兴 阎虹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291-302,共12页
按照重新定位后的震源位置及更多的补充资料,重新计算了唐山地震序列中主要地震的震源机制.用新方法和原有方法重新测定了主要地震的破裂几何尺度和震源参数.并进一步研究了1976年至今的余震活动性. 新结果指出,两个7级以上地震的震源... 按照重新定位后的震源位置及更多的补充资料,重新计算了唐山地震序列中主要地震的震源机制.用新方法和原有方法重新测定了主要地震的破裂几何尺度和震源参数.并进一步研究了1976年至今的余震活动性. 新结果指出,两个7级以上地震的震源机制更加相似,破裂方向也几乎相同.M_s=7.8地震的破裂长度在77—87km之间.它东北端的破裂终止点是在榛子镇稍南而不是芦龙附近.根据新的结果,本文提出一个非等长雁行断裂力学模式.理论和试验结果指出,新模式能更好地模拟唐山地震的破裂过程,并能较好地解释那些用已有模式不能解释的观测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山地震 破裂过程 雁行断裂模式
下载PDF
旋转雁行断裂的三维构造型式初探─—以西华山脉状钨矿构造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奚小双 何绍勋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CSCD 1995年第3期285-289,共5页
西华山矿脉的三维雁行型式受岩体弧形界面的控制呈有规律的变化,为适应这一研究的需要,采用赤平投影方法建立了完整的三维雁行型式,并利用旋转模型模拟旋转雁行断裂的形成过程,模拟结果系统地揭示了旋转雁行断裂三维型式变化的条件... 西华山矿脉的三维雁行型式受岩体弧形界面的控制呈有规律的变化,为适应这一研究的需要,采用赤平投影方法建立了完整的三维雁行型式,并利用旋转模型模拟旋转雁行断裂的形成过程,模拟结果系统地揭示了旋转雁行断裂三维型式变化的条件和规律。三维雁行断裂型式的建立具有普遍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 雁行断裂 矿脉 构造型式 钨矿床
下载PDF
TSP超前地质预报在中天山隧道1#斜井雁行式断裂带探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王尽忠 《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 2013年第5期66-68,共3页
TSP超前地质预报系统是利用接收人工地震波来完成地下工程的超前探测。以发育在中天山隧道1#斜井的雁行式断裂带为研究对象,介绍了TSP超前地质预报系统的应用。重点介绍了解译过程中将前期地质工作和地质物探资料有机结合在一起,确定超... TSP超前地质预报系统是利用接收人工地震波来完成地下工程的超前探测。以发育在中天山隧道1#斜井的雁行式断裂带为研究对象,介绍了TSP超前地质预报系统的应用。重点介绍了解译过程中将前期地质工作和地质物探资料有机结合在一起,确定超前地质预报目标体的特征及其与中天山隧道的关系,从而使得TSP超前地质预报探测有了明确的目标,保证TSP超前地质预报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SP超前地质预报系统 中天山隧道 雁行断裂
下载PDF
雁行割缝大理岩平板次级裂纹演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赵永红 梁海华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80-87,共8页
对含两条雁行排列预制割缝的大理岩平板试件进行了单轴压缩实验,用扫描电镜实时观测了割缝周围次级裂纹随外载增加而发育及变化的过程,研究了割缝长度、两条割缝的间距及重叠度对次级裂纹发育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两条割缝之间的间... 对含两条雁行排列预制割缝的大理岩平板试件进行了单轴压缩实验,用扫描电镜实时观测了割缝周围次级裂纹随外载增加而发育及变化的过程,研究了割缝长度、两条割缝的间距及重叠度对次级裂纹发育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两条割缝之间的间距越小,相互作用越强,间距等于预制割缝长度时,一条割缝周围的次级裂纹发育便基本上不受另一条割缝的影响。当存在相互作用时,割缝之间区域中次级裂纹的条数随着两条割缝的间距的减小和重叠度的增加而增加。将次级裂纹的发育与海城地震前地下水位异常作了对比,发现两者的时空变化特征颇为相似,据此反推了海城地震断裂和活动断裂的相对空间几何展布及时间演化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前兆 雁行断裂 次级裂纹发育 地震
下载PDF
2012年2月2日盖州M_L4.7震群序列特征及发震构造探讨 被引量:9
5
作者 曹凤娟 王亮 +2 位作者 焦明若 翟丽娜 王岩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42-852,共11页
2012年2月2日盖州ML4.7震群序列随着时间的推移能量释放有逐渐减弱的趋势,期间有2次明显的加速释放过程.双差定位结果显示,盖州震群空间分布主要集中在金州断裂和营口-海城断裂之间,大体呈NW向展布,序列随时间有从金州断裂向营口-海城... 2012年2月2日盖州ML4.7震群序列随着时间的推移能量释放有逐渐减弱的趋势,期间有2次明显的加速释放过程.双差定位结果显示,盖州震群空间分布主要集中在金州断裂和营口-海城断裂之间,大体呈NW向展布,序列随时间有从金州断裂向营口-海城断裂迁移的趋势,震源深度大部分集中在6 ~ 9km.2月2日发生的2次4级地震的震源机制解P轴方位为94°~120°,这与前人对这一地区区域构造应力场研究的结果基本吻合,表明2月2日发生的盖州ML4.7地震序列是在NWW或近EW向区域应力场作用下,金州断裂走滑错动的结果.但7月12日和11月1日的2次4级地震的P轴方位转变为近NS向,且从精定位结果来看,这2次地震有往NW向营口-海城断裂迁移的趋势,由此推测这2次明显的应力释放过程不单纯是金州断裂滑动的结果,营口-海城断裂也起了一定的作用.声发射等实验结果进一步表明,盖州ML4.7震群的发震构造为NE向的金州断裂和营口-海城2条雁行断裂.该震群的发生可能是金州断裂和营口-海城断裂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也表明在区域应力场作用下,金州断裂和营口-海城断裂有活动的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差定位 震群序列 雁行断裂 声发射 发震构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