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雄茭”、灰茭形成规律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8
1
作者 丁小余 徐祥生 陈维培 《武汉植物学研究》 CAS CSCD 1991年第2期115-120,共6页
茭白栽培过程中,常会出现“雄茭”和灰茭分蘖。根据对茭白的形态学观察,认识到:“雄茭”分蘖的产生是分蘖期母茎中茭白黑粉菌菌丝未能入侵新生分蘖腋芽而导致的结果;灰茭分蘖是因其菌丝的潜育期比正常茭短,故在苗端的膨大部分较早地产... 茭白栽培过程中,常会出现“雄茭”和灰茭分蘖。根据对茭白的形态学观察,认识到:“雄茭”分蘖的产生是分蘖期母茎中茭白黑粉菌菌丝未能入侵新生分蘖腋芽而导致的结果;灰茭分蘖是因其菌丝的潜育期比正常茭短,故在苗端的膨大部分较早地产生了不同程度的黑粉孢子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本科 雄茭 形成规律
下载PDF
茭白的正常茭及其雄茭的主要差异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江解增 张卫萍 +2 位作者 曹碚生 周旭燕 韩强业 《江苏农学院学报》 CSCD 1998年第2期77-80,共4页
试验比较了江苏3个主要茭白品种雄茭与正常茭生理生化及解剖学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①雄茭植株叶片还原糖含量高于正常茭;叶片叶绿素含量孕茭前高于正常茭,孕茭后则较低。②叶片氮、磷元素含量表现为6月中旬前高于正常茭,以后则... 试验比较了江苏3个主要茭白品种雄茭与正常茭生理生化及解剖学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①雄茭植株叶片还原糖含量高于正常茭;叶片叶绿素含量孕茭前高于正常茭,孕茭后则较低。②叶片氮、磷元素含量表现为6月中旬前高于正常茭,以后则较低;钾元素含量生长期间雄茭高于正常茭,孕茭初期显著低于正常茭,膨大期又高于正常茭;③雄茭茎尖生长点细胞液泡化程度高于正常茭,微体比正常茭多,并有淀粉粒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常 雄茭 性状差异
下载PDF
雄茭和正常茭部分性状比较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江解增 曹碚生 +1 位作者 丁广建 司洪庆 《江苏农学院学报》 CSCD 1995年第1期8-8,14,共2页
雄茭和正常茭部分性状比较研究江解增,曹碚生,丁广建,司洪庆(江苏农学院园艺系,扬州225009)茭白在栽培过程中,由于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即使经过严格选种,栽培群体中仍会分离出5%~10%的雄莽及少量灰茭,若选种不严格... 雄茭和正常茭部分性状比较研究江解增,曹碚生,丁广建,司洪庆(江苏农学院园艺系,扬州225009)茭白在栽培过程中,由于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即使经过严格选种,栽培群体中仍会分离出5%~10%的雄莽及少量灰茭,若选种不严格,则群体中雄茭、灰茭比例还要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茭 正常 性状比较
下载PDF
怎样防除雄茭和灰茭 被引量:6
4
作者 柯卫东 《长江蔬菜》 2000年第3期43-43,共1页
关键词 雄茭 防除措施 识别 选种
下载PDF
利用茭白薹管结构差异快速辨别雄茭的方法 被引量:2
5
作者 王来亮 陈建明 +3 位作者 马雅敏 丁潮洪 陈金华 周大云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7-49,共3页
为了提高茭白产量,需要寻找一种快速辨别雄茭的方法。本试验在比较茭白的雄茭与正常茭、灰茭薹管内部结构差异的基础上,通过田间试验验证了薹管内部结构差异与茭白孕茭的关系:正常茭、灰茭的薹管髓腔内有丝状物,而雄茭薹管髓腔内则完全... 为了提高茭白产量,需要寻找一种快速辨别雄茭的方法。本试验在比较茭白的雄茭与正常茭、灰茭薹管内部结构差异的基础上,通过田间试验验证了薹管内部结构差异与茭白孕茭的关系:正常茭、灰茭的薹管髓腔内有丝状物,而雄茭薹管髓腔内则完全没有丝状物。髓腔内有丝状物的薹管均能孕茭,无丝状物的薹管则不能孕茭。利用薹管髓腔内有无丝状物可以快速区分出雄茭薹管,是一种高效快速辨别雄茭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常 雄茭 薹管结构 丝状物
下载PDF
茭白雄茭、灰茭的鉴别和防除 被引量:3
6
作者 黄家禄 《农业科技通讯》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0期19-19,共1页
茭白又名蒿笋、茭笋,茭瓜等,属禾本科多年生宿根性沼泽植物,是我国城镇郊区农户广为栽培的一种秋季水生蔬菜。其肉质茎嫩脆,食味鲜美,营养丰富:一般含蛋白质1.4%,脂肪0.3%,糖分3.5%,纤维素1.1%,还有无机盐及多种氨基酸等。可是目前由于... 茭白又名蒿笋、茭笋,茭瓜等,属禾本科多年生宿根性沼泽植物,是我国城镇郊区农户广为栽培的一种秋季水生蔬菜。其肉质茎嫩脆,食味鲜美,营养丰富:一般含蛋白质1.4%,脂肪0.3%,糖分3.5%,纤维素1.1%,还有无机盐及多种氨基酸等。可是目前由于栽培管理技术不当,往往产生不能食用的"雄茭"和"灰茭",从而降低了茭白的产量和经济效益。为此,在栽培中应及时识别和采取技术措施,以防除雄茭,灰茭的产生。一、"雄茭"和"灰茭"的发生原因茭白食用部分的肉质茎是由黑穗病菌寄生于茭白植株体内以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茭 防除 园艺管理
下载PDF
雄茭灰茭在叶脉上的诊断及防治初探 被引量:2
7
作者 王雨生 《长江蔬菜》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7-8,共2页
我省自1984年大面积引进优质、高产的无锡中介茭,开始二年产量和经济效益明显提高,颇受茭农欢迎,但到1986年,全省普遍反映雄茭增多,夏茭竟一茭不收。我所调查结果:温州市郊松台大队32亩秋茭,雄茭达35%,九山大队1.2亩夏茭也无一收获。... 我省自1984年大面积引进优质、高产的无锡中介茭,开始二年产量和经济效益明显提高,颇受茭农欢迎,但到1986年,全省普遍反映雄茭增多,夏茭竟一茭不收。我所调查结果:温州市郊松台大队32亩秋茭,雄茭达35%,九山大队1.2亩夏茭也无一收获。温州本地茭雄茭现象也很严重。由此,茭农不愿种植茭白,市场供应的茭白依靠外地运入。针对此情况,我们对雄、灰茭进行了四年系统观察研究,发现了雄、灰茭与正常茭在二间脉之间的叶脉数是不同的,并初步提出防治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茭 叶脉诊断 防治
下载PDF
雄茭和灰茭的发生与防治 被引量:3
8
作者 谢贻格 江扬先 《上海蔬菜》 2019年第3期24-25,33,共3页
该文介绍了茭白雄茭、灰茭的产生原因及遗传特性,比较了雄茭、灰茭和正常茭在形态上的差异,总结了雄茭、灰茭的识别方法和预防措施。
关键词 雄茭 产生原因 预防措施
下载PDF
雄茭和灰茭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树茂 《安徽农学通报》 2021年第6期48-48,51,共2页
茭白在培育和种植过程中,若茭白黑粉菌侵入效果不佳、外部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气候干旱、缺肥或肥料过多、分蘖过多等,都会引起茭白出现雄茭和灰茭;杀菌剂使用不当以及不良射线的辐射也是茭白发生雄茭和灰茭的直接原因。因此,必须选用... 茭白在培育和种植过程中,若茭白黑粉菌侵入效果不佳、外部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气候干旱、缺肥或肥料过多、分蘖过多等,都会引起茭白出现雄茭和灰茭;杀菌剂使用不当以及不良射线的辐射也是茭白发生雄茭和灰茭的直接原因。因此,必须选用优良茭白品种,注重种株的更新和优化,坚持年年选种、择优选种;优化茭白田间生长环境,谨慎使用杀菌剂,从根本上降低雄茭和灰茭的发生概率,以有效提升茭白产量和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茭 发生原因 防治措施
下载PDF
茭白生产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探讨
10
作者 金钟 《上海蔬菜》 2024年第3期51-52,55,共3页
作者针对安徽南陵地区茭白种植出现的品种选用不当、种植技术不配套、气候异常、病虫害防治效果不佳、季节性产品过剩、茎叶处理困难等问题,提出了及时更新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开发茭白深加工产品、多途径利用茎叶资源等解决方案或应... 作者针对安徽南陵地区茭白种植出现的品种选用不当、种植技术不配套、气候异常、病虫害防治效果不佳、季节性产品过剩、茎叶处理困难等问题,提出了及时更新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开发茭白深加工产品、多途径利用茎叶资源等解决方案或应对措施,供相似地区茭农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种退化 黑粉菌 雄茭 资源化利用
下载PDF
利用茭白苔管结构差异快速辨别雄茭的方法
11
作者 王来亮 陈建明 +3 位作者 马雅敏 丁潮洪 陈金华 周大云 《丽水农业科技》 2017年第4期15-17,共3页
为提高茭白产量,研究雄茭快速辨别方法,结果发现:正常茭、灰茭的苔管髓腔内有丝状物,而雄茭苔管髓腔内则完全没有丝状物;苔管髓腔内有丝状物的苔管均能孕茭,无丝状物的苔管则不能孕茭;利用苔管髓腔内有无丝状物可以快速区分雄茭... 为提高茭白产量,研究雄茭快速辨别方法,结果发现:正常茭、灰茭的苔管髓腔内有丝状物,而雄茭苔管髓腔内则完全没有丝状物;苔管髓腔内有丝状物的苔管均能孕茭,无丝状物的苔管则不能孕茭;利用苔管髓腔内有无丝状物可以快速区分雄茭苔管,是一种高效快速辨别雄茭苔管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常 雄茭 苔管结构 丝状物
原文传递
茭白变雄的原因与防止措施
12
作者 杨爱梅 《安徽农业》 2003年第9期15-15,共1页
茭白又名茭笋,是人们喜爱的一种水生蔬菜.在种植过程中,茭田常会出现部分长得很高大的植株,但却始终不孕茭,人们称它为"雄茭"或"强茭".
关键词 雄茭 原因分析 防止措施 黑粉病菌 连作 田间管理
下载PDF
茭白变雄的原因与预防对策
13
作者 邢湘臣 《蔬菜》 2001年第12期29-30,共2页
关键词 雄茭 发生原因 防治措施 黑粉病
下载PDF
海南茭白品种比较试验
14
作者 李德明 蔡兴来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第4期674-677,共4页
以茭白[Zizania latifolia(Griseb.)Stapf]品种单1茭、柳州茭和单2茭、单3茭、金茭1号、金茭3号为试材,研究各品种在夏秋季(柳州茭为CK)和冬春季(单1茭为CK)的生长发育、品质及病虫害发生情况,旨在进一步确定海南省适栽的茭白品种。结... 以茭白[Zizania latifolia(Griseb.)Stapf]品种单1茭、柳州茭和单2茭、单3茭、金茭1号、金茭3号为试材,研究各品种在夏秋季(柳州茭为CK)和冬春季(单1茭为CK)的生长发育、品质及病虫害发生情况,旨在进一步确定海南省适栽的茭白品种。结果表明,单季茭冬春季种植的植株高大、雄茭率低、采收期长、茭笋个体大、产量高(单3茭产量为1 610.67 kg/667 m2);双季茭夏秋季种植无雄茭,其中金茭1号植株较高(195 cm)、采收期最长、茭笋最大(96.43 g/支)、产量最高(1 616.76 kg/667 m2)。夏秋季锈病发生最严重(单3茭居首,病指0.911),胡麻斑病其次(金茭1号最重,病指0.727),纹枯病轻(金茭3号最重,病指0.449);冬春季种植病情与夏秋季类似,仅纹枯病稍轻;冬春季茭白虫害(二化螟)稍轻于夏秋季。综合考虑主要形态特征、农艺性状及品质后,参试品种在海南省应分季节种植;其中,单2茭和单3茭适合冬春季种,金茭1号、金茭3号则适合夏秋季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Zizania latifolia(Griseb.)Stapf] 品种比较 雄茭 病情指数 虫口密度 海南省
下载PDF
茭白无公害栽培技术
15
作者 陈坤发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05年第7期15-15,共1页
关键词 栽培技术 无公害 畜粪尿 雄茭 可湿性粉剂 腐熟 尿素 植株调整 追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