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上党名臣吴琠雅正平和之诗风
1
作者 赵丽萍 《长治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30-32,共3页
清康熙时期,上党地区涌现多位重要名臣,吴琠就是其中之一。吴琠诗歌现存将近二百首,不论是其诗歌中的情感指向还是艺术表现,都具有雅正平和的特征,这种诗歌特征与吴琠的儒家人格有着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 上党 吴琠 雅正平和
下载PDF
试论儒家的乐教思想 被引量:2
2
作者 于东新 刘海霞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4-68,共5页
儒家的治世思想决定了其乐教思想的内容和特点:其一,音乐是士君子必备之修养,儒家仁政理想的体现便是人人懂得礼乐;其二,音乐不仅是娱乐,其本质更是政教,是"礼"的有力补充;其三,"物动心感"而生音乐,音乐是人伦善恶... 儒家的治世思想决定了其乐教思想的内容和特点:其一,音乐是士君子必备之修养,儒家仁政理想的体现便是人人懂得礼乐;其二,音乐不仅是娱乐,其本质更是政教,是"礼"的有力补充;其三,"物动心感"而生音乐,音乐是人伦善恶的"象德之音";其四,如同天地阴阳,音乐反映着宇宙的奥秘,渗透着人的灵魂与精神,它是天地万象"有序性"的象征。儒家这种"为人生"的乐教思想使得我国古典艺术在审美风格上,崇尚平和雅正、含蓄蕴藉的美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乐教思想 政教 为人生 雅正平和
下载PDF
清江学脉的文学精神 被引量:1
3
作者 饶龙隼 《中国诗歌研究》 CSSCI 2016年第1期235-265,共31页
清江儒学由刘氏兄弟开创,是个独立的地方家学派系。门徒黄榦、饶鲁讲学匡山,在西昌弘传清江儒学思想,使此方接引并移植其精神裔脉,养成切己力行、纯正不杂品性。西昌学子静退于一隅,坚守固有的学术品性,优游涵泳,躬行实践,日益完善心性... 清江儒学由刘氏兄弟开创,是个独立的地方家学派系。门徒黄榦、饶鲁讲学匡山,在西昌弘传清江儒学思想,使此方接引并移植其精神裔脉,养成切己力行、纯正不杂品性。西昌学子静退于一隅,坚守固有的学术品性,优游涵泳,躬行实践,日益完善心性修养,不断充实思想内涵。西昌儒学清新质朴,有水木清华的气息,而不需繁富的装点;有文溪武山的色泽,而不待才藻的渲染;有天真率直的性情,而不容刻性之雕饰;有民胞物与的悲悯,而不事救世之矫情。特别是面对严酷政争,西昌文人以另类儒学,适应了明初皇权的选择,而蓄积绵延的政治后劲。若说黄饶讲学,从思想层面来引领西昌的儒学教化,使清江儒学裔脉植根于这浑朴的学术土壤,那么赵蕃游艺,便是从文学层面来促进西昌的文事活动,使西昌朴雅的文学风习凝定为雅正特质。西昌雅正文学特质之形成,正基于赵蕃简远的天性,得力于他那嗜诗的雅好,又助长于此方乡土之滋养,拓充于清江儒学之浸润。就是因有这四项合力的作用,西昌雅正文学特质才被凝定。入明之后,这种艺道双修理念和学道工诗范式,契合了皇明文运和鼎新文治的需要。刘崧以雅正来标宗西江派,杨士奇领导馆阁文学制作,均致力于推行西昌雅正文学风范,使清江学脉的文学精神得以发扬。总之,清江学脉的文学精神钟聚西昌,因使此方文学具有自身规定性:与赵蕃诗学同源共生,抱持艺道双修的理念,传承学道工诗的范式,呈现雅正平和的风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江学脉 文学精神 赵蕃诗学 艺道双修 学道工诗 雅正平和
原文传递
万寿祺《印说》版本及其审美探析
4
作者 杨亮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X期116-119,共4页
本文主要阐述清初遗民印人万寿祺的印学思想,并对其印学著述《印说》进行了文献校勘及版本考证。探析了万寿祺印学审美与明末文学观念之间的渊源关系;以及他的篆刻创作与审美观念对当时印坛的积极作用,尤其是万寿祺书、画、印综合修养... 本文主要阐述清初遗民印人万寿祺的印学思想,并对其印学著述《印说》进行了文献校勘及版本考证。探析了万寿祺印学审美与明末文学观念之间的渊源关系;以及他的篆刻创作与审美观念对当时印坛的积极作用,尤其是万寿祺书、画、印综合修养对清代篆刻艺术发展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寿祺 印说 平和雅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