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太平洋雅浦俯冲带的地貌及地层结构特征 被引量:8
1
作者 董冬冬 张广旭 +3 位作者 钱进 范建柯 张正一 张国良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3-29,共7页
2015年中科院海洋所在西太平洋雅浦海域首次开展了综合地球物理调查,并同步采集了重磁震及多波束、浅地层剖面等数据,主要利用采集的多道地震剖面及多波束数据研究了雅浦俯冲带主要构造单元的地貌及沉积地层结构特征,并进一步探讨了加... 2015年中科院海洋所在西太平洋雅浦海域首次开展了综合地球物理调查,并同步采集了重磁震及多波束、浅地层剖面等数据,主要利用采集的多道地震剖面及多波束数据研究了雅浦俯冲带主要构造单元的地貌及沉积地层结构特征,并进一步探讨了加罗林洋脊俯冲作用下的构造特征。研究表明弧后的帕里西维拉盆地为区域沉积中心,最厚处可能发育近千米沉积层,而雅浦海沟内未发育明显水平沉积,以俯冲侵蚀作用为主;加罗林俯冲板片之上的加罗林洋脊因其特殊的地形地貌改造了俯冲带的构造发育特征,可能造成了岛弧岩浆作用的南、北部差异;揭示了雅浦海沟北段的地貌及地质结构细节特征,认为加罗林洋脊的高地形可能导致了海沟附近的俯冲板片更大的挠曲拉张量,从而形成垒堑构造带;为索罗尔海槽的盆地张裂结构提供了多道地震剖面证据,并推测了海槽的形成年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浦海沟 加罗林海 索罗尔海槽 多道地震 多波束
下载PDF
板块俯冲侵蚀雅浦岛弧的地形制约 被引量:13
2
作者 张正一 董冬冬 +1 位作者 张广旭 张国良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1-50,共10页
俯冲侵蚀是一种将地壳及岛弧物质从弧前搬运走的地质过程,会导致弧前物质的缺失,这种地质过程普遍地出现在汇聚型板块边缘。雅浦海沟位于加罗林板块与菲律宾海板块之间,是一个活跃的俯冲带。利用2015年中科院海洋所在西太平洋雅浦海采... 俯冲侵蚀是一种将地壳及岛弧物质从弧前搬运走的地质过程,会导致弧前物质的缺失,这种地质过程普遍地出现在汇聚型板块边缘。雅浦海沟位于加罗林板块与菲律宾海板块之间,是一个活跃的俯冲带。利用2015年中科院海洋所在西太平洋雅浦海采集的最新的多波束和地震数据,给出了雅浦海沟发生俯冲侵蚀的直接证据:(1)雅浦海沟具有异常短的沟弧间距(41km);(2)海沟呈不对称的"V"字形,增生楔缺失;(3)俯冲板片基底起伏程度大,加罗林洋底高原上洋脊、海山、地垒地堑构造发育;(4)海沟内壁斜坡较陡,弧前斜坡坡度的平均值约8.69°,雅浦海沟的弧前增生楔缺失。揭示了雅浦海沟南北两侧俯冲侵蚀模式的差异,北部的俯冲侵蚀主要由于洋底高原上地垒地堑与上覆板块的摩擦造成,板块之间可能不是直接接触,存在"剥蚀带";南部的俯冲侵蚀主要由于洋底高原上的海山与上覆板块的摩擦造成,板块之间可能是直接接触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俯冲侵蚀 沟弧间距 俯冲板片基低起伏 俯冲侵蚀模式 雅浦海沟
下载PDF
雅浦沟-弧体系构造演化过程 被引量:7
3
作者 张臻 李三忠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38-146,共9页
雅浦沟-弧体系具有十分独特的地质特征,雅浦岛弧以变质岩为主,岛弧岩浆作用较为缺乏,同时雅浦沟-弧距离异常短,增生楔缺失。在总结雅浦沟-弧系统及其邻区的地球化学、地球物理以及构造特征等证据的基础上,探讨了雅浦沟-弧系统的构造演... 雅浦沟-弧体系具有十分独特的地质特征,雅浦岛弧以变质岩为主,岛弧岩浆作用较为缺乏,同时雅浦沟-弧距离异常短,增生楔缺失。在总结雅浦沟-弧系统及其邻区的地球化学、地球物理以及构造特征等证据的基础上,探讨了雅浦沟-弧系统的构造演化过程。雅浦岛上的变质基底具有相对较高的K2O含量、高Ti含量以及较低的87Sr/86Sr比值,表明雅浦岛上的变质基底为帕里西维拉海盆洋壳的一部分。雅浦海沟东侧存在一块水深较深的三角形区域将雅浦岛弧与加罗林海岭间隔开来,地球物理特征显示该区域并没有受到加罗林热点的影响,说明加罗林海岭并没有与雅浦岛弧直接碰撞。结合帕里西维拉海盆在20~15Ma的NE-SW向扩张以及与之相关的海盆东西两侧洋壳发生的左旋相对移动,推测雅浦海沟很可能是雅浦岛弧东侧的扩张中心暴露转变成的俯冲带,而雅浦海沟东侧的三角形区域则为俯冲板片重新暴露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浦岛弧 帕里西维拉海盆 索罗尔海槽 构造演化
下载PDF
冬季西太平洋雅浦海山(Y3)区次表层叶绿素最大值层分布及其对悬浮体粒度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王珍岩 张洪格 高微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404-1414,共11页
2014年冬季对西太平洋雅浦(Y3)海山区两条相交断面进行水文和悬浮体调查。利用温盐深仪(CTD)和深水型原位激光粒度仪(LISST-Deep)获取调查区各站位水体剖面的温度、盐度、叶绿素a浓度以及悬浮体体积浓度和粒度分布数据,对上层(350m以浅... 2014年冬季对西太平洋雅浦(Y3)海山区两条相交断面进行水文和悬浮体调查。利用温盐深仪(CTD)和深水型原位激光粒度仪(LISST-Deep)获取调查区各站位水体剖面的温度、盐度、叶绿素a浓度以及悬浮体体积浓度和粒度分布数据,对上层(350m以浅)水体的水文和悬浮体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Y3海山对流经该海区的洋流产生影响,在海山顶部水体中形成具有上凸形态的温、盐跃层,在局部海域形成呈下凹形态的涡旋水文结构;受温、盐跃层的影响和控制,Y3海山上层水体中次表层叶绿素最大值层(SCML)的分布与温、盐跃层的水深范围(约50—160m)相一致,其荧光叶绿素a浓度总体小于1μg/L;Y3海山上层水体的悬浮体总体积浓度在0—120μl/L之间变化,其中悬浮体体积浓度的高值水层集中分布在SCML中,且悬浮体粒度分布存在5个峰值粒级,分别为15.4、68.6、95.5、185和304μm;其中15.4μm粒级的悬浮体体积浓度最低,但其与水层中荧光叶绿素a浓度的相关性最好,反映了水层中微型浮游植物的浓度与荧光叶绿素a浓度关系比较密切;其他4个较大峰值粒级悬浮体可能由小型或中型浮游生物(及其絮凝集合体)等构成,体积浓度较高,对水体叶绿素a浓度的影响很小;Y3海山区东侧Y3-14站的悬浮体组成和分布不同于其他站位,可能有未知的环境因素影响该站位的悬浮体组成和分布。本文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开展海山区沉积和生态环境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西太平洋 雅浦海山 叶绿素最大值层(SCML) 悬浮体 粒度
下载PDF
基于碳、氮稳定同位素的雅浦海沟底栖生物食物来源和营养级初探 被引量:7
5
作者 郭承秧 杨志 +6 位作者 陈建芳 郑豪 张东声 冉莉华 王春生 鹿博 陈倩娜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51-60,共10页
为了分析雅浦海沟中底栖生物群落的食物来源和营养级,本研究分析了雅浦海沟真光层中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海底沉积物和巨型底栖生物(海绵、海参、海蛇尾、海星、海葵和钩虾)中的碳、氮稳定同位素组成。研究发现雅浦海沟真光层中的浮游... 为了分析雅浦海沟中底栖生物群落的食物来源和营养级,本研究分析了雅浦海沟真光层中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海底沉积物和巨型底栖生物(海绵、海参、海蛇尾、海星、海葵和钩虾)中的碳、氮稳定同位素组成。研究发现雅浦海沟真光层中的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δ^(13)C值[(-22.8±0.4)‰和(-21.8±0.8)‰]和δ^(15)N值[(5.4±0.4)‰和(6.8±0.2)‰]与巨型底栖生物的δ^(13)C值(-20.1‰^-16.8‰)和δ^(15)N值(11.9‰~17.9‰)的差异超过了一个营养级,表明作为底栖生物的初始食物来源的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在向下输送的过程中经历了食物链传递和细菌的降解。巨型底栖生物的δ^(15)N和δ^(13)C值之间无显著的相关性,此外不同物种之间营养级也存在明显差异,表现为海绵的营养级相对较高(3.4~4.7),海参(3.3~3.6)、海蛇尾(3.4~3.5)和海星(3.2~3.7)的营养级较为接近,钩虾(2.9~3.3)和海葵(3.1)的营养级则相对略低,反映了底栖生物不同物种之间食物来源的多样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浦海沟 碳、氮稳定同位素 底栖生物 食物来源 营养级
下载PDF
西太平洋雅浦海沟区海底热流原位测量 被引量:6
6
作者 宋永东 马小川 +4 位作者 张广旭 刘贤三 栾振东 董冬冬 阎军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1-56,共6页
为了解西太平洋雅浦海沟区俯冲带及岛弧两侧的海底热流分布情况,2015年1—3月期间的西太平洋海山航次中,"科学"号利用最新一代Lister型热流探针对该区域开展了海底热流原位测量工作。沿着横跨俯冲带的站位测线,本次进行了10个热流站... 为了解西太平洋雅浦海沟区俯冲带及岛弧两侧的海底热流分布情况,2015年1—3月期间的西太平洋海山航次中,"科学"号利用最新一代Lister型热流探针对该区域开展了海底热流原位测量工作。沿着横跨俯冲带的站位测线,本次进行了10个热流站位测量,共获得8个站位的有效数据。测量结果表明,该地区地温梯度的变化范围为0.011~0.137Km-1,平均0.089Km-1,热导率的变化范围为0.58~1.32 Wm-1 K-1,热流值则在14.4~118.85mWm-2之间,平均为68.02mWm-2。热流值分布显示,雅浦岛弧附近具有较高的热流值,自雅浦岛弧向两侧热流值逐渐降低,低热流区主要分布在帕里西维拉海盆。由于该地区热流测量数据依然稀缺,深入的讨论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浦海沟 热流探针 热流值 西太平洋
下载PDF
晚始新世以来雅浦海沟-岛弧构造演化模式 被引量:7
7
作者 瞿洪宝 郑彦鹏 +5 位作者 刘晨光 裴彦良 华清峰 李先锋 马龙 李天光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49-257,共9页
雅浦海沟-岛弧构造体系是菲律宾海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卡罗琳板块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构造俯冲带,其南北两段俯冲带在海底地形地貌、地球物理场、应力场特征等方面表现出显著的差异。北段俯冲方向为近东西向,总体表现为俯冲角度较小、俯冲... 雅浦海沟-岛弧构造体系是菲律宾海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卡罗琳板块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构造俯冲带,其南北两段俯冲带在海底地形地貌、地球物理场、应力场特征等方面表现出显著的差异。北段俯冲方向为近东西向,总体表现为俯冲角度较小、俯冲深度浅、俯冲速度较快、应力场呈俯冲拉张型等特征;南段由东西方向的俯冲过渡至北北西向,总体表现为俯冲角度大、俯冲深度较深、俯冲速度极慢、应力场呈俯冲挤压型等特征。这些差异的形成经历了2个主要的构造演化阶段:菲律宾海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在晚始新世至晚渐新世期间相互作用并形成了古马里亚纳-雅浦海沟;晚渐新世以来菲律宾海板块与卡罗琳板块的相互作用对古海沟构造改造,进而造就了雅浦海沟-岛弧当今复杂的构造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浦海沟 菲律宾海板块 卡罗琳板块 板块俯冲 构造演化
下载PDF
雅浦海沟沉积有机碳垂向分布及其指示意义 被引量:3
8
作者 吴彬 李栋 +6 位作者 赵军 刘诚刚 孙承君 陈建芳 潘建明 韩正兵 胡佶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3502-3511,共10页
利用蛟龙号载人深潜器采集了西太平洋雅浦海沟沉积柱样,分析了总有机碳(TOC)、δ^(13)C、粒度和比表面积(SSA)等参数,结合端元混合模型、降解模型及主成分分析(PCA),探讨不同来源有机碳(OC)垂向分布及其影响因素,估算了TOC降解速率、累... 利用蛟龙号载人深潜器采集了西太平洋雅浦海沟沉积柱样,分析了总有机碳(TOC)、δ^(13)C、粒度和比表面积(SSA)等参数,结合端元混合模型、降解模型及主成分分析(PCA),探讨不同来源有机碳(OC)垂向分布及其影响因素,估算了TOC降解速率、累积速率及通量.结果表明,雅浦海沟TOC%均值为(0.31%±0.10%),与浅海环境相当.由于外源OC主要赋存于粉砂等大粒径颗粒物以及微生物的分解作用,TOC%与粉砂%正相关,与SSA值及粘土比例负相关.微生物来源OC是TOC的主要贡献者(52%±21%),其次为海源(37%±19%)和陆源(11%±4%)OC,3种来源OC含量均随深度增加而降低.PCA结果指出,微生物来源与外源OC相对贡献间不耦合,表明海底地下水输送的OC可能是海沟微生物的重要营养源.主导沉积物中TOC垂向分布的难降解OC降解速率约为0.0012a^(-1),略高于普通大洋环境,但较浅海环境更低.雅浦海沟TOC累积速率为1.8×10^(-5)gC/(cm^2·a),沉降通量为2.2×10~9g C/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浦海沟 沉积有机碳 垂向分布 来源 降解
下载PDF
雅浦海沟南缘铁锰结核矿物与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田举 徐继尚 +5 位作者 李广雪 刘明 庄自贤 来志庆 张洋 李舒豪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5-84,共10页
本文采用X射线衍射、全岩地球化学和电子探针等测试方法,对雅浦海沟南部附近海域获得的铁锰结核样品进行了显微构造、矿物和地球化学分析,并探讨了其成因。结果表明:铁锰结核的显微构造主要包括平行纹层构造、柱状构造、叠层状构造和同... 本文采用X射线衍射、全岩地球化学和电子探针等测试方法,对雅浦海沟南部附近海域获得的铁锰结核样品进行了显微构造、矿物和地球化学分析,并探讨了其成因。结果表明:铁锰结核的显微构造主要包括平行纹层构造、柱状构造、叠层状构造和同心环状构造;显微构造和探针结果显示铁锰结核在生长初期处于底部海洋动力比较强烈的环境,后期生长环境逐渐趋于稳定;铁锰结核的矿物组分以水羟锰矿、钠水锰矿、石英和钙十字石为主;样品中Fe、Mn元素含量较高且含量比较接近,Cu、Co、Ni和REE相对富集,REE分布模式整体比较平缓并都出现较强的Ce正异常和重稀土元素亏损现象;文中两块铁锰结核都为水成成因,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同期的海水沉淀,同时也受一定海底火山物质和陆源风尘物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浦海沟 铁锰结核 地球化学 显微构造 水成成因
下载PDF
雅浦海沟沉积物的生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海洋学意义 被引量:4
10
作者 岳新安 闫艺心 +2 位作者 丁海兵 孙承君 杨桂朋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8-96,共9页
通过对雅浦海沟4 500和6 500m两个深度的柱状沉积物的含水率、总有机碳和多种地球化学元素含量的测定,总结分析了这些参数的垂向变化规律,采用元素比值法追溯沉积物的物质来源和氧化还原环境变化,并结合扫描电镜确定了沉积物中的生物化... 通过对雅浦海沟4 500和6 500m两个深度的柱状沉积物的含水率、总有机碳和多种地球化学元素含量的测定,总结分析了这些参数的垂向变化规律,采用元素比值法追溯沉积物的物质来源和氧化还原环境变化,并结合扫描电镜确定了沉积物中的生物化石组成,探讨了化石分布特征与地形结构、深海环流及板块运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位于碳酸盐补偿深度以上的4 500m深度深渊沉积物自上而下由含硅质黏土逐渐向钙质软泥过渡,其中的沉积断层可能与深海环流或滑坡有关;位于碳酸盐补偿深度之下的6 500m深度超深渊沉积物属于硅质软泥,可能是重力流导致的表层沉积物堆积,这种沉积作用有利于有机碳的埋藏。该区域沉积物主要来自海洋生物源、陆源和火山源;底层流属于氧化环境,可能有南极底层水的流入。第四纪以来,雅浦海沟应无大规模火山喷发,而海沟东侧的卡罗琳海岭由于板块俯冲作用在不断下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浦海沟 深渊和超深渊沉积物 地球化学元素 总有机碳 生物化石 物源分析 碳酸盐补偿深度
下载PDF
西太平洋雅浦-卡罗琳海区海山多尺度地形特征 被引量:2
11
作者 甘雨 马小川 +4 位作者 栾振东 宋永东 徐涛 张建兴 阎军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5-137,共13页
海山地形的多尺度特征研究,有助于理解海山形成与演化过程中的地貌过程,并为深入认识俯冲带地球动力过程提供新的线索。本文基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科学”号科考船近年来在雅浦-卡罗琳海区采集的高分辨率海底地形数据,利用统计学及... 海山地形的多尺度特征研究,有助于理解海山形成与演化过程中的地貌过程,并为深入认识俯冲带地球动力过程提供新的线索。本文基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科学”号科考船近年来在雅浦-卡罗琳海区采集的高分辨率海底地形数据,利用统计学及频谱分析等方法,分析了研究区42座海山的形态及地形粗糙度特征,并对海山地形多尺度特征及其成因开展研究。结果表明,雅浦-卡罗琳海区不同构造环境下形成的海山群,在海山的形态参数和多尺度地形特征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相比于索罗尔海槽,帕里西维拉海盆中的海山具有更大的宽高比与更小的平坦度。两区域内海山形态参数具有不同的线性相关关系,表明区域内海山存在不同的形态演化过程。对帕里西维拉海盆中海山地形的频谱分析显示,其大尺度特征信号不显著,意味着该区域内海山地形受小尺度地貌过程的影响更大。索罗尔海槽中海山的粗糙度与海山体积具有线性相关性,可能与不同海山形成过程的差异有关,较早形成的海山受到了更多构造活动及小尺度地貌过程的影响,进而形成了更加粗糙的表面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山 多尺度分析 雅浦 卡罗琳海脊
下载PDF
雅浦海沟南缘海底表层矿物碎屑粒度特征及其物源指示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康 徐继尚 +4 位作者 李广雪 田举 杨继超 周尚 孙思婷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6-57,共12页
对取自雅浦海沟南缘海域的112个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了矿物碎屑粒度特征和粒度组分分离分析,探讨了矿物碎屑的来源。结果表明,研究区海底表层沉积物的矿物碎屑主要粒级是粉砂和黏土。使用粒度组分分离方法,由细到粗共分离出四个组分:M1... 对取自雅浦海沟南缘海域的112个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了矿物碎屑粒度特征和粒度组分分离分析,探讨了矿物碎屑的来源。结果表明,研究区海底表层沉积物的矿物碎屑主要粒级是粉砂和黏土。使用粒度组分分离方法,由细到粗共分离出四个组分:M1、M2、M3和M4,其中M1和M2为风尘物质,遍布整个研究区;M3和M4为火山碎屑和硅质生物碎屑,主要分布在雅浦海沟和西加洛林海槽附近。雅浦海沟和西加洛林海槽内矿物碎屑偏粗,峰态值偏小,分选差,反映物源复杂;西加洛林海盆内矿物碎屑偏细,峰态值偏小,分选较差,物源多样;西加洛林海脊处矿物碎屑最细,峰态值普遍较大,分选好,优势粒级明显,物源相对单一。从海脊、海盆到海槽与海沟,矿物碎屑粒径变粗,分选变差,物源逐渐变得复杂,表明矿物碎屑分布与构造环境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沉积物 矿物碎屑 粒度特征 物源 雅浦海沟
下载PDF
雅浦岛弧变质岩成因和构造环境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吉 张国良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1-82,共12页
雅浦岛弧基本由变质岩组成,与西太平洋的其他岛弧具有显著区别。利用在雅浦岛弧获得的变质岩样品,研究了角闪岩的变质温压条件,并进一步探讨了雅浦岛弧变质岩的构造环境,以及加罗林洋底高原及海山的俯冲侵蚀对雅浦岛弧的影响。雅浦岛弧... 雅浦岛弧基本由变质岩组成,与西太平洋的其他岛弧具有显著区别。利用在雅浦岛弧获得的变质岩样品,研究了角闪岩的变质温压条件,并进一步探讨了雅浦岛弧变质岩的构造环境,以及加罗林洋底高原及海山的俯冲侵蚀对雅浦岛弧的影响。雅浦岛弧变质岩的矿物组合结果显示,其变质相为角闪岩相和绿片岩相;对雅浦岛弧变质岩进行了电子探针微区分析,采用角闪石单矿物温度压力计、斜长石-角闪石Na-Ca交换温度计和角闪石-斜长石Al-Si压力计来计算变质P-T条件。矿物温压计的估算结果表明,雅浦岛弧角闪岩变质P-T条件为493.6~630℃/3.8~6kbar,为中等P/T型变质相系。结合矿物组合及温压计估算结果,认为雅浦变质岩可能经历了岛弧区域变质作用。雅浦变质岩代表的构造环境为雅浦岛弧基底。雅浦角闪岩的埋藏深度大约为15~20km,雅浦岛弧变质岩的出露是俯冲侵蚀的结果。加罗林洋底高原及海山促进了雅浦岛弧俯冲侵蚀的发育,使得雅浦岛弧的弧前地区甚至岛弧都遭受侵蚀,导致变质岩基底出露于海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浦岛弧 变质岩 岛弧区域变质作用 俯冲侵蚀
下载PDF
雅浦海沟深海沉积物可培养真菌多样性及其反硝化能力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何高阳 徐炜 +2 位作者 郭双双 刘文华 骆祝华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29-240,共12页
自雅浦海沟4个站位的12个沉积物样品中分离得到38株真菌菌株,基于形态观察和ITS序列信息对所得菌株进行分类鉴定,发现它们分别属于青霉属(Penicillium,17株)、曲霉属(Aspergillus,7株)、篮状菌属(Talaromyces,1株)、枝孢属(Cladosporiu... 自雅浦海沟4个站位的12个沉积物样品中分离得到38株真菌菌株,基于形态观察和ITS序列信息对所得菌株进行分类鉴定,发现它们分别属于青霉属(Penicillium,17株)、曲霉属(Aspergillus,7株)、篮状菌属(Talaromyces,1株)、枝孢属(Cladosporium,6株)、赭霉属(Ochroconis,1株)、Meyerozyma属(1株)、梅拉菌属(Meira,1株)、Cystobasidium属(2株)、Wallemia属(1株)和红酵母属(Rhodotorula,1株)等10个属.其中青霉属、曲霉属和枝孢属菌株为优势菌株,分别占分离菌株总数的44.7%、18.4%和15.8%;而Wallemia属(节担菌纲)菌株是首次从深海环境中分离到.利用PCR技术在分离的深海真菌菌株中检测nir K和P450nor两种反硝化关键酶基因,结果显示nir K基因可在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杂色曲霉(Aspergillus versicolor)、枝孢菌(Cladosporium sp.)、枝状枝孢(Cladosporium cladosporioides)和产黄青霉(Penicillium chrysogenum)等6种真菌菌株中检测到,而P450nor基因仅在黄曲霉菌株中检测到.同时还通过富集培养方法从上述沉积物样品中分离获得两株反硝化枝孢菌.结果表明,雅浦海沟深海沉积物环境中存在着丰富的真菌资源,它们在深海环境氮循环中起着一定作用,这将增强人们对深海环境可培养真菌多样性及其生态作用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深海沉积物 可培养真菌 多样性 反硝化作用 雅浦海沟
下载PDF
西太平洋雅浦海沟区海水中CH_4和DMSP的垂直变化特征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梦洁 孙承君 +1 位作者 杨桂朋 丁海兵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43-157,共15页
本研究首次探究了西太平洋雅浦海沟北段从表层到超深渊海水中甲烷(CH_4)及二甲基硫(DMS)的前体物质二甲基巯基丙酸内盐(DMSP)的浓度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雅浦海沟海水甲烷浓度变化范围为1.49~3.87nmol/L。其上层海水甲烷平均浓度最高,有... 本研究首次探究了西太平洋雅浦海沟北段从表层到超深渊海水中甲烷(CH_4)及二甲基硫(DMS)的前体物质二甲基巯基丙酸内盐(DMSP)的浓度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雅浦海沟海水甲烷浓度变化范围为1.49~3.87nmol/L。其上层海水甲烷平均浓度最高,有明显的次表层极大现象。雅浦海沟氧最小层海水的甲烷平均浓度最低;在500~1 000m中层水中甲烷浓度有一定程度的增大,1 000m以下至底层甲烷浓度继续升高。研究海区溶解态DMSP(DMSPd)和总DMSP(DMSPt)平均浓度的垂直变化随深度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颗粒态DMSP(DMSPp)的平均浓度随深度呈波动式变化,在中层达到最大。雅浦海沟CH_4和DMSP浓度垂直变化受浮游生物、微生物、光照、温度、压力、大洋环流等的复杂影响。在真光层海水中,CH_4浓度与DMSPd、DMSPp和DMSPt浓度表现为负相关关系,在200m至底层海水中,CH_4浓度与DMSPd、DMSPp和DMSPt浓度表现为正相关关系,显示光照条件是造成雅浦海沟不同深度海水CH_4和DMSP浓度相关性差异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浦海沟 甲烷(CH4) 二甲基巯基丙酸内盐(DMSP) 深渊 超深渊
下载PDF
西太平洋雅浦海沟玄武岩成因及其地质意义:来自地球化学和Sr-Nd-Pb同位素的制约 被引量:1
16
作者 田原 陈灵 +3 位作者 唐立梅 杨文光 高鹏 刘倩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48-765,共18页
初始岛弧岩浆作用对探明俯冲起始机制及俯冲带早期演化具有重要指示意义。为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岛弧演化过程,本文对采集于雅浦海沟南北两个区域的玄武岩样品进行了详细的主、微量元素和Sr-Nd-Pb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雅浦海沟南北两部样... 初始岛弧岩浆作用对探明俯冲起始机制及俯冲带早期演化具有重要指示意义。为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岛弧演化过程,本文对采集于雅浦海沟南北两个区域的玄武岩样品进行了详细的主、微量元素和Sr-Nd-Pb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雅浦海沟南北两部样品具有不同的岩石成因与构造意义。海沟北部样品地球化学特征与弧后盆地玄武岩类似,轻、重稀土元素无明显分馏,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程度较低,Nb、Ta含量指示其地幔源区与马里亚纳海槽较为亏损的地幔源区相似,放射性Sr同位素偏高(0.704646~0.704794),暗示其受后期海水蚀变影响强烈。综合其地球化学特征,认为雅浦海沟北部样品代表帕里西维拉海盆地壳,在卡罗琳洋脊与海沟碰撞这一地质过程中逆冲推覆至原雅浦岛弧之上。雅浦海沟南部样品与北部样品相比具有更低的MgO(4.18%~5.14%)、TiO_(2)(0.69%~0.80%)和CaO(8.64%~10.25%)含量,Ti/V=11.56~14.07。稀土元素配分模式较为平坦,具有俯冲相关火成岩的典型微量元素特征。Ba/Yb值偏低,表明样品并未受到明显的板块流体影响;Th/Yb偏高,暗示样品可能受到沉积物熔体的改造。放射性Sr同位素很高,暗示后期海水蚀变影响强烈;放射性Pb同位素与马里亚纳岛弧岩浆表现出较强的亲和性。雅浦海沟南部样品地球化学特征指示其为卡罗琳洋脊与雅浦海沟碰撞后新生岛弧岩浆作用的产物,碰撞导致雅浦弧前温度升高,俯冲板片在弧前浅部脱水,诱发了新一期次的岛弧岩浆作用。上述岩石因俯冲侵蚀作用剥蚀脱落而暴露在海沟底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浦海沟 玄武岩 初始岛弧 岛弧演化
下载PDF
雅浦-马里亚纳海沟附近海域的精细地貌特征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志毅 许冬 +4 位作者 韩喜彬 王雁冰 胡智龙 葛倩 阳凡林 《海洋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7-41,共15页
利用西太平洋地区的雅浦-马里亚纳海沟附近海域的多波束水深数据,获得了9.8°N—13.2°N、132.2°E—145°E矩形区域内的高精度水深地形图。通过对精细地貌进行研究发现,马里亚纳海沟南部的洋坡上发育有大范围的地垒、... 利用西太平洋地区的雅浦-马里亚纳海沟附近海域的多波束水深数据,获得了9.8°N—13.2°N、132.2°E—145°E矩形区域内的高精度水深地形图。通过对精细地貌进行研究发现,马里亚纳海沟南部的洋坡上发育有大范围的地垒、地堑型地貌,雅浦海沟北部存在明显的分段性特征,菲律宾海盆和帕里西维拉海盆内存在不同展布方向的大规模脊-槽地貌。研究结果表明此处复杂的地形地貌特征主要受板块运动的控制。最后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对该区域的地形地貌进行了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太平洋 雅浦海沟 马里亚纳海沟 地形地貌 “沟-弧-盆”体系
下载PDF
沉积环境对雅浦海沟沉积颗粒物组成和分布的影响
18
作者 吴彬 李栋 +6 位作者 赵军 刘诚刚 孙承君 陈建芳 潘建明 韩正兵 胡佶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67-179,共13页
通过对西太平洋雅浦海沟不同水深沉积物中总有机碳(TOC)、总氮(TN)、碳稳定同位素(δ^(13)C)、粒度组成和比表面积(SSA)等参数的分析,探讨了雅浦海沟不同水深沉积颗粒物来源、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异同。结果表明,雅浦海沟沉积物TOC含量和... 通过对西太平洋雅浦海沟不同水深沉积物中总有机碳(TOC)、总氮(TN)、碳稳定同位素(δ^(13)C)、粒度组成和比表面积(SSA)等参数的分析,探讨了雅浦海沟不同水深沉积颗粒物来源、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异同。结果表明,雅浦海沟沉积物TOC含量和δ^(13)C平均值分别为(0.34%±0.14%)和(-20.8‰±0.7‰),其中海洋浮游植物、陆源土壤和维管植物来源有机碳(OC)的贡献分别为(70%±3%)、(22%±3%)和(8%±2%),且不同水深差异不大,海沟内沉积物的横向输运可能是深部沉积OC的重要输入途径。由于水深更深站位沉积颗粒物中具有更强的微生物活动和在水柱中更长的保留时间,导致其TOC和TN含量较低,但δ^(13)C无明显差异。水深较浅站位TN含量、SSA、粒径组成和中值粒径等参数垂向变化波动较更深站位更为显著,表明海沟沟壁水深较浅处物源输入和沉积环境的不稳定。同时,由于低OC含量、低SSA以及高密度的海底火山喷出岩在海沟水深较浅的沟壁坡折处的广泛分布,导致该区域粒径组成与TOC含量无显著相关性,而较深站位中TOC含量与粉砂呈正相关,与砂和黏土含量呈负相关。整体而言,雅浦海沟沉积物中粉砂粒级颗粒物是OC的主要载体,而SSA是影响海沟沉积OC剖面分布的最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浦海沟 沉积有机碳 来源 分布 比表面积 粒度
下载PDF
2014年冬季西太平洋雅浦海山与大洋海域大型浮游动物群落比较研究
19
作者 陶振铖 王延清 +1 位作者 金鑫 李超伦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19-930,共12页
2014年冬季对西太平洋雅浦Y3海山区和从西太平洋暖池区到黑潮源区之间的大洋海域的浮游动物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了海山区和大洋海域大型浮游动物群落的物种组成、丰度和分布,并比较了两个海域大型浮游动物群落的差异,结合温度、盐度和... 2014年冬季对西太平洋雅浦Y3海山区和从西太平洋暖池区到黑潮源区之间的大洋海域的浮游动物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了海山区和大洋海域大型浮游动物群落的物种组成、丰度和分布,并比较了两个海域大型浮游动物群落的差异,结合温度、盐度和叶绿素a浓度等环境因子数据,分析了海山对大型浮游动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 Y3海山区和大洋海域的大型浮游动物群落物种组成存在差异,二者的群落相似度系数为68.4%,两个海域的优势种/类群也不尽相同,海山区的优势种/类群是磷虾各期幼体、尖额磷虾和蛮?,而大洋海域的优势种/类群分别是磷虾后期幼体、手磷虾、蛮?、尖额磷虾和莹虾。大型浮游动物群落在海山区的平均丰度和最大丰度都要高于大洋海域,但海山区的生物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生物量占比都低于大洋海域,因而Y3海山对大型浮游动物群落的海山效应不明显。通过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海山区的首要影响环境因子是盐度,而大洋海域则是温度;海山区和大洋海域的大型浮游动物丰度分别与200m层盐度和平均温度呈负相关关系,并且在两个调查海域均未发现大型浮游动物的丰度和生物量分布与叶绿素a浓度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浮游动物 丰度 生物量 环境因子 雅浦海山 西太平洋
下载PDF
雅浦-卡罗琳海区精细地貌解译与分析
20
作者 刘喆昊 王冰 +3 位作者 张建兴 宋永东 庄丽华 栾振东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77-487,共11页
雅浦-卡罗琳海区地处菲律宾海板块、太平洋板块与卡罗琳板块三大板块的汇聚处,发育了复杂的海底地形地貌。利用在该海区采集的多波束测深数据,绘制了高分辨率的海底水深地形图。根据各区相对位置关系,将研究区划分为雅浦弧后盆地地貌体... 雅浦-卡罗琳海区地处菲律宾海板块、太平洋板块与卡罗琳板块三大板块的汇聚处,发育了复杂的海底地形地貌。利用在该海区采集的多波束测深数据,绘制了高分辨率的海底水深地形图。根据各区相对位置关系,将研究区划分为雅浦弧后盆地地貌体系、雅浦俯冲带地貌体系与卡罗琳海脊地貌体系,并依据板块构造地貌分类方法划分了4级地貌类型。通过对研究区精细地貌的研究发现,帕里西维拉海盆内脊-槽地貌具有不同走向,雅浦海沟不同坡面形态存在差异,索罗尔海槽内可识别线状排列的海山与深海洼地。研究结果表明,这些地貌形态不同程度上受到了弧后扩张方向改变、俯冲侵蚀作用与海槽扩张活动等构造环境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西太平洋与雅浦-卡罗琳海区的海洋科学研究提供基础地质信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太平洋 雅浦海沟 卡罗琳海脊 俯冲系统 地形地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