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三国志》双音节雅言词散论
被引量:10
- 1
-
-
作者
吴金华
-
机构
复旦大学 古籍所
-
出处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9,共8页
-
文摘
跟俗语词相映成趣的雅言词,是典故构词法的产物。魏晋时代是双音节雅言词的多产期,通过《三国志》这一窗口,可以对雅言词的构词、表意特点等方面有所了解。
-
关键词
《三国志》
双音节雅言词
构词方式
表意特点
-
Keywords
Three Kindoms (三国志)
the disyllabic refined expressions
words-formation
the expressive characteristics
-
分类号
H131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论雅言词研究与词典编纂
被引量:5
- 2
-
-
作者
季忠平
-
机构
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
出处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13-117,共5页
-
基金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课题"中古汉语雅言词研究"(2005EYY001)
-
文摘
雅言词是指中古文献中为达到典雅的修辞目的而使用的源自儒家经典的词语。对它的专题研究是中古汉语词汇研究亟待填补的空白。从《汉语大词典》的编纂实践来看,雅言词的典据渊源、构成方式、意义及其历时演变等对于词典编纂有重要的意义。
-
关键词
雅言词
中古汉语
儒家经典
词典
《汉语大词典》
-
Keywords
Yayan(雅言 exquisite) words
middle-age Chinese, classical works of Confucianism
dictionary
the unabridged Chinese dictionary
-
分类号
H131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中古汉语雅言词成词方式初探
- 3
-
-
作者
季忠平
-
机构
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
出处
《语言研究集刊》
2008年第1期311-323,367,共15页
-
文摘
中古汉语中大量存在渊源于先秦经典文本的新词,这类新词有着明显的典雅的修辞性质,我们称之为"雅言词"。本文通过对中古文献中雅言词的调查,归纳出了这类词在利用经典的句、语、词形成新词时的六种不同方式。
-
关键词
中古汉语
词汇
雅言词
成词方式
-
分类号
H141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略論雅言詞詞彙化的特殊性
- 4
-
-
作者
姚堯
-
机构
江蘇省蘇州市蘇州大學文學院
-
出处
《汉语史学报》
CSSCI
2011年第1期186-195,共10页
-
文摘
通過探討雅言詞的輸入項、輸出項和詞彙化的路徑,可以發現雅言詞詞彙化有兩個特點:一是詞彙化之後的語義與語素意義差距很大;二是詞彙化的過程常常是突變而非漸進的。造成這兩個特點的原因是在雅言詞成詞過程中,使用者的主觀參與程度比較高,主觀參與主要體現在使用者使用的創新隱喻,這也是雅言詞詞彙化的最主要動因。
-
关键词
雅言詞
詞彙化
創新隱喻
-
分类号
H131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说文》若干单音节互训词在出土文献中的字词关系考
- 5
-
-
作者
叶玉英
-
机构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
“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协同攻关创新平台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
-
出处
《中国文字学报》
2023年第1期172-182,共11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出土文献与商周至两汉汉语上古音演变史研究”(项目编号22&ZD301)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出土文献用字差异与战国雅言语音及秦楚方音研究”(项目编号21BYY135)
-
文摘
单音节互训词是指《说文》中两个单音节词互训的现象。利用出土文献资料时代性、地域性明确的特点,一方面有助于我们厘清A、B两个互训词的词义引申发展脉络,另一方面也可断定它们产生字词关系对应以及组合成同义复音词的时代和地域。经考察,《说文》A、B两个互训词在出土文献中的字词关系表现为以下五种情况:a.两个互训词出现的时代不同,但都是雅言词;b.两个词出现的时代不同,其中一个是方言词;c.两个出现词出现的时代相同,都是雅言词;d.两个出现词出现的时代相同,其中一个是雅言词,另一个是方言词;e.两个出现词出现的时代相同,分别来自不同的方言词。
-
关键词
《说文》
互训
字词关系
雅言词
方言词
-
分类号
H11
[语言文字—汉语]
H12
[语言文字—汉语]
H131
[语言文字—汉语]
K87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上古至中古人称代词“乃”的历史考察
- 6
-
-
作者
李洁
-
机构
南开大学文学院
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南开语言学刊》
CSSCI
2008年第2期36-42,164,共8页
-
文摘
本文通过对上古至中古第二人称代词"乃"的共时兼历时的考察,认为"乃X"在中古数量减少、文体受限和直接"用典"的特征说明它只是保存在书面语中的上古汉语形式,不能反映中古语言面貌。汉魏时期频繁出现的"乃心"、"乃祖乃父"、"乃祖"等雅言词及"乃弟"、"乃功"、"乃勋"等具有典故化倾向的词,可以整体承说上文,表"自称"或"他称",体现了"乃X"结构在中古的新特点。从而,进一步证明了大型辞书中将"乃"释义为第三人称代词"其"、"他的"是不够科学的。
-
关键词
用典
典故化
雅言词
-
Keywords
using literary quotation
trend of being refined
refined-word
-
分类号
H11
[语言文字—汉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