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代文体观念论略 被引量:4
1
作者 杨东林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5期52-59,共8页
除个别著作外,汉人对文体的认识和观念相对缺乏集中、系统的阐述,而在创作实践中却往往流露出不自觉的文体意识。四言雅颂体正体地位的确立及其在诸种文体中的渗透、摹拟文风的盛行以及汉人在辞赋创作中对"丽"的追求,均是考... 除个别著作外,汉人对文体的认识和观念相对缺乏集中、系统的阐述,而在创作实践中却往往流露出不自觉的文体意识。四言雅颂体正体地位的确立及其在诸种文体中的渗透、摹拟文风的盛行以及汉人在辞赋创作中对"丽"的追求,均是考察汉代文体观念的重要侧面。在汉代,文体规范的总体标准为"雅正"。魏晋以后的文体论者,正是在汉人的基础上肯定和发展了"丽"的概念,并逐渐将"雅丽"树为理想文体的审美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观念 四言雅颂体 摹拟文风 “丽”
下载PDF
颂功德到咏符瑞:释沈约“武帝颇造新哥”
2
作者 潘尧 《乐府学》 2024年第1期96-119,共24页
沈约在《宋书·乐志》中批评武帝作乐多咏祭祀见事及其祥瑞,丝毫不及祖宗事,导致商周雅颂体亡于其手。春秋战国以来,在包括音乐在内各种典章制度上兴起了作与不作的思考讨论。音乐的创作与否不是一个纯粹的艺术问题,而是上升为一个... 沈约在《宋书·乐志》中批评武帝作乐多咏祭祀见事及其祥瑞,丝毫不及祖宗事,导致商周雅颂体亡于其手。春秋战国以来,在包括音乐在内各种典章制度上兴起了作与不作的思考讨论。音乐的创作与否不是一个纯粹的艺术问题,而是上升为一个关乎国家治乱的政治问题,由此诞生出“古乐”与“新乐”两个相互对立的观念。新乐与古乐是淫声与雅乐的代名词,选择新乐还是坚守古乐,实际是对维系国家社会安定繁荣的礼乐制度遵行与否情况的反映。所谓古乐,实际上是对周朝礼乐制度的继承与遵循,在诗歌中宣扬祖先功业与正德。武帝作乐时在《郊祀歌十九章》中完全不曾提及与刘氏祖先相关的功德,而是将全部笔墨集中到祭祀见事和祥瑞上,破坏了传统雅颂体,由此遭到沈约的批评。然而,《郊祀歌十九章》率先歌咏符瑞,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符瑞文学的开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武帝 乐府 雅颂体 符瑞
原文传递
仪式的“绾合”与“漂荡”——《诗经》农祭诗文本结构溯源蠡测
3
作者 吕树明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3期62-68,共7页
祭祀仪式推动主导着《诗经》农祭诗的文本结构形态产生变化,使之呈现多样丰富的景致。分析各叙事质素所占权重及叙事逻辑编排方式,其文本结构形态可分为:线性时间贯穿的圆形循环结构;祭祀仪式统摄的程序化封闭性结构;外部叙事质素介入... 祭祀仪式推动主导着《诗经》农祭诗的文本结构形态产生变化,使之呈现多样丰富的景致。分析各叙事质素所占权重及叙事逻辑编排方式,其文本结构形态可分为:线性时间贯穿的圆形循环结构;祭祀仪式统摄的程序化封闭性结构;外部叙事质素介入祭祀仪式的混合型结构(半开放性结构);外部叙事因素占主导,祭祀仪式退却的开放性结构。文本结构不同则是由周王室社会时代的变迁,雅颂之体对于籍田礼仪进展程序的捕捉与表达,农祭乐歌诉诸的农业之神、祖先崇拜在神格属性、等级上的差异等因素造成的。然农祭诗文本结构的相似性特征,是与周王朝始祖神话的记忆孑遗,农业立国之本的重视,国人对于丰穰之年的诉求期盼、民间信仰绾合在一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农祭诗 文本结构 祭祀仪式 籍田礼 民间信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