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朱子“集义养气”的诠释发展——以对二程的继承与反省为中心
1
作者 余若澜 《朱子学研究》 2023年第1期84-98,共15页
一、前言“集义养气”出自《孟子》,是其中历来注疏最多、发明最繁的一章。宋代《孟子》一书由子书升格为经书,孔孟之学也在义理上有了新的展开。二程认为孟子最有功于后世的是“性善”“养气”之说,对于养气工夫尤有发明。朱子亦有新诠... 一、前言“集义养气”出自《孟子》,是其中历来注疏最多、发明最繁的一章。宋代《孟子》一书由子书升格为经书,孔孟之学也在义理上有了新的展开。二程认为孟子最有功于后世的是“性善”“养气”之说,对于养气工夫尤有发明。朱子亦有新诠,是其继承反省二程后义理创发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程 集义养气 朱子 《孟子》 性善 反省 子书 孟子
原文传递
赵岐:集义养气一汉卿
2
作者 许家树 《康复》 2023年第5期62-63,共2页
在讲有关东汉的故事之前,先要说说汉代的历史背景。汉分前后:以长安为国都的西汉和以洛阳为国都的东汉,以王莽篡政为分界。东汉光武帝刘秀吸取了西汉君主失权的教训,撤销了有实权的丞相,改为尚书台机构协助皇帝总理国政。但随着皇权昏,... 在讲有关东汉的故事之前,先要说说汉代的历史背景。汉分前后:以长安为国都的西汉和以洛阳为国都的东汉,以王莽篡政为分界。东汉光武帝刘秀吸取了西汉君主失权的教训,撤销了有实权的丞相,改为尚书台机构协助皇帝总理国政。但随着皇权昏,皇帝短寿,经常出现幼主即位母后临朝的情况,女主往往任命娘家人入主尚书台,俗称“外戚”。而幼主成年后为收回大权与外戚有冲突时,又会重用宦官,所以整个东汉朝野几乎都贯穿宦威争斗。另外还有士大夫耻于攀附而自成一派,这三派势力搅得天昏地暗,最终导致全国动乱而被灭国。本篇写的人物,就是处在这样政治环境中的赵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戚 光武帝刘秀 赵岐 王莽 集义养气 宦官 历史背景 士大夫
原文传递
德性视野中的文学书写——章学诚《文史通义》中的德性与文学关系论释 被引量:2
3
作者 杨遇青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47-150,共4页
章学诚透过"天人之际"的生命祈向,洞见人性的"阴阳之患"。其文学标准是"气昌而情挚"。通过集义养气来达到"气积而文昌",通过修辞立诚来达到"情深而文挚",通过临文敬恕,把德性贯彻到... 章学诚透过"天人之际"的生命祈向,洞见人性的"阴阳之患"。其文学标准是"气昌而情挚"。通过集义养气来达到"气积而文昌",通过修辞立诚来达到"情深而文挚",通过临文敬恕,把德性贯彻到写作全过程,完整地建构起德性主体与文学书写的关系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学诚 文德 集义养气 修辞立诚 临文敬恕
下载PDF
宋元道德修养论初探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月清 陈利全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5期12-16,共5页
宋元时期,理学家们提出了系统化的道德修养学说,代表了各自修养论的分野。诸家不同的修养主张,丰富了中国传统的道德修养论,也拓展了道德修养实践的不同途径。
关键词 格物致知 集义养气 利欲
下载PDF
船山志气观探微
5
作者 吴峰鑫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17-23,共7页
志气关系在中国哲学中属于心气的关系范畴,最早由孟子系统提出,而船山则继承并深化了这一思想。在对"志""气"的内涵进行系统而深刻阐述的基础上,船山认为志不能独重、气也不应独轻,志气的关系应当是不离互依、相交... 志气关系在中国哲学中属于心气的关系范畴,最早由孟子系统提出,而船山则继承并深化了这一思想。在对"志""气"的内涵进行系统而深刻阐述的基础上,船山认为志不能独重、气也不应独轻,志气的关系应当是不离互依、相交为功。而志气关系辩证的深刻意义在于,道德修养实践功夫的切实展开,也即以道持志、集义养气,从而达到不动心以成浩然之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道持志 集义养气
下载PDF
境界的整体性及其展开--孟子“不动心”的意蕴重析 被引量:2
6
作者 郭美华 《中国哲学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1-38,共8页
本文力图突破传统上对孟子不动心境界的认知主义解释框架,而在道德-生存论立场上加以重释,认为孟子不动心的境界以心气一体的整体性世界为本体论基础,并强调此一整体性世界以具体行事作为根据。由此,不动心展开为五个方面意蕴的统一:一... 本文力图突破传统上对孟子不动心境界的认知主义解释框架,而在道德-生存论立场上加以重释,认为孟子不动心的境界以心气一体的整体性世界为本体论基础,并强调此一整体性世界以具体行事作为根据。由此,不动心展开为五个方面意蕴的统一:一,心在心气一体的整体性世界中具有主体性;二,养气即是将心气之本然一体转化为道德性的浩然之气;三,在自觉的具体行事活动中获得普遍性的义;四,知言是在社会性存在中明理分辨而自觉担当人之类本质;五,不动心的最终意蕴是经过整体性而成就自身的个体性。五个方面,基于"必有事焉的具体行事",既是纵的历程,也是横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动心 心气一体 具体行事 集义养气 知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