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仪式与认同:集体空间中的礼堂及其特征研究 |
徐震
孟可
夏伟
|
《建筑创作》
|
2024 |
0 |
|
2
|
“集体空间”、关系网络与身份认同——民国时期上海知识群体的休闲生活(1927-1937) |
胡悦晗
|
《地方文化研究》
|
2014 |
4
|
|
3
|
顺德乡村聚落集体空间的形成机制与影响因素分析 |
周新年
王世福
赵楠楠
王成志
|
《小城镇建设》
|
2018 |
4
|
|
4
|
百年街屋的历史风貌与符号美学--离散语境下的艋舺集体空间实践 |
张强
柯桢楠
|
《城市建筑》
|
2015 |
0 |
|
5
|
三元空间理论视角下的城市集体空间更新——以福道为例 |
江嘉哲
|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
|
2024 |
0 |
|
6
|
σ集体正规空间的逆极限 |
熊朝晖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1999 |
6
|
|
7
|
试论班集体的物态空间布置 |
杨孝如
|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
2007 |
2
|
|
8
|
集体次正规空间的逆极限与无限Tychonoff积 |
朱培勇
|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2 |
4
|
|
9
|
唤醒当代城市空间的集体空间与记忆——以“一片墙·一间房”的阅读空间为载体的研究 |
李昂
刘如军
房中巍
|
《江苏建设》
|
2017 |
0 |
|
10
|
作为互动仪式的网络空间集体行动研究 |
张丽娜
韩帅
|
《记者观察(中)》
|
2019 |
0 |
|
11
|
卡尔图斯修道院修士空间对柯布西耶“居住单位”空间的影响分析——以1922年别墅公寓和马赛公寓为例 |
刘俊武
|
《住区》
|
2024 |
0 |
|
12
|
关于s-集体正规空间的一些结果 |
蒋慧琴
朱培勇
|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
2014 |
0 |
|
13
|
网络空间集体动员的运作逻辑、政治风险及其治理 |
杨嵘均
|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7
|
|
14
|
“入口空间”与“漫步道空间”——基于共享性的城市集体公共空间特征研究 |
梅卿
|
《建筑与文化》
|
2019 |
5
|
|
15
|
旅游发展对传统聚落空间集体记忆的影响研究——以京西、黔中四村为例 |
魏敏
孙甜
钱云
|
《住区》
|
2019 |
3
|
|
16
|
基于空间集体记忆理论的老街更新策略研究——以兴化金东门老街为例 |
张亚莹
胡振宇
王畅
|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
2022 |
0 |
|
17
|
奇卡纳女性的空间诉求——评桑德拉·希斯内罗丝《芒果街上的小屋》 |
张莉
申富英
|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5
|
|
18
|
近期城市公共空间的转变与购物中心的变化 |
陈实
肖铭
|
《山西建筑》
|
2005 |
0 |
|
19
|
《美丽新世界》中极权主义世界下的空间瓦解 |
吕霖菲
|
《爱情婚姻家庭(下旬)》
|
2021 |
0 |
|
20
|
茶社、酒楼与咖啡馆:民国时期上海知识群体的休闲生活(1927—1937) |
胡悦晗
|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
2015 |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