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仪式与认同:集体空间中的礼堂及其特征研究
1
作者 徐震 孟可 夏伟 《建筑创作》 2024年第1期175-183,共9页
礼堂建筑是近代出现的公共建筑类型,尤以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建设为最,礼堂在当时单位制空间和集体社会生活中承担了重要角色。礼堂内的仪式性和日常性活动,同化了集体行为和建立了环境认同,礼堂形式可视作是集体认知的投影。文... 礼堂建筑是近代出现的公共建筑类型,尤以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建设为最,礼堂在当时单位制空间和集体社会生活中承担了重要角色。礼堂内的仪式性和日常性活动,同化了集体行为和建立了环境认同,礼堂形式可视作是集体认知的投影。文章通过对安徽现存的党政机关礼堂、厂矿企业礼堂和高校礼堂等共计38座进行分析,探索现代礼堂建筑和集体生活的关联性特征。分析可知,集体空间中的礼堂呈现出高度相似的合计手法:建筑组群呈现中轴线和纵深序列布局;平面对称,以短边为主入口;立面构图完整,不重视体积构图;具有横三竖三的古典意蕴,这使得集体空间中的现代礼堂具有了纪念性建筑的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空间 礼堂 建筑特征 仪式 认同
下载PDF
“集体空间”、关系网络与身份认同——民国时期上海知识群体的休闲生活(1927-1937) 被引量:4
2
作者 胡悦晗 《地方文化研究》 2014年第6期11-21,共11页
本文引入"集体空间"概念,透过茶社、酒楼与咖啡馆三个主要的城市休闲消费场所,考察民国时期上海知识群体如何通过休闲生活获得身份认同,建构社会关系网络。研究发现,这些城市休闲消费场所具有的"非日常性"餐饮消费... 本文引入"集体空间"概念,透过茶社、酒楼与咖啡馆三个主要的城市休闲消费场所,考察民国时期上海知识群体如何通过休闲生活获得身份认同,建构社会关系网络。研究发现,这些城市休闲消费场所具有的"非日常性"餐饮消费功能被淡化,其作为一个构建社会关系网络的空间场所的功能逐渐凸显。一方面,它们已经成为知识分子内部不同亚群体的聚会场所从而不但具有半私密化特性,甚至具有了与某个群体相联结的象征意味;另一方面,这些空间场所又因其为公共营业场所而具有开放性,使得不同知识群体都可将其作为活动据点。上海知识群体通过不同的方式占据、争夺、表述城市公共空间,使其兼具公共性与私密性的二重特点,建构自身的社会关系网络,获得群体身份认同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空间 关系网络 上海 知识群体 身份认同
下载PDF
顺德乡村聚落集体空间的形成机制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周新年 王世福 +1 位作者 赵楠楠 王成志 《小城镇建设》 2018年第6期17-23,共7页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在其漫长的水乡聚落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乡村聚落集体空间,本文通过文献梳理与访谈,对其空间演变因素进行归纳,并剖析其集体空间特征与形成机制。研究显示,宋至民国时期,顺德乡村聚落的发展受到农业水利、...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在其漫长的水乡聚落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乡村聚落集体空间,本文通过文献梳理与访谈,对其空间演变因素进行归纳,并剖析其集体空间特征与形成机制。研究显示,宋至民国时期,顺德乡村聚落的发展受到农业水利、经济贸易、政治制度与社会文化等四个方面的内外因素共同作用,其空间演变经历了从零散分布、功能集聚到跨区融合的发展阶段,分别对应均质点状、多中心网络及集体空间三种空间形态。总体来看,顺德乡村集体空间是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一体化发展的结果,表现出基于民间信仰与地方社会的地域性与社会性,是其传统乡村聚落空间整合与重构过程中一项重要特征。因此,在当前乡村转型面临治理主体地方化与管治模式多元化的趋势下,关于顺德集体空间中社会结构与地域认同的研究,对于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及完善基层治理体系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德区 乡村聚落 集体空间 民间信仰 乡村治理 演变机制
下载PDF
百年街屋的历史风貌与符号美学--离散语境下的艋舺集体空间实践
4
作者 张强 柯桢楠 《城市建筑》 2015年第30期230-232,共3页
街屋作为一种民间建筑类型,在台湾已存在百年之久。以台湾为代表的华人社会,民间建筑的特征承载了离散语境下的历史与文化,尤其是日治时期对台湾建筑的影响都体现在街屋的立面式样和空间模式上。其中,骑楼空间更是反映了台湾社会个... 街屋作为一种民间建筑类型,在台湾已存在百年之久。以台湾为代表的华人社会,民间建筑的特征承载了离散语境下的历史与文化,尤其是日治时期对台湾建筑的影响都体现在街屋的立面式样和空间模式上。其中,骑楼空间更是反映了台湾社会个体空间、公共空间和集体空间的复杂关系。 本文通过对台湾艋舺地区西园路一段的研究,对台湾已有百年历史的街屋建筑和骑楼空间进行了田野调查。从街道的历史特征,建筑立面的符号美学和街屋建筑的社会空间模式的角度对西园路一段进行分析总结。同时,结合国内外一些已有的街道研究理论,对城市历史街道的发展可能性提出一些想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艋舺 街屋 骑楼 集体空间
下载PDF
三元空间理论视角下的城市集体空间更新——以福道为例
5
作者 江嘉哲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 2024年第9期74-76,共3页
在“高质量发展”与的战略理念指导下,国内城市发展中愈发重视探索城市公共服务发展的新方向与城市治理的新可能,如何激活城市中的公共力量成为城市管理者的重要课题。文章关注到集体空间这一概念,聚焦于空间对于集体这一公共力量的引... 在“高质量发展”与的战略理念指导下,国内城市发展中愈发重视探索城市公共服务发展的新方向与城市治理的新可能,如何激活城市中的公共力量成为城市管理者的重要课题。文章关注到集体空间这一概念,聚焦于空间对于集体这一公共力量的引导作用,从三元空间理论视角出发,以福州福道这一具体案例出发,探索城市集体空间更新的方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空间 城市触媒 城市更新
原文传递
σ集体正规空间的逆极限 被引量:6
6
作者 熊朝晖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年第4期8-12,共5页
本文得到如下结果:设X 是逆系统{ Xα,παβ,Λ} 的极限,| Λ| = λ,每个投射πα:X→Xα是开且到上的,假设X 是λ超仿紧的,如果每个Xα是σ集体正规的,则X 是σ集体正规的.
关键词 逆极限 超仿紧 遗传σ-集体正规 σ-集体正规空间
下载PDF
试论班集体的物态空间布置 被引量:2
7
作者 杨孝如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1-13,共3页
物态空间是班集体文化的物质基础和基本构件,是学生全面发展、幸福生活的诗意栖园。目前,班集体物态空间布置存在人均空间相对狭小、空间布置不尽合理、空间功能较为单一等普遍性缺点。在班集体物态空间布置中,要体现教育性、文化性、... 物态空间是班集体文化的物质基础和基本构件,是学生全面发展、幸福生活的诗意栖园。目前,班集体物态空间布置存在人均空间相对狭小、空间布置不尽合理、空间功能较为单一等普遍性缺点。在班集体物态空间布置中,要体现教育性、文化性、生活化和个性化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物态空间 教育性 文化性 生活化 个性化
下载PDF
集体次正规空间的逆极限与无限Tychonoff积 被引量:4
8
作者 朱培勇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年第2期135-138,共4页
主要证明:(1)并且每个是开满映射,如果X是|∑|-完满的且每个Xσ是集体次正规空间,则X是集体次正规空间.(2)如果是|A|-完满正规的,则X是集体次正规空间当且仅当是集体次正规的.同时指出:遗传集体次正规也有相应的性质.
关键词 集体次正规空间 逆极限 无限Tychonoff积 |∑|-完满正规 遗传集体次正规 开满映射
下载PDF
唤醒当代城市空间的集体空间与记忆——以“一片墙·一间房”的阅读空间为载体的研究
9
作者 李昂 刘如军 房中巍 《江苏建设》 2017年第1期27-32,共6页
随着西方式社区的无限扩张,传统意义的村落、邻里等集体空间记忆逐渐消失,城市空间变得缺乏集体归属感和认同感,人们开始变得陌生与冷漠,家与集体的观念不断萎缩。本方案以小型阅读空间作为一种集体空间的载体,将其植入社区以及城市的角... 随着西方式社区的无限扩张,传统意义的村落、邻里等集体空间记忆逐渐消失,城市空间变得缺乏集体归属感和认同感,人们开始变得陌生与冷漠,家与集体的观念不断萎缩。本方案以小型阅读空间作为一种集体空间的载体,将其植入社区以及城市的角落,并且以'一片墙·一间房'为切入点,试图探索一种能够唤醒集体生活与记忆的空间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空间 记忆 阅读 空间策略
原文传递
作为互动仪式的网络空间集体行动研究
10
作者 张丽娜 韩帅 《记者观察(中)》 2019年第11期116-117,共2页
微博瘫痪、朋友圈刷屏、知乎热榜居高不下、官网"崩"了以及贴吧相关度破万,这些特征经常会因为一些网络事件的突然爆发在新媒体上呈现出来。频发的网络事件背后显示出了大众的声音集结成网络舆论力量,在网络中逐渐变得重要,&q... 微博瘫痪、朋友圈刷屏、知乎热榜居高不下、官网"崩"了以及贴吧相关度破万,这些特征经常会因为一些网络事件的突然爆发在新媒体上呈现出来。频发的网络事件背后显示出了大众的声音集结成网络舆论力量,在网络中逐渐变得重要,"人人都是麦克风"不再只是设想。网络空间集体行动源自于大众的情绪,以及情感上的共振,形成一种互动仪式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舆论力量 网络空间集体行动 互动仪式
下载PDF
卡尔图斯修道院修士空间对柯布西耶“居住单位”空间的影响分析——以1922年别墅公寓和马赛公寓为例
11
作者 刘俊武 《住区》 2024年第1期92-99,共8页
勒·柯布西耶对“居住单位”的研究实践与其早年探访过的艾玛修道院、帕维亚修道院等卡尔图斯修道院有着渊源上的联系。本文以1922年别墅公寓和马赛公寓为例,遴选艾玛修道院、帕维亚修道院和克莱蒙修道院三座卡尔图斯修道院,从修道... 勒·柯布西耶对“居住单位”的研究实践与其早年探访过的艾玛修道院、帕维亚修道院等卡尔图斯修道院有着渊源上的联系。本文以1922年别墅公寓和马赛公寓为例,遴选艾玛修道院、帕维亚修道院和克莱蒙修道院三座卡尔图斯修道院,从修道院修士集体和个人空间入手,基于图纸、文献和照片,进行文献研究和个案分析,探讨卡尔图斯修道院修士空间对以1922年别墅公寓和马赛公寓为代表的“居住单位”空间的影响。文章认为,柯布西耶“居住单位”中集体与个人两部分空间的并置,其最初的灵感就来源于卡尔图斯修道院,柯布西耶从当时城市家庭生活出发,剔除修道院中的宗教属性,对空间进行了适应时代要求的世俗化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尔图斯修道院 修士集体空间 修士个人空间 居住单位 别墅公寓 马赛公寓 宗教与世俗
下载PDF
关于s-集体正规空间的一些结果
12
作者 蒋慧琴 朱培勇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4期582-586,共5页
类比集体正规空间和s-可膨胀空间概念,在拓扑空中引入s-离散集族与s-集体正规空间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获得了s-离散集族的一些性质.通过所获得的这些性质,证明了s-集体正规空间的一些结果.
关键词 S-可膨胀空间 S-离散集族 S-集体正规空间
下载PDF
网络空间集体动员的运作逻辑、政治风险及其治理 被引量:7
13
作者 杨嵘均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6-86,共11页
网络空间集体动员是由非政治权威主体为实现特定目的,在网络信息技术的支撑下,有目的地传播煽动性的、诱发性的、意向性的信息以鼓动集体政治行动,并最终在现实社会引发大规模群体性事件的抗争性行为。当前,中国高发频发的网络空间集体... 网络空间集体动员是由非政治权威主体为实现特定目的,在网络信息技术的支撑下,有目的地传播煽动性的、诱发性的、意向性的信息以鼓动集体政治行动,并最终在现实社会引发大规模群体性事件的抗争性行为。当前,中国高发频发的网络空间集体动员在动员空间、动员过程、动员主体、动员性质上都呈现出新的运作特征。从积极方面来看,网络空间集体动员具有社会安全阀的功能,但是从消极方面来看,网络空间集体动员也会弱化国家权力与政治权威、挑战国家意识形态领导权、诱发政府合法性危机以及破坏社会政治秩序。因而,面对网络空间集体动员的现实挑战,需要立足其演变逻辑,沿着构建官民协商对话机制、采取网络空间集体“反动员”措施、推动社会协同治理、化解社会结构性矛盾以及加快社会公平正义建设等路径,实现网络空间集体动员危机和风险的标本兼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空间集体动员 运作逻辑 政治风险 危机治理
下载PDF
“入口空间”与“漫步道空间”——基于共享性的城市集体公共空间特征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梅卿 《建筑与文化》 2019年第12期145-146,共2页
文章从城市集体公共空间的成因和定义出发,指出了它与共享性之间的联系,从“入口空间”和“漫步道空间”两个关键词切入,阐明了它们在城市集体公共空间设计中的重要性,并结合国内外当代建筑和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实践分析在该语境下城市集... 文章从城市集体公共空间的成因和定义出发,指出了它与共享性之间的联系,从“入口空间”和“漫步道空间”两个关键词切入,阐明了它们在城市集体公共空间设计中的重要性,并结合国内外当代建筑和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实践分析在该语境下城市集体公共空间的特征以及共享性对设计的促进作用,以期为未来相关城市议题的探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集体公共空间 共享性 入口空间 漫步道空间
下载PDF
旅游发展对传统聚落空间集体记忆的影响研究——以京西、黔中四村为例 被引量:3
15
作者 魏敏 孙甜 钱云 《住区》 2019年第5期61-69,共9页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及乡村旅游的发展,相当多传统聚落的空间环境已经历了显著的变化,原有的诸多承载"乡愁记忆"的场所已日趋消失。本文研究基于集体记忆理论和城市意象理论,从村民的视角对比北京市门头沟区灵水村和爨底下、贵...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及乡村旅游的发展,相当多传统聚落的空间环境已经历了显著的变化,原有的诸多承载"乡愁记忆"的场所已日趋消失。本文研究基于集体记忆理论和城市意象理论,从村民的视角对比北京市门头沟区灵水村和爨底下、贵州省安顺市鲍家屯和高荡村四个具有不同旅游发展背景的传统聚落村民的空间集体记忆,探讨其特征、成因及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区位不同的传统聚落,其不同的历史文化、聚落形态、地理环境使得村民空间集体记忆呈现出不同特点。旅游发展程度越高,传统聚落村民空间集体记忆的空间体系完整度越低,点状集中的特点更明显。村集体主导的旅游经营方式相比政府和企业共同主导的旅游经营方式,村民空间集体记忆中主要要素的空间体系更不完整且占总要素的比例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区 传统聚落 空间集体记忆 旅游 认知地图 影响机制
下载PDF
基于空间集体记忆理论的老街更新策略研究——以兴化金东门老街为例
16
作者 张亚莹 胡振宇 王畅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22年第3期53-55,共3页
随着我国城市更新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更新改造中对历史文脉和场所精神的延续留存。文章以江苏兴化金东门老街为研究对象,基于空间集体记忆理论探索老街更新策略,首先,介绍空间集体记忆理论以及可应用于老街的运行机制和步骤方法... 随着我国城市更新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更新改造中对历史文脉和场所精神的延续留存。文章以江苏兴化金东门老街为研究对象,基于空间集体记忆理论探索老街更新策略,首先,介绍空间集体记忆理论以及可应用于老街的运行机制和步骤方法;其次,运用理性与感性方式获取并归纳金东门老街的空间集体记忆要素;最后,将其提取并转化为街巷空间、建筑空间、节点空间等三个维度的更新策略,为老街更新提供思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记忆 空间集体记忆理论 金东门老街 更新策略
下载PDF
奇卡纳女性的空间诉求——评桑德拉·希斯内罗丝《芒果街上的小屋》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莉 申富英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30-232,共3页
《芒果街上的小屋》是奇卡纳女性空间需求的呐喊之作。这部小说不仅描摹了奇卡纳女性现实中居住的家庭、社群空间,而且前所未有地设计出了一个专属于奇卡纳女性的理想空间。这个空间既是女性个体的创造空间,又是具有社群意识的集体空间... 《芒果街上的小屋》是奇卡纳女性空间需求的呐喊之作。这部小说不仅描摹了奇卡纳女性现实中居住的家庭、社群空间,而且前所未有地设计出了一个专属于奇卡纳女性的理想空间。这个空间既是女性个体的创造空间,又是具有社群意识的集体空间。它的构建体现了以奇卡纳女性为主导的两性和谐共存的新社群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作品 艺术思想 奇卡纳 个体空间 集体空间 诉求 美学特征
下载PDF
近期城市公共空间的转变与购物中心的变化
18
作者 陈实 肖铭 《山西建筑》 2005年第20期26-27,共2页
从公共空间的公共性角度探讨了购物中心与城市环境之间的关系,阐述了在城市中的购物中心并没有改善民众对公共空间的向往和需求,指出在设计中要加强这种特定空间的公共性研究,从根本上实现自由化的公共空间。
关键词 公共空间 集体空间 购物中心 城市肌理 公共性
下载PDF
《美丽新世界》中极权主义世界下的空间瓦解
19
作者 吕霖菲 《爱情婚姻家庭(下旬)》 2021年第7期0019-0020,共2页
赫胥黎《美丽新世界》里描绘了一个实行极权主义的“新世界”,在新世界中全部阶级都接受新世界政权的培育,阶层分明,看似高度幸福、稳定的社会下人人都在无意识中接受精神奴役,消解个体的差异性,看似自由的个人意识空间被挤压。独立空... 赫胥黎《美丽新世界》里描绘了一个实行极权主义的“新世界”,在新世界中全部阶级都接受新世界政权的培育,阶层分明,看似高度幸福、稳定的社会下人人都在无意识中接受精神奴役,消解个体的差异性,看似自由的个人意识空间被挤压。独立空间消弭,个人空间丧失于集体空间内,在当下社会语境中也有此隐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权主义 个体 个人意识空间 集体空间
下载PDF
茶社、酒楼与咖啡馆:民国时期上海知识群体的休闲生活(1927—1937) 被引量:4
20
作者 胡悦晗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115-122,共8页
引入"集体空间"概念,透过茶社、酒楼与咖啡馆三个主要的城市休闲消费场所,考察民国时期上海知识群体如何通过休闲生活获得身份认同,建构社会关系网络。研究发现,这些城市休闲消费场所具有的"非日常性"餐饮消费功能... 引入"集体空间"概念,透过茶社、酒楼与咖啡馆三个主要的城市休闲消费场所,考察民国时期上海知识群体如何通过休闲生活获得身份认同,建构社会关系网络。研究发现,这些城市休闲消费场所具有的"非日常性"餐饮消费功能被淡化,其作为一个构建社会关系网络的空间场所的功能逐渐凸显。一方面它们已经成为知识分子内部不同亚群体的聚会场所从而不但具有半私密化特性,甚至具有了与某个群体相联结的象征意味;另一方面这些空间场所又因其为公共营业场所而具有开放性,使得不同知识群体都可将其作为活动据点。上海知识群体通过不同的方式占据、争夺、表述城市公共空间,使其兼具公共性与私密性的二重特点,建构自身的社会关系网络,获得群体身份认同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空间 关系网络 上海 知识群体 身份认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