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集合不足型外斜视手术治疗及双眼视觉重建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刘素江 代书英 +2 位作者 王娟 王世焕 刘雅丽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623-625,共3页
目的:观察集合不足型外斜视术后双眼视功能的恢复及眼位回退情况。方法:对83例行单眼外直肌后徙联合内直肌缩短的集合不足型外斜视患者手术前后的眼位、双眼视功能、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斜视手术以单眼外直肌后徙联合内直肌缩短为主... 目的:观察集合不足型外斜视术后双眼视功能的恢复及眼位回退情况。方法:对83例行单眼外直肌后徙联合内直肌缩短的集合不足型外斜视患者手术前后的眼位、双眼视功能、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斜视手术以单眼外直肌后徙联合内直肌缩短为主设计。术前有一级视功能患者如术后欠矫则进一步在同视机下行双眼融合功能训练。术后随访6~12(平均8)mo。结果:术前视远平均外斜度为-35.6△(-15△~80△),视近平均外斜度为-56.5△(-30△~-95△);术后视远平均外斜度为-6.5△(+11△~-19△),视近平均外斜度为-13.2△(+9△~-20△),术后视远视近斜视度与术前视远视近斜视度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术前双眼视功能和术后双眼视功能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术后远期视远视近外斜度的差值明显降低,平均斜视度差值从术前的19△下降到术后的5.5△(P=0.000)。结论:集合不足型外斜视患者行单眼外直肌后徙联合内直肌缩短;术后如双眼视功能进一步恢复则术后远期效果较好,回退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合不足型外斜视 双眼视 手术
下载PDF
不同术式治疗集合不足型外斜视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
2
作者 司明宇 邵新香 《黑龙江医药》 CAS 2014年第6期1450-1451,共2页
目的:比较集合不足型外斜视患者行双眼外直肌后徙与单眼外直肌后徙联合内直肌缩短术式疗效,并观察融合功能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对2014年5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住院或门诊行手术治疗的62例斜视度在-30△^-45△的集合不足型外斜视患者,分... 目的:比较集合不足型外斜视患者行双眼外直肌后徙与单眼外直肌后徙联合内直肌缩短术式疗效,并观察融合功能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对2014年5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住院或门诊行手术治疗的62例斜视度在-30△^-45△的集合不足型外斜视患者,分为两组:A组和B组。A组30例,行单眼外直肌后徙联合内直肌缩短术;B组共32例,行双眼外直肌后徙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3-6月的手术疗效,手术后斜视度≤-8△或者+8△为疗效满意。同时分析患者融合功能对手术疗效的影响。结果:A组患者手术后一周有4例过矫,斜视度在+8△^+15△,三月复诊时,无一例过矫;手术后一周时有一例欠矫,3-6月时仍有一例欠矫,疗效均满意。B组患者手术后一周有1例过矫,斜视度在+8△^+15△,此过矫患者3-6月复诊时仍过矫,斜视度在+8△^+15△,有4例患者欠矫,其中有2例患者看远、看近斜视度均欠矫,另外2例以看近欠矫,看远不欠矫。并且发现此欠矫患者的融合功能较其他正位患者的融合功能差。结论:对于集合不足型外斜视患者行单眼外直肌后徙联合内直肌缩短术式效果好,疗效确切。双眼外直肌后徙术式对于融合功能较好的集合不足型外斜视患者同样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合不足型外斜视 术式 疗效 融合功能
下载PDF
S-LR术与LR术治疗集合不足型外斜视的美容效果比较 被引量:3
3
作者 王晓雪 陈召利 +1 位作者 尚硕 王良雨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1年第10期69-72,共4页
目的:探究外直肌倾斜后徙术(Slanted lateral rectus recession,S-LR)与外直肌后徙术(lateral rectus recession,LR)治疗集合不足型外斜视的美容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笔者医院收治的52例集合不足型外斜视患者,根据手术... 目的:探究外直肌倾斜后徙术(Slanted lateral rectus recession,S-LR)与外直肌后徙术(lateral rectus recession,LR)治疗集合不足型外斜视的美容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笔者医院收治的52例集合不足型外斜视患者,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S-LR组(n=24)和LR组(n=28)。比较术后1年两组患者正位率,术前、术后1年视远、视近斜视度、双眼视功能及近立体视功能。结果:S-LR组的正位率是87.50%,高于对照组的60.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两组视近斜视度、视远斜视度、远近斜视度差值均明显减小,S-LR组均低于L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两组双眼视功能均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两组近方立体视功能正常及异常例数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LR在提高集合不足型外斜视患者术后双眼正位率及改善患者斜视度方面优于LR,两种术式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双眼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肌倾斜后徙术 直肌后徙术 集合不足型外斜视 美容效果 双眼视功能
下载PDF
集合不足型间歇性外斜视治疗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唐金华 彭晓娟 石鹃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9期473-481,共9页
目前,我国集合不足型间歇性外斜视(CI-IXT)患病率逐年增加,其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而手术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式。本文通过回顾分析近年来对于CI-IXT的临床研究及相关成果,从流行病学、发病机制、非手术治疗及手术治疗等方... 目前,我国集合不足型间歇性外斜视(CI-IXT)患病率逐年增加,其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而手术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式。本文通过回顾分析近年来对于CI-IXT的临床研究及相关成果,从流行病学、发病机制、非手术治疗及手术治疗等方面出发,为CI-IXT的治疗作一综述,希望为临床工作中CI-IXT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帮助。At present, the prevalence rate of convergence insufficiency-type intermittent exotropia (CI-IXT) is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in our country. The treatment methods include the operation treatment and non-surgical treatment, while the operation treatment is the main treatment. By reviewing the clinical research and related results of CI-IXT in recent years,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treatment of CI-IXT from the aspects of epidemiology, pathogenesis, non-surgical treatment and operative treatment, hoping to provide help for the selection of CI-IXT treatment in clinical wor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合不足间歇性斜视 非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
下载PDF
改良外斜视矫正术治疗儿童小度数集合不足型间歇性外斜视的临床观察
5
作者 甘孟欣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7期61-63,共3页
探究对儿童小度数集合不足型间歇性外斜视患儿给予改良外斜视矫正术治疗的实际效果。方法 择取2020年7月到2022年9月期间到我院接受改良外斜视矫正手术的儿童小度数集合不足型间歇性外斜视患儿32例,分析患儿手术前后的平均斜视度、平均... 探究对儿童小度数集合不足型间歇性外斜视患儿给予改良外斜视矫正术治疗的实际效果。方法 择取2020年7月到2022年9月期间到我院接受改良外斜视矫正手术的儿童小度数集合不足型间歇性外斜视患儿32例,分析患儿手术前后的平均斜视度、平均立体视锐度、立体视情况以及术后正位率等指标。结果 手术前后的各项指标比较,患儿的视远平均斜视度、视近平均斜视度、远近斜视度差以及平均立体视锐度都明显降低,前后差异比较,统计学分析均获得P<0.05的结果。所有患儿术后均接受Titmus检查,都存在立体视,立体视率达到100.00%;术后正位率为84.38%;手术后有15.63%的患儿出现视物重影,但一段时间后自行恢复,无眼球运动受限、A-V型斜视等情况发生。结论 对小度数集合不足型间歇性外斜视患儿来说,改良外斜视矫正术具有较高的治疗效果,且安全可靠,应当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斜视矫正术 儿童 小度数集合不足间歇性斜视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外直肌倾斜后徙联合下斜肌后徙术治疗儿童间歇性外斜视集合不足型合并下斜肌亢进的疗效分析
6
作者 许小贺 傅秀丽 +1 位作者 鲁璐 王玮 《新疆医学》 2023年第4期415-417,441,共4页
目的 探究儿童间歇性外斜视集合不足型合并下斜肌亢进经外直肌倾斜后徙联合下斜肌后徙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在洛阳博爱眼科医院接受治疗的160例患儿开展研究;均患有儿童间歇性外斜视集合不足型合并下斜肌亢进... 目的 探究儿童间歇性外斜视集合不足型合并下斜肌亢进经外直肌倾斜后徙联合下斜肌后徙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在洛阳博爱眼科医院接受治疗的160例患儿开展研究;均患有儿童间歇性外斜视集合不足型合并下斜肌亢进,并采取外直肌倾斜后徙联合下斜肌后徙术治疗,评估患儿治疗前后斜视情况。结果 不同时间段,患儿斜视度变化显著,恢复状态良好,与术前相比较P <0.05;术后患者眼球FDA情况良好,与术前相比较P <0.05;随访6个月,整理患儿眼位矫正情况,即术后患儿眼位矫正情况良好。结论 为间歇性外斜视集合不足型合并下斜肌亢进儿童提供外直肌倾斜后徙联合下斜肌后徙术治疗,可有效改善患儿斜视度情况,且未发生明显并发症,临床治疗安全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肌倾斜后徙术 下斜肌后徙术 间歇性斜视集合不足 下斜肌亢进
下载PDF
外直肌倾斜后徙术与外直肌后徙术治疗集合不足型外斜视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2
7
作者 王嘉璐 亢晓丽 +4 位作者 董凌燕 岑洁 韦严 陈珺珏 张柳蕙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12期902-907,共6页
目的:观察外直肌倾斜后徙术(S-LR)与外直肌后徙术(LR)对集合不足型外斜视[CIX(T)]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由同一术者施行的斜视矫正术的CIX(T)患者101例,根据术式... 目的:观察外直肌倾斜后徙术(S-LR)与外直肌后徙术(LR)对集合不足型外斜视[CIX(T)]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由同一术者施行的斜视矫正术的CIX(T)患者101例,根据术式分为双眼外直肌倾斜后徙术(S-BLR)组44例和双眼外直肌后徙术(BLR)组57例,随访3个月,观察比较行不同术式的患者术后视近斜视角、视远斜视角及远近斜视角度差(NDD)。使用Mann-Whitney U检验、卡方检验、t检验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3个月,NDD较术前的改善量在S-BLR组和BLR组分别为(8.0±3.3)棱镜度(PD)和(6.1±4.0)PD,S-BLR组较BLR组对NDD的改善更明显(Z=-1.995,P=0.046)。术后3个月,视近斜视角S-BLR组为(-5.1±5.5)PD,较BLR组的(-8.3±5.8)PD明显减小(Z=-2.882,P=0.004)。视远斜视角在S-BLR组与BLR组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正位率在S-BLR组为82%,高于BLR组的53%(χ^2=9.34,P=0.002)。S-LR前后,S-BLR组患者上视及下视斜视角度差及黄斑中心凹-视盘中心夹角度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S-LR对CIX(T)的视近斜视角及NDD疗效优于LR,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合不足型外斜视 远近斜视角度差 直肌倾斜后徙术
原文传递
集合不足型外斜视63例术后远期临床观察 被引量:5
8
作者 张菡 陈霞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302-1304,共3页
目的观察行单眼内直肌缩短联合外直肌后退的集合不足型外斜视患者的术后远期临床情况。方法对63例行单眼内直肌缩短、外直肌后退的集合不足型外斜视患者手术前后的远、近眼位、双眼视功能、手术方式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其斜视手术根... 目的观察行单眼内直肌缩短联合外直肌后退的集合不足型外斜视患者的术后远期临床情况。方法对63例行单眼内直肌缩短、外直肌后退的集合不足型外斜视患者手术前后的远、近眼位、双眼视功能、手术方式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其斜视手术根据视远斜视度以加强内直肌为主设计手术量,术后随访时间为6~48个月,平均25.1个月。结果术前视远平均外斜度为-33.7n(-20n—75n)、视近平均外斜度为-54.5(-35—-90);术后视远平均斜视度为-7.5(+10-18)、视近平均斜视度为-11.2(+10—30),术后视远、视近斜视度与术前视远、视近斜视度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术后远期视远、视近斜视度的差值明显降低,平均斜视度差值从术前的18.0下降到术后的3.5(P=0.000)。结论集合不足型外斜视患者行单眼内直肌缩短联合外直肌后退术,根据视远斜视度以内直肌加强为主设计手术量,术后远期效果较好,而且术后视远视近斜视度差值明显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合不足型外斜视 内直肌缩短 直肌后退 视远视近斜视度差值
原文传递
双眼外直肌倾斜后徙术治疗集合不足型间歇性外斜视的疗效 被引量:1
9
作者 赵梦瑶 《临床研究》 2022年第8期52-55,共4页
目的探讨集合不足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采用双眼外直肌倾斜后徙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周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0例集合不足型间歇性斜视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均等单盲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给予... 目的探讨集合不足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采用双眼外直肌倾斜后徙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周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0例集合不足型间歇性斜视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均等单盲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双眼外直肌后徙术治疗,研究组给予双眼外直肌倾斜后徙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后1年的正位率,观察手术前和手术后1年患者斜视度变化;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和手术1年后双眼视功能和近立体视功能的差异。结果术后研究组正位率(95.56%)高于对照组(64.44%),欠矫率(6.67%)低于对照组(2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过矫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前看近斜视度、看远斜视度及看近—看远斜视度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两组看近斜视度、看远斜视度及看近—看远斜视度差值均低于本组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前双眼视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两组双眼视功能较手术前相比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后1年双眼视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两组近立体视功能正常和异常情况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两组近立体视功能占比高于本组手术前,异常占比低于本组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后1年正常和异常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均可以有效改善集合不足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的双眼视功能,但双眼外直肌倾斜后徙术相较于双眼外直肌后徙术而言在提高正位率和纠正斜视度方面更具优势,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眼直肌倾斜后徙术 集合不足间歇性斜视 正位率 双眼视功能 近立体视功能
下载PDF
不同术式治疗集合不足型间歇性外斜视患儿的效果及对视觉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晁小蕊 谢艳艳 +1 位作者 李权达 石荣先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年第16期64-66,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术式治疗集合不足型间歇性外斜视患儿的效果及对视觉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102例集合不足型间歇性外斜视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患儿分为A组(31例,双眼内直肌缩短术)、B组(33例,双... 目的探讨不同术式治疗集合不足型间歇性外斜视患儿的效果及对视觉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102例集合不足型间歇性外斜视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患儿分为A组(31例,双眼内直肌缩短术)、B组(33例,双眼外直肌后徙术)及C组(38例,单眼内直肌缩短术+外直肌后徙术)。比较三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手术后6个月,三组视远、视近的斜视度均较手术前降低,且B、C组视远、视近的斜视度均低于A组(P<0.05)。三组的矫正效果及优良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C组的矫正优良率均高于A组(P<0.01)。三组术后6个月内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眼外直肌后徙术、单眼内直肌缩短术+外直肌后徙术治疗集合不足型间歇性外斜视的效果优于双眼内直肌缩短术,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肌后徙术 单眼内直肌缩短术 内直肌缩短术 集合不足间歇性斜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