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80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肾集合管癌10例临床及病理特征研究
1
作者 乔娟 王美玲 +3 位作者 王弦 秦蓉 冯振中 吴继锋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395-399,共5页
目的 探讨肾集合管癌(CDC)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 选取2017年3月至2023年3月该院收治的10例CD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其进行随访及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10例CDC患者临床症状无特异性,以血尿及腰部疼痛为主,部分伴尿频尿急、夜尿增多;... 目的 探讨肾集合管癌(CDC)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 选取2017年3月至2023年3月该院收治的10例CD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其进行随访及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10例CDC患者临床症状无特异性,以血尿及腰部疼痛为主,部分伴尿频尿急、夜尿增多;肿瘤位于左、右侧肾各5例;10例均行肾脏根治性切除术。组织学上,肿瘤浸润性生长,肿瘤细胞呈管状、乳头状、巢团状或实性片状排列,或肉瘤样排列,管腔内部分肿瘤细胞呈靴钉样凸向腺腔;肿瘤细胞具有高级别核,细胞异型明显,核大,核仁明显,核分裂象易见;间质纤维组织增生明显伴较多炎细胞浸润;多数病例中见肿瘤坏死。免疫组化结果CK、CK7、CK19、Pax-8阳性,Vimentin、EMA、34βE12、CarbonicAⅨ不同程度阳性,RCC、CD10、CD117、TFE3、TFEB、P504S、CK20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20%~70%。7例获得随访,3例失访;截至随访日期,仅1例存活,6例均于2年内死亡。结论 CDC是一种非常少见的肾上皮恶性肿瘤,恶性程度高,病程进展快,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合管 组织学 免疫组化 鉴别诊断
下载PDF
转移性肾集合管癌的治疗现状及未来展望
2
作者 唐朝朋 李平(综述) 周凯(审校)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3-88,共6页
肾集合管癌是一种罕见且高度恶性的肿瘤亚型,大多数患者在初诊时已处于晚期。尽管个案报道或小规模病例系列研究提供了对其的初步认知,但目前治疗效果不理想。由于发病率低很难开展临床试验,目前指南尚缺少统一治疗规范。文章主要就肾... 肾集合管癌是一种罕见且高度恶性的肿瘤亚型,大多数患者在初诊时已处于晚期。尽管个案报道或小规模病例系列研究提供了对其的初步认知,但目前治疗效果不理想。由于发病率低很难开展临床试验,目前指南尚缺少统一治疗规范。文章主要就肾集合管癌的手术治疗、放化疗、靶向及免疫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合管 罕见肾肿瘤 远处转移 治疗方案
下载PDF
肾集合管癌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3
作者 武留威 郭润江 +3 位作者 张禹 李松 张建华 侯俊清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68-71,共4页
目的:探讨肾集合管癌(CDC)的影像学特点、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河南大学淮河医院收治的1例CDC并文献复习。结果:给予腹腔镜下左肾切除+左侧输尿管全长切除+膀胱袖状切除术,术后辅以吉西他滨+顺铂化疗,现患者生命体征平... 目的:探讨肾集合管癌(CDC)的影像学特点、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河南大学淮河医院收治的1例CDC并文献复习。结果:给予腹腔镜下左肾切除+左侧输尿管全长切除+膀胱袖状切除术,术后辅以吉西他滨+顺铂化疗,现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结论:肾集合管癌非常少见,早确诊及早手术仍是延长患者生命最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合管 影像学 鉴别诊断
下载PDF
移植肾集合管癌2例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邱颍 贺慧颖 +4 位作者 刘丽丽 谭晓 齐晓杰 陈达 张乃春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39-241,共3页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患者移植肾发生集合管癌(collecting duct carcinoma, CDC)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2例移植肾CDC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PAX-8、FH、CK19、INI-1、SDHB、CK7、CKH、vimentin、CAIX、CK20...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患者移植肾发生集合管癌(collecting duct carcinoma, CDC)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2例移植肾CDC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PAX-8、FH、CK19、INI-1、SDHB、CK7、CKH、vimentin、CAIX、CK20、p63、S-100P、GATA-3、TFE3、OCT3/4、CD117、ALK、Ki-67的表达,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48~57岁,平均52.5岁;病变位于左、右侧肾各1例;主要临床表现为肉眼血尿、腰痛、发热、肾功能异常、腹部肿块等;2例均行根治性肾切除术。病理检查:肿物位于肾髓质,最大径4~7 cm,边界不规则,呈浸润性生长,切面灰白、灰褐色,质脆;镜下见癌细胞排列呈腺管状或条索状结构,局灶见乳头状结构,间质促纤维组织增生反应明显,并伴炎细胞浸润。癌细胞异型显著,呈立方状或鞋钉样,胞质嗜酸,胞核深染,多形性明显,易见核仁及核分裂象。免疫表型:PAX-8、FH、CK19、INI-1、SDHB均阳性,CK7、CKH、vimentin和CAIX不同程度阳性,CK20、p63、S-100P、GATA-3、TFE3、OCT3/4、CD117、ALK均阴性。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后生存时间分别为14天和10个月,1例患者因术后全身衰竭死亡,1例患者死于肿瘤转移。结论 移植肾CDC是一种罕见的肾细胞癌亚型,恶性程度高,预后不良,对肾移植受者应加强肿瘤筛查,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提高患者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肾 集合管 临床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鉴别诊断
下载PDF
肾集合管癌的临床病理学分析
5
作者 吴敏 张彦宁 +3 位作者 郑媛媛 张淑红 柳玮华 陈光勇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3年第7期638-642,共5页
目的探讨肾集合管癌(CDC)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CD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男性5例,女性3例,年龄38~78岁,平均年龄59岁;临床主要表现为肉眼血尿,发热,厌食乏力;大体... 目的探讨肾集合管癌(CDC)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CD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男性5例,女性3例,年龄38~78岁,平均年龄59岁;临床主要表现为肉眼血尿,发热,厌食乏力;大体检查肿瘤主要位于肾髓质,单发,最大径为3.8~6.3 cm,切面灰白色、质硬;镜下肿瘤细胞呈管状、管状乳头状、微乳头、实性及条索状排列,可见肉瘤样区域,间质促纤维组织增生,伴多量淋巴细胞、浆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浸润;细胞异型性明显,呈多边形或鞋钉状,核仁显著,核分裂象多见;免疫组化结果阳性表达情况为CK19(8/8)、CK7(8/8)、34βE12(7/8)、E-cadherin(7/8)和Vimentin(7/8),FH和SMARCB1(INI-1)均未缺失;随访3~57个月,4例于术后12个月内死亡,1例于术后36个月内死于肺纤维化,2例存活,1例失访。结论CDC是一种罕见的侵袭性肾细胞癌,预后极差。需要结合大体表现、组织形态及免疫表型与浸润性尿路上皮癌、SMARCB1缺陷型肾髓质癌、FH缺陷型肾细胞癌、乳头状肾细胞癌等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合管 临床病理 免疫组化 鉴别诊断
下载PDF
肾集合管癌治疗新进展
6
作者 朱武安 黄光毅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4599-4603,共5页
肾细胞癌(RCC)是泌尿外科较为常见的肿瘤,治疗较为成熟,但肾集合管癌(CDC)因发病率较低,恶性程度较高,临床治疗较为棘手,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本文对CDC的流行病学、病因学、临床特点及病理表现及诊治的研究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肾细胞癌 集合管癌(CDC) 化疗 免疫治疗 靶向治疗
下载PDF
荧光探针法测定原代培养家兔肾脏内髓集合管细胞内pH 被引量:8
7
作者 夏前明 黄坚 +1 位作者 赵志强 钱桂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9期676-678,共3页
目的:建立稳定的原代培养肾脏内髓集合管( Inner m edullary collecting duct, I M C D)细胞的p Hi测定方法,为进一步研究 I M C D细胞功能奠定基础。方法:将家兔肾脏 I M C D细胞用... 目的:建立稳定的原代培养肾脏内髓集合管( Inner m edullary collecting duct, I M C D)细胞的p Hi测定方法,为进一步研究 I M C D细胞功能奠定基础。方法:将家兔肾脏 I M C D细胞用盖玻片培养成细胞单层,制备 I M C D细胞p Hi标准曲线,然后测定 I M C D细胞的 B C E C F/ A M 的荧光强度比值( F I R),进而将 F I R转换为 I M C D细胞的p Hi。结果:本实验观察到 I M C D细胞的 F I R在p H 6.8~7.8 范围内呈显著正相关,回归方程为 Y= 0.848±1.089 X(r= 0.988, P < 0.01)。15 份标本的p Hi结果为7.255±0.030,与 Mankus等报告的结果最接近。结论:以上结果表明 B C E C F/ A M 荧光探针法测定 I M C D细胞的p Hi,具有简单、可靠、经济等优点, I M C D细胞p Hi测定是研究 I M C D细胞功能的基础测定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内髓集合管 家兔 PH值 荧光探针法
下载PDF
肾集合管癌4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乔东方 范钦和 +3 位作者 朱岩 王震 虞梅宁 宋国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19-421,428,共4页
目的探讨肾集合管癌(collecing duct carcinoma,CDC)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4例CDC进行临床病理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标记,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肿瘤位于肾髓质内,镜下为管状、乳头状结构,肿瘤细胞呈靴钉样,伴间质纤维化及... 目的探讨肾集合管癌(collecing duct carcinoma,CDC)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4例CDC进行临床病理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标记,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肿瘤位于肾髓质内,镜下为管状、乳头状结构,肿瘤细胞呈靴钉样,伴间质纤维化及炎症细胞反应,肿瘤旁集合管上皮细胞可见异型增生;免疫表型示肿瘤细胞CKpan、CKL、CKH及CK7均(+),vimentin部分(+)(2/4),CK20、CD10、RCC均(-)。结论 CDC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肾上皮性肿瘤,临床罕见,易误诊,免疫组化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集合管 诊断 鉴别诊断
下载PDF
肾集合管癌3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毛玉萍 印洪林 +4 位作者 张彤 杨聪颖 陆珍凤 孙桂勤 周晓军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4期218-220,I057,共4页
目的 探讨肾集合管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对 3例外科治疗的肾集合管癌进行临床、组织学、免疫组化及超微结构观察 ,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 本病发病年龄 35~ 4 2岁 ,临床无特殊症状 ,影像学检查提示肾细胞癌。病理上肿瘤主要位于... 目的 探讨肾集合管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对 3例外科治疗的肾集合管癌进行临床、组织学、免疫组化及超微结构观察 ,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 本病发病年龄 35~ 4 2岁 ,临床无特殊症状 ,影像学检查提示肾细胞癌。病理上肿瘤主要位于肾髓质内 ,组织学瘤细胞呈管状、管状乳头状结构 ,胞质透明或颗粒状 ,核大 ,核仁清晰 ,典型的肿瘤细胞呈靴钉样 ,间质纤维增生 ,多量淋巴细胞浸润并有肿瘤旁集合管上皮细胞的异型增生。免疫组化显示CK(AE3)、EMA和vimentin(+) ,CD10、CEA、CK7和CK2 0 (- )。结论 肾集合管癌是一种少见的起源于集合管上皮的恶性肿瘤 ,肿瘤呈管状、乳头状排列 ,细胞呈靴钉状伴间质的纤维增生和炎细胞反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合管 肿瘤 临床病理分析 间质 乳头状 肾髓质 纤维增生 核仁 组织学 胞质
下载PDF
肾集合管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肖立 陆孝禹 朱雄增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95-198,共4页
目的观察肾集合管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探讨其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对2例肾集合管癌的临床特点、病理学检查进行观察,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查CK7、CK19、CK20、34βE12、vimentin、CD10、P504S、E-cadherin的表达。并选择9例Ⅱ型... 目的观察肾集合管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探讨其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对2例肾集合管癌的临床特点、病理学检查进行观察,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查CK7、CK19、CK20、34βE12、vimentin、CD10、P504S、E-cadherin的表达。并选择9例Ⅱ型、核分级为Ⅲ级的乳头状肾细胞癌、6例伴广泛肾实质侵犯的肾盂高级别尿路上皮癌与肾集合管癌进行形态学与免疫表型的比较。结果肾集合管癌占同期上皮性肿瘤的0.66%,血尿为主要临床表现,1例患者术后3月死于肺转移。肿瘤均位于肾髓质,以管状结构为主,伴有肉瘤样分化,广泛侵犯肾实质,间质纤维化及中性粒细胞反应,周围集合管可见异型增生;免疫组化CK19及vimentin(+,2/2)、CK7及34βE12(+,1/2),CK20、CD10、P504S、E-cadherin均阴性。Ⅱ型乳头状肾细胞癌、尿路上皮癌未见集合管上皮异型增生;乳头状肾细胞癌表达vimentin(+,8/9)、CD10及P504S(+,7/9)、CK7(+,3/9)、CK19(+,1/9),34βE12、E-cadherin、CK20均阴性;尿路上皮癌CK7、CK19、34βE12均(+,6/6),E-cadherin(+,5/6),CK20(+,4/6),CD10、p504s、vimentin均阴性。结论集合管癌是一种少见、高度恶性的肾上皮性肿瘤,形态和免疫表型多样化。灰白色肿块位于髓质、周围集合管上皮异型增生,无肾盂尿路上皮异型增生及原位癌存在可与乳头状肾细胞癌、尿路上皮癌鉴别。CD10、CK19、34βE12、P504S、E-cadherin的染色有助于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集合管 形态学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小鼠肾集合管发育中的细胞凋亡与水通道蛋白2的表达 被引量:4
11
作者 田鹤 王旭 +1 位作者 李晓明 郭敏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08-610,625,共4页
目的观察小鼠肾集合管发育过程中细胞凋亡与水通道蛋白2(AQP-2)的表达,探讨两者的关系及在集合管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电镜、TUNEL染色及体视学方法对胚龄(E)17,18d及生后日龄(N)1,3,7,14,21,40d小鼠肾集合管中的... 目的观察小鼠肾集合管发育过程中细胞凋亡与水通道蛋白2(AQP-2)的表达,探讨两者的关系及在集合管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电镜、TUNEL染色及体视学方法对胚龄(E)17,18d及生后日龄(N)1,3,7,14,21,40d小鼠肾集合管中的细胞凋亡与AQP-2的表达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细胞凋亡出现于N1d的集合管,N7d达到最高峰。AQP-2从E17d的胎鼠开始微弱表达,到N7d表达强度最强,面密度值也达到最大水平,为(0.0441±0.0018)μm-1。N21d至N40d细胞凋亡和AQP-2的表达都无明显变化。结论细胞凋亡在集合管的发育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AQP-2对细胞凋亡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通道蛋白2 细胞凋亡 集合管 发育 小鼠
下载PDF
原代培养家兔肾脏内髓集合管细胞单层H^+/K^+交换测定 被引量:4
12
作者 夏前明 黄坚 +1 位作者 肖贞良 钱桂生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30-232,共3页
目的建立 IMCD细胞单层 H+ /K+交换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BCECF/AM荧光探针法,测定不同浓度CO2培养的IMCD细胞H+/K+交换。结果呼酸组的酸负荷后[pH];恢复率为0.0620±0.012,高于对... 目的建立 IMCD细胞单层 H+ /K+交换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BCECF/AM荧光探针法,测定不同浓度CO2培养的IMCD细胞H+/K+交换。结果呼酸组的酸负荷后[pH];恢复率为0.0620±0.012,高于对照组(0.0504±0.009,P<0.05)。呼碱组为0.0476±0.007,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荧光探针法测定原代培养家兔肾脏IMCD细胞H+/K+交换,具有操作简便、稳定可靠、经济安全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 集合管 细胞培养 氢/钾交换 荧光探针 原代培养 内髓
下载PDF
肾集合管癌8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徐亮 王杜娟 +3 位作者 王雪 韩亮 黄述斌 王朝夫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235-1237,共3页
目的探讨肾集合管癌(collecting ducts carcinoma,CD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CDC的临床病理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8例中男性3例,女性5例,年龄27~75岁,平均55.5岁。1例临床伴夜尿增多,7例伴腰痛及血尿。5例... 目的探讨肾集合管癌(collecting ducts carcinoma,CD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CDC的临床病理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8例中男性3例,女性5例,年龄27~75岁,平均55.5岁。1例临床伴夜尿增多,7例伴腰痛及血尿。5例患者术后12个月内死亡。眼观:肿物均发生于肾脏皮质与髓质交界处,边界欠清,无纤维性包膜。镜检:肿物呈实性,由管状结构组成,浸润性生长,肿瘤性不规则的小管与集合管有移行,细胞呈高级别核,核仁明显,核分裂象可见。免疫表型:瘤细胞弥漫表达PAX8、vimentin、FH,不同程度表达CK34βE12、CK(AE1/AE3)、CK7、CK8、CK19、CD10,Ki-67平均增殖指数为30%。结论CDC是一种少见的肾细胞癌类型,主要表达肾细胞标记及高分子量角蛋白,预后差,因此临床有效的鉴别该类肿瘤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合管 浸润性生长 高分子量角蛋白
下载PDF
呼吸性酸碱失衡对家兔肾脏内髓集合管细胞碳酸酐酶活性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夏前明 钱桂生 +1 位作者 黄坚 肖贞良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857-859,共3页
目的 探讨呼吸性酸碱失衡对家兔内髓集合管 (IMCD)细胞碳酸酐酶 (CA)活性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咪唑 Tris技术测定呼吸性酸碱失衡IMCD细胞的CA活性 ;分别用原位杂交和RT PCR检测这些细胞CAⅣ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 呼酸组的C... 目的 探讨呼吸性酸碱失衡对家兔内髓集合管 (IMCD)细胞碳酸酐酶 (CA)活性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咪唑 Tris技术测定呼吸性酸碱失衡IMCD细胞的CA活性 ;分别用原位杂交和RT PCR检测这些细胞CAⅣ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 呼酸组的CA的T1 2 明显缩短 ,而呼碱组显著延长。原位杂交和RT PCR结果均显示呼酸显著上调CAⅣmRNA表达 ;呼碱下调CAⅣmRNA表达 ,但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别。结论 呼酸显著影响家兔肾脏IMCD细胞CA活性及其mRNA表达 ;呼碱显著降低CA活性 ,而CAⅣ的mRNA表达无明显下调 ,其原因尚等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性酸碱失衡 内髓集合管 碳酸酐酶 MRNA
下载PDF
家兔肾脏内髓集合管细胞的分离与原代培养 被引量:8
15
作者 夏前明 黄坚 +1 位作者 肖贞良 钱桂生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1期92-95,共4页
目的 :为了分离、培养肾脏内髓集合管 (IMCD)细胞。方法 :本文采用胶原酶消化和低渗溶解等步骤分离家兔肾脏加IMCD细胞 ;分离的细胞置DMEM /F1 2培养基、37℃、5 %CO2 的空气环境中培养 ;经透射电镜和角蛋白抗体免疫细胞化学等鉴定。结... 目的 :为了分离、培养肾脏内髓集合管 (IMCD)细胞。方法 :本文采用胶原酶消化和低渗溶解等步骤分离家兔肾脏加IMCD细胞 ;分离的细胞置DMEM /F1 2培养基、37℃、5 %CO2 的空气环境中培养 ;经透射电镜和角蛋白抗体免疫细胞化学等鉴定。结果 :几乎所有的培养细胞均被染为棕黄色 ;电镜观察培养的细胞核大 ,呈圆形或椭圆形。胞浆少 ,细胞器少见。细胞膜表面存在许多短而粗的微绒毛。与天然的IMCD细胞的形态和免疫细胞化学特征相符。结论 :本文培养的细胞为家兔肾脏IMCD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兔 肾脏 内髓集合管细胞 细胞培养 分离
下载PDF
肾脏集合管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被引量:6
16
作者 郭庆明 何杰 +1 位作者 魏晓莹 卢园园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6年第2期110-113,共4页
目的:探讨肾脏集合管癌的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和鉴别诊断。方法:应用常规病理、免疫组化方法观察1例肾脏集合管癌标本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肿瘤位于肾脏中央区的髓质,境界不清。组织学以不规则的管状和管状乳头状结构为主,伴炎症性促... 目的:探讨肾脏集合管癌的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和鉴别诊断。方法:应用常规病理、免疫组化方法观察1例肾脏集合管癌标本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肿瘤位于肾脏中央区的髓质,境界不清。组织学以不规则的管状和管状乳头状结构为主,伴炎症性促纤维组织增生性间质。免疫组化显示肿瘤细胞34βE12和vimentin阳性,CD10阴性。结论:肾脏集合管癌是肾脏少见的恶性上皮性肿瘤,诊断及鉴别诊断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集合管 诊断 鉴别诊断
下载PDF
重整炉受热集合管网的流量分配 被引量:4
17
作者 罗庆金 胡仁波 +1 位作者 王兰娟 肖家治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8-100,104,共4页
对于催化重整装置大型化过程中造成的管内偏流问题,采用偏流因子和最大流量负偏差概念作为衡量辐射炉管流量分配均匀性的定量判据,考察了管网结构、均匀受热与非均匀受热对集合管网流量分配的影响,得到了集合管网流量分配数据。结果表明... 对于催化重整装置大型化过程中造成的管内偏流问题,采用偏流因子和最大流量负偏差概念作为衡量辐射炉管流量分配均匀性的定量判据,考察了管网结构、均匀受热与非均匀受热对集合管网流量分配的影响,得到了集合管网流量分配数据。结果表明,开发的适用于不同炉管布置的受热集合管网流量分配软件,其计算结果易收敛、计算精度较高,能够反映集合管网内部流量分配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合管 催化重整装置 炉管 流量分配 管网 管流 判据 最大流量 布置 计算结果
下载PDF
肾集合管癌的临床诊治经验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启维 杨炜 +7 位作者 徐梦微 叶剑青 干思舜 潘秀武 王磊 田毅君 曹建伟 崔心刚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208-1214,共7页
目的总结肾集合管癌的临床诊治经验及进行预后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长征医院和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收治的6 950例肾癌患者资料,将其中经病理确诊为肾集合管癌的21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分析21例肾集合管... 目的总结肾集合管癌的临床诊治经验及进行预后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长征医院和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收治的6 950例肾癌患者资料,将其中经病理确诊为肾集合管癌的21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分析21例肾集合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学资料、影像学资料、手术情况、术后辅助治疗情况及随访资料。结果肾集合管癌患者占同期肾癌患者的0.3%(21/6 950)。21例肾集合管癌患者中,男18例、女3例,平均年龄为(55±13)岁。症状以血尿、腰痛为主。计算机断层扫描显示病变肾脏体积增大,轮廓欠光滑,肿块病灶边界欠清,增强后不均匀强化。肿瘤最大径为2.4~8.5 cm,平均(5.6±1.7)cm。5例患者伴淋巴结转移,6例伴远处转移。TNM临床分期Ⅰ期8例、Ⅱ期2例、Ⅲ期5例、Ⅳ期6例。20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1例因全身状态较差未手术。术后病理结果显示肿瘤切面呈灰白或灰黄色,浸润性生长,肿瘤组织排列成不规则腺管状、乳头状,部分呈鞋钉样,间质可见大量纤维组织增生及炎症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极低分子细胞角蛋白(CAM5.2)、肿瘤相关上皮膜抗原(EMA)、配对盒基因8(PAX8)、细胞角蛋白7(CK7)表达阳性,碳酸酐酶Ⅸ(CAⅨ)、原癌基因Ⅲ型跨膜酪氨酸激酶受体蛋白(C-kit)、GATA结合蛋白3(GATA-3)、中性内肽酶(CD10)、转化相关蛋白63(P63)、细胞角蛋白20(CK20)表达阴性。16例患者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4~87(33.6±28.9)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39.1个月,1年、2年、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71.5%、57.2%、44.5%。12例死亡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为(32.2±27.5)个月。结论肾集合管癌是一种罕见的肾细胞癌亚型,病程短,进展快,恶性程度高,预后不良;病理检查是确诊的金标准;手术治疗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辅助治疗可以采用化学治疗和靶向治疗;早诊断、早治疗是患者获得良好预后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集合管 诊断 治疗 预后
下载PDF
肾集合管癌的PET/CT显像诊断 被引量:8
19
作者 胡裕效 朱虹 王新刚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1年第9期955-959,共5页
目的肾集合管癌(renal collecting duct carcinoma,CDC)是一种罕见的肾恶性肿瘤,它起源于肾髓质,病理学检查上具有浸润性生长的生长模式。文中探讨CDC的18氟-脱氧葡萄糖(18F-2-fluoro-2-deoxy-D-glucose,18F-FDG)PET/CT显像特点。方法 3... 目的肾集合管癌(renal collecting duct carcinoma,CDC)是一种罕见的肾恶性肿瘤,它起源于肾髓质,病理学检查上具有浸润性生长的生长模式。文中探讨CDC的18氟-脱氧葡萄糖(18F-2-fluoro-2-deoxy-D-glucose,18F-FDG)PET/CT显像特点。方法 3例CDC患者,男1例,女2例,其中2例患者在治疗前行PET/CT检查,1例在肾切除术后4个月行此项检查。患者均在注射18F-FDG 1 h后行PET/CT全身显像,并测量病灶的标准摄取值(standard uptake value,SUV)。结果对于治疗前的2例患者,PET/CT检查:每例各发现1个肿瘤,其中1个位于左肾,1个位于右肾。2个肿瘤均出现肾髓质及肾皮质浸润,其中1个出现肾盂侵犯。2个肿瘤均呈等密度病灶,对18F-FDG摄取均明显上升。术后随访的1例患者,检查发现在右侧后腹膜及手术切口处肿瘤复发,伴左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结论 PET/CT检查对CDC的术前诊断及术后随访均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合管 18氟-脱氧葡萄糖 PET/CT
下载PDF
肾集合管癌4例临床及病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陈鑫 郭爱桃 +4 位作者 田侠 曹晨 钟燕 王海屹 刘爱军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17年第2期81-85,共5页
目的探讨肾集合管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鉴别诊断要点。方法收集4例肾集合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手术标本采用HE及免疫组化染色进行病理学观察,同时进行随访,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 4例中男性3例,女性1例;年龄48~76岁;发生于左肾和右肾... 目的探讨肾集合管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鉴别诊断要点。方法收集4例肾集合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手术标本采用HE及免疫组化染色进行病理学观察,同时进行随访,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 4例中男性3例,女性1例;年龄48~76岁;发生于左肾和右肾各2例;临床以血尿、腰痛、消瘦为主要症状;4例均行根治性肾切除术。大体检查4例肿瘤均位于肾髓质,边界不规则,直径4~8.5 cm;镜下见肿瘤细胞呈腺管状或条索状排列,部分呈鞋钉样,细胞核深染,异型性明显,核仁明显,核分裂象多见;间质纤维组织增生明显并伴炎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肿瘤细胞CK7和PAX-8(+),CK20、CK5、p63、GATA-3和S-100(-)。截至随访日期2例已因肿瘤转移而死亡,生存时间为4.5个月和29个月;另2例分别于随访8个月和5个月后失访。结论肾集合管癌是一种少见的肾细胞癌亚型,具高度恶性的生物学行为,预后不良。病理诊断时主要需与内生性浸润性高级别尿路上皮癌相鉴别,明确诊断需依靠仔细检查标本,多取肿瘤与肾盂、肾盏交界处,通过形态学观察有无尿路上皮癌成分来确定,联合使用免疫组化CK7、CK5、p63和CK20染色在二者鉴别时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合管 免疫组化 病理诊断 鉴别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