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知识密集型生产性服务业区域性集聚分布模式及其动力机制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但斌 张乐乐 钱文华 《软科学》 CSSCI 2008年第3期5-8,共4页
针对目前我国知识密集型生产性服务业的不同发展情况,综合考虑行业特性和城市定位对集聚分布模式的影响,分析并阐释了三种典型的知识密集型生产性服务业区域性集聚分布模式及其特点,并分析了三种不同模式集聚区形成的动力机制。
关键词 知识密集型生产性服务业 集聚分布模式 动力机制
下载PDF
中国城市人口集聚分布——基于空间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吴雪萍 赵果庆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0-137,共8页
城市人口集聚分布以及城市带的形成是一个空间现象,空间力量对其形成和演化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应用空间计量经济学与趋势面分析相结合方法,以617个县级以上城市1998年和2011年的城镇人口和经纬度坐标数据来研究中国城市人口空间集聚分... 城市人口集聚分布以及城市带的形成是一个空间现象,空间力量对其形成和演化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应用空间计量经济学与趋势面分析相结合方法,以617个县级以上城市1998年和2011年的城镇人口和经纬度坐标数据来研究中国城市人口空间集聚分布与趋势。研究发现,中国城市人口分布与其周围相邻城市的人口分布关系密切,并且其6阶空间自相关效应是最强的;同时地理位置对中国城市人口体系的空间分布和纵向形态形成具有显著影响。在空间自相关和空间位置相关的共同作用下,城市人口规模聚集区已在东部沿海地区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人口 集聚分布 空间自相关 空间位置相关
原文传递
西南民族地区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3
作者 朱勇 《林业调查规划》 2023年第2期160-166,共7页
以西南民族地区171个乡村旅游重点村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ArcGIS空间分析、最邻近指数、地理集中指数、核密度分析、地理联系率等统计方法对乡村旅游重点村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探析。结果表明,研究区乡村旅游重点村的最邻近指数... 以西南民族地区171个乡村旅游重点村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ArcGIS空间分析、最邻近指数、地理集中指数、核密度分析、地理联系率等统计方法对乡村旅游重点村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探析。结果表明,研究区乡村旅游重点村的最邻近指数为0.789,表明其在空间上呈凝聚型分布;研究区乡村旅游重点村的地理集中指数G=44.90,大于理想状态分布下的地理集中指数34.2,表明其在空间上呈集聚分布,但集聚度不高;研究区乡村旅游重点村的分布密度呈多核心特征,高核密度值地区有成都市、渝东南地区、渝西南地区、六盘水市、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其中成都市的核密度值最高;研究区乡村旅游重点村的分布受到地形、河流湖泊、资源禀赋、人口分布、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分布等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重点村 空间分布特征 凝聚型分布 集聚分布 核密度值 西南民族地区
下载PDF
秦王川盐沼湿地角果碱蓬种群聚集分布格局与特征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小鹏 赵成章 +2 位作者 王继伟 赵连春 文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3943-3951,共9页
植物种群的多尺度集聚与聚块特征变化是植物对环境协同适应的结果。运用成对相关函数与零模型方法,依据微地形的土壤盐分分布规律设置4个样地,在2 m×2 m的样方内设置400个小格子记录植物株数并取土样,分析了兰州秦王川盐沼湿地土... 植物种群的多尺度集聚与聚块特征变化是植物对环境协同适应的结果。运用成对相关函数与零模型方法,依据微地形的土壤盐分分布规律设置4个样地,在2 m×2 m的样方内设置400个小格子记录植物株数并取土样,分析了兰州秦王川盐沼湿地土壤盐分梯度下角果碱蓬种群(Suaeda corniculata)种群空间格局的集聚分布内在特征。结果表明:角果碱蓬种群集聚分布范围内呈现2个关键尺度的集聚现象,小尺寸聚块的集聚或叠加形成复合大尺度聚集,整体表现为嵌套双聚块分布;随着土壤盐分递减,种群集群分布中大聚块尺寸趋于增大,小聚块尺寸差异不明显;大尺寸聚块的数量明显减少,小聚块数量随种群植株数量变化,整个梯度呈现降低趋势;小聚块中植株个体平均数逐渐减少,复合大聚块中包含小尺度聚块平均数量呈降低趋势。内陆盐沼湿地土壤环境异质性背景下角果碱蓬种群集群分布中聚块特征的梯度变化,是植株个体形态与构成的调整适应,种群正负向生态关系、庇护与自疏效应梯度转换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聚分布 角果碱蓬 盐沼湿地 土壤盐分 多尺度集聚 聚块特征
下载PDF
生产性服务业与下游企业的集聚研究:以广州市银行业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陈日新 陈向阳 《产经评论》 2012年第5期23-38,共16页
随着城市之间贸易的深入发展,现阶段中国城市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生产性服务业向各城市群中心城市的集聚日益增长。本文以广州市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例,对生产性服务业与下游制造业的集聚进行了理论建模和实证分析。其结论认为:在理论... 随着城市之间贸易的深入发展,现阶段中国城市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生产性服务业向各城市群中心城市的集聚日益增长。本文以广州市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例,对生产性服务业与下游制造业的集聚进行了理论建模和实证分析。其结论认为:在理论上控制生产性服务业与下游制造业集聚的参数主要有中间服务与最终产品的运输成本和二者的边际产品以及中间服务的供应价格等;由于现阶段中国的生产性服务在城市之间的贸易程度尚较低,因此它们和制造业中的中间产品及最终产品生产企业既有集聚式分布又存在分散式布局模式,现代中国大都市的生产性服务业与下游企业的区位主要以集聚式布局为主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四大商业银行 集聚分布
下载PDF
中国兔源十二指肠贾第虫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李俊强 张苗苗 +4 位作者 张峻晨 付寅 秦子扬 李晓迎 张龙现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3年第3期363-371,共9页
对中国兔源十二指肠贾第虫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进行了总结,分析了不同地区、年龄、品种、经济用途和饲养地点的兔源十二指肠贾第虫的感染情况,阐明了不同地区兔源十二指肠贾第虫的基因型分布情况,以更好地了解十二指肠贾第虫在家兔中的... 对中国兔源十二指肠贾第虫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进行了总结,分析了不同地区、年龄、品种、经济用途和饲养地点的兔源十二指肠贾第虫的感染情况,阐明了不同地区兔源十二指肠贾第虫的基因型分布情况,以更好地了解十二指肠贾第虫在家兔中的流行情况。兔源十二指肠贾第虫集聚体B具有广泛的宿主适应性特征,其宿主适应性的分子机制值得深入研究,也是今后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兔 十二指肠贾第虫 分子流行病学 集聚分布 人兽共患病
下载PDF
旅游上市公司时空态势行业差异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柳百萍 刘庆广 韦传慧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6-182,共7页
采集旅游上市公司样本资料,研究旅游上市公司空间分布、发展变化的行业差异,样本公司分属住宿餐饮业、商务服务业、公共设施管理业。空间分布特征:1集聚分布,具有"溯源"性。住宿餐饮业、商务服务业分布指向高级别中心城市,北... 采集旅游上市公司样本资料,研究旅游上市公司空间分布、发展变化的行业差异,样本公司分属住宿餐饮业、商务服务业、公共设施管理业。空间分布特征:1集聚分布,具有"溯源"性。住宿餐饮业、商务服务业分布指向高级别中心城市,北京、深圳2市最集中。公共设施管理业指向高级别旅游吸引物分布地,省区分布非常分散。2比较中国旅游企事业单位省市排名,旅游上市公司集聚区与旅游企事业单位集中区错位分布。3主营业务投资地区分布受行业特征影响,住宿餐饮业、商务服务业投资异地化,分散化;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本地化,集聚化。分析样本公司年份区间数量及行业归属变化,得出结论:1住宿餐饮业、商务服务业行业变化活跃,时间序列间歇式缓慢发展;2公共设施管理业行业相对稳定,"井喷"后缓慢延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业差异 集聚分布 旅游上市公司
下载PDF
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优势种川陕鹅耳枥和多脉青冈的空间格局 被引量:22
8
作者 姚良锦 姚兰 +7 位作者 易咏梅 艾训儒 冯广 刘峻城 陈斯 黄伟 丁易 臧润国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11,共11页
【目的】分析湖北七姊妹山6 hm^2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次生林动态监测样地中优势物种的空间分布格局,阐明群落恢复过程中物种共存机制,为森林生态系统恢复和多样性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空间点格局分析法,将川陕鹅耳枥和多... 【目的】分析湖北七姊妹山6 hm^2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次生林动态监测样地中优势物种的空间分布格局,阐明群落恢复过程中物种共存机制,为森林生态系统恢复和多样性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空间点格局分析法,将川陕鹅耳枥和多脉青冈按胸径(DBH)划分4个径级:幼树(1 cm≤DBH <2.5 cm)、小树(2.5 cm≤DBH <5 cm)、中树(5 cm≤DBH <10 cm)和成年树(DBH≥10 cm),分析2个优势种不同径级的个体数量、空间分布、种内及种间相关性。【结果】在4个径级段上,川陕鹅耳枥个体数量基本相同,多脉青冈为倒"J"型分布,但2个物种各径级内的个体均具有相似的生境偏好;川陕鹅耳枥与多脉青冈各径级个体主要表现为聚集分布,随着径级增加聚集程度逐渐减弱;随空间尺度增大,川陕鹅耳枥中树对幼树种内相关性表现出由显著正相关(P<0.05)向无显著相关性的递减趋势,成年树对幼树表现出由无明显相关性向显著负相关性(P<0.05)递减的趋势,小树对幼树、中树对小树、成年树对中树、成年树对小树均表现出显著(P<0.05)正相关;多脉青冈各径级个体间均表现为显著正相关性(P<0.05),且随着空间尺度的增大而减弱;不同径级的川陕鹅耳枥对多脉青冈各径级个体均表现为显著正相关性(P<0.05),并随着空间尺度的增大而减弱;随空间尺度增大,较大径级(中树和成年树)的多脉青冈个体对川陕鹅耳枥幼树和小树表现出由无明显相关性向显著负相关(P<0.05)的变化趋势,并且径级差距越大,负相关性越强。【结论】湖北七姊妹山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次生林中优势种(川陕鹅耳枥与多脉青冈)具有相似的生境偏好,演替后期种(多脉青冈)对前期种(川陕鹅耳枥)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前期种促进后期种的定居与生长。随着群落恢复,次生林样地将逐步成为后期种占优势的森林群落。本研究结果通过展现物种间关联性的变化也表明,物种关联性的变化过程驱动森林群落构建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格局分析 空间关联性 集聚分布 竞争 干扰 生态策略
下载PDF
江河流域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 被引量:2
9
作者 黄聪 赵小敏 +3 位作者 郭熙 谢文 张佳佳 叶英聪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353-357,共5页
江西省余江县潢溪镇地处信江和白塔河交汇处的河谷平原区,针对潢溪镇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布局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运用景观格局分析、最近邻点指数法、核密度估计法、空间关联度、地形起伏度等方法,揭示潢溪镇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分... 江西省余江县潢溪镇地处信江和白塔河交汇处的河谷平原区,针对潢溪镇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布局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运用景观格局分析、最近邻点指数法、核密度估计法、空间关联度、地形起伏度等方法,揭示潢溪镇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分布规律,为江河流域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布局优化提供了科学参考。结果表明,潢溪镇景观类型以耕地为主,其次为农村居民点和水域,3种土地利用类型占镇域总面积的82.13%;潢溪镇农村居民点分布于整个镇域,各行政村农村居民点都属于集聚分布,且农村居民点形状趋于简单;农村居民点核密度高集聚中心处于拥有农村居民点面积较大的渡口村、逢叶村、弋桥村3个村的交界处,可以重点发展;潢溪镇处于河谷平原区,农村居民点布局受地形起伏度、河流、道路、城镇等条件的影响;地形起伏度优势区和道路便捷区对农村居民点有较强的吸引力;为防止洪涝灾害,农村居民点集聚区距离江河有一定距离;随着距潢溪镇城镇距离的增加,农村居民点形状复杂性呈增强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河流域 农村居民点 土地供需矛盾 景观格局指数 最近邻点指数 核密度估计 空间布局 集聚分布
下载PDF
安徽省区域物流空间布局及演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何章磊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6-78,共3页
现代物流业已成为衡量地区综合实力的主要标志之一,是支撑未来区域经济产业快速发展的基础。本文以安徽省16个地市为实证,通过统计分析和计算区位基尼系数、区位熵指数发现,安徽省区域物流空间聚集态势逐渐增强,各地区物流业集聚程度存... 现代物流业已成为衡量地区综合实力的主要标志之一,是支撑未来区域经济产业快速发展的基础。本文以安徽省16个地市为实证,通过统计分析和计算区位基尼系数、区位熵指数发现,安徽省区域物流空间聚集态势逐渐增强,各地区物流业集聚程度存在较大差异。运用空间自相关方法分析研究2004—2015年安徽省物流产业集聚发展的时空演化特征,Moran’s I指数变动表明,物流产业集聚度在空间分布上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邻近地域的物流业出现聚集趋势,安徽省区域物流已演化形成"一带两团多点"的空间发展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省 区域物流 空间分布产业集聚
下载PDF
资源枯竭型城市工业用地扩张特征研究——以潜江市为例
11
作者 汪琪 《大众标准化》 2022年第13期106-107,111,共3页
工业用地的变化体现着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发展路径与方向。文章以潜江市为例,基于2011~2019年工业用地出让结果数据,运用空间自相关、核密度估计、区位基尼系数等方法,分别从规模变化、集聚形态、均衡程度、空间区位等方面定量分析工业用... 工业用地的变化体现着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发展路径与方向。文章以潜江市为例,基于2011~2019年工业用地出让结果数据,运用空间自相关、核密度估计、区位基尼系数等方法,分别从规模变化、集聚形态、均衡程度、空间区位等方面定量分析工业用地扩张的特征。结果表明:潜江市工业用地扩张规模呈下降趋势,具有明显的近郊区指向性、园区指向性和道路邻近性,呈现出“大分散、小集聚”分布态势,而矿产资源指向性不明显。研究结果对于潜江市及其他资源枯竭型城市工业发展规律认知及工业空间布局优化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枯竭型城市 工业用地 集聚分布 潜江市
下载PDF
Relationship between Abundance and Area of Pinus tabulaeformis and Quercus liaotungensis Koidz in Lingkong Mountain Nature Reserve
12
作者 卢辰宇 郭东罡 +5 位作者 张婕 上官铁梁 刘卫华 侯博 王治明 李润强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2年第10期2231-2235,共5页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species abundance of Pinus tabulaeformis and Quercus liaotungensis Koidz were analyzed with random distribution abundance model and aggregated distribution abundance model,and evaluation g...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species abundance of Pinus tabulaeformis and Quercus liaotungensis Koidz were analyzed with random distribution abundance model and aggregated distribution abundance model,and evaluation goodness was evaluated based on related information of sample area at 4 hm2 in Shanxi Lingkong Mountain with altitude at 1500-1 800 m.The results showed that of the 30 xylophyta plants,abundance of 20 plants was increasing in sequence and the covered spaces extended accordingly,except of 10 plant species.As pixel area extended,curve of abundance-area tended to be volatile if area in abundance sequence was smaller than that of the front one;the curve tended to be stable if the fluctuating point was removed.For the same species,the higher pixel area is,the larger the covered area of the species in corresponding pixel would be.The results of evaluation goodness indicated that aggregated distribution model is better for prediction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abundance and area,compared with random distribution abundance model.Both of the two models rely on value of m,namely,number of covered pixel given the pixel is fixed.For the species distribute dispersedly,the prediction results would be more accurate if both of the two models are made use of,or the prediction errors would be larger.Given that the total area of sample plot is fixed,the smaller the pixel area is,the more accurate the prediction would b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XEL Random distribution abundance model Aggregated distribution abundance model
下载PDF
Toxicity and Accumulation of Selenite in Four Microalgae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大志 程兆第 +1 位作者 李少菁 高亚辉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80-285,共6页
The toxicity and bioaccumulation of selenite in four microalgae, Spirulina platensis, Dunaliella salina, Dunaliella bardawill and 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 cultured in the presence of selenite were investigated. Lower... The toxicity and bioaccumulation of selenite in four microalgae, Spirulina platensis, Dunaliella salina, Dunaliella bardawill and 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 cultured in the presence of selenite were investigated. Lower concentrations of selenite were generally nontoxic and frequently stimulated algal growth, while higher concentrations of selenite inhibited algal growth. Selenite was more toxic to D. salina and D. bardawill than to S. platensis and P. tricornutum . All algae cultured in selenite were able to incorporate Se to different degrees, which depended on algal species. The distributions of selenite among intracellular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were different among algal species: most of the selenite was associated with proteins in S. platensis, D. salina and D. bardawill , while most of the selenite was associated with lipids in P. tricornutum , which reflected the physiological differences among the algae. These observations suggest that algae are able to accumulate selenite and bind it with intracellular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when exposed to high concentration of selenite. This may represent a form of storage or detoxification of selenite by the alga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LENITE MICROALGAE TOXICITY accumulation intracellular distribution
下载PDF
Lumped Time Distribution Function of Dynamic Equilibrium System and Its Application in Calculating Molecular Weight Distribution of Polymer
14
作者 李洪泊 孙建中 +2 位作者 刘青 翁志学 潘祖仁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02年第2期212-217,共6页
The lumped time distribution functions were proposed, which can be used for describing the dynamicsystems with two or more than two states of the end of growing polymer chain during chain addition polymerization.Numer... The lumped time distribution functions were proposed, which can be used for describing the dynamicsystems with two or more than two states of the end of growing polymer chain during chain addition polymerization.Numerical analysis of the lumped time distribution functions was carried out. The method for calculating molecularweight distribution of polymer in the stable free radical polymerization and more general cases was developed basedon the lumped time distribution func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mped time distribution function molecular weight distribution dynamic system
下载PDF
县域中心城镇人口集聚对策研究——绍兴柯桥的实证分析
15
作者 周骏 王娟 《绿色中国(理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03M期103-106,共4页
通过研究绍兴县域人口城市化的时空分布特征。探明县域中心城市柯桥镇在全县人口城市化过程中的实际地位。并分析县域人口城市化分布格局的成因机制。并在对柯桥城市未来趋势分析与发展判断的基础上。从三个层面提出加快柯桥城市人口集... 通过研究绍兴县域人口城市化的时空分布特征。探明县域中心城市柯桥镇在全县人口城市化过程中的实际地位。并分析县域人口城市化分布格局的成因机制。并在对柯桥城市未来趋势分析与发展判断的基础上。从三个层面提出加快柯桥城市人口集聚的四个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中心城镇 人口集聚分布 成因 绍兴县 柯桥镇 实证分析 城乡统筹战略 人口流动机制 制度创新
原文传递
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城乡居民点多尺度空间分异及自然因素影响分析 被引量:15
16
作者 乔富伟 白永平 +3 位作者 周亮 车磊 曹鹏 陈志杰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341-1351,共11页
西藏高原土地面积广阔,但适宜人类居住的空间却高度集中于局部地区,其中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是西藏高原最重要的人口承载区。利用核密度、空间"热点"探测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从"居民点斑块-样带-研究区全域"构成的点... 西藏高原土地面积广阔,但适宜人类居住的空间却高度集中于局部地区,其中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是西藏高原最重要的人口承载区。利用核密度、空间"热点"探测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从"居民点斑块-样带-研究区全域"构成的点-线-面多尺度揭示了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城乡居民点的规模、形态和密度的空间分异特征,并分析了自然因素对城乡居民点空间分异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全域尺度上,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各乡镇居民点规模空间差异较大,基本形成以"彭措林乡-增期乡"为轴线的南北对称态势,居民点形态普遍规则,密度总体偏低;②样带尺度上,仅有拉萨河样带的密度分布呈线性分布,雅鲁藏布江样带和湘曲-年楚河样带的规模、形态和密度以及拉萨河样带的形态和规模在各自方向上均呈现非线性分布,即居民点东西方向呈现分布规模和形态"两端大中间小"、分布密度"两端小中间大"的特征,而南北方向规模、形态和密度均呈现"南大北小"的特征;③斑块尺度上,居民点规模普遍较小,面积小于1000 m^2的数量高达19 099个,占比达到55.14%;斑块形态比较规则,形状为规则类型的数量有21 256个,占比为61.37%;分布密度整体偏低,全域仅为0.34个/km^2;④自然要素中,海拔对居民点规模和密度的影响最大,地势起伏度和河流邻近性对居民点形态影响显著,而降水量对居民点的规模、形态和密度影响均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居民点 空间分异 集聚分布 自然影响因素 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
原文传递
西藏城乡居民点空间分异特征与影响因素 被引量:10
17
作者 乔富伟 白永平 +2 位作者 周亮 车磊 汪凡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3544-3552,共9页
西藏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区内适宜人类生活的空间十分有限,居民点空间分布受多因素制约.为揭示西藏居民点的空间分布特征和主要影响因素,采用高分影像,基于目视与机器解译结合提取西藏城乡居民点斑块数据,运用核密度、空间热点探测、GeoDe... 西藏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区内适宜人类生活的空间十分有限,居民点空间分布受多因素制约.为揭示西藏居民点的空间分布特征和主要影响因素,采用高分影像,基于目视与机器解译结合提取西藏城乡居民点斑块数据,运用核密度、空间热点探测、GeoDetector等方法探索其空间分异特征与影响因素,以期为今后高原地区宜居地选址、制定区域经济发展等相关政策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西藏城乡居民点呈聚集分布模式,整体密度分布差异较大;呈以拉萨市为高密度核心,昌都市、林芝市、阿里地区为低密度边缘的"核心-边缘"结构;高密度核心区拉萨市斑块密度多达220 ind·km^-2,而低密度边缘区密度最大仅为5.7 ind·km^-2,两个区域相差43倍.西藏城乡居民点规模高低值聚簇现象显著,大斑块高值数量稀少,小斑块低值数量绝对优势突出;大斑块高值占比仅为3.7%,集中分布于拉萨市和山南市,低值聚簇区占比达到67.2%,主要分布于羌塘高原的阿里地区和那曲市.西藏城乡居民点被划分成6种类型,形成了以"一江两河"地区和"三江流域"为中心的两个圈层结构,由内到外依次为大斑块主导型、中密度团簇型、高密度散点型、低密度散点型和高寒地无人型;拉萨市以中密度团簇型为主,占比为31%,山南市以低密度散点型为主,占比为38%,昌都市以低密度散点型为主,占比高达51%,阿里地区、那曲市和日喀则市均以高寒地无人型为主,其中,在阿里地区占比高达64%.不同影响因子对西藏城乡居民点空间分布的影响程度差异性显著;人口和GDP对城乡居民点的分布均具有很强的决定性;此外,城镇居民点表现出强烈的道路指向性,农村居民点更多地表现为河流指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居民点 空间分异 集聚分布 影响因素 西藏
原文传递
贵州省乡村旅游村寨的空间分异格局及地理特征研究 被引量:26
18
作者 樊念 韩荣培 梁坤 《世界地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08-1319,共12页
通过对贵州省标准级别以上的142个乡村旅游村寨空间分异特征和地理特征的分析,运用最邻近点指数、空间自相关法、核密度法和标准差椭圆分析法探析142个乡村旅游村寨的空间分布特征,并采用ArcGIS10.4将贵州省的高程、水系、道路网、乡村... 通过对贵州省标准级别以上的142个乡村旅游村寨空间分异特征和地理特征的分析,运用最邻近点指数、空间自相关法、核密度法和标准差椭圆分析法探析142个乡村旅游村寨的空间分布特征,并采用ArcGIS10.4将贵州省的高程、水系、道路网、乡村旅游村寨图层叠加,分别分析乡村旅游村寨的地理特征。结果表明贵州省的乡村旅游村寨呈现出正向集聚分布,形成了4个集中分布区,68%的村寨沿西南向东北方向分布,以下地理特征最为显著:集中分布于中低海拔的河流沿岸地区、邻近高级景区和客源市场、交通趋向性强、文化生态环境的区域性。基于此,结合贵州省的乡村旅游发展现状提出三点建议:充分挖掘贵州的山地农耕文化,丰富乡村旅游资源,发展休闲农业旅游业态;加强热点分布地区乡村旅游村寨与邻近高级景区的联系,构建产业化发展模式,提供稳定的客源市场;利用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的优势,开发创意性的文化产业,增强社区主体的参与意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村寨 空间分异特征 地理特征 贵州省 集聚分布
原文传递
Aggregation in Intersection Region for Distributed Heterogeneous Mobile Sensor Networks 被引量:1
19
作者 ZHENG Zhi PENG Zhihong CHEN Jie 《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 Complexity》 SCIE EI CSCD 2017年第4期932-949,共18页
This paper presents two aggregation strategies in convex intersection region for the distributed mobile sensor network(MSN) with heterogeneous dynamics. First, the authors analyze individual local perception model and... This paper presents two aggregation strategies in convex intersection region for the distributed mobile sensor network(MSN) with heterogeneous dynamics. First, the authors analyze individual local perception model and dynamics model, set the intersection of all the local perceptions as the region of interest(ROI). The MSN consists of sensors with first-order dynamics and second-order dynamics. Then, the authors design a control strategy to ensure that individuals aggregate at a point in the ROI relying on their local perceptions and the locations of neighbors within their communication scope. The authors describe this situation of aggregation as rendezvous. In addition, the authors introduce artificial potential field to make sensors deploy dispersedly in a bounded range near the ROI,which the authors call dispersed deployment. Finally, the authors prove the stability of the proposed strategies and validate the theoretical results by simulations. This research is applied for the cooperative deployment and data collection of mobile platforms with different dynamics under the condition of inaccurate percep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GREGATION convex intersection heterogeneous dynamics mobile sensor.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