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郊生态旅游流网络结构特征与集聚联动模式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1
作者 王佳红 袁媛 +3 位作者 杨洪波 石金莲 周茂林 黄先开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052-2066,共15页
城—郊生态旅游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区居民对郊区生态旅游的地理偏好、需求以及选择行为,科学分析其网络结构特征对于优化城郊地区的生态旅游资源配置、异质联动与网络化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北京市为例,利用手机信令数据追... 城—郊生态旅游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区居民对郊区生态旅游的地理偏好、需求以及选择行为,科学分析其网络结构特征对于优化城郊地区的生态旅游资源配置、异质联动与网络化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北京市为例,利用手机信令数据追踪中心城区居民在郊区的生态旅游足迹,基于社会网络理论构建京郊生态旅游流网络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地理空间分析法探究其核心—边缘、关键节点、凝聚子群的空间分布特征及集聚联动模式。研究结果表明:①京郊生态旅游流网络呈现出明显的层级结构特征,核心节点(78个)表现出“近郊密远郊疏、西部密东部疏”的空间分异特征,与边缘节点(95个)之间形成近邻集聚、微弱扩散的“二八依存”联动模式;②关键节点(34个)分别在点度、接近、中介中心度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相互之间生态旅游流联系紧密且双向互动频繁,形成了“环—带、点—轴、横向一体化、纵向一体化”的集聚联动模式和辐射京郊的循环动力系统;③各凝聚子群(4个)总体上遵循地理邻近原则,形成了“多核集聚、纵向扩散”“单核集聚、圈层扩散”“双核集聚、横向扩散”“链式集聚、组团扩散”的“农田+林地+草原+水域”联动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探索核心乡镇与近邻边缘乡镇之间优势互补一体化发展路径,增强关键节点之间的合作共赢及辐射带动其他节点的溢出效应,引导相似资源禀赋寻求差异化、不同资源禀赋充分联动的网络化优良供给格局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旅游流 网络结构 手机信令数据 集聚联动模式 北京市
原文传递
沪苏园区共建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沪苏大丰产业联动集聚区为视角
2
作者 魏蓝蓝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社会科学》 2022年第3期12-15,共4页
2015年11月,首个上海市和江苏省省级层面的合作园区“沪苏大丰产业联动集聚区”成立,2019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加快推进沪苏大丰产业联动集聚区等一批省际合作园区建设”。文章... 2015年11月,首个上海市和江苏省省级层面的合作园区“沪苏大丰产业联动集聚区”成立,2019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加快推进沪苏大丰产业联动集聚区等一批省际合作园区建设”。文章介绍及总结了沪苏大丰产业联动集聚区现状和取得的成果,以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制约条件,并提出了加快沪苏共建园区的建议及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沪苏大丰产业联动集聚 产业联动 共建园区
下载PDF
基于内涵界定的我国滨海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李瑞 吴殿廷 +2 位作者 朱桃杏 殷红梅 吴孟珊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27-536,共10页
基于"本体-认识-方法"论的逻辑范式,从关系范围和主驱力两个视角重新界定了滨海旅游的基本内涵,认为滨海旅游与海岸旅游和海洋旅游具有交叉关系,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以沿海岸线陆域和海岸为依托,以满足人们精神和物质... 基于"本体-认识-方法"论的逻辑范式,从关系范围和主驱力两个视角重新界定了滨海旅游的基本内涵,认为滨海旅游与海岸旅游和海洋旅游具有交叉关系,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以沿海岸线陆域和海岸为依托,以满足人们精神和物质需求以及不同经济主体利益为目的而进行的海陆观光、休闲和度假等旅游活动所产生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结合国内外发展实践认为滨海旅游应有独特的滨海生态与人文资源、较长的可游憩时间、优越的区位条件和交通环境、较好的海陆经济产业发展、较高的开发技术支撑和强烈的海洋意识培养等六方面特性;基于内涵界定并遵照滨海旅游发展模式构建的市场经济驱动、不同主体参与、地方特色强化和游憩环境保护4项原则,从管理经营、空间布局和要素开发等3个关键领域系统地提出了滨海旅游发展的政府主导与企业驱动相结合的管理经营模式、"集聚-联动"驱动的空间布局模式、RMIP要素开发模式,以期为沿海城区滨海旅游地建设和完善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双重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旅游 基本内涵 发展模式 管理经营 集聚联动 休闲度假 海洋意识
下载PDF
Effects of Intermolecular Interactions on Luminescence Property in Organic Molecules
4
作者 Junfang Yang Qian Peng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1期38-51,I0062,共15页
The organic solid-state lightemitting materials have attract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owing to their promising applications in displays,lasers and optical communications.In contrast to isolated molecule,there are var... The organic solid-state lightemitting materials have attract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owing to their promising applications in displays,lasers and optical communications.In contrast to isolated molecule,there are various weak intermolecular interactions in organic solids that sometimes have a large impact on the excited-state properties and energy dissipation pathways,resulting in strong fluorescence/phosphorescence.It is increasingly necessary to reveal the luminescence mechanism of organic solids.Here,we briefly review how intermolecular interactions induce strong normal fluorescence,thermally activate delayed fluorescence and room-temperature phosphorescence in organic solids by examining changes in geometry,electronic structures,electron-vibration coupling and energy dissipation dynamics of the excited states from isolated to aggregated molecules.We hope that the review will contribute to an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the excited state properties of organic solids and to the design of excellent solid-state light-emitting materi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molecular interactions Thermal vibration correlation function 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 Delayed fluorescence Room-temperature phosphorescence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