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业产业化地域模式形成中集聚-扩散机制分析——以烟台市栖霞蛇窝泊果品批发市场为例
1
作者 毛爱华 董静 +1 位作者 陆庆红 魏兴华 《烟台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年第3期215-219,共5页
在评述农业产业化及其地域模式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以烟台市栖霞蛇窝泊果品专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为例,分析论证了集聚-扩散机制在农业产业化地域模式形成中的作用及其对农业产业化经营实践的有益启示。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 集聚-扩散机制 地域模式 蛇窝泊 果品批发市场
下载PDF
基于集聚-创新-扩散(AID)模型的知识城市发展之路 被引量:3
2
作者 代明 郑闽 王颖贤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255-263,共9页
集散效应是城市的主体核心功能,其演变过程则是城市形态转换的主要表征。通过构建知识集聚-创新-扩散(AID)的数理模型,阐释知识集散过程中知识集聚、知识创新及知识扩散间的影响机理,并用以对我国东中西部和港澳台地区样本城市进行实证... 集散效应是城市的主体核心功能,其演变过程则是城市形态转换的主要表征。通过构建知识集聚-创新-扩散(AID)的数理模型,阐释知识集散过程中知识集聚、知识创新及知识扩散间的影响机理,并用以对我国东中西部和港澳台地区样本城市进行实证分析,以期丰富发展中的城市和知识经济理论体系。研究结果表明:知识集散催生出"知识城市"形态。知识集散效应是知识城市的核心功能:知识的集聚(A)、创新(I)与扩散(D)呈现为一个正向互动循环累积的过程,知识城市主要担当这一过程的集聚点、创新枢纽与扩散源的角色,持续发挥着知识集散的功能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形态 知识城市 知识集散 集聚-创新-扩散(AID)模型
下载PDF
城市空间生产关系的集聚—扩散效应:时空修复与空间正义 被引量:10
3
作者 曾鹏 李洪涛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2-41,共10页
文章基于大卫·哈维的历史—地理唯物主义理论对城市空间生产关系的集聚-扩散效应展开研究,首先对静态环境下单城市空间生产关系的集聚-扩散效应的基本特征、演化规律、动力机制进行分析。进一步对动态环境多城市空间生产关系的集聚... 文章基于大卫·哈维的历史—地理唯物主义理论对城市空间生产关系的集聚-扩散效应展开研究,首先对静态环境下单城市空间生产关系的集聚-扩散效应的基本特征、演化规律、动力机制进行分析。进一步对动态环境多城市空间生产关系的集聚-扩散效应的基本模式和发展方向进行归纳。再将时空修复与空间正义两个维度相统一得到城市空间生产关系的集聚-扩散效应的发展模式。通过理论分析,研究认为城市空间生产关系是城镇化发展和生产力提升的必然结果,资本的时空修复模型可以有效避免资本的过度积累。城市空间生产关系是资本在集聚与扩散中寻求平衡的动态化状态,空间正义性是保证空间生产关系的集聚-扩散效应平衡稳定的基础。城市空间生产关系的集聚与扩散效应依赖于时空修复与空间正义的共同作用,政府作用与市场因素协同是城市空间生产关系的集聚-扩散效应最优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空间生产关系 集聚-扩散效应 时空修复 空间正义
下载PDF
苏锡常地区优势产品农业产业化地域模式 被引量:11
4
作者 曾尊固 熊宁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6期678-686,共9页
苏锡常地区是我国富庶的农业地区 ,依据实地调研、分析农业比较优势 ,该地区农业产业化经营应具有较强支撑力度的优势产品 ,较高的产业关联度 ,较高的科技含量 .着重研究两种地域模式 ,一是基于名特优农产品的“(凭借 )小品种、(创造 )... 苏锡常地区是我国富庶的农业地区 ,依据实地调研、分析农业比较优势 ,该地区农业产业化经营应具有较强支撑力度的优势产品 ,较高的产业关联度 ,较高的科技含量 .着重研究两种地域模式 ,一是基于名特优农产品的“(凭借 )小品种、(创造 )高效益、(占领 )大市场”的模式 ;二是由龙头加工企业带动、体现优势产品创造高效益、加工产品提高附加值、产业扩张开拓大市场的模式 ,进而探讨上述地域模式的集聚 -扩散机制 ,苏锡常地区农业产业化经营在地域上表现出集聚为主的特点 ,随着优势区域的实力增强而出现扩张的趋势 ,通过产业扩张、市场扩张、地域扩张 ,在更大范围内实现生产要素优化组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 地域模式 集聚-扩散机制 苏锡常地区
下载PDF
港口经济推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分析 被引量:24
5
作者 姜东明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3-57,共5页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演变,港口经济已经成为国际经贸交流的重要推动力量。本文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使读者对港口经济推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关系有了更全面和深入的认识,对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实践活动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文章以港口经济...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演变,港口经济已经成为国际经贸交流的重要推动力量。本文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使读者对港口经济推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关系有了更全面和深入的认识,对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实践活动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文章以港口经济对沿海经济发展的作用机理分析为切入点,以出口导向理论、集聚-扩散效应等理论为基础,分析了港口生长点效应,阐明了港口经济推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动态过程,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揭示了港口经济与沿海地区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港口经济与沿海地区经济互动发展,紧密结合。从港口经济发展的历史看,以港口为核心的综合服务体系始终是沿海地区发展的基础条件,它通过降低成本、规模经济、开放系统等多个渠道,为沿海地区经济的产生和壮大奠定了基础。在经济运行实际中,港口经济对工业化、国际贸易、城市化发展、经济总产出、要素生产率和就业等方面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对于各个国家特别是沿海地区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港口经济 集聚-扩散效应 区域经济发展
下载PDF
城市集聚—扩散效应:空间信息场叠加模型下的中国城市空间资源配置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曾鹏 李洪涛 《海派经济学》 CSSCI 2018年第3期82-112,共31页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要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的机制体制,从严、合理供给城市建设用地,提高城市空间资源配置效率。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特别强调要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统筹使用各类编制资源,形成科学合...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要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的机制体制,从严、合理供给城市建设用地,提高城市空间资源配置效率。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特别强调要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统筹使用各类编制资源,形成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集聚-扩散效应是各类要素在空间中流动的重要动力来源,促使空间的重构和地区及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向更高层次变迁。研究梳理建立出城市集聚-扩散作用机理及演化规律的理论框架,基于理论框架联系物理场的概念,提出创新性的构建城市集聚-扩散效应:空间信息场叠加模型。研究对空间信息场叠加模型进行MATLAB软件程序开发,计算得到集聚-扩散效应下城市边界及承载力范围,实现对城市空间资源配置的系统性评估。研究发现就全国整体水平而言,各城市集聚-扩散效应发展水平差异性较大,城市边界及承载力与其综合实力正向相关。东部地区城市集聚-扩散效应发展良好,城市边界及承载力适中。中部地区城市之间存在空间挤压,城市承载力过高,城市扩散能力受限。西部地区城市集聚-扩散效应发展水平较弱,城市空间资源配置效率较低阻碍了其集聚-扩散效应发展。最后,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聚-扩散效应 空间信息场叠加模型 空间资源配置 城市边界 城市承载力
原文传递
广东省粮食供需时空格局 被引量:13
7
作者 吴健生 蒋培培 +2 位作者 黄秀兰 彭建 王政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53-265,共13页
粮食供需差真实反映粮食供需的状况,对于保障粮食安全有着重要意义。研究以广东省为例,利用1994—2009年粮食生产及常住人口数据,构建空间集聚-扩散度和贡献指标,分析粮食供需差的空间分异,并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探析城市化与粮食供需差... 粮食供需差真实反映粮食供需的状况,对于保障粮食安全有着重要意义。研究以广东省为例,利用1994—2009年粮食生产及常住人口数据,构建空间集聚-扩散度和贡献指标,分析粮食供需差的空间分异,并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探析城市化与粮食供需差的因果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994—2009年,广东省的粮食供需差总体呈现上升的趋势和扩散的特征,粮食短缺从局部现象转变为普遍现象;21个地级市的粮食供需差趋于平稳、缓慢增长,且增长差异呈现变小的趋势。主导粮食需求和高贡献率地级市的空间分布特征分别是集聚→扩散→集聚与扩散;粮食供需差贡献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性,可以将所有的地级市划分为高增长指数、高贡献率,高增长指数、低贡献率,低增长指数、高贡献率,低增长指数、低贡献率4种不同的类型;而格兰杰因果检验表明,在城市化水平较低地区,城市化水平的提升将直接引起人均粮食供需差的变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供需差 空间集聚-扩散 相对增长指数 城市化水平 格兰杰因果检验
原文传递
快速城市化区域粮食生产空间变化及驱动力研究——以北京市顺义区为例 被引量:5
8
作者 赵婷婷 张凤荣 +4 位作者 姜广辉 罗政 关小克 杜素芹 王锐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76-984,共9页
本文首先从改革开放至今顺义区粮食产量变化入手,分析在快速城市化进程里,其由首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转变为新兴卫星城过程中粮食生产数量规模变化的特征。进而,构建"顺义区粮食产量空间集聚-扩散度"与"不同产量水平区域... 本文首先从改革开放至今顺义区粮食产量变化入手,分析在快速城市化进程里,其由首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转变为新兴卫星城过程中粮食生产数量规模变化的特征。进而,构建"顺义区粮食产量空间集聚-扩散度"与"不同产量水平区域空间重心"两个模型定量研究12年粮食产量的空间变化,并结合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实际,应用灰色综合关联度法探索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显示:1996年各水平空间单元均较为分散,空间重心集中于全区中部;而12年之后,高水平和无粮食生产区域出现显著集聚,空间重心分别向东北和西南位移8.06km和5.17km;粮食播种面积、农民人均纯收入和财政收入与粮食产量变化呈强相关,是顺义区粮食产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总产量 空间分异 集聚-扩散 空间重心 驱动力 北京市顺义区
原文传递
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对要素流动及溢出效应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李洪涛 王丽丽 《经济体制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4-51,共8页
本文综合运用双重差分模型与空间计量模型对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能否有效促进城市乃至区域整体的要素自由流动这一问题展开研究,发现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能够显著促进城市的要素流动;试点政策对行政级别偏低的城市产生的推动作用... 本文综合运用双重差分模型与空间计量模型对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能否有效促进城市乃至区域整体的要素自由流动这一问题展开研究,发现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能够显著促进城市的要素流动;试点政策对行政级别偏低的城市产生的推动作用更为显著,试点政策与内陆港口的要素流动具备一致性;试点政策的要素驱动作用具备空间溢出效应,特别是以地理距离为路径形成要素流动的扩散作用。鉴于此,政府应进一步扩展创新型城市的覆盖范围,推动形成以创新型城市为中心的城市间经济互联结构,实现区域内城市的高效集聚与平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创新型城市 要素流动 集聚-扩散效应 双重差分模型 溢出效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